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消息,今天(1月23日)上午,北京冬奥会三个冬奥村——北京奥运村、延庆赛区奥运分村和张家口赛区奥运分村预开村,首日进村的代表团有中国代表团的先遣人员。

根据北京冬奥会的相关程序,预开村的时间是今天至1月27日,虽然中国是北京冬奥会的东道主,但中国冬奥代表团仍然与其他各参赛代表团一样,按规定在今天办理进村所需要的各项手续。

今天入村的中国代表团人员主要是提供后勤保障及服务的先遣人员,包括中国代表团在内的先遣人员需要先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村,与冬奥村运行团队举行注册会,确认中国代表团运动员的参赛资格、代表团的注册人数及通行权限、各代表团在三个冬奥村的入住人数、住宿位置、车辆等物资需求等,为运动员等代表团其他参赛人员进入三个赛区做好准备。今天在办妥各项相关手续后,中国代表团参赛运动员们届时就可以直接奔赴各自项目所在赛区的奥运村,备战各自项目的比赛了。这也是北京奥运村实行预开村的一个主要目的,它将减少后续各国参赛运动员入住奥运村的手续与程序。



目前,中国冬奥会代表团还未成立,有关各项目参赛名单仍处于最后协商敲定阶段,预计将会在下周正式对外公布。

另外据记者了解,从明天(1月24日)开始,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28个非竞赛场馆和3个训练场馆将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赛时阶段,可以说从这一时刻开始,北京冬奥会就将进入真正的热启阶段,各个场馆及部门通过最后11天的冲刺,为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来临做好一切准备。

张家口冬奥村今日预开村 村里长啥样 记者实地探访

据央视新闻报道,张家口冬奥村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于今天(23日)上午8时预开村。预开村期间,各代表团先遣人员通过申请一日卡入村完成注册、空间分配和收费卡物资签收等工作。截至今天上午9时,第一个代表团澳大利亚8人、第二个代表团英国7人均已全部顺利入村。今天预计还将有36人入村开展工作。







文化中国展厅是张家口冬奥村的一大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和合理念”,设置了仿北方民居布置的门楣“和气满堂”和仿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艺术长廊,家居的布置摆设和墙上挂的民间艺术的画幅让人感受到安宁祥和、喜庆欢乐的春节氛围。这里有微缩版的大境门景点、红红火火的蔚县剪纸、白洋淀苇编画、唐山皮影等30多种河北的文化特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到这个展厅就可以了解河北特色,感受中国文化。







冬奥村预开村!这些“黑科技”是否惊艳到你

据中新网报道,作为赛时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居住、生活、休闲、购物的场所,冬奥村预开村后,多支代表团的先遣队伍将进村入住。从景观布置,到春节元素,再到随处可见的“黑科技”,北京兑现着“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为冰雪之约奏响美妙前奏。



图为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智能防疫员”前来接风

随着志愿者的引导,当涉奥人员抵达冬奥村后,率先迎接他们的便是“智能防疫员”。与其他场所出示“健康码”不同,面对此设备,进入人员无需摘掉口罩,一秒内,便可实现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8个查验环节,提高信息核验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通行速度。

“智能防疫员”自带感知设备,相关人员只需刷相关有效身份证件,机器人便可迅速识别人员身份,快速判断其健康状态,显示屏上会呈现证件照片、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信息,并给出“未见异常”等状态提示。这一系列动作只需一秒便可完成,也可保证人体温度检测精准度在0.2℃以内。

当涉奥人员入住冬奥村(冬残奥村),高效的“智能防疫员”值守在此,为大家接风。



图为张家口冬奥村公寓内的房间。 翟羽佳 摄


当科技感遇上卧室

有“记忆”功能的床大家睡过吗?这个问题,将从入住过北京冬奥村的人们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

卧室或许是相关人员在冬奥村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自然少不了高科技的影子。

在运动员公寓中,每套户内都装备了独立空调系统跟新风系统,即使在不开窗情况下,也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此外,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智能红外感应、可视对讲等十余种功能,均可通过房间内控制器进行统一操作。



图为张家口冬奥村公寓内的房间。 翟羽佳 摄


别急,“黑科技”的重头戏马上登场。

此次冬奥村中的床采用记忆棉材质,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床的形态可依据个人习惯进行调整。每张床配有遥控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不同模式能为不同使用场景下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

“这张床,就是掉落一根羽毛,它都能感知到。它的智能主要体现在床垫上,用的是记忆棉床垫,床垫内有个传感器,可以实现按摩功能、零压力功能、闹钟推醒的功能。”在张家口赛区冬奥村住宿运行团队副经理的介绍中,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床显得格外神奇。

此外,这张床也为运动员的生活起居提供了多重保障。据介绍,智能床具备闹钟推醒功能。下载APP设置闹钟后,床在设定时间会自动起降,再也不用担心会“赖床”了;当运动员在睡觉打鼾时,智能床识别后会调节头部的高度,从而对其进行缓解……



图为航拍张家口冬奥村。(无人机照片) 翟羽佳 摄

有技术加持的公共区域

下沉广场是赛时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和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坐落在其中的北京小屋,成为了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的一大亮点,科技冬奥新技术的成果在这里集中展现:数字时空舱采用沉浸式方式带众人领略古代奥林匹克、北京文化遗址的风采,桌面裸眼3D则利用数字投影对三赛区竞赛场馆进行立体展示……

而在冬奥村大堂以及健身房等公共区域,面对着人员流动更为复杂的情况,冬奥村在其中装备了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其中的环境防疫风险预警算法通过环境、机电、安防等多个系统联动,能够实现病毒传播风险预警、消杀设备提前开启。

严密的部署,科技的加持,让冬奥村难觅“安全盲区”。

冬奥村中的人文关怀


为了更好地服务北京冬残奥会,此次冬奥村中的多处细节展现了东道主细致入微的关切,温暖的的人文关怀尽显其间。



图为参加测试的人士在综合诊所体验无障碍设施。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其中,北京冬奥村推出了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可显示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盲道等设施信息,并对起点至各目的地之间满足无障碍要求的路线进行最优计算,将结果推送给无障碍需求人士进行导航。该平台可提供中英文双语,便于各代表团运动员及随队官员使用。

为应对突发状况并提升紧急服务效率,冬奥村配备了智能呼叫胸牌,以实现一键呼叫、通话及平台精准定位。这为冬奥村内一线服务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帮助实现网格化管理和无死角服务覆盖,提高服务效率。

当“科技赋能冬奥”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技术的加持与冬奥村无缝衔接。在“黑科技”的助力下,这场冰雪盛宴践行着“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办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