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知名连锁瑜伽品牌卡莫瑜伽发布公告称正式永久关闭所有门店。



公开资料显示,卡莫瑜伽创办于2013年,总部位于北京,截至2024年,其在全国共开设30多家连锁直营场馆。大众点评显示,卡莫瑜伽在北京开设的瑜伽馆多达18家,消费者众多。

上月底,卡莫瑜伽已在其公众号宣布公司休业调整,暂未确定再次营业时间。该公告一经发布,粉碎了会员们“最后的希望”。



“跑路前兆”

据中国商报报道,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5月,她办了卡莫瑜伽金源店和能量城市店的通用年卡,目前卡内仍有1万元余额,剩余20多节私教课未用。5月21日晚,卡莫瑜伽的销售人员向她发来停业整顿的消息,表示“公司倒了”。



卡莫瑜伽员工对王女士表示公司经营困难


“5月21日当天,卡莫瑜伽的约课小程序还可以正常约课,我约了西直门店一节内观流,上完课后特别高兴地回了家。回到家后,瑜伽老师就提醒会员和顾问联系,问问看5月22日还能否上课,结果所有门店第二天就都关了。”卡莫瑜伽会员徐女士也向记者发来求助信息。

卡莫瑜伽财富生活店的雯女士对记者表示,接到通知“感觉非常突然”,虽然卡莫瑜伽表面上说是休业调整,但是几个月前,卡莫瑜伽关了几家门店时承诺的会员退款目前也没有兑现,此番感觉就是“跑路前兆”。

记者向卡莫瑜伽集团总部、卡莫瑜伽多家门店致电,电话均无人接听。

“从去年年底后我就一直没有锻炼,今年4月,我联系瑜伽馆上私教课,私教老师偷偷跟我说,卡莫瑜伽已经有两个多月发不出工资了,让我抓紧时间刷卡消费,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它快倒闭了。”王女士表示,五一假期后,她没抱任何希望地尝试申请退费,但“知道已经晚了”。

多名员工对卡莫瑜伽拖欠工资、断缴社保表示愤怒,“说会补发,但一拖再拖”。不仅如此,多名员工表示,即将接手卡莫瑜伽的新公司是一家医美公司,其与新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不合理之处,多名销售人员选择离职。





卡莫瑜伽员工表示被断缴社保、拖欠工薪


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卡莫瑜伽门店已签订新的公司,可能在休整过后迎来新店。

屡出“问题”的瑜伽行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梳理,近年来,瑜伽品牌屡屡出现“问题”,梵音瑜伽、梵羽瑜伽、拉咖瑜伽、Mysoul瑜伽馆等知名品牌相继倒下。

有业内人士认为,瑜伽行业有几个原因,导致公司容易出现问题:

一是行业的入门门槛很低。少则三五十万多则两三百万,就可以开一个瑜伽馆,对人的入门门槛要求并不高。

二是预付费模式。餐饮行业入门门槛也低,但如果不会做餐饮,三五个月之后就会倒下。但在瑜伽行业,由于预付费模式,只要胆子够大,很非常容易干上两三年,并且做得非常大。

“因为门槛太低,并且凭勇气把公司做上规模,很多老板对公司的实际风险和运作情况根本不清楚。”该人士表示。当公司账上有一亿的现金时,可能已经承担了三亿的债务。但由于债务在长周期逐渐消化,并且有新的现金流不断进来,老板并不能感受到债务压力。甚至可能以为很赚钱,就把现金挪作他用。而当现金流出现问题,每个月还要承担几千万的运营成本的时候,公司就很难再救回来了。

在其看来,中国瑜伽行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周期要走。从需求端来看,虽然近年来有卖瑜伽裤的Lululemon快速崛起,但买瑜伽裤的人并不代表真正练瑜伽的人。“买瑜伽裤的是向往瑜伽生活方式的人,这部分人群的基数很大。但真正练瑜伽的人并没有那么多,这是一项需要承担很高时间成本、资金成本的运动。”

从供给端来看,瑜伽行业的场地租金、老师课时费、销售提成占取了很高的成本,瑜伽馆其实很难赚取利润。可能表面上看现金流还可以,但实际上都是预售模式下的负债。

人去楼空,电话不通?

起底预付式消费背后真相

一直以来,美容美发、培训、健身、餐饮购物的商家都爱搞预付式消费,但货不对板,甚至商家闭店跑路案例频繁出现。到底什么算预付款消费?商家跑路了如何维权?消费者如何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