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 (ID:i-caijing),作者:郭怀毅,编辑:王静仪,原文标题:《新能源市场冰火两重天:极氪涨价尘埃落定,长安奔奔暂停接单》,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在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加入了涨价的行列之中。
最新加入涨价阵营的是极氪汽车,这是吉利汽车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此前没有公布细节的涨价方案终于“尘埃落地”。
就在众多的新能源车企通过涨价消化成本压力时,一些主打低端市场的车型开始宣布暂停接受订单。
长安新能源旗下的长安奔奔E-Star售价2.98万~7.48万元,部分车型宣布暂停收取订单,这也是继欧拉黑猫、白猫等车型之后,微型电动车市场再次出现暂停接受订单的情况。
“现在芯片资源有限,车企排产的时候,肯定是要向高端车型和有利润的车型倾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财经》记者表示。
一面是涨价,一面是暂停接单,面对同样的原材料价格高企局面,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了分化态势。
一、极氪交付仍待考验
4月22日,极氪汽车在其官方微博宣布涨价。
极氪在公告中表示,近期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价格上调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极氪对旗下的唯一在售车型极氪001的价格及购车权益进行了调整。
据悉,售价36.8万元的极氪YOU版车型价格上调1.8万元,并取消定金5000元抵用7500元的定金膨胀权益,综合来看,价格上涨2.05万元。
售价29.9万元的极氪WE版车型则没有直接涨价,而是取消了定金5000元抵用10000元车款的定金膨胀权益,这也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此次涨价并非即时生效,而是从2022年5月1日零时起正式生效。在5月1日零时前通过极氪App等官方渠道支付定金的用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极氪宣布涨价,其实早有预兆。
4月2日,极氪就曾表示极氪001的售价虽然不会在4月作出调整,但5月1日零时起,极氪001的售价会进行上调,相关权益及价格调整方案将于2022年4月30日前公布。
2021年1月,作为电动汽车关键原材料的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但是到了今年3月,其价格已经突破50万元/吨,此后一直维持高位运行。
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由于碳酸锂价格飙升,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将需要把价格提高近25%。这种成本传递可能会促使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价15%,并可能影响电动汽车需求。
2022年一季度,极氪的交付量达到8241辆,比去年四季度的6007辆提高了37.1%。但从2022年1月至3月,极氪的月度交付量分别为3530辆、2916辆和1795辆,环比呈现下滑趋势。
在汽车供应链持续紧绷的当下,交付量不完全反映实际销售情况。
有市场消息称,2022年3月,极氪001订单量创交付以来新高,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交付。而受到上海疫情的影响,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依旧呈现出紧张态势。
在供应链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交付就成了极氪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对此,极氪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
“上海疫情的具体影响还要看未来的交付情况,因为这是一个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些企业已经出现了停产或者减产的情况,但是极氪目前还能够维持正常运作,以保证尽快将车辆交付给用户。”
二、微型车市场持续承压
就在极氪等车企一边通过涨价消化成本压力一边努力保证交付的时候,以低价打开市场的微型电动车市场,再次出现了暂停接单的情况。
4月24日,长安新能源发布《关于暂停收取奔奔E-Star国民版车型订单的公告》(下称《公告》)。《公告》称,现定于2022年4月25日0时起暂停奔奔E-Star国民版车型订单收取。
对于暂停接单的原因,长安新能源表示,近期上游原材料短缺,整车和零部件产能限制,导致该车型交付周期较长。
长安汽车的官网显示,目前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各版本中,售价分别为2.98万元的心动版、售价3.98万元的心悦版、售价5.38万元的多彩限量版都已经不再收订。但售价更高的清心版和赏心版则依然可以接受订单,这两款车型的售价分别6.98万元和7.48万元。
据悉,目前长安奔奔E-Star的提车周期非常不稳定。
有销售人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可以下订单,但无法给出提车周期:“E-Star的提车时间保证不了,我只能说最快3个月,但也只是预计,至于什么时候真能提车说不好。”
而在长安奔奔E-Star的论坛中,有多位车主都表示等待时间已经超过半年,但仍未拿到车。
对此,长安新能源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相比于成本涨价,现在更大的问题是供应链,“是真供不出来货。”
在长安奔奔E-Star之前,长城汽车旗下的欧拉黑猫、白猫等车型,也曾因为原材料不断涨价而宣布停产。
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普涨的情况下,长安奔奔E-Star和欧拉黑猫、白猫选择为何宁可选择停产而非涨价应对压力?
对此,欧拉品牌CEO董玉东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微型电动车无法通过涨价转让成本压力,“购买这些车型的用户,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高,价格调高了很有可能就会不买账”。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微型电动车市场是否会有更多的车型停止接单,也成了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财经》记者表示暂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成本上升,对微型车的总体市场需求反而应该是更大的。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下降,但出行又是一个刚性需求,所以微型电动车的走势,总体是比较强的表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 (ID:i-caijing),作者:郭怀毅,编辑:王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