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Autumn Qiu,原文标题:《职场上的承诺就像女明星的牙齿,有多少是真的?》,题图来自:《杜拉拉升职记》剧照


Autumn,我在一家公司实习半年多,上级说会给全职offer(我非常确定没有理解错他的意思),我都没找其他工作。


现在又改口,说根据公司政策,要再实习3个月才给。


我好气啊,觉得受到了羞辱,想一走了之;但是以我的背景,这个机会很好。我该怎么办啊?


有个读者这样问我。这个问题相当典型,未来在职场上,你少说还得这样“被骗”几十次。


为什么大家要“骗人”呢?因为他们是坏人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征求读者同意后分享。为保护隐私,细节有所改动,不必对号入座。)


一、“被骗”是一种常态


再工作几年,你就会发现,“过度承诺”极其普遍。


甲方说:


这个项目多打一点折吧,我们结为战略伙伴,长期共赢。


人力说:


我们公司政策规定,不能把年终奖写在合同里,按照惯例有3个月奖金。


老板说:


工资是低一点,不过期权方案马上就会落地。


上级说:


这段时间你辛苦点,年底升职我会力挺你的。


他们语气都特别诚恳。我有一丝怀疑,简直觉得自己小人之心。甚至几次和朋友复盘,我还是说:


我不能相信当时对方是忽悠我的。


这感觉,大概跟男友劈腿后,还是觉得“他是爱我的”差不多。


过度承诺的人,怀着利己的目的,希望激励你接受低价、接受低薪,而且心甘情愿。


然而,他们在过度承诺时,也可能确实真心实意。


以那个上级为例,他未能履行承诺的潜在原因是:


  • 高估了自己对公司政策的理解,其实人员录取要求和流程更严格、更复杂;

  • 高估了自己对公司形势的判断,其实今年也许行情不好,收紧编制;

  • 高估了自己对公司招聘的影响,其实他说了不算,争取不到一个名额;

  • 高估了你的表现,其他人员有不同意见,又不好意思直说。


总之,他极有可能是身不由己、力不从心。


同理,承诺长期合作的甲方、承诺升职发钱给期权的上级,也会低估了一点搞定的难度、夸张了一点美好的愿景。


没有一对新人是抱着“忽悠对方”的心态说“我愿意”的吧,然而,生活的复杂、生活的变化,还是会狠狠地打我们个措手不及。


大部分人的“辜负”处于“故意”和“无意”的五十度灰之间。


我们求职、招聘、采购、竞标,都难免强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淡化对自己不利的条件。


即使公开透明地披露问题,也是为了避免说得天花乱坠以后落差太大,导致招来的人很快离职、合作关系很快破裂——并非完全出于善良光明。


这是人的本性。大家不是坏人,大家只是并非完人。


二、“管理风险”是一项能力


如果“忽悠”是常态,我们怎么办呢?


  • 第一,永远不要轻信。


职场上有一句话,只要不是“白纸黑字”(落在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上),都不算数。


职场上另一句话,“商业社会,谈法律而不谈道德”。


所以,你即使继续实习也应该开始谋求其他机会。否则3个月后对方再次改口,怎么办呢?千万不要低估世界的不确定性。


  • 第二,学会判断风险。


那么,我们就要养成“不管对方说得多好,自己预判风险”的习惯。


你完全可以打听一下,公司的招聘流程是这样的吗?今年有人员需求吗?我有竞争对手吗?我的上级有这个权限吗?他这人靠谱吗?


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性判断一下,这个公司应该招我吗?


从市场上招聘也要付出成本,招来的人合适与否也有风险,你表现良好已经证明自己……


这些因素让“招你”变成一个划算的选择,那么这个合作的基础就较为稳健。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曾经说过,有些应酬是不必要的。双方利益相契合,不熟悉也会尝试合作;如果不能互益,认识了、喝酒了、称兄道弟了,也没啥用。


这话的意思就是,很多情况下(尽管不是所有情况下),大家是凭理性的。


  • 第三,综合管理风险。


辨识风险后,就可以采取应对措施、做好两手准备。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选择有风险的事。


即使半年前,你知道获得全职岗位有风险,依然可以选择“完全不找其他工作”。这样也许你能在这个项目上表现更好,增加得到全职工作的机会。


只是,你心里清楚“我的选择有风险”,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而不是一派天真烂漫地期待最好的结果。


  • 第四,自我中心一点。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名言是:


善良比聪明重要。


但是,善良并非过度牺牲自己。


亚马逊的成功极大影响了线下社区小店的生存,它并没有对竞争者善良吧?


换一个角度,如果对竞争对手退让,是否对投资它的股东、投入它的员工负责呢?


我们当然要善良,但是你不该承担的、不能承担的,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儿。


你“分心”找工作,会对项目安排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给老板增加的麻烦是有限的;


而你在毕业之际,拿不到正式三方协议,后果更加严重。你面对淡季求职的挑战、自己的压力、父母的担心……


成年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尤其当自己相对地位较弱、面对风险较高时。


三、“重复博弈”是一种解药


我好像把职场说得特别黑暗,其实理性并不冷漠、也不可怕,因为生活是一场场重复博弈。


简单说,如果我伤害别人的信任,别人以后就不信任我,我再次希望别人信任我的成本就更高。


我们难免是短视的、是活在当下的、是顾不上未来的、是抱着侥幸心理的。


不久前,我朋友的一个产品出现系统故障,用户把客服电话打爆。他们觉得愧对,宣布尽力补偿。


故障修复,投诉渐渐平息。几天后,补偿方案出来,总价有点高,朋友又开始犹豫——真的要补偿那么高金额吗?毕竟这个产品今年盈利压力也挺大啊……


可是,补偿不够有诚意,用户可能用脚投票,造成更大损失——在长期,市场会教我们如何做生意,生活会教我们如何做人。


在长期的时间框架下,我始终相信,世界会在一场场重复博弈中变好的。


我们离开忽悠过我们的人,我们克制自己过度承诺的冲动,并且发现,在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日子更简单、更高效。


四、“聚焦目标”是一种成熟


当你得到全职工作的承诺时,你会形成一系列决策——是否接受这个工作,最后一个学期怎么安排,毕业后住哪儿、怎么过,等等。


这种确定性、掌控感,让我们愉快。


当出现“坏消息”时,我们免不了愤怒、失望、委屈。重新决策的任务就更艰难了:


一方面情况变坏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控制情绪对理性的干扰。


这时候,“聚焦目标”就对了。


我在沃顿商学院时,谈判课老师讲过一个经典案例:


有个女生和男友周末飞去巴黎度假,第一程航班晚点了几分钟;下机时,空乘答应致电下一程航班的登机口,等等他们。


然而,他们冲过去时,登机口已经关闭了,值班人员说没接到过电话。


那个女孩没有争执,她扔下背包,站到航站楼大玻璃窗前,两眼直直盯着面前的飞机。驾驶员看到了她,对视着。


突然,登机口电话响起,值班人员接起,用不可思议的语气说:


机长让你们登机。


在这场无声的谈判中,女孩没有浪费时间去愤怒,前一班空乘怎么不履行承诺?后一班登机口怎么不通人情?


她的目标不是争个谁对谁错,而是我要登上这班飞机,别搞砸我的周末——这就是“聚焦目标”。


那么,这次全职offer没有如约而至,咱们综合判断一下:


这个公司,是否依然是较为理想的机会?这个实习,好好做完,是否依然有价值?


如果是的,让我们轻轻放下愤怒、委屈,聚焦目标,想想如何争取最新情况下更好的结果。


五、理解短视,相信长期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白”成长起来。在职场上,你恐怕还要“被骗”100次,有朝一日你自己甚至一不小心活成了“骗子”。


在我的新书《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中,我分享了如何面对人生中重重风险的选择。其中核心的原则就包括:


理解信息的不对称、理解人性的不完美、保持质疑、判断风险、对己负责、厘清目标。


这样,我们才能活得理性、活出自由。


你会发现,怀疑和防范,并不妨碍我们由衷地热爱世界,由衷地信任别人。


当你能体会每个“坏人”的力不从心、身不由己时,就更容易选择宽容和理解。


当你能看到“风险”是复杂世界中的常态,就会做好准备,渐渐驾轻就熟,修炼成精。


在一场场博弈中,我们会做出短视的事儿;在一场场重复博弈中,我们会建立长期的信心。


所谓强者,是看得清风险、扛得住风险,直到有一天,我们能为自己、为亲友、为团队、为更多的人,遮风挡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Autumn 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