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蹦迪班长(ID:MrDisco007),作者:莫空、Disco、叮叮猫,头图来自受访者,原文标题:《一个女人要经历多少风雨,才能成为“铿锵玫瑰”》
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三天,距离中国女足完成“史诗逆转”,时隔16年重夺亚洲杯已经过去将近两个月,那一夜为女足刷屏的热度已经彻底消散。
3月25日进行的全国女足锦标赛决赛,在社交媒体里毫无热度可言,甚至连视频集锦都很难找到。相比之下,并无国内赛事的男足,却因代言海参广告、遭遇欠薪、被巩汉林炮轰等事件,频繁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这两年由于疫情关系,不论男足还是女足,各级联赛赛程都受到极大影响,中国女子超级联赛、女子足球甲级联赛都不可避免成为了“杯赛”。本来就缺乏媒体曝光、大众影响力的女足联赛,关注度更加惨淡,很多热爱足球的资深球迷,也想不起来这两年女超联赛的冠军是谁了,甚至还有不少球迷对于女足的印象,还停留在王霜刚从巴黎女足归来的那些事。
可实际上王霜离开巴黎回到武汉车都江大女足已经是2019年的事了,2020赛季和2021赛季王霜已经随武汉女足拿到了改为“杯赛”的两届女超冠军。
王霜曾说,“什么时候你们支持女足的角度不是为了讽刺男足,什么时候你们的支持是能看到不仅仅在国家队的我们,还有俱乐部其他踢球的女足球员们,给她们带来继续踢下去的意义,那么我们的中国女足才会真正强大。”
这番话,道出了女足人渴望真正关注的心声。
在重新成为亚洲冠军之前,中国女足经历了漫长的低谷期,先后无缘2011年世界杯和2012年奥运会。此后她们也在不断经历一次次失败,无人关注,甚至无人批评。直到再度成为冠军后,才得到大众关注。
而我们也发现,大众习惯了“铿锵玫瑰”的集体叙事,却很少看见具体的、个人的女足故事;球迷对孙雯这些传奇球员,对王霜这些明星球员的了解,远远多于那些低谷期的非大牌球员。
另外,在年初再度得到关注后,有媒体发现,这届女足国家队中居然有6名江苏姑娘。过往多届国家队,也少不了江苏姑娘的身影。
今年36岁的管菁菁,就是一位在低谷时期成为女足国脚的苏北女孩。她并不算是大牌球员,甚至在社交媒体得到的关注没有比你我高多少。她的微博关注只有600多人,而自2016年以后,她更是连一条微博都没有更新过——连账号密码她都忘了个干净。
但正是她这位处于女足低谷时期、非大牌球员的故事,或许更能代表“铿锵玫瑰”的“大多数”。她因为足球而上演的热爱,坚守,挣扎,也离你我这些普通人更近一些。
一
管菁菁做出踢足球的决定,不是因为有多喜欢,也没打算靠这个谋生,而是想离开家住集体宿舍。
14岁那年,连云港体校到她学校招足球生。那时管菁菁一次球都没踢过,但听教练说可以住宿舍,还是8个女孩一个房间,她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打她记事起,爸妈就忙着打工挣钱,连周末都没多少时间陪她。尽管有个哥哥,但也很少带她玩。在家里,她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待着。有时晚上连电视都没得看,屋里除了电视机雪花点的沙沙声之外什么声音都没有,她害怕得更渴望有人陪自己。
当岁数差不多的小孩子都缠着爸妈买变形金刚或是洋娃娃时,管菁菁最惦记的却是能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正是这种渴望,令这个苏北女孩和足球相遇,也让她的命运就此改变。
或许是之前家里人没给她买过多少玩具,她也很少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管菁菁第一脚碰到足球后,便爱上了这项运动。之前的童年里,她从来没遇见过如此好玩的事。
足球,这个不需要太多语言的“游戏”,仿佛专门是来拯救管菁菁的。
一个人待得时间太久,让她总是把心事憋在心底,可内心却又特别渴望玩伴。而足球恰好不需要她跟别人多说什么,只要不惜力气的奔跑,简单的几句吆喝,就可以迅速和别的女孩打成一片。
体校的八人集体宿舍,也让管菁菁有了在家里感受不到的热闹、欢乐,以及渴望已久的陪伴。
和她最要好的室友,当数平洁。多年以后回想起两个人一起看《足球小将》的日子,她们依然很兴奋:“那时候我们就想,未来在球场上能像大空翼、若琳、松仁那么踢,该有多酷!
两个女孩也像大空翼和岬太郎一样,成了绝佳拍档。从体校开始,她们一起升到市队、省队,直到现在也都在南京生活,经常聚会、串门,和当年一样无话不谈。
和外人想象中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同,回忆起体校这段日子,管菁菁只觉得自己有了人生奋斗目标,有了温暖的集体生活,甚至连想家的时候都不多。这完美贴合曾带领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的教练米卢所说的:快乐足球。
来到体校的苏北女孩们,大多有着相近的出身。她们家里普遍没什么钱,甚至个别女孩的爸妈为了要男孩,导致家里有好几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说,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关爱。
所以很多女孩决定来到体校,一开始都不是冲着足球来的,而是看中体校供吃供住,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对于当事人来说,往往意味着童年有着许多苦涩。
但接触到足球后,她们却发现这个小小的“玩具”,竟可以带自己挣脱困境,开拓一片广阔天地。本来无人关注的她们,因为足球感受到了教练的重视,队友的友情,也因此感受到了自我的存在。
当热爱成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后,其中蕴含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踏上足球这条路的苏北女孩们,只要能继续踢,哪怕训练再苦,伤病再痛,也没想过走回头路。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江苏出女足的另一个原因。
管菁菁便是如此,尽管爸妈一直觉得女孩子踢球没什么前途,但她从没想过再回到家里。即便训练再苦再累,她也从来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也很少想家。
她第一次受伤,是在煤渣球场训练时,不小心踩到藏在煤渣下的玻璃瓶,当时脚底都被扎穿,鲜血直流。回家时她担心被爸妈看到,就装着没事人一样,脚底贴着地面一步步地挪着走,可后来还是被她妈发现了。她妈一看伤得这么重,就把家里门反锁,告诉她说以后别再踢球了。
不过比起受伤的一时疼痛,接触足球之前,那些“安全而孤独”的日子更不能让管菁菁接受,那对她来说只有憋闷。
眼看着归队的时间要到了,管菁菁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猛地打开窗户,拖着伤脚翻了出去,头也不回地赶回队里报道。
那时她便发现,自己应该是一辈子都离不开足球了。
哪怕将来足球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金钱,多少名誉,也没谁能够拦住她踢球。
踢上足球的她如同飞出笼子的鸟儿,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后,就再也不会选择被关回去。
她已经彻底爱上了足球。
有了如此动力后,根本不需要教练要求,“一定要做到最好”是管菁菁从第一天踢球开始便树立的信条。哪里不行,她会自己弥补。白天训练时间不够,她晚上会自己一个人抱着球,在路灯底下踢。
回忆体校的日子,对她来说称得上痛苦,需要咬牙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只有一个:每天五点半按时起床跑早操,哪怕大冬天外面气温在零度一下,也照跑不误。
而每天早操前,教练都会准时骑着摩托车到楼下等她们下楼。那刺破每一个寂静清晨的摩托车隆隆声,是体校里每一个女孩最怕听到的声音。她们每天都在许愿,教练的摩托车可以坏掉。
直到现在,她回想起跑操这事,也忍不住苦笑着吐槽:
“我们没有见过四点的洛杉矶,但我们见过五点的连云港。”
二
对中国女足来说,1999年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美国女足世界杯,孙雯、刘爱玲、刘英、高红等名将率领的中国队,在国内掀起空前高涨的女足热潮。小组赛里,她们三战全胜,其中还有7:0狂胜加纳这样的大比分。从淘汰赛开始,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在凌晨亮起,只为看现场直播。半决赛上,女足姑娘们以5:0的惊人比分淘汰卫冕冠军挪威,与东道主,也是宿敌美国队会师决赛。
一年后,成为女足球员的管菁菁回看了那场荡气回肠,却至今令人唏嘘的世纪对决。
或许因为当时自己也踢门将,管菁菁格外关注高红。点球大战时高红站在门前充满自信的样子,给她留下特别深的印象,她也就此有了自己的足球偶像,并立志未来也成为国脚。
而管菁菁很快就实现了足球生涯的一大突破,被选拔到连云港市队。
不过对她来说,进入市队算不上什么惊喜。以她的身体素质,哪怕没有接触足球,也会被市队选上从事其他体育项目。
真正的考验,是一年之后的省队选拔。是继续向前成为职业球员,还是就此结束球员生涯,就看能不能通过这一关。
管菁菁也因此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和她一起参加省队集训的队员中,有后来成为中国女足主力门将,在2006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连续扑出澳大利亚两粒点球帮助球队夺冠的“门神”张艳茹。
面对身高比自己高出十几厘米,年龄还比自己小两岁的竞争对手,连立定跳远摸高测试都没有及格的管菁菁必然会被淘汰,省队板凳席都没坐上又被重新打回市队。
一直带给她快乐、温暖和自信的足球,这次带给她的是前所未有的挫败。
性格要强,绝少哭鼻子的管菁菁,没有因为高强度训练哭,没有因为被玻璃瓶底刮破脚哭。但这次落选让她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她很怕因为升不上省队而不得不放弃足球。
当她回到市队看到教练后,这个习惯把所有痛苦都憋在心底的女孩,一下子就哭了。
但泪水并不代表放弃,她决定做出改变,哭着求教练让她改位置,能再争取一次去省队试训的机会。她清楚,要是坚持以守门员“出道”,这条路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面对管菁菁伤心的泪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教练终于松了口,让她改打后卫试试。
正是这次改变,令管菁菁的足球生涯迎来转机。改打后卫仅仅两个月,管菁菁重新被省队选上,就此走向职业足球人的道路,而且一过18岁就成了江苏女足的主力中后卫。
江苏女足一直是全国有名的劲旅,不管是在专业队时代,还是在职业联赛时代,在江苏女足一线队站稳脚跟,就有机会被国家队看中。
能踢到这一步,管菁菁已经算是女足中的“少数”。和她一起进入体校的其他苏北女孩,很多没有迈过省队这道门槛。
如今她们多已离开足球,有做个体生意的,也有待业在家的。管菁菁最好的朋友平洁,也是如此。
同样是18岁,平洁没能升上江苏女足一队。由于和当时江苏女足新任教练的打法不适应,她没再坚持而是选择退役,之后就再也没从事过跟足球有关的工作。从江苏大学毕业后,她当过实习销售,做过剪彩模特,开过饭馆,如今经营家装设计公司,谁也猜不到她曾是一名足球运动员。
那段女足生涯,已不再被平洁提起。只有到了世界杯大赛,和一些好友在酒吧里看看球的时候,她眼睛里才会闪烁出不一样的光。
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足比赛8强战,主场作战的中国队0:2不敌日本,未能进入四强,也无望在家门口获得奖牌。
这个结果出乎许多人的预料,赛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队抽中了8强中最弱的对手——在08年之前的正式比赛中,中国女足面对日本女足的战绩是压倒性的,正式比赛中只输过日本1场。
但这些人已经忘记,此时距离中国女足获得世界杯亚军的巅峰已经过去九年,历史已经不再具有参照性。
九年里,中国女足踢了2000、2004两届奥运会,都没能小组出线;踢了2003、2007两届世界杯,均止步8强。尽管在2006亚洲杯决赛中,点球战胜澳大利亚夺冠,但这已是昔日辉煌的余光。
对于很多更在乎赢不赢,而没那么喜欢足球的看客,曾令国人无比自豪的铿锵玫瑰,成了一个渐渐远去的传说。
可越是低谷时期,越能显现坚守的可贵。中国女足的光芒可以微弱一时,却绝不能熄灭。
这其中的坚守者之一,就有管菁菁。
经历奥运失利后,2008年年底,主教练商瑞华开始着手提拔新人。由于之前后防中坚李洁退役,商瑞华最着急解决的便是中后卫人选。凭借在江苏一线队敢拼敢抢的表现,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管菁菁成为国家队新晋中卫之一。
自第一脚触球的8年后,这个苏北姑娘,就此成了“铿锵玫瑰”的一员。
管菁菁成为球员后的最大梦想之一,终于照进现实。
国脚身份给她生活带来的第一个改变,便是家人的态度。之前一直不看好她踢球前途的爸妈,从此没再说过二话。这个小时候缺少陪伴的女孩,如今成了父母的骄傲。
然而,管菁菁想要踢世界杯、奥运会的更远大理想,却在她成为国脚后,依然难以触及。
对此,她很快便有了清醒的认知。
2009年年初,跟随国家队经历欧洲拉练和比赛后,管菁菁明显意识到,中国女足的先发优势已经消耗殆尽。借助欧洲各国男足现成的成熟体系——青训、训练场球场、各级职业联赛、忠实球迷群体,欧洲女足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在亚洲,曾经算不上的对手的日本、韩国,也取得长足进步。此消彼长,中国女足在亚洲也难称顶级了。
这不是韩端、毕妍等一两个世界级球员,或者一两个妙手回春的教练能扭转的。
但意识到差距后,管菁菁依然相信精神意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技战术能力的不足。女足姑娘们从来没有因为和欧美女足,和日韩朝女足差距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就认定比赛难逃一败。老一代“铿锵玫瑰”身上那股站在场上就为了胜利的精神气质,一直激励着每个上场的女足姑娘。
可就像郎平指导点评中国女排所说的那样,中国女排能赢,一定不只是光靠精神。精神意志发挥到极致确实能带来个别比赛的胜利,但却改变不了整体滑向低谷的大势。
面对失败,媒体哀声一片。网易体育专题,祭出“中国女足验尸报告”略显惊悚的标题。新京报则使用谐音手法,哀叹“铿锵玫瑰只剩下‘坑’”了。
而“你会让你的女儿踢球吗?”这一话题讨论,更是让人担心铿锵玫瑰面临凋谢,断了传承。
四
个人出场时间为零,球队未能晋级世界杯,管菁菁的亚洲杯记忆说不上愉快。但能够以国脚身份经历世界级大赛,怎么说都是靠自己赢得的宝贵经历。
亚洲杯失利并没有让她心灰意冷,而是让她开始为心底更大的愿望开始努力:以国脚身份参加一届奥运会,争取拿到奖牌。
这时她才25岁,还有几年巅峰期去争取更高的成就。
可命运的馈赠与磨难,谁也计算不到。难以预料的严重伤病,在这时向管菁菁袭来。
伤病也是让一代又一代的“铿锵玫瑰”步入凋零的头号凶手。因为身体原因,女足姑娘们巅峰期要比男足短,平均退役年龄也比男足要小,她们最大敌人从来不是对手,而是伤病和时间。
从初代中国女足到管菁菁这一代女足,再到现在的王霜们,不论她们是被万众瞩目,还是无人关注,背后都有着同样痛苦的伤病史——
今年带领女足夺冠的水庆霞指导,93年在日本踢球时,不幸在一次队内教学赛里被铲倒,导致右腿胫骨严重骨折,手术时在腿上做了钢钉内固定此后她“带着”钢板继续为上海队、为国家队征战,直到2000年,也就是退役的前一年,她才将钢板取出。摘除时,由于在体内时间过久,医生用了最直接、最原始的手段,才把钢板敲出来。直到现在,每逢阴雨天或是运动量太大,她的腿依然会酸痛。
而一切痛苦的开始,要追溯到2011年年底,在一次国家队集训中,管菁菁右锁骨遭遇粉碎性骨折,随即被打上钢板。
但为了尽快恢复打比赛,加上当时不太注重通过轮换保障球员健康,主力能上就得扛着上,使得通常情况下一年后才可以拆除的钢板,管菁菁半年就要拆。
特别不巧的是,当时国家队和江苏女足都肩负集训任务,导致沟通出现失误,手术前后都是管菁菁一个人拖着受伤的身体,在连云港和北京两地来回奔波好几趟。
做手术那天,是个冷雨夜的冬天,没有父母陪伴,没有队友陪伴,管菁菁一个人心惊胆战地再次前往北京,走上手术台。
2011年12月12日,是管菁菁的26岁生日,等候床位的她,生日餐是一碗连锁店的牛肉盖饭;
2011年12月18日,手术的前一天,她许下愿望:
“我想有个人,在12月24日平安夜的时候,送我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在12月25日圣诞节跟我说,今晚会有圣诞老人,12月31日晚上和我肩并肩等2012年的到来;2012年1月22日和我一起过除夕……”
2011年12月19日10点14分,上手术台前,她对主治医生说希望手术时候切口能切小点,留疤少点。
然而,这次手术一直折腾到当天晚上21点。
管菁菁醒来后,发了一条微博,写到:“从鬼门关回来了。活着真好。”
原来手术时出现了意外——打麻药时候因为出现过敏,她被扎了很多针,直接造成心脏骤停,不仅钢板取不了,医院方面还向唯一一个留下联系方式的江苏女足队医,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2011年12月20日,医院原定再次给管菁菁做手术的日子,结果她得到的答复却是由于病情过于复杂,手术只能取消。
带着纠缠不断的疼痛,经历生死劫的管菁菁回到江苏女足训练基地。
病痛对她的折磨并未停止。由于那次手术意外,她患上心脏骤停综合症,时不常就处于缺氧状态,发病时手根本抬不起来,胳膊和脚经常出现大面积青肿,疼痛难忍。那段时间管菁菁连睡个整宿觉都成了奢望,病痛总是会让她在半夜醒来,随之袭来的便是钻心的疼。
跨年夜,她连发两条微博,都在祈求新的一年摆脱伤病和疼痛的困扰。
可她的新年愿望没能得到回应。2012年1月4日凌晨2点24分,管菁菁再次被疼痛折磨醒。接下来的几天里,疼痛仿佛上了闹钟一样,一到凌晨两三点就对她猛烈敲门。
之后管菁菁开始向有经验的队友在微博上询问病情,那条微博和队友们的回复,至今仍字字泣血的躺在那里。
“打钢板、拆钢板、为了强上场打封闭,基本上是女足姑娘的常态。”管菁菁用最平和的话,道出球员生涯的残酷一面。
为了避免胳膊大腿在受伤期间出现肌肉萎缩,管菁菁还必须接受刺激胳膊臂丛神经的治疗。
只是听听这些陌生的医疗名词就已经让人胆寒,而她却不得不每天面对这样疼痛。
就在管菁菁在与伤病反复缠斗时,女足队友们在微博上艾特她,给她看了一张随手拍的图片,是在夜市上一家摆摊的小吃店,上面写着“国足臭豆腐”。
队友是为了给正在伤痛中的她解闷,但管菁菁看到这些或许真的很难笑出来。
回忆起那段时间,她心里只有一个字:熬,怀着对足球的热爱熬下去。
这样痛不欲生的日子,直到2012年2月底才有了一个盼头。医院认为是时候再为管菁菁做钢板取出的手术,2012年2月23日,管菁菁又一次动身前往北京。
在经历灌肠等等一系列前期漫长的术前治疗后,2012年2月27日,管菁菁再次躺上手术台。
手术当天,她从早上六点开始排队,中午十二点正式进手术室,到晚上九点,所有的钢板钢钉才被全部取出。
不过管菁菁承受的委屈,并没有随着手术成功而结束。
由于术后床位的协调安排再次出现问题,经历如此大的手术后不到一天,她竟然被赶出医院——原因是江苏女足提前垫付的医疗费不够。
后来江苏女足补足了医疗费,但被医院赶出来的那个寒冷雨夜里,孤独无助的管菁菁没有联系到任何可以帮她的人,甚至连落脚的宾馆,都是一个人拖着缠在身上的绷带,走了几个小时才找到的。
纵是历经风雨的“铿锵玫瑰”,也不是铁打的,也是肉长的。比起身体上的疼痛,她在这几个月里承受的心理创伤要更为沉重。
术后第二天中午,她拖着行李箱,忍着刚做完大手术的疼痛出来觅食。走进宾馆附近一家小面馆里,她坐在餐桌前,别扭地用左手攥住筷子,却怎么也没办法把面条送进嘴里。
成年人的崩溃永远是一瞬间的事。
看着身侧拖着的行李箱,看着身上的绷带,几个月里,身体上承受的无数疼痛,心底憋着的无数委屈,一股脑涌上心头,她再也忍不住了,在小面馆里放声大哭。
恐怕看到这一幕的人谁也想不到,这个面前摆着十块钱一碗的面条,无助到崩溃,失去成年人“体面”的姑娘,竟然是整个中国踢球踢得最好的人之一,是球衣上绣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国脚。
即便是再擅长苦情的编剧,也编不出这样的剧情。一个现役国脚,竟然陷入如此孤单无助的境地。
崩溃之际,她感受到的唯一暖意,来自一个陌生人。
面馆的保洁阿姨看到哽咽哭泣的管菁菁,又看了看她身上的伤,马上来问她发生了什么。
听说管菁菁竟然前一天刚做完大手术后,保洁阿姨心疼起这个刚认识只有几分钟的女孩,像妈妈一般,一口一口地喂着她吃完了这碗面条。
直到现在,管菁菁也不知道她的姓名,但依然记得她的样子,依然心存感激。
而此时距她离家开始踢足球,已经过去了十二年。可童年时自己待在家里,很少和爸妈交流心事的习惯,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即便经历了这么大手术,即便陷入如此孤独无助的境地,她却没跟家里人说一句看病的事,更没跟他们提出来北京陪自己做手术的要求。
她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从小便习惯了要强,“报喜不报忧”是她和家里人相处的方式。虽然在她进国家队之后,家人不再对她的足球事业有什么非议,但她依然不太想告诉家人经历了什么,免得产生误解。
可能她自己也没意识到,在心底某个地方,她依然是那个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家,听着电视声音作伴的小女孩。
五
经历漫长的康复,2012年4月23日,武汉,管菁菁终于再次走上绿茵场。
但此前的大伤,历经折腾的手术,让她很难找回昔日的自己了。身体难以回到受伤前的状态只是一方面,更难以克服的是这期间的痛苦、孤独带来的心理创伤。
管菁菁曾在微博上声援过陷入困境的女足队员
退役,她从开始踢球以后从来没想过的两个字,此刻悄然爬上了心头。
第一次在脑海里闪过这两个字时,管菁菁被自己吓了一跳。
曾经的她,在球场上很张扬,很有个性,从没想过后退,也没想过离开足球后怎么生活。但在大伤后,管菁菁也不得不想象退役后的该怎么办。
从未抱怨过训练艰苦的她,也开始述说自己承受的艰苦。“郁闷”“越来越老”“累”,是那段时间在她微博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
但说归说,为了找回状态,她依然做着艰苦的努力,并得到了肯定。
2013年,国家队又对管菁菁重新征召。这对28岁的管菁菁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慰藉,但一个现实是,此时在女足队伍中已经算是一名老将,很难获得主力位置。
而在她2011年的那次大伤之前,中国女足在伦敦奥运预选赛遭受又一次重挫,尽管坐拥主场之利,但5场比赛只取得1场胜利,积5分排在小组第4,目送日本和朝鲜携手进军伦敦。
继首次无缘世界杯正赛后,中国女足又首次缺席奥运会决赛阶段比赛。一度习惯胜利的中国女足,开始习惯失败,彻底跌入历史低谷,褪去往日荣光。
这也意味着,管菁菁想要参加一次奥运会的愿望已基本破灭。
她退役前最现实的愿望,是拿一次女足全运会冠军。
这不仅是对她职业生涯一个圆满的交代,也是为她今后的生活铺平道路:江苏女足队员退役后,有机会选择去江苏足协、江苏体育局工作,或者去与江苏足协联合办学的高校继续深造。
但能够拥有这些选择的前提是,这批女足队员要在全运会这样的大赛上拿到前三名。
2009年那次全运会女足成年组决赛,山东女足绝杀江苏女足。2013年,面对最后一届全运会,管菁菁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不过那年她并没有摆脱伤病的困扰,反而因为年岁增长,旧伤一次次复发,频繁去医院、做治疗。
就这样咬着牙过日子,管菁菁终于等到了在辽宁举办的全运会。和她一起在国家队和江苏队打拼多年的老队友张艳茹、翁新芝、曾莹,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谢幕,也给队里的新人的开个好头。
带着上届全运会被绝杀的不甘,她们一路杀到决赛。而决赛对手,是同样底蕴丰厚的上海女足。值得一提的是,水庆霞也以教练身份出现在这届全运会,但当时带的还是上海女足的青年组。
最终,依靠马君的一粒金子般的进球,江苏女足夺得冠军。24岁的马君也成了那届全运会的射手王,许燕露、吴敏、杨丽、王丽思、周霏霏这些新人后来也都接过了张艳茹、管菁菁、翁新芝的班,成为中国女足一员。
而马君还作为老将跟随今年这支女足国家队,拿到了管菁菁这代女足梦寐以求的亚洲杯冠军。
六
全运会金牌到手,了却一桩心愿的管菁菁开始考虑未来了。
拿到冠军后享受难得的休假时,管菁菁真正做回了女孩子,纹身、美甲、逛吃逛吃、找朋友们弥补青春浪漫的日子。
难以相信的是,她解锁人生第一次美甲的成就,竟然是因为吃海底捞时等位。
而纹身这个想法,是因为她想纪念战胜伤病、闯过鬼门关的经历。挑选图案时,她看中一个嘴唇亲吻的造型,而纹身师为她纹身时,也不禁心疼起她一身的伤痕。
眼下自媒体如此发达,这一批女足球员们表达自我,展现个性的方式也要比当年丰富许多,这令管菁菁颇为羡慕。
她毫不排斥女足姑娘们通过自媒体面对大众,而是很支持她们展现自己,让大众更了解,更关注女足:“女足也是普通人,是可爱的姑娘们,需要美,需要爱,需要生活。”
而当年管菁菁在微博晒完纹身后,还没等她好好体会休假的喜悦,全运会结束不到一个月,意料之外的伤病又找上门来:她的背上长了一个肿瘤,必须切除。
2013年11月1日,管菁菁背上再添新疤,这也是她作为女足职业球员的最后一道疤痕。
本来还想着要不要再踢一段时间,但经此一回,管菁菁不再犹豫了。是时候告别球员身份,开始新的生活了。
三个月后,当昔日队友们都在准备2014新赛季和又一届女足亚洲杯时,管菁菁办理了退役手续。
“我已办完手续了,要离开那个地方了!”
“我要和这个地方说再见了!”
2014年2月28日,早上十点,管菁菁一个人踏出江苏女足训练基地的大门,她用一个月前庆祝跨年买的三星Galaxy Note II手机,连发了两条微博。
多年以后回想起结束球员生涯的这一刻,管菁菁依然意难平。当时的遗憾,当时的难过,一直缠绕在她心底。
她十几年的青春,十几年的笑与泪、梦与爱甚至生与死,都留在了这个基地。可当告别那一刻来临时,却没有任何仪式,没有饭局,没有告别,甚至没有人陪她走出大门,连离开后的出租车,都是自己叫来的。
凄凉,这是管菁菁每次回忆起退役那一刻,都会提起的两个字。那些为足球拼命的日子,到头来如此轻易地烟消云散,连一个跟大家聚一起吃顿饭的机会都没有,就这样匆匆离去,仿佛不曾来过。
而这种“人走茶凉”的体会,许多女足球员都曾有过。直到现在,江苏女足也没有给退役女足们举办告别仪式的习惯,她们悄悄来,又悄悄走。哪怕为球队拼得冠军和辉煌,换来的纪念,也不过是女足基地的介绍里添上寥寥几字。
好在,那些因为足球而结识的女孩,有很多人成了她一辈子的好朋友。
退役那天,不是别人,正是当年的室友平洁,陪管菁菁吃了一顿好的。直到现在平洁还清楚记得那顿饭吃得是牛蛙。
谈不上纪念,谈不上感叹,只是人生路上的又一个节点,从此之后,管菁菁必须踏上另一条赛道了。
七
和很多女足姑娘一样,管菁菁选择成为职业球员并不是为了谋生或是赚大钱,只是为了继续踢球。
14岁进入市队后,管菁菁就没再找家里要过一分钱。但当她和绝大多数女足球员退役后,整个职业生涯平均收入远远低于男足的她们,终究还是要面对钱的问题,也是难题。
外人很难想象,创立于1997年女足超级联赛,直到2005年才首次收到“冠名费”。而这第一笔冠名费,也仅仅是针对收官战阶段比赛的,赞助额仅6万元。除了几个全运大省外,多数女足俱乐部的生存举步维艰,女足球员的生存条件根本无法和男足球员相提并论。
身为江苏女足一线球员的管菁菁,刚开始每个月的到手收入也就500元,扣掉平时开销加上一些社交支出后,也就所剩无几。而那时被国家队各级梯队抽调集训也没什么补贴训练费,相当于除了“死工资”之外再无其它收入。
后来在华泰集团不断投资下,从2002年以后,江苏女足情况有所好转。算上所有奖金补助,管菁菁在2003年时一个月最高拿到过3800元。
这笔钱刚一到手,她就狠心咬牙买了当时非常时髦的三菱双屏彩色手机,算是给自己一份珍贵的成年礼。
而这样的“奢侈”行为,这样的冲动消费,在管菁菁整个职业生涯里,屈指可数。
面对退役后如何挣钱这个问题,退役前她就做了一些准备,她考了驾照,又去上了一些职业规划课。
退役之后,江苏女足给她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对口合作的大学上学,之后从事跟足球相关的事业编制工作;另一个是直接拿退役费,她退役那年可以拿到30万。
更早几代的江苏女足球员,拿到的退役费并不多。她的发小平洁这种没能升上一线队的,就连退役费都没看到。而那些进编制的也就是当中小学老师,或是体校教练。
而且不论哪一代女足,退役费和编制只能二选一。没想过离开足球的管菁菁没有太犹豫,直接选了编制。
这也是很多江苏女足球员的选择。管菁菁少年时的偶像高红,她一起成长起来的翁新芝、翁晓洁、曾莹,大多数退役下来的省队、国家队女足球员,都继续在教师、教练等岗位上继续培养新人。
做出选择后,管菁菁被江苏大学录取,进修后进入南京财经大学带校队青训。
而在这期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她,还在2016年开过一家名叫“小辣椒”的特色餐馆。
2018年,积累了许多培养新人的经验后,管菁菁决定关掉餐馆,专心开起了自己的青训俱乐部。
起名字时,她想起一桩始终未能了却的心愿:拿到一枚奥运奖牌。于是,她给俱乐部取名“圆菁”,希望能培养出可以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甚至可以拿到奖牌的新人。
现在每逢跟人提起青训,提起自己的俱乐部,管菁菁的话匣子便会瞬间打开,语气中透露的激情,很有职业生涯巅峰期在场上飞奔的感觉。
在她看来,仅仅在大学当老师无法达到培养新人的目的。因为学业或是其它事情,大学生很难做到成体系的专业训练,踢球更多是个业余爱好,社交方式。而管菁菁追求的是为江苏、为国家队培养真正人才,这也是她最终决定办俱乐部的原因。
不论是当球员,还是当教练,她身上那股倔强、要强的气质丝毫没有改变。没有依靠任何学校资源,她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执教水平和责任心经营着“圆菁”,凭借小球员们的表现积累口碑,吸引新的学生。
眼下,管菁菁的俱乐部已有一百多名学生,5到12岁梯队齐全,分别在每周五六日训练,一次练两个小时,她基本上全程参与。
在2020年江苏苏宁少儿足球秋季邀请赛中,圆菁青训B队夺得2011~2012组别的冠军。有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后,俱乐部的训练质量已得到江苏校园足球的普遍认可,很多足球学校也将训练时间改成两小时,课程设计也向管菁菁的俱乐部学习。
管菁菁当球员是经历的坎坷,走过的弯路,也化成她带学生时候的思路。
她一次次强调,如果有小球员受伤,不仅要关注伤病本身,更要注重他们的心理状态,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身边有人在关心他、照顾他。
显然,经历过孤单无助时刻的她,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再经历一次。
眼下,距离女足夺得亚洲杯冠军已经过去将近2个月,社交媒体里的热度早已散去。而这两个月里没踢一场比赛的男足,却因巩汉林的炮轰而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唇枪舌战。
对于时不时就成为全民热议话题的中国男足,管菁菁身为一位“过来人”,说得最多的就是七个字“专业人干专业事”。
而在“专业人做专业事”这点上,相对没有那么多复杂利益关系的中国女足,情况确实和男足不太一样。管菁菁和多数女足人,退役之后依然把足球当事业,而收入丰厚许多的男足球员则有很多选择,有其他自谋出路的方式,深耕青训的相对就没这么多。
年初,女足时隔16年重新夺得亚洲杯冠军,她也第一时间给水指导发了微信祝贺,在她看来水指导就是“专业人士干专业事”。管菁菁觉得这批女足国家队的姑娘们发挥出了120%的能量,这是相当关键的。
不过这个亚洲杯冠军,是否能成为中国女足重回巅峰的契机,谁也无法给出定论。
女足从业者更担心的是,当女足夺冠的热度过去后,很多问题依然会被搁置,其中最令人操心的便是“缺人”:2019年,中国女足的成年职业球员注册人数不足600人,把职业、业余或未成年球员全都算进去,也就3000人。而那一年美国女足注册人数为180万人,欧足联则为130万人。而起步较晚的日本女足,在2016年注册人口超过了5万人,并计划在2030年达到20万人。
而“缺人”的问题,显然不是一时的热度,或是短时间内的资本涌入能够解决的。普通大众提倡的“多吃苦”“多拼命”,更绝非一个行业想要长远健康发展的解决方案——欧美日女足日渐夯实的大众基础,绝非靠忽视客观规律、单纯强调主观努力达成的。
“你是否会支持你的女儿踢球?”——大多数国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铿锵玫瑰”未来境遇的关键。诸多与之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教育压力,大众体育行业生态等等,都可以影响这个答案。
这些问题看似很大,但可以从一个个细节着手进行改善。比如当年许多女足姑娘遭遇伤病时,并未得到妥善治疗和康复这种明显不注重个体的问题,只要得到重视,是完全可以避免重演的。
路漫漫其修远。在中国女足努力追赶世界潮流的道路上,专业人士绝对是中坚力量。
未来,管菁菁计划招收女足学员,并打算让她们在小时候跟男孩一起混踢,这对提高身体对抗能力会很有帮助。
相对于董路那种走精英路线的“足球小将”模式,管菁菁选择采取更适合普通孩子的培养模式,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依然以学业为主,而将训练、比赛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这种体教结合的模式,更符合当下社会的实际情况,不必让家长和学生承担“沉没成本”。
管菁菁觉得,即便自己的小学员未来没能成为职业球员,但足球给他们带来的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每天都在接受新挑战的强大意志力,看到自己越踢越好后产生的自信,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
就像当年,足球曾改变了她的人生一样,这些孩子的未来也一定会因足球而变得不同。
我们问了管菁菁“你是否会支持你的女儿踢球?”这个问题。这位虽在职业生涯饱受病痛伤害,但终归因足球遇见不一样人生的苏北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
“当然会。”
这一刻,我们终于明白,“铿锵玫瑰”并没有重新绽放。因为她始终不曾凋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蹦迪班长(ID:MrDisco007),作者:莫空、Disco、叮叮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