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Hosam,原文标题:《“邮局咖啡”正式营业:“国家队”呼声中的本土咖啡文化期待》,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喝一杯咖啡,写一封信给爱的人。”
“全国首家邮局咖啡!还要啥星巴克!”
2月14日,全国第一家中国邮政直营咖啡店——“邮局咖啡”在厦门正式营业,号称咖啡界的“国家队”。
根据其官方微博的介绍,邮局咖啡致力于打造“年轻时尚的国民精品咖啡品牌”和“新邮政形象”。通过咖啡与邮政的融合,邮局不再是单纯的邮政服务场所,而是“可以社交,可以品尝优质咖啡产品、体验邮政文化的全新场景”。
这意味着中国邮政的业务在邮政、快递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主业之外,拓展到了线下直营的咖啡门店范畴,大众印象中略显传统的中国邮政正在咖啡经济的浪潮中试图寻求行业突围。
自开业来,基于邮政标志性的复古绿风格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这家“邮局咖啡”便在当地引发了一波打卡热潮,咖啡生意火爆到部分消费者需要等待数个小时才喝到。
据了解,除厦门外,2022年中国邮政将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开设多家特色邮局咖啡店。
无论是线下门店的涌现还是线上品牌的热销,咖啡经济无疑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趋势,中国邮政的赛道转换可谓顺势而为,与时代接轨。
只是,邮局咖啡的火热却不禁令人忧思,中国邮政跨界做咖啡,是否只是诸多网红咖啡店中的昙花一现。打卡热潮过后,邮局咖啡又能否在与日俱增的咖啡浪潮中,构建出独有的咖啡文化?
中国邮政+咖啡:标志复古绿,网红打卡地
日前开业的第一家“邮局咖啡”实际上是将原有的国贸邮政支局进行了改造升级,在保留邮政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咖啡饮品和文化创意服务。
换言之,在邮局咖啡门店,我们既能和往常一样投递一封信件,也可以在此驻足,购买一杯咖啡、茶饮,一块甜品,亦或是一份中国邮政的文创周边。
如果只是看此描述,邮局咖啡似乎与都市生活空间中常见的咖啡场景大同小异,那么这家咖啡店的吸引力究竟为何呢?
众所周知,中国邮政作为重要的国家通信基础设施,为社会提供公用事业,覆盖范围广泛,无论是国际都市还是偏远乡镇都有其身影。因此,“邮政绿”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国民度”,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天然的亲和感。
在豆瓣“咖啡组”(全称:今天喝咖啡了吗)的讨论中,喜爱喝咖啡的消费者们表示“仅凭邮局咖啡的标志复古绿和牌头,便足以吸引自己去打卡”。
就邮局咖啡的门店设计而言,熟悉的复古绿布景和标志性的邮筒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邮政特色,消费者对邮局咖啡店的布景产生认同感,便自然会来到这里拍照以纪念。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复古绿已经成为中国邮政的象征符号,人们在购买一杯咖啡的同时也消费了其特有的象征意义,而这恰好也与当下流行的“复古风”审美不谋而合。
只不过,同样的复古绿装潢,曾经街头巷尾平平无奇的邮局“摇身一变”成咖啡店便能引发关注热潮,这与其他现象级的网红打卡店似乎并无不同。
令人疑虑的是,待到打卡热潮渐渐退散,网红效应还能持续多久?
尽管中国邮政有意在不同城市开设咖啡门店,但大城市的咖啡集聚已经没有多少剩余空间可供挤占,小乡镇的有限市场又能吸引多少消费者驻足?
事实上,邮局咖啡开业后所获得的评价亦不容乐观。根据大众点评app的显示,邮局咖啡(国贸店)虽然荣居“厦门咖啡厅热门榜第1名”,但却仅收获了3.8的评分。
一方面,消费者的聚集延长了等待时间,用两三个小时去喝一杯咖啡,并非所有人都甘愿付出这份时间成本。
另一方面,根据现有的价目表,该门店的咖啡、茶饮价位在22~38元之间,虽然提供到店自取和送货到家两种服务,但相比于其他主打下沉市场的咖啡店,邮局咖啡的定价稍显“高端”。
中国邮政+咖啡的突围,终究是一场险象环生的持续战。
危机之下:商业转型背后的咖啡文化忧思
尽管中国邮政的覆盖范围广泛,但其提供的快递服务时效性低、质量差却时常为人所诟病。就连此次邮局咖啡的开业,都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吐槽“一杯咖啡做一天那种吗”。
去年6月份,中国邮政将福州市一家中邮大药房同时改造为奶茶店——邮氧的茶。与邮局咖啡一样,邮氧的茶营业不久也迅速出现在热搜,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店,但最终却并未面向全国推广开来。
近年来,咖啡经济在我国逐渐热门化,无论是连锁加盟店、线下独立门店或是线上热销品牌,咖啡都堪称为最火的消费赛道之一。
曾经,咖啡馆是西方社会集社交娱乐、商业贸易、新闻传播、政治辩论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公共场所。如今,咖啡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在东方社会环境中,类似于“韩国人血液里流的是冰美式”的表达虽然出于调侃,但也愈发演变为集体认知。
某种程度上,这是西方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成功传播,喝咖啡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国的咖啡语境中,“星巴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作为咖啡的代名词存在。自1999年入驻中国市场以来,星巴克便在我国迅速扩张,发展至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其最大的营收来源之一。
只是,近年来,随着民族意识的自觉和其他咖啡店的涌现,星巴克的高定价和参差不齐的质量之间形成的反差令其饱受争议。
尤其是最近“星巴克赶走在门口吃盒饭民警”事件的发生,以及随之而来的“星巴克涨价”消息,消费者们对星巴克的排斥进一步加剧,市场呼唤中国本土特色的星巴克。
中国邮政的b站回复
然而,尽管瑞幸、Manner等中国本土连锁咖啡品牌逐渐占据了主流市场,以其高性价比为消费者所喜爱,但星巴克所提供的“舒适空间模式”却似乎并未寻求到本土替代品。
城市商业化激发了更广泛和多元的社交活动需求,人们对休闲娱乐形式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需要急剧增长。
咖啡馆虽不再承担历史上的多元功能,但仍然是人们重要的休闲物质空间,而星巴克在物理空间上的舒适性便是它的极大竞争力之一。
在本土咖啡文化尚未形成、星巴克屡屡挑战国人底线的大环境下,中国邮政跳入咖啡经济的竞争浪潮之中。恰好中国邮政具备鲜明的符号象征意义,国企与咖啡店的融合,一定程度上与人们的爱国热情相契合。
因此,这也解释了人们在“邮局咖啡”评论区对其“环境舒适”的期待。
正如邮局咖啡在自我定位时所宣称的那样,邮局将不再是单纯的通信、物流服务场所,而是“可以社交,可以品尝优质咖啡产品、体验邮政文化的全新场景”。
实际上,邮局文创与饮品的结合在其他国家已经发展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运作模式。日本邮局便会通过售卖本土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游客前去打卡,中国邮政的此次商业转型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无疑让我们对传统通信与咖啡、文创产品的融合增添了一份新型场景构建的想象。
哈贝马斯曾将咖啡馆视作近代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共领域之一,他指出,作为社交场所,咖啡馆“首先要求具备一种社会交往方式”。
一个世纪过后,人们对咖啡馆的空间想象仍然离不开其承载的社会交往功能。
由此,除了咖啡的口味本身以外,邮局咖啡也被期望真正搭建一种本土化社交场域,承载人们的休闲和互动需求,建立独特的咖啡文化空间。
在打卡的同时,一声声对于本土咖啡文化隐约的、试探的呼唤,或许已然作响。
参考资料:
[1]36氪.中国邮政试水咖啡店: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
[2]荆玲玲.咖啡与茶——英国的饮食文化与民族认同[J].文化研究,2019(01):42-56.
[3]陈勇.咖啡馆与近代早期英国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话题的历史管窥[J].浙江学刊,2008(06):28-3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Ho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