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行人叫做Kakuhido,翻译为“不受欢迎男人联盟”,他们以非暴力反抗的形式旨在击垮一切浪漫节日的过度包装。
“在巧克力资本家的压迫下,血拼的情人节阴谋再度降临。”
“古典色彩的情人节被扭曲,沦为了他们挣钱的工具。”这是团队发言人秋元孝之的宣讲词。他认为,商家在战后发起的赠送巧克力营销,在日本成为一种刻板的规矩。这改变了节日的内涵,甚至划分了阶级,让没有收到礼物的男士像臭虫一样被看扁。“商家在用无形之手操纵你我!”
孤独的日本男人抗议情人节血淋淋的阴谋
《华盛顿日报》讲述了Kakuhido的成团经历。
06年,团队创始人古泽克弘被女友甩了之后,苦闷的他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卧薪尝胆。他用知识武装头脑,在马克思大作的熏陶下,他的思想得到升华。于是他毅然决然走向街头,集结弟兄,唤醒沉睡之人。
尽管十多年下来队形依然停留在十来人的体量,装备也保留了一贯的朴素风格从未升级,但气势得做足。
在媒体的包围下,Kakuhido兄弟们走出了红毯的阵仗。
谈及活动发起的初衷,还得从日本的情人节文化说起。追过日剧的朋友都知道,情人节在日本自有一套规矩。
2月14日不是男人为女人过的节日,而是女性大方示爱,给心仪的男人送上巧克力。如果对方也有那个意思,3月14日的白色情人节,就轮到男人给女人回礼。
这个传统可追溯自1958年,一家名叫玛丽巧克力的品牌做的一次情人节营销活动。经济飞速发展的80年代,巧克力托拉斯又联合搞出了个白色情人节大肆捞钱。从此之后,这个被称为义理巧克力(Giri choco)的礼节强势横行。不止情侣,职场中的男女同事也卷了进来。成为了一种义务赠礼,一种被绑架的面子工程。
一个节日挣双份钱,日本巧克力商家的天才营销正中日本文化痛点。
“回礼文化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当中,象征着喜欢与尊重。这个国度高度崇尚群体和谐以及顺畅运行的社会和职业关系。因此零售店都会尽力把商品当做‘回礼’来进加强销售,效果超出预期。”Asia Society日本执行理事日高(Sawako Hidaka)这样解释。
2019年相关报道表示,日本情人节节点,巧克力糖果销量可占全年业务的70%。日本巧克力和可可协会报告称,2005 年情人节日本巧克力消费大约4亿美元。“与其说情人节是崇高典雅的爱情之日,不如说是巧克力帝国集团的印钞日。”
即便如此,义理巧克力跟中秋送月饼的礼节却有根本性的不同。
它的原意毕竟是异性示好,在礼尚往来的东亚文化氛围中,摆脱不了标签化一个人是否受欢迎的内在含义。
抛物线达到顶点之后必将回落,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逃离情人节霸权文化。
以06年日剧《不能结婚的男人》拉开了帷幕,草食男干物女的形象反应社会现状,一系列讲述不恋爱的影视剧开始攻陷银屏。2010年代开始,仅40%的女性还在坚守义理巧克力传统。
“女孩们更情愿买巧克力自己吃,男孩也不想花冤枉钱。”
蒙大拿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教授山口用大白话解释这一社会现象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巧克力的执著,正在转嫁到别的消费需求上。情人节消费变得多元,即便圣诞节也是如此。”
从发展角度回看,Kakuhido团队似乎走在了反商业礼数的前端。没收到巧克力的男性不甘愿被当做没人要的光棍,于是报团取暖发出抗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Kakuhido在原思想基础上,不断吸收2chan宅男网络文化,开始变得偏激。“公众场合接吻就是恐怖主义”“反对现充,鄙视他们”团队负责人秋元孝之的激昂之词被臭名昭著的全球厌女团体incel盯上。对方认为,Kakuhido应该隶属他们部下,因为兄弟们面临同样被抛弃的遭遇,应该共同参与创作。
几年前,来自incel的分支流派braincel的网友开始行动。他们冒充Kakuhido的推特账户,用五花八门的表情包,更粗鄙的口号混淆视听,试图把Kakuhido朝日本鬣狗新贵方向演化。一些团员受到蛊惑开始动摇,Kakuhido组织也陷入两难之地。
“搞清楚我们的敌人是消费主义!”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团队领导人秋元孝之重振旗鼓,他重新开设Kakuhido账户,并向推特投诉Braincel的侵权行径,决心与incel的极端思想一刀两断。“所有被资本家欺负的兄弟姐妹团结起来,坚决摧毁金钱塑造的浪漫工业园!”
今年情人节,Kakuhido还将继续走上街头。哪怕依然只有十几号人认同这一纲领,单身的他们选择一往无前燃烧雄心,朝内心的伊甸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