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君已经沉迷北京冬奥会整整五天了!
从一开始欧美运动员入住冬奥村,到最近几天如火如荼的正式比赛,每天都被有关北京冬奥会的消息包围着。
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各届奥运会/冬奥会几乎都有一个“惯例”——
让运动员睡纸板床。
可北京冬奥会能一样吗?
美国雪橇运动员Summer Britcher,就曾在vlog中回应过这个疑惑:
“cardboard bed(纸板床)?”
“我现在处于零重力模式,震惊我!怎么可能只比东京强一点!”
看着小姐姐的激情讲解,主页君简直都能想象得出她的心内OS:
“这么多年,老娘终于参加了一回没有纸板床的冬奥会了!”
而且,北京冬奥会最值得夸赞的绝不仅仅是宽敞舒适的运动员公寓,毕竟这可是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
怎么能少得了天!朝!美!食!
虽然本届冬奥会在2022年2月初才正式开始,但秉着“民以食为天”的准则,冬奥组委会早在去年11月中旬,就公布了异常丰富的「运动员菜单」。
虽然冬奥会整个赛程只有16天,但在「运动员菜单」中,足足有678道美食,8天一个循环。
主页君掐指一算,这是每天都有三百来个菜啊!
满汉全席也比不冬奥食堂上冬奥村食堂啊!
光是看着这些菜单,就让一度被panada express统治的主页君,嘴角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毕竟冬奥会是全人类的冰雪运动盛会,为了满足全世界运动员的味蕾,满汉全席可远远不够。
所以,北京冬奥村准备了足足12个餐台!
分别有亚洲餐台、世界餐台、中国特色美食餐台、素食餐台、意大利风格餐台、犹太洁食餐台等等。
从西餐到中餐,从亚洲菜到欧洲菜等,你能想到的,我们菜单上都有!
最重要的是,在餐台边上,还有可可爱爱的熊猫冰墩墩!
所以,点菜时可以顺便点一个冰墩墩吗?
冰墩墩大概率是非卖品,但北京冬奥村食堂几乎在「美食」这件事儿上,把“面面俱到”发挥到了极致。
考虑到一些欧美运动员可能对麸质过敏,冬奥村食堂体贴地准备了无麸质意大利面。
考虑到各国运动员对同一样食物的口味可能不同,光是大米,冬奥食堂就准备了东北大米、日式寿司米等种类。
又考虑到冬奥会正好赶上春节,冬奥村食堂在春节期间,还会提供饺子和烤鸭。
那么,冬奥村食堂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当然是顶顶精致的味道。
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道扬州炒饭,冬奥食堂的出品选料丰富,虾仁儿、青豆、火腿、胡萝卜丁……配料一样都不能少。
东北大米蒸制时要水分充盈,蒸完得放进冰箱冷却,保证炒后粒粒分明。
针对运动员苛刻的饮食要求,冬奥食堂每一道菜的旁边,都摆放着介绍菜名、营养成分和原料的卡片。
“明码标卡”了属于是。
正餐吃饱喝足了,运动员们不得再来点餐后甜点?
冰淇淋、矿泉水、肥宅运动员快乐水琳琅满目,无限量供应。
看完这些,咱就是想问,咱能买票进去吃个饭吗?
如果这么多美食还不能满足某些运动员挑剔的口味,冬奥村食堂还有全世界通用的“大杀器”——
肯德基、必胜客、Costa……
只要你想吃,就没有我们北京冬奥村食堂没有的!
中华美食,难道就只是好吃吗?
要知道,北京冬奥村食堂可是24小时供应,无论运动员几点嘴馋,冬奥村都能为他们提供热气腾腾的饭菜的。
那怎么能做到时时刻刻都有美食出品呢?
是让厨师们24小时三班倒?还是不眠不休拼命做菜?
当然都不是!
冬奥村食堂使用的是「炒菜机器人」!
据说,这些机器人们不少都“师从”顺德十大名厨,大厨炒菜什么味道,机器人们出品的菜肴就什么味道。
有了这些机器人,冬奥食堂能在1小时能完成100份甚至120份的煲仔饭,而且每一份都能做出完美的金黄的锅巴。
行吧……
作为留学生的主页君,毕业于“新东方”那么多年,做菜手艺竟然连没有手的机器人也比不上了。
不过,冬奥村食堂也不是完全用不到人工。
为了保证菜肴的良好口感,炒菜机器人在完成烹饪后,工作人员还要测量菜品温度,确保冬奥菜品优质、统一。
中华美食,绝对不允许出现“失手”!
不过,菜品搞定了,饮料和酒怎么办?
有「调酒机器人」和「手冲咖啡机器人」呀~
机器人调酒师平均3-5分钟就能调制好一杯cocktail,甚至比专业调酒师还精准。
机器人咖啡师更是科技感满满,有点“大白(●—●)”那味儿了!
更绝的是,光是烹饪还不够,在冬奥食堂,连汉堡打包都有机器人!
为了防疫,上菜方式也得是独一无二的非接触式操作。
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点好菜之后,只需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然就有美食机从天而降,送来热腾腾的美食。
真·天上掉馅饼!
烹饪、打包、上菜……可以说,是机器人承包了一条龙服务。
实际上,在冬奥村食堂,一进大门就是随处可见的科技感。
门口处就有一面屏幕,清晰地向运动员展示出目前各个餐厅的拥挤程度。
运动员们可以根据实时情况,选择去合适的餐厅美餐一顿。
在「美味」+「科技」面前,冬奥村开村这才几天,各国运动员纷纷拜倒在中华美食的盘子边儿下。
马耳他唯一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爱上了豆包,每天能吃六个,早中晚个两个。
今天单板滑雪女子U型池场地技巧比赛刚结束,还没出等待区,她就往嘴里塞了个小豆包。
荷兰速滑小姐姐Jutta Leerdam爱上了天朝麻辣烫。
中华美食,YYDS!
也不是所有外国运动员都对北京冬奥村的美食赞不绝口。
因为,韩国队也参加了本届冬奥会。
那些在其他所有运动员眼里都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到了韩国队嘴边,似乎能离奇地变成另一种味道。
韩国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郑在源说自己只在到达北京的第一天,吃过一次冬奥村的食堂,之后就再也没去过。
女子速度滑冰运动员金宝凛“挑剔”得简直离谱:
“所有饭菜都很中国式,看完菜单我就想回家了。”
???
那么老大的西餐餐台你是看不见吗?
男子钢架雪车运动员尹成彬更加阴阳怪气:
“都是肉,但没什么内容,看来中国人是真不会做饭。”
中国人还不会做饭?
这位选手怕不是吃泡菜吃傻了吧。
所以,其他国家运动员都在冬奥村食堂吃得津津有味,只有没吃过好东西的韩国网友们和自家运动员一唱一和。
“韩国菜本来就好吃!所以才和北京冬奥餐厅形成了对比。”
“中国菜都是些不好吃的食物。”
emmmmm……韩国菜好吃?
大酱汤、部队锅、泡菜、石锅拌饭,虽然有烤肉,但过年才能吃上一顿。
贫穷,限制了韩国人的食力。
是谁给了你们“韩国菜好吃”的莫名自信啊!!!
最后,还是日本人一针见血——
“只有韩国选手苛刻评价北京冬奥会食物不好吃。”
无论韩国人怎么酸,主页君就是要大声宣布——
北京冬奥会(及食堂),yy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