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没吃饭,我能穿进BM了吗?“
“好想抽脂,要么恨不得挖掉自己的双眼”
......
2021年,Brandy Melville(简称BM)在北京开张新分店,这个只卖XS码的意大利女装品牌,引发极大轰动。
当天,北京2万名美少女排队,不少女生2小时才等到一个试衣间。
而与“#BM风”、“#BM女孩“标签一同爆火网络的,是一张所谓的“BM女孩体重自测表”:

按照这张表格,身高165cm对应的体重是47kg,身高150cm对应的体重甚至只有33kg,可谓将“白瘦幼”审美发扬到了极致。即使严苛至此,仍有无数年轻女孩呕吐、绝食减重,以期加入“BM女孩俱乐部”;一场关于“审美焦虑”的大讨论,也由此展开。



(截图自微博/小红书)
然而,BM之罪,远不止于XS码。今年4月份,美国HBO推出的一部纪录片,向我们披露了这个品牌背后的恶臭故事,拎出任意一条,都是核弹级别的雷点。其中的一些细节,甚至令人惊恐,尤其是考虑到BM的大部分员工和消费者都是十几、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女孩的时候...

(Brandy Hellville & the Cult of Fast Fashion | 图源:HBO)
连美国时尚巨头《名利场》(Vanity Fair)都忍不住下场评价道:“如果人间有地狱,那便是BM门店的样子”。

BM,很“爱女”,真的很爱 ——作为一家针对少女的品牌,BM推出各种“短紧小”的基本款,以美式复古风格迎合年轻女孩;而ins、小红书等平台的宣传照中,校园、海滩、音乐节等更是最常见的元素,少女们露出无忧无虑的笑容,像是永远在过夏天。这种开朗、阳光、健康的形象,与躲在暗处的BM品牌CEO和高管们,形成了极强的对比——

(图源:Instagram@Brandy Melville )
罕有人知,BM的创始人、所有者和首席执行官,是2个意大利老白男,Silvio Marsan 和儿子Stephan Marsan。据该品牌一位摄影师透露,Silvio是个戴着牙套的秃头男,Stephan则一头红发,经常穿着休闲运动服和球鞋,像个流浪汉。不知是否自知形象邋遢、担心吓到女生,这对父子藏得很深,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而由他们所领导的一群40岁左右的白男店长,组成了这家女装品牌的管理层。

(BM现任首席执行官CEO Stephan Marsan | 图源:HBO)
HBO纪录片中,有位良心发现的男店长曝光了包括CEO Stephan Marsan 等30人在内的BM高管群聊——原来,这群“爱女”的老白男,平日里讨论的不是适合女性的面料、剪裁设计,也不是BM门店的商务信息,而是女性裸体、辱骂黑人、恐同性恋、希特勒、集中营、反犹大屠杀.....种种常人难以理解、甚至会深感不安的meme,竟然是Stephan的每日快乐源泉。

(群聊的名称是"Brandy Melville gags”)
很明显,Stephan是个魔怔的白人至上主义精神病患者,对白人以外的种族和族裔充满仇视。更令人诧异的是,据前商店员工透露,运营该品牌 Instagram账户的正是Stephan本人,但他却多次公开说过“女性只能增加麻烦”,堪称“一边厌女一边渴女”的典范。

在电影《芭比》(2023)中,芭比的母公司美泰的高层办公室中坐满了男人,女性职员只能在一群男上司的组织、领导、决策下,干着压抑而单调的工作。而BM用行动告诉我们,现实只会更糟糕——虽然无法发动一场真正的种族大清洗,但 Stephan 巧妙地将这套荒谬的“种姓制度”联合厌女思维,推行到了企业管理之中。

【选妃比赛】:BM店员被要求每天拍照打卡、发到群里,且不允许讨论去向。实际上,这些照片都发送到了核心管理层和店长们的群聊,由这群老白男依美貌将其划分“三六九等”,且和薪资待遇直接挂钩,赤裸裸地物化女性 ——最漂亮的“婆罗门”,时薪最高,还会被高管带去奢华旅行;而一旦身材、长相不再符合“BM风格”,则滑落到“首陀罗”,立马遭到解雇。这一通操作下来,这个企业由内而外都散发着身材焦虑的氛围,女性店员惧怕变胖变丑,多采取节食甚至绝食减肥,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性剥削】:通过层层心理操控,BM高层不断暗示女孩们只要“服从”就会有额外优待,引导其一步步突破底线:每日要求打卡的全身照,变为胸部、大腿和脚踝的特写;甚至还要在高管面前,只穿着内裤换衣服...要知道,BM兼职不乏未成年员工,纪录片中的受访女员工甚至最小只有14岁...

【性侵案】:高管们经常会带着门店女性员工出去喝酒,包括未成年女孩。有多名前员工指出,高管对自己动手动脚、言语轻佻;甚至有女经理(事发时21岁)遭遇店长性侵,但由于涉案者是Stephan的好友,在BM内部相当有话语权,此案最终不了了之.......

【种族歧视】:在BM门店,黑人员工通常被安排到仓库或夜班,黄色人种最高只能做收银员。BM还关闭了一家年毛利30万美金的畅销店,只因那个区域的主要居民是有色人种,Stephan 认为会损害品牌形象。前高级副总裁Luca Rotondo向HBO曝光的一张聊天截图显示,Stephan十分不满某家门店招收了一名有色人种女性,称其为“垃圾”,并指示Luca赶紧“把她踢出去”。而如果店长拒绝解雇有色人种、外貌与“BM风”不符的店员,也会遭遇Stephan的解雇。

很明显,满足性癖好、性化未成年、苛待有色人种,甚至随意性骚扰女员工,俨然是BM这群男性高管的日常娱乐之一。不知大家心态如何,一想到无数少女每天处于这群老白男的掌控之下,逐步被吃干抹净,我不禁毛骨悚然。

(快时尚消费趋势对环境的影响 | 图源:HBO)
除此以外,HBO的这部纪录片还揭露了BM作为快时尚品牌对地球环境的污染危害,以及制造华人血汗工厂,吸血底层人民的恶行——BM淘汰的衣服都丢给了非洲国家,并以征税、减少补贴等方式相威胁,以至于后者的海洋、海滩上都被这些洋垃圾占据,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水、土地资源;所谓的「made in Italy」,实际产于意大利拉普托的华人血汗工厂,靠压榨底层中国工人,才使得衣服价格低廉.....

甚至这个牌子的设计策略都是直接抄——女店员们正在穿着的衣服,或者带着她们去欧洲和中国选品,直接抄袭设计、毫无廉耻之心......你很难想象有这么一个品牌,从设计、制作、销售、运营、废物处理的每一环,都建立在剥削之上。如此邪恶的BM商业帝国,是时候从神坛上摔下来了。但近两年,BM过的十分滋润。这可真是2024年最讽刺的笑话。

早在2021年,美国著名商业媒体Business Insider 就曾以万字长文,曝光过BM的种种恶魔行径,中文媒体亦有报道,也曾引起轩然大波。但直到2023年,BM又在成都开出中国内地第3家门店;全球销售额也不降反增。BM仍然成功,仍然在扩张,并且仍然向女孩们兜售幻梦。











经过这一系列包装,BM早已不单纯是一家“卖小码女装“的女装店铺,还兜售着认同感、荣誉感。店员也因此自觉高人一等,常有人反映,BM店员爱答不理,背后还会对顾客评头论足。







父权制叙事的重量固然无法轻易摆脱,但作为能动个体,我们既是被塑造者,同时也可以是塑造者。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选择用脚投票,身体力行地拒绝为BM买单;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BM的邪恶帝国和厌女逻辑。



HBO:Brandy Hellville & the Cult of Fast Fashio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