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昨天,日本表态,将加入美国主导的对俄制裁,包括禁止芯片和其他关键技术出口。小小的芯片竟和热战、制裁挂上了钩,成了大国博弈的重要砝码。相比俄罗斯,我们对芯片,对国际半导体更加依赖。
一、贸易顺差,价值逆差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1年中国进出口数据:2021年中国贸易顺差达到6764.3亿美元,创下了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欢欣鼓舞之余,我们还需要看另外一个数据。2021年中国进口的芯片总量为6354.8亿个,同期增长了16.9%,进口金额近43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4万亿元,平均每位国人要花2000元。也就是说,进口芯片所用金额相当于全国顺差的63.95%,相当于我们赚的三块钱中有两块去买芯片。
6354.8亿个,4326亿美元、2.74万亿人民币、国人人均2000元的芯片,我们用什么才能换回来?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我们需要出口87.32亿双鞋靴(价值479.35亿美元) ; 6689.5万吨钢材(价值818.80亿美元);561.91亿吨未锻轧铝及铝材(价值194.65亿美元);6030.5万吨成品油(价值324.14亿美元);330.6万吨粮食(价值17.64亿美元);4.89万吨稀土(价值6.53亿美元);没有统一数量单位的塑料制品(989.90亿美元);没有统一数量单位的纱线织物等(价值1452.03亿美元);服装及配件(价值1702.63亿美元),总计4276.51亿美元,才能勉强接近换来6354.8亿个,4326亿美元的芯片。
这意味着我们千千万万的产线工人、农民,在钢厂、电解铝车间、炼油厂、稀土矿、纺织车间、农田地里,日复一日的劳作,耗尽这八九个行业的外贸额度,装满无数远洋货轮,才能换来等价的芯片。
这只是贸易额度上的等额,二者利润则天差地别。台积电2021年毛利率超50%,英特尔2021财年毛利率为55.4%。我们的盈利状况呢?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1月~10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83亿元,利润率4.79%;根据中钢协数据,2021年前11个月,钢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6.33万亿元,利润总额为3517亿元,同比增长86.46%,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率5.55%。我们等额产品的利润只是别人的零头。
明面上的支出除外,为支撑这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我们要配套无数的发电厂、污水厂等附属设施;要花费大量力气,在全球采购所需的原料,为维护这些供应链,中国牺牲巨大;为支撑这个体系,要组织亿万人工;作为世界工厂,我们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为此不得不压缩很多工业用电,甚至居民用电额度;同时还要因为纸面的贸易顺差过多,承受报复性的进口关税。
由此观之,我们巨大的贸易额顺差里面蕴含着巨大的价值逆差。
小小体积的芯片,单价昂贵,加之运输时间要求很短,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空运,耗尽6成以上顺差的芯片用不了多少架飞机就可以运到国内。但相对应的是,我们用几乎铺满海洋的天量远洋轮船,向外输出几十亿双鞋子、几千万吨钢铁、几百亿吨铝材、几千万吨成品油......才能来换来这些芯片。这其实还是10亿双袜子换一架飞机的升级版,更有甚者,我们还要不断担心会不会断供。
二、中国制造,芯片主导
中国进口芯片的真相是,这些芯片绝大多数是中国为全世界进口的。2021年,中国出口笔记本电脑2.2亿台,出口手机9.5亿台。中国进口的芯片,有60%被应用到出口的电子产品中了。
倘若断供,我们庞大的电子产业就要提心吊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芯片故事,是我们必须做好芯片产业的本源意义,既关乎大国竞争,也关乎供应链安全,更关乎那些日日劳作在炼钢炉边、矿坑里、化工车间、制衣车间、电子组装车间里的人们的简单幸福。只有我们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可控,才能扭转这种巨大的价值逆差,而不仅仅是巨大的进口数字。
除了典型电子产品之外,芯片深度“入侵”到制造的方方面面,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普及,所有商品都在追求更多的附加功能,很多原本与芯片不沾边的产品,为了附加值也开始使用芯片,譬如可以调整睡眠质量的枕头,会炒菜的锅,诸如此类;原来使用部分芯片的产品,为了功能更加丰富,开始更大量的使用芯片,譬如增添了分析食品营养成分的冰箱,宛如一部路面行驶的手机的自动驾驶汽车等等。所以,我们的制造业其实进入万物向“芯”时代——整个制造业被芯片绝对主导。
巨额顺差的中国制造看上去体量巨大,但考虑到如此天量的进口芯片,在贸易对抗激烈的情况下,让中国制造显得分外孱弱,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供应链安全,不仅仅是我们惯常所说尖端科技产品的供应链,而是芯片关乎着整个中国制造的供应链安全。曾经有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彻底脱钩,大不了我们不用先进的手机。这是对中国制造、对国际供应链的严重误读,如果彻底切断芯片进口,不是用不了先进的手机,而是我们的科技产业会基本停机。
先看国产芯片的状况。国产芯片是指中国企业设计、中国制造的芯片。2021年底关于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数据中,相当一部分产品由境外企业代工制造,即便将它们全部视为中国制造,2021年国产芯片合计476.03亿美元,仅为进口芯片的11.0%。而且高端芯片绝对仰赖进口。
芯片价值和机电产品的总价值之间存在着杠杆效应。以小米10为例,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成本占了手机总成本的4成,相当于4块钱的芯片决定10块钱产品的生死,因为芯片断供,手机大厂和汽车大厂停产的故事在不断上演着。各类电子产品中芯片成本杠杆率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手机的芯片成本占比是各类电子产品中最高的,也就是说手机芯片的成本杠杆最短。
我们仅以手机芯片的4倍杠杆来计算,进口4326亿美元芯片,至少匹配1.73万亿美元的成品。根据海关数据,2021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2.83万亿元,约合2.03万亿美元,比我们计算所得的1.73万亿美元高不了多少了,如果计算杠杆稍微加长一点,大概率会基本覆盖全部的出口机电产品。
我们以汽车制造来佐证,汽车半导体占整车物料成本比重2019年是4%,到2025年会达到12%,2030年将提升至20%。目前车规级国产芯片还没有能力进入发动机等核心部位,汽车芯片的物料杠杆如此之高,一旦断供,小小芯片之后的整个汽车产业链不得不集体停摆。
所以,芯片不仅仅制约着我们的通信产品,更是广泛地制约着我们整个制造业。
二是利润。芯片几乎是每一个产品的核心。从灯泡到冰箱制造再到手机、电脑,一个产品价值越高,芯片在产品中的比重越高,产品的价值重心越仰赖于芯片。这些年我们不停地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但是高利润率的制造业如飞机、汽车、手机、电脑等,美国一点都没有放松,尤其毛利达到50%以上的芯片产业,美国产值占全球一半。
三、国际供应,绝不放弃
我们如何实现自主可控,这其实也是一个我们处理与国际供应链的关系的问题。基于如此巨大的进口,国产化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如何看待全球供应链的问题,我们的一切思考要置于全球供应链之下。
国产芯片缺口如此之大,领域如此广泛,我们齐头并进地推动国产芯片难度较大。这就需要分出一个轻重缓急来,以谁为先?不同角度,各有优先发展的理由,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一按使用量,使用量最大或者说撬动效应最大的应该是机电产品所用到的芯片,这关系着最广大的供应链安危,等同于国民经济的安危;二按重要性,按基础功能的重要性,如智能卡、导航等决定着我们的基本生活能否正常进行;三是技术先进程度和带动作用,技术先进性如最先进的手机芯片,对先进技术的拉动作用最大。
这三种发展思路其实对应着三个假设:一,将精力铺到撬动作用最大的芯片,其实就是要面对立刻脱钩,国际供应链连我们的普通芯片供应都切断了;二是择其紧要,发展关系着社会基础功能的芯片需要,这其实就是目前还未断供,但未来可能会全面脱钩,时间紧迫只能抓关键;三是发展科技带动和利润最高的芯片,这意味着自主可控与全球供应链并行不悖,二者长期共同发展,我们尚有余力攻坚最新技术。
目前,我们的芯片国产率与国产化进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必须大量进口,我们只有继续用好国际供应链才能让中国制造继续运转,才能发展芯片的自主可控。谁也无法想象汽车产业停摆这种极端情况出现;未来,即便我们实现了芯片的自主可控,我们作为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也不可能切断与全球市场的联系。贸易顺差冠绝全球的经济体,不可能只出不进。我们绝对不可能靠自己来制造一切,绝对不能做彻底脱钩之想。
所以,我们的最优选择是一边努力自主可控,一边争取长期巩固全球供应链。
这个目标只要我们争取,是可以实现的,毕竟中国有如此巨大的市场,除了最先进芯片制造受限,其他芯片供应链基本畅通。在全球供应链不断的情况下,侧重扶持通信、计算机芯片也符合我们的发展现状。这些领域是难度最大、竞争最激烈,受限最为严重的领域。从上图可知,这些领域也因为制裁出现了明显下滑 ,需要国家着重支持。同时,上图中也说明通信和计算之外的领域我们已经取得很高的增速,说明本土市场在相关领域已经有优秀企业成长起来,行业正在走向正轨,整体已经进入不扶自直的阶段。但这些成绩是在目前供应链稳固的情况下取得的,我们需要持久稳定的国际供应链来保证目前的良好势头。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无条件信任国际供应链,毕竟我们通信和计算机芯片受到严重限制。具体到如何发展这些芯片,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全产业链要以制造为核心,尤其那些尖端产品,要以能不能在大陆造得出来为最终目标。这就要求上下游企业,材料设备、设计与制造尽早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技术上相互促进,产能长期绑定,形成生态协同,保证无论在什么周期,我们的关键领域无论设计还是制造都能旱涝保收。
四、结语
仅从前面的数据看,我们的芯片故事难免太过灰暗,好在故事还有另外一面。
尽管中国出口电子产品前面有组装二字,但无改全球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根据SIA数据,2020 年,中国组装了全球35%的电子设备。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在41个大类行业中,排名第6,增速创下近十年新高。两年平均增长11.6%,比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高5.5个百分点。
我们的电子高科技产业进入快车道,在组装苹果的同时,利用成熟供应链本土诞生了大量全球性电子品牌,在这些终端品牌以及科技公司的推动下,本土芯片企业不断向高价值的芯片延伸。
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33.3%。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数据,5年前中国自主生产销售的芯片在全球市场占比约为3.8%,2020年这个数据为9%。
在快速增长曙光初现的同时,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与全球供应链的关系,不能以简单的是非对错去理解国际贸易中发生的一切,目前的半导体格局于我是复杂且残酷的,这是我们这个体量参与全球贸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无须有受害者情绪,如何在规则之下处于有利位置才是该做的事。
只要心态进取开放,悲欢之间必有桥梁相通,我们的芯片故事是一体两面的,既有天量芯片的进口,又有强大的终端制造能力,有向高端芯片延伸的动力和根基。既有基干,就能枝而后叶,叶而后花,果实累累则是自然而然的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