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原标题《单身的青年》,作者:胡可欣,编辑:Susu,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广大的中国农村,有很多大龄男青年到了适婚年龄却找不到对象,这已然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春节作为人口流动和信息传播的高峰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便会推向高潮,过年期间成为单身男女被安排相亲最频繁的时间段。然而,对于婚姻的看法因人而异,相亲解决的是一部分人的婚恋问题,仍有大批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在多年的等待与徘徊中,逐渐迷失与疲惫,最后不得不妥协于现实,他们是失落的群体。
结婚的筹码
经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消费观念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在七十年代,基本的锅碗瓢盆生活用具和农具就能迎娶女方;九十年代,常用的电器家具备齐也能满足需求;现如今,没有车房作为基本条件,男方在婚姻市场上很难有结婚的底气。这样的观念,不仅在城市深入人心,农村地区的家庭也受到了影响。
小叶是长三角地区的一家电子厂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六七千块,他已经34岁,但从长相来看并不显年纪。小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就算和家里的亲戚也很少交流。不知什么原因,独身到了现在,家中的母亲非常着急,在农村,剩男虽然并不少见,但是谁想这样“老大难”的事情也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呢。这几年,家中亲戚没少给他介绍对象,但都未果,他本人好似不着急,就这么拖着又过了几年。
小叶的母亲在家务农,最大的经济收入是每年夏季的桃园收益,小叶的父亲则在农村帮别人做工,除种田之外还有一份打零工的收入。前两年,家里提前为他在县城的小区买了一套商品房,附近有小学和中学,总价约七十万,父母省吃俭用攒的钱只能帮助付了房子首付,其余的自己按揭贷款,房子简单装修了下,父母住在农村,没人住的新房只有闲置。今年过年回家的小叶依然在相亲,但他已经不准备再犹豫了,而是听父母话定下来,老大不小的年纪不宜再拖下去。
在县城的小区里,新楼盘的住户基本都是小叶这样的农村青年,每到过年期间,大批人返乡,小区人数暴增,停车场爆满,春节一过后,留下的都是空房子。在县城买房作为结婚的基本条件已经见怪不怪,这是男方家庭经济条件的直接体现。
在家乡所在的中部地区,彩礼并不盛行,更多时候只是作为婚姻的一种仪式,适当有所表示即可,但是房子却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经济衡量品。小叶文化水平不高,很早就外出打工,是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这些年也没挣下什么钱,拥有一套房子是他在婚姻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筹码。假若没有这套房子,家人希望他尽快结婚的意愿更加不现实。
男大不敢婚
俗话说“男大当婚”,这是传统社会对于男子成家立业的首要期待,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对于男性社会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如今有“男大不敢婚”的趋势,在男性认为自身条件不够好或是自己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时,害怕自己无法承担起责任,对婚姻产生恐惧导致不敢轻易结婚。
小石今年33岁,现在武汉做网约车司机,之前的几年在深圳和武汉之间频繁换工作,销售、地推、外卖员这些都干过,但是稳定不下来,前年将存下的积蓄在老家开了一家烧烤店,当他充满信心想大干一番时,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疫情之下生意难做,烧烤店亏本之后又外出打工。自此之后,他挣钱的心情更加迫切,人到中年,没有事业没有成家,没有文化没有存款,多少有些茫然,把心全部扑在挣钱的事情上。
小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父亲是个懒汉,母亲常常一人打两份工补贴家用,生活窘迫,家里更是没有积蓄,还时不时找亲戚借钱应付人情往来,早些年将大儿子的婚事完成,也不敢奢望能够为小儿子小金置办房产。
小金的资产就是一辆车,仅有的资产还年年贬值,过年回家就住在父母在农村的房子,渴望买房但是没有能力,父母也难帮上忙。小金的想法是干出一番事业来再结婚,他认为这样的婚姻才有安全感,“不然哪有女孩跟你过日子”。他一直以这套说辞来搪塞周围人的催婚,其实他心里也很着急,也很想赶快找到对象结婚,还主动找亲戚给他介绍对象,甚至说二婚的都可以。
在他自己看来,找对象实在是太难了,他不敢提什么条件了。这反映了很矛盾的一点,自己很想结婚但是苦于目前还没有能力提供一份有保证的生活而不敢结婚,自卑与焦虑之间的拉扯在小石身上有清楚的体现。
从小石的经历看来,主观上的不想结婚其实是受制于客观的现实因素。正是因为现实情况的不乐观,比如经济条件不允许,再比如事业不稳定,这是自身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外在的因素如离婚率逐年升高和闪婚闪离的现象导致大龄男青年对于婚姻的想象很消极,对婚姻的认知处于一种焦虑和恐慌的状态,担心进入婚姻后不确定因素会更多。
传统观念的消逝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接近三十岁还未结婚的男性的家长会很着急,在农村,免不了要遭受别人的非议,不结婚被看作是异乎常人的行为。传统观念里把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看成是男子要完成的人生任务,要是哪个任务没有完成,父母及长辈会很焦虑,害怕被别人指指点点。
在中部原子化地区,农村没有宗族的影响,传统观念也渐渐淡化,一个个核心家庭就像原子一样独立运转着,血缘纽带的凝聚力普遍不强,第一代的兄弟姐妹至亲联系紧密,到了第二代变成堂亲表亲就会相隔甚远。因此,婚姻被看成发展亲戚,壮大家庭的重要手段。
儿女结婚后的亲家被看作是最重要,关系最硬的亲戚,无论逢年过节还是人情往来,亲家在亲戚中的地位都摆在首位,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亲家接到家里来走动走动。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对于父母来说,不是一定要儿女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而是他们分别建立独立的家庭很重要,成为独立运转的个体,而这个新建立的家庭就会成为两代人今后生活的重心,母家庭的功能随即发生改变。
个人对婚姻的态度影响了他的择偶行为,小金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小金和小石是表亲,今年29岁,初中毕业就入伍了,从部队回来后的这几年在上海和深圳都打过工,但一直没有稳定下来,回到老家也没有心仪的工作可做,常常是白天睡觉,夜晚出门,生活作息极不规律,不干正事,爱打游戏,眼看大好青春荒废于此,父母担忧不已。去年,小金父母接手了一家副食店给他经营,目前来看,生意不错,总算有个正经事在做。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小金丝毫不感兴趣,坚定拒绝了周围所有人介绍的对象,父母干着急,一点办法也没有。
小金的条件比小石要好点,他是家中的独子,父母也都在打工挣钱,虽然没有给他购置新房,但是把家里现在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番,也不算差。小金不想结婚的个人意愿非常强烈,亲戚介绍的对象至今没有一个能让他同意见面的,亲戚劝他这样搞“独身主义”不行,再这样耽误下去就会重蹈表哥小石的覆辙,但是总没找到有力说服他的理由。
按照小金目前的想法,他经营的店不符合他对自己的职业期待,最主要还是陷入对不确定未来的迷茫之中,仍然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对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也没有具体的想象。父母及长辈从小到大的溺爱,造成了小金懒惰、逃避的性格,为人处事容易意气用事,风险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几乎没有得到锻炼,还承担不了建立家庭带来的责任。
年轻一代的观念已经悄然改变,“不婚主义”、“丁克”的现象颠覆了传统社会对于个人的人生任务的期待。转型期的社会正发生着巨变,新鲜事物和观念层出不穷,人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得到张扬,更多人能够自由选择想过的生活,选择符合自己期待的角色,不再一味遵循刻板的固定线路,传统文化框架下的标签在社会变迁中有扬有弃。
何以成为边缘群体
农村光棍青年在选择伴侣的路上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婚姻市场占不到任何优势,处于被挤压的边缘地位。
首先,目前仍未婚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大多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物质仍然匮乏,教育水平落后,农村家庭对于读书的不重视使一些农村青年很早就对上学不感兴趣,读到初中就相继辍学,因此他们的学历一般在高中以下,要么参军入伍,要么早早外出打工,而后者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知识水平的受限,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工作辛苦但挣得不多,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一技之长,辗转于工厂与工厂之间,工作可替代性和流动性强。在适龄女性的择偶要求中,他们的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显然没有竞争力和主动权,既没有像公务员那样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也没有像富二代一样有殷实的家底,因此在婚姻市场上是被挑选的。
其次,实行计划生育的八十年代,政策在农村地区实行的效果并不好,人们对生男孩的意愿愈加强烈,在价值偏好的影响下,人为地选择出生婴儿性别,导致出生的性别比严重失衡,与适龄男性同年龄段的适龄女性非常少,男性的人口数整体上比女性多,这种数量上的差异再一次挤压了农村男青年的择偶路径,导致在二十年后男多女少,女性资源稀缺,这种结构性的因素是最直接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男女对于择偶的观念不同也造成了一部分群体的单身,他们对于结婚对象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要求。在婚姻市场上,选择总是相对的,人人都想找跟自己条件相当的甚至是比自身条件更好的,而被筛选下去的就在原地等待,或是只好向下寻找。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也被看作是实现阶层跃迁的途径,人们希望通过联姻来实现家庭功能强化,资产重组以及情感延续,而不是不对等地一方对另一方的援助。从这个意义上说,婚姻的理想状态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农村女性对于择偶的期待能够佐证男女的观念差异导致的落单现象。小采今年30岁,在农村这个年龄还没结婚的女孩很少见,自身条件的提升使小采的择偶标准发生变化。小采的文化水平是大专,去年通过考编进入了乡镇小学成为一名老师,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小采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有前科,母亲有腿疾,还有一个弟弟在上高中,家庭并没有能力给她太多支持,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这几年来,她的母亲一直在托人给她介绍对象,小采一个也没看上,她对于自己的归宿有着明确的要求,最好是来自体制内的家庭。
现实情况是,农村未婚的女性希望能够找到比自身更优秀的结婚对象,所以通过努力不断改变自身条件,希望能够匹配更好的家庭。农村男青年在自身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相比于同年龄阶段有更好发展的男性来说没有竞争优势。小采代表的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女性,通过婚姻“向外流,向上走”,还有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女性很早就辍学,早已结婚建立家庭,因此,看起来最适合农村男青年的结婚群体在现实中却难以结合。
小结
迈入新时代,不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的女性,对于婚姻质量的要求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要高,而高质量的婚姻的前提是有一个高素质的伴侣,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处于弱势的农村男青年自然成为落单的群体。
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一代的农村青年对于婚姻的想法更富有个性化的特点,对传统观念有保留也有改变。总体来看,农村单身男青年在婚姻市场上处于边缘位置,结构性的因素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不可逆转,但是非结构性的因素却可以改变,比如个人素质、经济条件等,农村青年通过努力向上走,积极改变自身的条件,积累一定的经济实力,改善自身及家庭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在将来也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胡可欣(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编辑:S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