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让久未露面的周星驰,也忍不住站出来,怒斥其“冷血”。
陈震宇通过微博,转达了周星驰的话。
原来,《时代》周刊网站发表了一篇《为什么东航客机坠毁事件对该国冲击如此之大》文章。
其中香港退休机长、飞机事故调查员大卫·纽伯公然声称:中国人对航空安全可偏执了!这次事故绝对把他们气得跳脚。
中国人连为同胞表达一下悲痛情绪,都要被西方媒体认为是小题大做了吗?
西方总想教中国什么是正确,教中国怎么去做事。只要不符合他们的心意,就横加指责。
3月20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面向全民”节目主持人玛格丽特·布伦南,对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进行采访。
期间,布伦南数十次打断秦刚的发言,还不断质问“中方为什么还不对(俄罗斯的)侵略予以谴责呢?”
秦刚直接告诉对方:
“不要太天真了!谴责不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劝和促谈)。”
秦刚还指出,中国是唯一可以和此次战争相关各国,都能进行对话的大国。潜台词是,目前,放眼全球,只有中国,具备和平调停的能力。
不知道布伦南听不懂,还是她急于完成将战争扩大化的KPI。整个访谈,布伦南除了无礼打断谈话,就是一再追问“中国为什么不谴责俄罗斯,是不是给俄罗斯提供了军事援助?”
难道中国不跟着他们一起制裁俄罗斯,就一定是在援助俄罗斯?
难道中国制裁了俄罗斯,世界就和平了?
其实早在3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就在例行记者会上因为这个问题,怒怼了西方的记者。
赵立坚指责美方不时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既不专业也不道德,更不负责任。这样做只会让美国进一步失信于世界。
为什么说进一步呢?
因为不久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形象,在非洲大陆,彻底臭掉了!
从实际动作来看,失信之后,美国就毫不顾忌了。
2022年2月24日,美国趁着俄罗斯和乌克兰交战,悄悄轰炸了索马里。
那么,在索马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01
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主持人乔伊·里德,曾经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相比西方媒体铺天盖地对乌克兰局势的关注,同样在战火中的索马里,几乎没有出现在美国的媒体中。
提到索马里,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海盗。
今天的故事,也跟海盗有关。正是这群海盗,狂打了西方的脸。
索马里海盗常年活跃在非洲东北部的红海和亚丁湾。
这片海域是印度洋通向地中海、大西洋航线的重要燃料港和贸易中转港,以及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咽喉要道,也是电影《红海行动》中,故事发生的地点。
不得不说,海盗干的是玩命的买卖,个个都心狠手辣。
据统计,2007-2012年期间,超过3500名海员被海盗团伙绑架,62人死亡。很多被绑架的海员受到虐待和惊吓,很长时间无法出海,导致企业减员严重。
各个国家都极度痛恨海盗。
他们会雇佣兵团、甚至派出海军护航。一旦遇到海盗,二话不说直接开火,而海盗一不留神就可能命丧大海。
2011年,至少有111名海盗被击杀。
但这仍然挡不住索马里年轻小伙子登上海盗船,梦想着有一天能抢一笔大的。
有多大呢?
船只一旦被海盗截获,需要支付几百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赎金。
据悉,海盗头子一年收入可高达200万美元。
但这仅限于海盗头目,马仔们就没这个福气了。能达到年收入1万美元(相当于月收入5300多元人民币),在海盗中就属于中高收入群体。
事实上,这收入在全球也不算很低了,一般需要高中以上学历才能拿得到。
所以,对于人均胎教水平的索马里海盗来说,就算只当个马仔,也是个很有未来的营生。
除非,还有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还真的有。
在肯尼亚,只需要假装自己是个海盗,然后编点下海劫掠的故事,就可以轻松日赚200美元,不用冒任何风险。
掏钱的,是西方媒体。
他们为什么要掏钱买假故事?
这就要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偏远郊区,伊斯特莱的贫民窟说起。
在伊斯特莱,有一个庞大的索马里人社区。不知道什么时候,西方的记者盯上了这个财富洼地。
毕竟如果真去索马里直接找海盗采访报道,大概率会人财两空。而来这里,就安全得多了。
于是,当地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假海盗”,酒店员工Adan就是其中之一。
他带领着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海盗一条龙服务”小团队。
虽然入行不久,但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统筹;有人负责财务;有人扮演来自索马里的海盗;有人扮演可以帮忙给记者牵线的中间商,也就是常说的“线人”。
线人需要有高超的表演天赋,要让记者相信,他们要找的人神出鬼没,十分危险,贸然接近很可能被直接射杀。
看惯了好莱坞冒险片里神秘兮兮,却总能带领主角找到关键人物和线索的NPC,西方记者很容易就代入了。
扮演海盗的人,则要有较强的讲故事能力。
一位名叫Haye的大叔,以“海盗老炮儿Bashir”的名义,多次接受采访。
他从没去过索马里,但他嘴里的海盗生活却非常鲜活,听起来完全就是亲身经历。
在21世纪,还能接触到《加勒比海盗》式的人物,点燃了西方读者对索马里海盗的热情,极大的刺激了媒体对海盗的需求。
摄影师、艺术家Jan Hoek突然发现,这可太有意思了。于是他在当地找到线人,要求他们分头去找有索马里背景的人。
线人们找来了演员、服务员、司机、学生,甚至说唱歌手。Hoek将这些人打扮成一个海盗团队,并给每个人编造了一段“海盗经历”。
为了更加真实,他甚至没有按照正常的人像拍摄过程那样,和拍摄对象进行充分沟通,而是直接记录下了他们尴尬、不自然的神态。
比如,这个21岁的男孩阿玛里。
本职:学生。角色:瞭望者。
台词:当海盗的时候,我从不洗衣服,脏不拉几的样子会让人感到害怕。
乌德·艾哈迈德,53岁。
本职:管理员、演员。角色:指挥官。台词:每艘船我都能抢到10万美元,而我只给手下的小伙子们25美元。不多给是怕他们拿钱跑路。
Haye,46岁。
本职:保安、演员、司机。角色:海盗老炮儿Bashir。台词:如果你问我,能想到的最可怕的生活是什么,我会说“当海盗”。
伊布拉欣,20岁。
本职:学生、说唱歌手。角色:大副。台词:我用赚到的钱,娶了镇上最美的姑娘。
最终,Bashir通过丹麦摄影师的纪录片,以“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人设,登上了《时代》杂志,向全世界18个国家进行了广播。
如果不是英国第四台的记者Jamal Osman是索马里人,这个骗局恐怕会持续更长时间。最终《时代》将这篇让他们颜面丧尽的报道删掉了。
一向“睿智”的西方媒体,之所以会栽在肯尼亚“下层”民众手里,并非因为这个骗局多高明,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长久以来对非洲的偏见。
02
西方媒体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将非洲描绘成一个极度贫穷落后,甚至黑暗原始的地方,需要西方文明来解救。
直到现在,一些带着“解救非洲”使命的美国基督传教士,去肯尼亚的时候会带花生酱。
因为他们认为:花生酱这种人间美味,肯尼亚人肯定没见过,只要吃上一口就一定会爱上它!这样一来,传教起来岂不就轻松多了?
结果落地一看,花生酱有的是。
宾夕法尼亚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Rod Chavis,在《西方媒体笔下的非洲》一文中,质问为什么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时候,往往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反而经常传递误导观众的信息?
对此,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独立研究员阿玛·比内博士一语道破玄机:“黑化非洲,是西方媒体的财富密码”。
把非洲描述得越不堪,就越能为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奴役和殖民制造合理性:那不叫“奴役”和“殖民”,那叫“开启民智”和“教化蒙昧”。
在西方的报道中,非洲人都是住在丛林里的野蛮人,每个女孩子成年的时候都要进行残忍的“割礼”。
而不进行割礼的女孩子,就是因为受到了西方媒体的“教化”,“开悟”了。
事实上,两个肯尼亚来的女大学生,在麻省理工做有关割礼的报告中表示,并不是所有非洲女孩都要进行割礼。
然而,即便是在西方媒体标准下“开悟”了的非洲人,价值也远远不如非洲的野生动物。
1992年,干旱导致非洲大陆千万生命死亡,纽约时报在8天里连发5篇相关报道。
其中有3篇位置比较好的文章,是关于大象、犀牛等野生动物受灾死亡的深度报道;剩下2个短篇,藏在不起眼的位置,才是关于非洲人的报道。
这种现象如此普遍,以至于被赋予了一个专用名词:非洲的动物化。
而当西方媒体终于将镜头聚焦到非洲人的时候,观众看到的往往是骨瘦如柴的妈妈,和她不成人形的孩子。
他们悲哀的看着镜头,眼神空洞而绝望,似乎在祈求怜悯。
但这些西方媒体几乎不会告诉读者这些难民背后,其实是受到了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不公平的贸易政策。
有的难民是武装冲突的受害者,而冲突所用到的武器和资金,正是西方国家资助的。
他们只会告诉你,一切苦果,都是因为非洲的落后、愚昧,和腐败,这就进一步调动了西方国家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于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红十字会、世界展望组织、儿童拯救组织、圣方济各会等机构,带着“人道主义”来“救灾”。
救灾款变成舆论经费,或者彰显某些NGO人道关怀的项目经费,甚至变成当地政府军、反对组织的枪炮和子弹。
总之,非洲的灾,年年“救”,年年“有”。
于是《星期日独立报》在一篇《为失去的大陆哭泣》中,顺理成章的提议:“非洲如此绝望,以至于很难相信它能够自救。如果西方人愿意,应该接着来这里殖民。”
在殖民时代,殖民国家非常热衷于压制非洲本土媒体,导致非洲国家在独立后,严重依赖西方媒体。
直到2021年,Africa No Filter主任Moky Makura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35%的报道来自外国媒体机构。
其中,法国的法新社位居榜首,其次是“阴间滤镜创始人”BBC。
随着西方媒体不断的妖魔化非洲,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对西方媒体产生了抵触心理,但苦于无法摆脱西方媒体的控制。
直到来了中国媒体。
早期,中国向非洲部分国家提供无偿的媒体培训和援建。
1963年成立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免费对非洲媒体从业者提供培训。后分别在1966年和1973年,向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援助广播电台并提供后续的维护。
此后,中国开始帮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非洲媒体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设施不行。而中国援建非洲最主要的,就是基础设施。
截止2019年,华为、中兴等企业,已经在非洲的30多个国家,建立起40多个第三代电信网络,加强了非洲本地媒体传播的能力。
而传音、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帮助非洲实现了手机的普及,极大的扩展了媒体的触达边界和受众数量。
再加上康佳、海信等企业为非洲提供了电视,中国帮助千万非洲人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
有了中国企业的参与,非洲人民获取资讯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了。
四达时代为1000万非洲用户提供的数字电视套餐,最低仅需2.5美元,而南非的数字卫星价格为9.5美元。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媒体一直在努力抹黑非洲和中国,没有干一点实际的工作。
2015年,中国泛非网络集团成功中标,成为肯尼亚从模拟信号转换到数字信号的电视节目供应商之一。
而美国,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来帮忙。
随着中非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媒体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中国媒体的挑战,于是重心越来越向抹黑中国的方向偏移。
03
津巴布韦第一大报《先驱报》曾报道,一个名为“信息促进发展信托基金”的机构向记者许诺,只要发布抹黑中国的报道,一篇1000美元。
该机构甚至还承诺,如果记者关注的是资源、劳工等重点企业,还会提供“正确的工具”。
2021年在11月,西方媒体炒作所谓的乌干达-中国不平等条约,称乌干达为了翻新国内唯一机场,和中国约定:只要乌干达还不起钱,机场就要抵押给中国。
乌干达看到新闻都蒙了,这事我咋不知道呢?赶紧出了公告澄清。
这次乌龙事件,源自西方媒体创造出的一个新概念:“中国债务陷阱论”。
他们自己不把非洲人当人看,所以非常不理解中国对非洲平等互惠政策的态度:
中国对非洲这群野蛮人这么慷慨,一定有不可告人目的吧?
中国对非洲这片绝望大陆这么上心,一定有不可告人的意图吧?
美国政治学者黛博拉·布劳蒂加姆,就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话题接受BBC的采访,列举了大量例子,证伪了这个命题。
让她吃惊的是,这个有着如此高知名度的老牌媒体,居然通过剪辑,将她表达的意思完全扭转了!
较真的她立刻发了一篇文章,怒斥BBC这种不要脸行为。
结果文章发出去后,好多人表示经历了同样的遭遇。
实锤当头,BBC只好道歉,称是制片人缺乏经验导致。
那么,不缺乏经验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2008年,德国之声华人记者张丹红,在西方媒体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她说:“所有这些关于中国的讨论,在我看来是由无知和偏见导致的,中国不应该因此受到惩罚”。
结果,她却因此受到了上级的惩罚,被停职。
而英国前媒体人、网红博主巴里·维斯在社交媒体吐槽美国双标:“太阳能不好,因为这是来自中国;而核废水很好,因为来自日本,这不胡说八道吗?”
结果,他的账号被禁言了。
而在疫情期间,一位自称郭杰瑞的美国人,分别在中国和美国拍摄两个国家对待疫情的不同态度。
因为他肯定中国抗疫的努力,揭示美国抗疫的无力,被美国媒体集火攻击,纽约时报骂他“走狗”。
这就是西方媒体,对待真正“觉醒”的人的态度。
和这样的媒体做同行,有人深以为耻。
为世界最大的西班牙语讯社埃菲社工作的记者加西亚,怒斥西方媒体操纵言论、逢中必黑。
加西亚嘲讽这些人只会按照既定的剧本说一模一样的套话,但凡有人表达哪怕是中立的言论,立刻就有一顶“被中国政府收买”的帽子扣在头上。
忍无可忍的加西亚,愤然辞职,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20年的工作。
尾声
早期,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和非洲的时候,还会努力去寻找一些东西来进行“佐证”。
而当类似BBC“阴间滤镜”事件,被一次次揭穿以后,西方媒体都懒得再装了。
2021年3月,CNN记者凯莉·阿特伍德直言:“我们想尽办法,就是要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塑造成一个坏蛋。”
西方人眼中的非洲,在国际舞台上,只能是海盗横行、内战不断、饿殍遍地、愚昧落后,等待西方圣人的拯救。
但是,非洲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随着西方媒体的威信一路下滑,甚至他们已经知道西方需要什么,并且为此衍生出了假海盗产业。
一名非洲学者专门写了一本书《制造仇恨:非洲是如何被西方媒体妖魔化的》,已于2021年开售。
非洲人,也已经在开眼看西方了,他们越来越不容易被愚弄了。
可以预想到的是,随着西方舆论在非洲失控,为了继续维持人种的优越感,他们势必要将更多的炮火瞄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