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 (ID:sdrenwu),作者:灯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胃不好”的年轻朋友,这两年变得越来越多了?


聚餐约一顿湘菜或火锅,第二天群里定会哀嚎遍野;半夜刷朋友圈,总能看到有人肠胃炎发作去急诊吊水;医院排队做胃镜的队伍中,超过一半都是学生和上班族。


中国医师协会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消化道疾病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23到34岁的慢性胃炎患者比例逐年上升,一线城市尤为突出。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年轻人的胃,垮了。



胃病虽然常见,但威力却不容小觑。在聚集了4万多名病友的豆瓣“胃病患者抱团取暖”小组,许多人都表示,一旦患上胃病,反反复复的胃疼、胀气和反酸并不是终点,随之而来的还有失眠、食欲不振和抑郁焦虑情绪。最严重的时候,有人辞去工作,有人休学在家,正常生活因此停摆。



十点人物志和几位久病成医的年轻人聊了聊,试图从他们与胃病漫长的拉锯战中总结经验:年轻人的胃为何越来越脆弱了?而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

于一的胃镜报告
于一的胃镜报告


二、时代病,情绪病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景南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说,“(胃炎的发生)饮食最多占到三成,心理情绪也同等重要。我们常说胃肠道是我们的第二大脑,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使我们的胃黏膜防护能力下降,导致胃炎。当下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是胃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卢筠坦言,上一次胃病发作和当时的工作环境不无关系,“那时候工作压力很大,公司内部论资排辈的气氛也很浓,每天都心情抑郁,内耗严重”。从央企辞职后,卢筠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配合药物治疗,胃部的种种不适渐渐消失了。但只要她重新开始工作,胃疼、反流等症状又会卷土重来。

小杜的体检报告,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小杜的体检报告,幽门螺杆菌呈阳性


从那以后,小杜落下了胃胀、打嗝、容易腹泻的毛病。糯米、辣椒、黑咖啡等几类她喜欢的食物都成了胃病发作的“定时炸弹”,碰都不能碰。有次去成都旅游,因为吃了一顿火锅,小杜在回程的飞机上全程没有离开过卫生间,甚至飞机落地的那一刻仍在痛苦地腹泻。


对小杜来说,比起口腹之欲不能被满足的痛苦,更大的痛苦在于职业选择上的处处受限。大学毕业后,小杜进入一家影视公司,成为一名制片人助理。然而她很快发现,她的胃并不能够承受这份高强度的工作。剧组吃饭时间不固定,熬夜拍戏是常有的事,时不时还要应酬参加酒局,“哪一项都足够让我的胃病发作千八百回”。刚毕业的一腔热血被几次胃病发作冲得七零八落,这让小杜无数次自我怀疑,“我这种身体条件,还能做点啥?”


豆瓣“胃病患者抱团取暖”小组,许多年轻人都深受胃病困扰
豆瓣“胃病患者抱团取暖”小组,许多年轻人都深受胃病困扰


“胃不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卢筠觉得,因为胃病,她正在被社交圈边缘化。她的朋友们以湖南、湖北人居多,大多爱吃辣,从前聚会大家都喜欢约火锅、烧烤或者下午茶,但自从卢筠得了胃病,酸的、辣的、甜的都不能吃了,朋友们只能陪她去潮汕粥店。后来因为胃食管反流严重,卢筠连喝粥也会反酸,和朋友们吃饭的选择就更少了。


总让朋友迁就自己,卢筠心里很过意不去,聚会时便经常以胃疼告假。随着缺席的次数越来越多,慢慢地,朋友们也不再喊她。“得胃病这两年,我几乎没有朋友了”,卢筠感叹。


三、胃病患者自救指南


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小杜第一时间去了医院消化科报到。医生给她开了抑制胃酸的药物、两种抗生素和一种铋剂,要求她连续服用14天,服药期间不可饮酒,停药一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根据临床统计,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高达90%。小杜按照医嘱吃了药,大约一个月后,就感到打嗝、胃胀的老毛病好了许多。一年后再次体检,她的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为阴性。虽然胃还是谈不上有多好,但至少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时不会再轻易发作。


医生开给小杜的药物治疗方案
医生开给小杜的药物治疗方案


对于胃病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永远是治愈的第一步。去年,卢筠也在胃病发作几次后,鼓起勇气去医院做了胃镜。过去,她对做胃镜有很多恐怖的想象,听闻内窥镜伸入消化道的感觉无异于“生吞大宝剑”,所以一直拖着不敢去。做完无痛胃镜后,卢筠最大的感受是,做胃镜远没有她想象得那么可怕,“打了麻药,我睡得特别香,睡醒了也就做完了,还挺舒服的”。


胃镜报告结果出来,卢筠得了胆汁反流伴糜烂性胃炎。这个结果让她舒了一口气,“做之前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孩子还那么小,想得越多胃越难受”。自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胃酸反流的情况也好了许多。


不过,吃药治疗只是一方面,几乎所有胃病患者都深感“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如今,卢筠不得不完全戒掉重口味的饮食习惯,炒菜少油少盐,不放辣椒,把食物尽可能做得软烂易消化。她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如何与自己的胃和平共处,日常食谱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吃就难受的食物”,另一类是“胃病发作时的保命食物”。奶茶不能喝了,就用白水和红糖水替代,草莓、橙子这类果酸含量多的水果不能吃了,就用更温和的苹果、车厘子代替。实在想吃火锅了,一顿清淡的寿喜锅也能解解馋。


25岁的小杜也成了同事眼中热爱运动、饮食自律的养生达人。她每天早起做瑜伽,傍晚下班后去上健身团课。午饭和晚饭都是自己做的便当,吃完饭绝对不瘫着,必须散步半小时促进消化。读研时喝酒的爱好也戒了,改成喝热茶和常温的果汁。坚持了三个月,小杜明显感到胀气次数减少了,胃的健康程度相比大学时要好很多。


小杜开始坚持每天带饭上班
小杜开始坚持每天带饭上班


和胃病缠斗的这几年,卢筠觉得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她过去是个工作狂,“一天24小时,超过15个小时都在办公室度过”,经常一忙起来就忘记吃饭。胃疼的毛病早在十年前就有了,但卢筠没想过看医生,疼起来了就用三九胃泰和达喜顶一顶。她记得,那时候电视上天天放姜文拍的胃药广告,其中有句广告语是“得了胃病?光荣!一定是忙工作忙的”。她潜意识里觉得,胃疼是职场人的某种标识,身边一边吃胃药一边熬夜加班的朋友也大有人在。


如今想来,卢筠觉得很可笑,“那些都是毒鸡汤”。人到中年,胃病的经历和家庭的牵绊让卢筠愈发意识到,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什么都没有身体重要。



“以前对房子、车子都很感兴趣,听说谁谁又买了包,换了房,总会特别羡慕。但现在我只羡慕身体好的人,健康才是最大的奢侈品”,卢筠说。之后再选择工作,薪水、发展前景都不属于她考虑的首要因素,“我就想找一个朝九晚五、不加班、有三餐的公司去上班”。


胃病虽然难缠,但卢筠觉得也不必过于悲观。从另一个角度看,她很认同史铁生说过的名言——生病也是生活的体验之一。胃病让她能够借机调整饮食和作息,重新审视健康这件事,“这是身体发来的警告,让我们更加关心自己,爱护自己。毕竟,好好活着,对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才是最要紧的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十点人物志 (ID:sdrenwu),作者: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