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作者:家俊辉,李愿,边万莉
编辑:曾芳

银行停办现金业务为哪般,又是否合适?

今年1月,辽宁振兴银行和中关村银行接连宣布将停止办理现金收付业务,包括柜台服务和ATM机等自助渠道,储户可以通过跨行ATM取款。根据公告,银行自称是为了加快数字化转型。

对此,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现金服务工作座谈会上表示,设有实体网点的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等必须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

各机构不得以业务转型升级、现金业务较少、控制成本、降低业务管理风险等为由,停办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


现金服务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金融服务

“现金服务是最基础、最根本的金融服务,现金投放收储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最基本业务。”范一飞指出,根据初步排查,还有一些银行网点也停办了现金存取业务,涉及农信社、外资银行等,也包括一些国有大行。

虽然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但对现金仍有比较大的使用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为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年现金净投放6510亿元,现金需求依然旺盛。

范一飞从宏观、中观、微观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宏观层面,国民经济增长对现金需求增长起到了支撑和拉动作用;

中观层面,部分发达地区由于民营经济繁荣、小微企业活跃,现金需求始终较为旺盛;

微观层面,现金使用门槛低,匿名性强,支付快捷,老年人、农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特定群体更偏好使用现金。

实际上,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线上化发展,与现金服务并不对立。多家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提高现金服务效率、降低成本。

如,工商银行副行长郑国雨在会上提到,该行稳步推进金库智能化建设和试点应用,实现现金清分、款箱物流、ATM加卸钞等的移动互联、任务驱动和全过程管理,提升现金保障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还关注了“拒收现金”“人民币整洁度”“小面额人民币服务”等问题。

会议指出,当前人民币现金服务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会议表示,社会上拒收现金现象仍有发生,个别银行机构办理现金业务意愿有所下降甚至出现停办现金业务的情形,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小面额人民币服务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要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妥善解决。

会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紧贴人民群众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统筹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充分认识做好人民币现金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现金服务能力和水平。

不断强化现金服务合规管理,持续提升流通中的现金整洁度,扎实推进小面额人民币兑换工作,共同建设整治拒收人民币现金长效机制,推动人民币现金服务再上新台阶。


去年全国核实拒收现金行超200起

2月22日,央行在其官网公示2021年第四季度拒收人民币现金处罚情况。

央行在公示中表示,去年第四季度,依法对32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10万元人民币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水电、燃气、物业缴费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停车场、保险公司、连锁餐饮、医疗机构等。

据央行介绍,2021年全国共核实拒收现金行为212起,对影响较小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影响较大的87起给予行政处罚,处罚数量占拒收现金数量比率为41%。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拒收现金行为在保险公司频频发生。根据此次处罚信息表显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陵支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治中心支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治市侯堡支公司、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治中心支公司均因拒绝公众使用人民币现金支付保费遭到警告,并分别被罚0.9万元、5万元、5万元、5万元。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线上交易由于条件所限,在支付方式中未能支持现金收付款,大多数人可以理解。“但如果更多的线下机构拒收人民币,或对现金支付采取歧视手段,将影响人民币的正常流通,也给习惯使用现金的人群带来不便。”

在此次公示中,央行指出,社会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0年第18号),依法维权。广大经营主体应强化法治观念、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诚信经营、尊重公众支付选择权,提升服务、共同打造现金和谐流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