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头图来自:《源代码》剧照


《开端》实红。


没有更新的日子,全网集体找凶手、猜动机、盘细节、写评论……



你还没看?


前两天写过一篇,可作参考。


对,Sir今天要聊的不是它。而是在各式各样《开端》影评、分析、解读中,被拿来比较次数最多的作品。


11年前,它用超前的概念,和精炼又不失震撼的科幻故事征服一代影迷。如今,它的“模板效应”依然难以超越。


准备好了吗?循环开始——《源代码》。


Source Code


豆瓣TOP250常年在榜。


翻开《开端》的豆瓣页面,十条评论八条提到它。



原因有二:


1. 循环、时空、爆炸……众多元素重合,概念相似。


2. 《开端》开创了国产科幻剧的某种先河,而11年前,《源代码》同样在大批中国影迷心里,埋下过一颗关于“科幻”的种子。


当然,Sir要挑明,它命题的深刻性和电影语言的艺术性,仍算不上科幻类型里的一流。但《源代码》叙事之高效,各种伏笔编织而成的隐秘和震撼,依然值得我们赞叹。


尤其是11年前,电影在结局抛给观众的那个问题,还在回响:


“循环”的终极,到底是什么?


进入循环


一辆开往芝加哥的列车上,装有炸弹,8分钟后会爆炸。


你会做什么?


男主史蒂文斯(杰克·吉伦哈尔)没有选择:他将无数次在这个时间段醒来,直到找出放炸弹的凶手为止。


和《开端》相比,主角更“专业”——现役军人,观察力敏锐,动作敏捷;动机也更直接——他就是被派来完成探案任务的。



怎么回事?


(以下内容涉及深度剧透,没看过的同学可以先收藏)


男主也懵逼。照照镜子,崩了。


——这不是我的脸啊!


聊聊天,又崩了。


——美女,我的名字不叫“肖恩”啊!


行吧,静下心,深呼吸,仔细在脑袋里回想一下……更崩。


——我刚刚不是还在阿富汗和兄弟们执行任务吗!怎么上火车了,还在芝加哥??





还没来得及找到答案,突然,一股灼热感瞬间袭来……


First blood。



这一炸,男主被拉回现实。


潮湿封闭的机舱里,有一块亮起的屏幕,上面在连线的是一名女军官。


男主想起来了,这个女军官叫古德温(维拉·法米加 饰)


然并卵,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男主疯狂想弄清自己处境;女军官却一直让他进入循环里找凶手,并强调,每次只有8分钟时间。



还没等男主再开口,他的意识又回到火车上。


睁开眼,同样的美女,熟悉的嘈杂……



此时电影开场不到10分钟。


两层悬疑就套下了——炸弹是谁弄上车的?怎么爆炸?为什么要调查?“我”又是谁?为什么意识进入了循环?


带着疑问,观众又跟随男主进入几次失败的循环,大致了解车厢里的人物和环境。然后,电影作出一次让观众完全想不到的举动:揭晓谜底。


屏幕那边的老教授,终于说出答案。


并且把之前所有的疑点缝合:


1. 人脑死后会有短暂活跃,并储死亡前8分钟的记忆。


2. 当天早上一辆驶向芝加哥的火车爆炸,凶手称后续还有更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3. 教授在政府支持下正在研究一个实验项目,此时正好派上用场,并把男主的意识通过“脑波源代码”植入爆炸受害者“肖恩”的死前记忆里,从而找出凶手。


简单归纳:意识植入,时间循环,以过去拯救未来。


一场注定的爆炸,一趟不能停下、回头的公共交通,和一车看似互不关联的嫌疑人……希区柯克式开场,加上阿加莎式的走向,悬疑氛围已然拉满。


他们都正常得要命 肖恩


这就是他们的可怕之处



真有那么简单?


不得不说导演足够自信——提前揭晓悬念,是因为电影早早藏起一盘复杂而神秘的“暗局”。


挣脱循环


看下去,教授的“答案”实在破绽百出。


比如,“源代码世界”真如教授所说,只是一次记忆的重现吗?


端倪很早就埋下了。


一个场景:


男主从列车上醒来时,会有一个女生不小心将咖啡撒在他鞋上。


第一次,对面的美女没有任何反应。


第二次,美女掏出纸巾。




记忆可以重现人物、环境,甚至声音、气味。但如何模拟人物的行动呢?


Bug还在继续。


根据博士的描述,源代码的世界只有八分钟,八分钟过后,系统将无法维持,男主会回到现实。但在第三次循环中,男主跟着嫌疑人下了车,还在站台上目睹列车的爆炸。


8分钟过去,而他,还好好地站在这里。



这又是为什么?


此时,一个新信息彻底让男主绝望——


直到一次循环中,他借助手机网络查询,才被告知,自己在两个月前就已殉职,现在的他也仅仅是脑中保留的“意识”。



真正的答案,比观众想象的更深。


Sir仅提供几个线索。


首先,教授对男主的两次欺骗。


第一次,教授跟男主说,他可以找到更多适配这个实验的士兵,男主不是任务唯一人选。


第二次,教授答应男主,会在他执行任务后让他彻底死亡,不用再执行任务。


事实呢?男主就是目前实验项目唯一适配人选,而且教授不打算让他彻底死亡,准备清除男主意识后再次投入任务。



其次,一句台词。


第八次穿越中,上尉被犯人用手枪击中,并在爆炸后不久死去。


留意,犯人击中他之后,曾经看表自言自语:


哦,你扰乱了我的时机


You messed up my timing



字幕翻译为“时机”。但如果重新分析剧情,这里也可以看做“一语双关”——你打乱了我的“时间线”。


综上解读,电影的“明局”与“暗局”逐渐清晰:


明局——8分钟的记忆残留源代码世界;暗局——一个时间无穷的,从现实世界延伸而来的平行世界。


至此,电影的悬念才真正触底。


摆在男主面前两个选择——进入无意义的循环,延续生命;或者,挣脱循环,也意味着肉身彻底消亡。


他会怎么做?



《源代码》并不是一个穿越时空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故事。


而是命运与命运的交织,意识与意识的纠缠,更是生命之轻与重的选择。


颠覆循环


电影里始终在强调“8”这个数字。


记忆残留8分钟;男主完整经历过8次循环(第9次只是进入但没出来);循环开启的时间,分针指向8……



8,是莫比乌斯环,指代永恒轮回。


大多数与“循环”有关的作品,最终探讨的命题大抵相同。


如何在循环里选择自己的命运。如米兰·昆德拉的思辨: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源代码》面对这一命题,同样留下暧昧的空间。


结局。影迷争议最大的部分,便是电影到底应该在哪个时刻结尾?


有人说,应该停在那个吻。


得知真相后,男主作出一个温暖的举动。


最后的循环。他掏出钱包里所有钱,让车上一个乘客给大家讲笑话。


126美元,一个喜剧演员,以及男主深情的表白。让这节车厢里所有人停留在最美好的末日时刻。



如果电影停留在这一刻,固然暖心。事实并没有。


留意男主当初对女军官提出的要求:


1. 替他重新开启循环;


2. 替他结束自己肉体的生命。


男主要更进一步,他要颠覆整个循环。然后毅然进入那个新的平行世界,救下火车上所有乘客,重新开始新的人生。


这选择完美吗?


绝不。这也是许多人认为,导演所选择的结局,让《源代码》成为神作的原因。


电影最后一镜。开启新生的男主,与列车上相识的美女相伴散步。


乍一看两人已经过上平淡美满的生活,可当他们散步到芝加哥地标“云门”,通过扭曲的镜面凝视自己时。


男主对女友轻松一笑。


转头,却凝视着那张并不属于自己的脸,陷入沉思。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循环”的终极是什么?


不是绝对的自由,不是彻底的真相。循环便是现实。


一次次经历失去和遗憾,又一次次振作意志与希望。


正如男主最终所做的选择——结束生命,为了让另一次生命得以限制。


凝视自己,为了提醒自己在绝对轻盈的人生里,负重前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作者:毒Sir,编辑助理:超有钱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