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的当事人是一位小红书博主,叫做Evie布布,14岁就出国留学了,现在才大三。
我去看了她的小红书,有很多留学经验的分享,还有一些美妆穿搭的内容。(现在已经全部清空)
从去年11月开始,开始出现生病和治疗的记录。
她最初的症状是咳嗽,后来发展到肺部呼吸疼痛,还有腿部神经痛,无法睡觉、进食困难。
英国医院直接确诊为sarcoma肉瘤癌。
这种癌症我之前完全没听过,特意去了解过才知道,它是一种比较罕见、也相对更危险的癌症。
权衡之后,布布选择转院去英国的一家私立医院进行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
两个周期的化疗以后,她的病情有得到改善,医生也告诉她肿瘤在变小,认为药物效果不错。
结果,在等待第五次化疗的过程中,她出现了反复的高烧症状,最高到了40度,药物也无法起效。
后来诊断发现是肺部真菌感染,需要机器辅助呼吸,花了很长时间才得到控制。
等到今年2月初,第五次化疗结束,她的体重已经下降到了40kg,看文字语气能感觉到疲惫。
后面一个多月,她都没有更新动态,直到3月14日才发布了一条近况,表示自己正在准备回国。
根据帮她发声的网友的叙述,是因为英国医院已经通知她“现有的医疗手段不奏效,所以家人希望尽快回国寻求任何可能的医疗方式”。
其实就是英国医院委婉地放弃治疗了。
但是呢,国内的疫情政策大家也都知道。所有入境人员都需要接受14+7天的隔离,没有例外。
于是,3月19日,布布落地上海后,直接进入隔离期;考虑她的病情,走了绿色通道,直接闭环住进了上海浦东医院的隔离病房。
结果在入院检查后,医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
医院这边其实做了不少努力。根据布布的自述,她的家人和医院“请到了多个专家连夜会诊”,为她研究治疗方案,尽力去拯救病人。
可惜结果并不乐观。
一方面,隔离病房处于闭环内,能提供的设备和人力资源都非常有限,“无法开展治疗工作”;
另一方面,她的病情发展很快,“肿瘤依旧在继续变大”,并且压迫了心脏和呼吸道,已经出现了咳血的症状,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
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是,“应该坚持不到隔离期”。
她自己当然是不想放弃的,谁不想活下去呢?
所以她在小红书上发文,希望得到帮助。
所以有网友主动发了微博,呼吁大家关注。
转发量都非常可观,话题直接上了热搜。
连“上海发布”都在问联系方式。
02
布布的经历被扩散开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方面,很多人为布布感到惋惜和心疼,毕竟这样一个小姑娘年纪轻轻的,就得了重病,被下了病危,很难不让人觉得伤感和可惜。
另一方面,却有不少人出现了反感的情绪,觉得这是一种非典型“医闹”。
源头正是因为在为她发声的微博及转发中,出现了不少质疑“国内防疫政策草菅人命”的声音。
很多网友都觉得这种一边写小作文骂着国家一边却能插队得到帮助的行为,很魔幻,让人不适。
而且,大家都知道,上海现阶段正处在非常艰巨而复杂的防控阶段。每天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有几百上千人,而且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拐点出现。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一直处于小区隔离状态。
受疫情影响,很多医院都已经暂停服务,本地很多重症患者能得到的医疗资源也非常紧张。
前段时间也不乏有急需化疗、血透的患者寻求帮助的新闻出现。
更何况,上海作为一线城市,医疗水平在国内是顶尖的,每天都会有患者从四面八方而来求医就诊。
只要你去医院看看,就能知道很多医院的专家号都要排队很久才能拿到,病床更是一位难求。
如今赶上疫情,情况只会更加严峻。
因此,不少网友觉得,如果只是因为她的声音更大,她就能更快地获得治疗,岂不是“按闹分配”?
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医疗资源的优先级,对其它按照要求等待治疗的病人来说,岂不是很不公平?
那以后的病人是不是都可以学习这种办法?那还有什么规则可言呢?
有人进一步发问,如果有患者因为她的优先而耽误了治疗,她是不是该为此负责?
再加上有张广为流传的截图提到,布布的朋友认为“只有把事情闹大才能帮到”她。
被不少人理解为她们从一开始就是希望通过舆论获得医疗资源,而不愿尊重原有的规则。
还有,她的朋友一直强调布布很理解国内抗疫政策,说她用命来抗疫了,布布自己也多次表示已经接受了多次核酸检查都是阴性,希望政策放宽。
但事实是,她19号才回国落地,22号凌晨就有网友开始为她发声,满打满算也就3天时间,远远低于新冠的潜伏期,并不能确保安全。而且有消息称,她回国的航班上已经有阳性确诊者。
这也让很多人为可能参与她治疗环节的医护人员提前感到担忧。
有网友觉得,明明她已经走了绿色通道,得到了专家远程会诊,这已经是很好的待遇,如今这样似乎有些不依不饶。
他们担心,如果专家和医疗设备都进入隔离区为她进行治疗,则意味着大量医疗资源都会为她一个人服务,其它患者是不是被放弃了呢?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提到,布布刚刚确诊时,有人告知她英国治疗等待期太长,又兼顾疫情,对免疫力的病人不友好,建议她回国治疗,但布布本人认为在英国治疗比国内更好,所以没有接受建议。
布布本人其实针对部分问题进行了说明。
比如,她提到回国时走了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医院进行隔离,其实是国家政策,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申请,并不是单独为她一个人服务的。
她也说自己并没有插队,只是通过APP线上联系到了医生进行问诊,都是正常流程。
有网友找到了她的家人进行网络问诊、联系医生的记录。时间从2月到3月都有,可以看出她们确实在回国前就有联系医生,做相应的计划了。
医生也有明确告知过回国后需要隔离的情况。
布布还提到当时留在英国治疗也是权衡以后的结果,现在想回国其实也考虑到了落叶归根的问题。
这份澄清并没有迎来舆论的反转,除了少数人劝她安心治疗,别看太多。
大部分都是骂声。
有人说她前后言语矛盾,一开始说自己希望在隔离期就能接受治疗,现在又说自己的诉求是希望能坚持过隔离期然后得到治疗。
指责她利用舆论,想跳过隔离期直接去医院治疗。
现在又有她的一位朋友称,和医院方面进行了沟通后,预计她下周可以转到能治疗癌症的隔离医院,但她本人的社交账号并没有新消息更新。
以至于舆论更加沸沸扬扬无法止息。
03
抛开围绕布布本人展开的支持或质疑,有网友提出了另一种想法,认为帮助布布发声的网友从最初就是想利用她的事例指责目前的防疫政策。
那条微博是这么说的:
这位博主以前的发言也被认为有类似的倾向。
包括求助的微博转发里也出现了一样的声音,大呼“不要过度防疫”。
说实话,从很早之前就有人质疑过现在的防疫政策,觉得过于严苛,没有必要。
尤其是在国外很多国家陆续“躺平”以后,一直有要求放开的声音出现,认为是政策耽误了他们的生活,而不是病毒导致了这一切。
在一些言论中,新冠只是普通流感,得了很快就会好,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为了防止疫情,人们做出的牺牲都是没有意义的自我感动。
我觉得这种想法挺不讲逻辑的。
关于躺不躺平、放不放开的问题,其实张文宏医生之前的长微博里讲得很清楚了,所谓躺平并不适合当今状态的中国。因为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如果短期出现大量病例,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的确,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病毒共存,但这种共存不该以消极的躺平呈现,而是应该更积极一些,在不躺平的情况下,建立起更合适现状的生活、工作、隔离、就医政策,保证日常运转。
最近也出现了一些让人觉得难受的新闻,比如昨天早上,应该很多人都看到了东方医院的护士因为哮喘离世的消息。
这更警示了我们,疫情期间,如何建立起宝贵的求医通道,如何应对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依旧是亟待完善的课题。
说实话,我反而觉得布布的经历更加证明了现在的防疫政策是必要的。
之前看到一个数据,说国外统计如果任由奥密克戎传染,最严重的情况会有超过10%的国民感染上。
如果10%的国民同时涌入医院,要求得到治疗,那么可能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下,更需要治疗的人得不到治疗。
因为对医院来说,不存在救或者不救的问题,只是先救谁后救谁的问题,只有保障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才能够合理安排病患们的诊疗需求,让更多人更及时地得到应有的帮助。
而在疫情冲击之下,保障医疗系统正常的前提只能是,坚持现有政策,避免医疗挤兑现象出现。在建立起分级应对疫情的秩序后,再做他想。
否则情况只会更加糟糕。
无论如何,作为普通人,作为同胞,还是希望病人好转,希望疫情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