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超市应该是美国最贴心的一站式购物,棺材一直作为常规产品出售。

当地网友分析,在一个家庭购买800升的糖精浓缩饮料的土地上,人们不能靠吃垃圾食品长寿,所以Costco明智地预判了消费者的后续需求。



比起从殡仪馆搞现货,平民更喜欢去Costco超市买棺材,因为价格上直接腰斩。

这是美利坚公开的持家技巧。

根据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统计,一副棺材的平均成本超过 2,000 美元,红木、青铜等材质的棺材售价破万。而Costco棺材价从 899.99 到 1,499.99 美元不等,还包邮上门。

美国高中没毕业的工人月收入中位数都有2223美元,极大程度降低棺材本的准备金储蓄周期。高学历打工人一周的工资就能负担Costco的棺材价天花板。


我已经活到发现你可以在Costco买棺材的年纪了


Costco一直有卖棺材,至少在美国这样

直到2016年5月,Costco超市卖棺材这一销售模式进军海外市场,从澳洲墨尔本开始试点,才在社交媒体圈激起水花。

“就像有人买得起法拉利,但总有人想要丰田。我们只是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让澳洲家庭有更多选择。”合作方Scienti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Issac Leung表示。

在哪买棺材并不重要,消费者只讲究物有所值。对于土澳人民来说,这无疑是福音。

Reddit用户@艾瑞卡真爱表示,“这很合理。殡仪馆非常乐意在你痛失所爱的时候,单独为棺材收取更多的费用。面对高到离谱的棺材价,我选择火化。”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活着就得花钱,死亡也需要处理成本。

传统葬礼不止埋已故之人,还能把活着的人也埋进经济困难的账单里。

所以在生命谢幕的方式上,许多美国人正逐步投奔火葬大军。显然火葬更环保省事,骨灰盒的造价也比棺材要便宜许多。

你总归得选一个魂器。哪怕在火葬实操中,很多人也选择连同棺材一起燃起来。

即使你拥有一把骨灰扬长江的豪气,子孙也怕照做后被亲戚戳脊梁骨。



殡仪馆深知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基本丧失议价权,这也是“葬霸”一词里的附带属性。

不存在进奢侈品店可以用“我随便看看”的借口,你和店家打的都是明牌,公认事实是肯定有人等着入土为安。

既然你拥有来代买棺材的身份,那你应该痛失所爱、悲痛欲绝,你应该魂游太虚、思考生命和死亡的意义。

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思讨价还价、货比三家,无异于倒头栽进道德的旱厕。


美国棺材厂商两巨头分别是Batesville 和 Mathews,占据大约 82% 的市场,它们只向殡仪馆供货,属于彻头彻尾的寡头垄断。

为了预防宰客行为,FTC规定,殡仪馆必须接受从第三方购买的任何棺材。

事实上,美帝人民想要买到一副值当的棺材,不仅可以去Costco,还可以去沃尔玛。

周末逛个超市,买棺材和买菜一个都不落下。但不会把棺材直接搬进手推车。它跟宜家卖大件的路数相同,现场给你看的都是样品展示。


任何具有极高利润率的产品都会被Costco出售,棺材当然也不例外。

经Costco会员粗略计算,在Costco下一笔棺材订单相当于节省约2000美元。

出于消费能力的区别,也有人表示,在专卖店同样的棺材价格是Costco的四倍。



早在18世纪,美国第一批从事殡葬的就是家具制造商。作为家具产业的分支,能在Costco买到棺材属于基操。

部分款式的铝合金外壳让它看起来像一个特能装的行李箱。

其中粉色老妈款堪称口碑之作,里面附赠床上用品,配套枕芯柔软度在Costco官网上荣获顾客的5星好评。

Costco官网会员@瑞纳格评论道,“六年前我向母亲许诺过这件告别礼物,我很高兴它仍未停产。它构造精良,细节华丽,告别仪式上都有人讨论她的棺材款式好看。”

还有不少人在评论区郑重声明,Costco棺材主页商品图存在误导作用,因为实物明显更牛掰。



Imgur贴吧里有精神家庭主妇提出妙思,Costco棺材平时可看作一个大型收纳箱,先用于放卷纸等生活物资,直到真正派上用场的那一天。

“随着疫情蔓延,你肯定不想成为街上唯一没有准备好棺材的家庭。”Quora上前电机工程师迈克尔·约瑟夫·施耐德调侃道。

他们推崇一物多用,也学会未雨绸缪,但都缺乏在Costco买棺材的真实经验。


–你可以装很多厕纸在里面,直到你需要它。

-或者作为一个完美的小睡地点-完全正确

它不是逼真的德古拉道具,下单时要求填写逝者姓名,每一笔都对应着刚需。

Costco不提供棺材预售服务,对此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

也就是说,你不能为还没咽气的人提前准备好棺材。

所以也不用担心家里没地方摆放,这类商品基本不会送货到家,而是3个工作日内运送到殡仪馆或其指定设施。


Costco真的卖棺材

棺材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型超市,也恰好代表人们逐渐正视死亡,它只是人生历程的一部分。

玄幻小说才讲究身死道消。

根据美国神经科学家大卫·伊葛门的说法,只要世界上还有最后一个人记得你,那就不算彻底的死去。

最重要的不是仪式,而是共同的回忆。

我又想起当年和外婆一起去海南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