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触乐(ID:chuappgame),作者:冯昕旸,原标题《过去一年上架200个“模拟器”游戏,还有什么不能模拟?》,题图来自:《模拟山羊》
我在现实里从来没做过任何电工活儿。
一方面因为我的日常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电路要维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其实有点危险,毕竟插座里隐藏着的是220伏交流电,搞不好就要把自己的小命交待在上面。电工是个相当专业的工种,上岗需要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面对可能危及生命的电线和开关,谁也不愿意自己冒险去捣鼓,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会把这项工作交给专业人士完成。
但是,这一切仅限于电工活儿本身很危险这个前提下。如果能保证安全,那我很乐于拿起钳子和螺丝刀。或许是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和我一样,对电工有那么一点点期望和憧憬,“Take IT Studio!”工作室制作了一款能让我们在虚拟世界里做电工活儿的游戏——《电工模拟器》。
和现实中电工的工作相比,《电工模拟器》的操作远没有那么复杂。在3D写实的场景里,鼠标放到可以互动和调整的电路、电器上面,这些设备就会以高亮显示。玩家即使对电工的标准操作不那么熟悉,也能按照系统简单的引导快速完成任务。甚至触电也没有那么令人恐惧——即使你在游戏里摸了电门,也不过会得到一次系统警告罢了,玩家不会得到任何惩罚,可以在真正百分百安全之下体验电工的日常。
《电工模拟器》目前正在Steam上免费体验。不知不觉之间,游戏市场上已经充满了各种名字里包含“模拟器”的游戏,这类游戏几乎能模拟现实世界里的一切——在《厨艺模拟器》里做菜,在《农业模拟器》里开拖拉机,在《高压水枪模拟器》里洗车,甚至可以在《虚拟主播模拟器》当一把VTuber。这些游戏也并不限于模拟人类的职业,连椅子、猫或是一只山羊都可以成为模拟的对象。
光是2021年一年时间,Steam平台就上架了超过200个模拟器游戏,没准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与之对应的一款,这大概说明,玩家真的很喜欢这个游戏类型吧?这些模拟器游戏到底好玩在哪里?它们是如何在“还原现实”和“好玩”之间找到平衡的?
让工作简单点
电子游戏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模拟的基因。1972年问世的雅达利游戏《乓》就是一款模拟游戏,屏幕被一条虚线分隔,虚线两侧的两个短板代表两个球员,在中间来回穿梭的像素点则是两位球员击打的小球。简简单单的点和线就模拟出了现实中常见的体育运动——乒乓球。
这正是模拟游戏的精髓。简化还原现实生活中繁琐而复杂的行为,平时出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参与的活动,游戏里可以快捷方便地体验到。小到球类运动,大到城市管理,几乎任何人类活动都能一步步简化到用手柄或键鼠模拟出来。在现实里打乒乓球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对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也有要求,在游戏里就只需要反应能力和对局势的判断,剩下的就只是按键罢了。在游戏里当一位市长也不需要日理万机,只要看着几项数据做好规划,动动鼠标就能让整个城市运转起来。
在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模拟类游戏的着眼点十分有限,不是城市管理,就是体育运动。当模拟对象更加细化,不再局限于大众熟悉的题材时,才是这个类别真正大显身手的时候。2008年问世的《欧洲卡车模拟器》应该是最早冠以“模拟器”之名的游戏之一。玩家化身一名欧洲卡车司机,在不同国家之间穿行,安全平稳地运送货物,赚取酬劳。
同样是模拟驾驶,《欧洲卡车模拟器》区别于竞速游戏,是要严守驾驶规范的:玩家要等红绿灯,不能超速,不能压线或逆行,也不能颠簸碰撞把货物损坏了。任何失误都有可能被交警罚款或是要赔偿货款,玩家必须认真模仿现实里司机的行为,否则就无法得到应有的奖励。即使任务结束也不能掉以轻心,还需要把卡车方方正正地停回车库里,没有耐心倒车的司机可以选择委托牵引,只是这样到手的工资少了一截。
《欧洲卡车模拟器》把一个大众并不熟悉的领域通过模拟器展现出来。我们之中大多数人都打过乒乓球,但很少有人亲身开过卡车。通过恰到好处的简化,玩家拿起手柄就能体验高度还原的长途货运,“欧卡”系列后来不仅成为长途驾驶爱好者的钟爱,也吸引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玩家人群。
从此以后,创作者们认识到了市场潜力,开始发掘各种人们平时难以接触的现实题材,把它们转化为一个个模拟器游戏。有些题材距离人们的生活太远,比如维修坦克或是拆解舰船;有些是有所了解却并不熟悉的职业,比如外科手术或是给汽车加油——现实中的操作需要专业技能且步骤繁琐,游戏中可以变得简单明了,易于上手。
模拟器游戏的关卡设计很多时候并不符合游戏设计理论,但它们依旧能吸引人,因为玩家想从中获得的并非分数奖励,而是尝试不熟悉的工作的新鲜感。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加上“模拟器”3个字组成标题,对玩家而言魅力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需要给拧下来的每个螺丝都分类收纳,也不需要担心触电,还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那么没有人能拒绝《电工模拟器》。
开始放飞自我
随着模拟对象不断细分、不断偏离生活,模拟器游戏渐渐脱离现实题材,开始触碰一些更“离谱”的领域,比如——模拟一只山羊?
可能很少有玩家没有听说过《模拟山羊》的大名,发售于2014年的《模拟山羊》如今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份。游戏里,玩家“模拟”一只山羊在小镇的街道上横冲直撞,伸出舌头舔来舔去。行人会被撞得七扭八歪,车辆会被撞得原地爆炸,而这只山羊毫发无损,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之间穿梭。
当玩家在玩《模拟山羊》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真的在模拟一只现实中的山羊。它其实是一部披着模拟器外皮的滑稽动作游戏。创作者Armin Ibrisagic说,《模拟山羊》本质上是个滑冰游戏,只不过把表演特技动作的滑冰选手换成了一只四处搞破坏的山羊。
这种搞怪而天马行空的风格让玩家欲罢不能,最终催生了一个新的类别——“恶搞模拟器”游戏。
当我们打开恶搞模拟器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想要体验现实的好奇宝宝了,而是转眼间化身成了纯粹乐子人。在其他模拟器游戏里,我们试图简化还原现实中的工作,但在这些恶搞模拟器游戏里,操作似乎变得更复杂或笨拙了。
在《模拟外科医生》里,玩家是真的来学习如何做外科手术的吗?你甚至很难精准地握住手里的手术刀,更别提做手术了。大家只是看着到处散落的五脏六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试图笨拙地控制手指把病人的心脏装回原位。《全面战争模拟器》的玩家也不是真要排兵布阵打场胜仗,据我所知,大多数人买下游戏只是为了看那些面条人小兵笨拙地互相厮杀,最后躺倒在地。
也有的开发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新境界,开始在模拟器游戏里面寻找更高的追求——比如《山》。《山》被奉为“Steam四大名著”之一,自称是“存在主义自然模拟器”,游戏中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座不断变化的山。一座玩家没有办法交互和操作的山有什么可玩的呢?有的人就是能盯着这座山一看几个小时,看山上的生命诞生又逝去,看时间在这座山上留下痕迹。Steam评论区中不乏在这款游戏上花了几百个小时的玩家。
无论是《模拟山羊》还是《山》,它们早就脱离了一般意义上“模拟器”的定义。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正需要几个这样古怪的游戏来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这些游戏通常没有什么“意义”,一般也不存在什么剧情故事,没有动人的人物塑造,世界观设定和内在涵义更是无从说起。即使是从游戏本身的角度,大多数也没有精心设计的关卡或精密的数值计算,一切都显得那么随意。放飞自我给了模拟器游戏一片新的天地,玩家也能抱着轻松的心态,在最简单的“难度”下享受最纯粹的快乐。
接下来模拟什么?
现在模拟器游戏可能有点太多了。2022年才过去不到一个月,Steam上就已经出现了12部新的模拟器游戏——既有像《驾考模拟器》这样高度拟真,甚至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助你通过驾校考试的正经模拟器游戏,又有《雄鹰模拟器》这样看起来不太靠谱,实际上只是个换了个模型的《超人64》恶搞模拟器游戏。
模拟器游戏的井喷自然带来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它们经常有着类似的宣传图和界面风格,有些相当粗制滥造,甚至很难玩下去——比如刚推出不久的《咖啡店模拟器》,仅有的6篇评测中只有一半是好评。实际上,今年推出的12款模拟器游戏中,只有《电工模拟器》这一部作品得到了80%以上的好评率。
在我看来,想做一部有趣的模拟器游戏,有两条路可以走,可以像《欧洲卡车模拟器》一样做精准的减法,玩家能用简单的操作体验足够复杂和还原现实的内容;也可以学学《模拟外科医生》,用加法把操作变困难,用恰到好处的滑稽感让游戏充满欢乐。《咖啡店模拟器》几乎能代表市面上大多数劣质模拟器游戏的弊病。游戏角色动作僵硬,操作手感笨拙,能看出来,制作组希望制作一款类似于《模拟外科医生》或《厨艺模拟器》那样的恶搞作品,却没有把握好分寸,写实的画面和繁琐的操作最终没能带来好的“笑果”。
这也给其他创作者提了个醒:不是只要照葫芦画瓢,把模拟器游戏做得奇怪而难玩就能获得玩家认可。也许真的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工作和活动都可以变成模拟器游戏,但选题之下的创意仍然是最重要的。我有点没法想象《游戏编辑模拟器》会是怎样一款游戏……比起一本正经地敲字、排版、发布,或许把它做成一款在赛博世界里和字符搏斗,最后建造出一座文章城堡的游戏大家会更喜欢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触乐(ID:chuappgame),作者:冯昕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