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周,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洲芯片法案》(A Chips Act for Europe),该法案称,到2030年欧洲计划投入超430亿欧元(约3125.4亿元人民币)用以提振芯片产业,其手法则是通过对下一代技术投资、培养人才、支持企业融资、建立国际半导体合作关系等方式,力争在2030年欧洲的芯片市场份额达到20%。
然则,不到半个月前,美国众议院公布了推动美国半导体制造和与中国竞争的法案。欧盟与美国的芯片法案殊途同归,一致认为半导体的重要性,目标都是提高本地区的半导体话语权。
结合此前本公众号发布《美国芯片法案给我们的启示》一文后与产业大咖的交流讨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产业研究机构芯谋研究认为有几点信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的重要性。
美欧均是半导体产业巨头,在政体组成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欧盟是欧洲经济、政治共同体,与联邦制下的美国颇为类似,成员国与欧盟委员会之间犹如美国各州与联邦政府。先后立法提振半导体产业,说明发达国家也都意识到芯片产业的战略价值,而在战术上,地方的推动力度有限,必须由顶层主导推动,“全国一盘棋”才能让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效益最大化。
二是,采用立法手段的优势,不仅具有持续性,而且师出有名。
说明半导体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发展的重要根基,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国家之间科技竞争的靶心。运动式的扶持政策的推动力已不足,法律形式是将产业政策固定下来,成为长久发展的抓手,具有可持续性的优势。同时,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未来资本、资源消耗仍然巨大。立法后,国家对企业和产业的扶持“师出有名”,出资、减税等问题都有法可依,还能惠及行业中的全部企业。
三是,以公开的法律形式,保护本土产业是可行的。
美国、欧盟用立法形式提振半导体产业发展,为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公平公正”的外衣。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美国、欧盟在保护本土产业,但其躲避在“有法可依”的外衣下,国际企业也只能噤声。
与此前美国商务部行为类似,欧盟委员会也发出一项向相关半导体厂商发出调查问卷,收集当前及未来晶圆与芯片需求的详细信息,以帮助欧盟“更好地了解‘缺芯’对欧洲工业的影响。”反观国内对产业的一些扶持政策,往往被外国以“不公开”、“歧视性”等字眼进行攻击。在这点上,咱们还得多向“国际先进”学习。
四是,半导体的重要性已经深入国际大国内心。
其实对于欧洲来说,半导体的光辉也曾照耀在欧洲大地上,但由于欧洲电子市场的衰落,使得欧洲半导体市场在近三十年当中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随着半导体对未来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欧洲也开始重审半导体产业的价值。
欧洲各国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不仅仅体现于欧盟日前所落实的《欧洲芯片法案》中,他们也开始重视对落地于本土半导体企业的保护。近期,环球晶收购世创以及英伟达收购ARM接连宣布以失败告终,前者是中国台湾厂商对德国企业发起收购,后者是美国芯片巨头垂涎欧洲IP霸主。
而欧洲各国的政府则在这些收购过程中充当了“拦路虎”的角色——英国曾在去年11月启动了对英伟达收购ARM的第二轮深入调查,此前欧盟委员会也在去年的10月对该笔交易展开了“深入调查”,欧洲各国以及各组织对这笔交易的态度,决定了英伟达不得不放弃对ARM的收购。而环球晶圆收购德国晶圆制造商世创的交易,则是因未能在1月 31 日截止期限前获得德国监管机构批准而告终。
欧洲正在试图重建欧洲半导体产业的辉煌,毫无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政策扶持+加强收购监管是他们发展当地半导体产业的两条腿。
当欧洲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意识觉醒之时,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同样也早就意识到了半导体产业的价值。欧盟的《2022年美国竞争法》、美国的《欧洲芯片法案》在今年接连推出;更早以前,韩国政府推出K-半导体战略、日本确立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中国大陆推出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国台湾推出领航企业研发深耕计划,无不在强调半导体产业的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印度、东南亚等地正在逐渐形成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势力。
群雄逐鹿,不进则退。我们更要持续、专业、大力度地推动国内半导体产业向前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