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题图来自:《开端》
在家里看《开端》,你妈过俩小时忍不住问:“怎么这一集反复看呢?”对于不断重复的公交车场景,以及一次次醒来的男女主,确实非常像同一集……
前有范伟在《有完没完》里,循环过着愚人节,重复与贾静雯的约会。后有《逆时营救》中,大幂幂通过粒子重组,回到过去并演化成三个不同的自己,利用平行时空上演营救把戏。
时间循环题材虽然在国产电影已经不新鲜了,但放在国剧里还是吸睛的(2020年鹿晗的《在劫难逃》也有类似设定,没起水花)。尽管不少观众是看过《源代码》《罗拉快跑》《恐怖游轮》《逃离循环》《土拨鼠之日》《十二点零一分》《超时空传输》《忌日快乐》《明日边缘》《彗星来的那一夜》等“同题作文”的,对于《开端》仍不吝溢美之词。
开播第7天累计播放量破3亿,连续3天网剧猫眼热度日冠,豆瓣评分8.2。一句“题材红利”显然难以解释《开端》的口碑热度。可一片叫好声中,我们又无法忽视毫不讲究的镜头、五毛嫌多的特效、木头人演技的刘涛、怒目圆睁的年轻警官、冗余拖沓的不必要情节……咱就是说,题材新锐也不能处处开绿灯,极品干鲍没发好还不如大肘子有嚼头哩!
不出意外,咱爹妈肯定以为这是CCTV-12的普法栏目剧。调色像大学生DV电影或者生活Vlog,紧张的氛围全被明艳动人的画质给整没了。虽然大家不喜欢《雪中悍刀行》那样绿油油的,但悬疑剧好歹有点光影美感吧。
《开端》的好头显然只开了一半。
我循环了,警官却不信
当赵今麦迷瞪着眼,对张警官说“我做了个梦中梦”的时候,硬糖君还以为自己串台到《守护解放西》。那种胡言乱语的女孩,陈述不清来龙去脉的时刻,本能反应就会是刘涛演的局长那样:“准备做药检。”
《开端》没个好开端。相对于后续几集的表现,第1集绝对算拖后腿的水平。整个循环的交代相当乏味,缺乏那种观众一拍大腿喊“居然循环了”的惊艳。当作都市生活剧看,风格没问题。要说悬疑感和紧张氛围,渲染完全不够。
赵今麦饰演的李诗情,在经历公交爆炸循环之后,无意中把白敬亭饰演的肖鹤云也拽入了循环。两人摸索着每次循环发生的时间,排查车上每个人携带炸弹的可能,应付警方的盘查,试图逆转事件的结局拯救整车人的生命。
这是个精彩的故事设定,然而缺乏一个代入感的开头。从赵今麦拉下白敬亭到车祸进医院,节奏都算不错。崩坏的地方在于,面对张警官(刘奕君饰)她一股脑把所有经历的事情都结结巴巴说了出来。这样平铺直叙的悬念交代,不仅违反创作规律,还有点看不起观众的欣赏水平。
爆炸多重复几次,不需要借角色之口,观众自然能发现端倪。像《开端》这样直接说,太像普法剧的单线性叙事了。该事件的媒体关注,以及警方调查通告,宛如现实里一板一眼的新闻。正午阳光对现实主义质感的偏重,无疑扼杀了科幻感和电影感。
设想更常见的另一种拍法,开篇女主就在小黑屋里被警察盘问,再蒙太奇式地闪回爆炸场面以及她的梦呓,会不会更有内味?作为首集,除了交代故事设定,更重要的作用是让观众代入,引导他们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开端》显然没做好。但好在后续情节流畅,是那种熬过前两集渐入佳境的剧。
两个主角排查嫌疑人的拍法,颇像都市人物列传。带蛇皮口袋的老伯,原来是装西瓜给儿子吃的。因为他入狱几年,其实和儿子的关系疏远了。赵今麦假装老伯儿子同事给予安慰,更像是模板化的剧作结构,温情但是没有新意。
养猫男孩卢笛,背着家人在外租房撸猫,因为哮喘病和母亲的过分关爱而没有朋友。得知男女主计划的他,反而重新鼓起了做自己的勇气;农民工租住的车库面临检查,在赵今麦问大婶有无卫生巾时,反而是憨厚的他伸出援手。
见义勇为肌肉男,热心助人的直播一哥,手提袋里全是药的大妈,《开端》的群像塑造目的是阐发社会议题,但程度都是清一色的隔靴搔痒。只能说大家都活得不容易吧,没有深度剖析更甭说灵魂呐喊了。
同题竞赛,《开端》得与失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在命运排定的时间周期内,所有的宇宙都被大火焚毁,之后又回到原初的秩序。”如果说艺术能够扩展想象力的话,那么有关时间循环的叙事就接近于一种“思维体操”,引领欣赏者进入匪夷所思的境界。
类型说法需要先辩证,那就是:《开端》算不算无限流?剧集官方已经遵从了邵燕君关于“无限流”的定义,认为《开端》并不是完全符合无限流的基本框架。最关键的判断标准,主角没有进入异世界也没有刷副本获得力量。不过人家打太极了,观众也可以把《开端》纳入广义无限流范畴。
硬糖君认为,《开端》准确说是时间循环题材的,而且是“转机型结局”那一类。事件经过An的循环和重复后,发展成与之前全然不同的事态C。在《罗拉快跑》中,罗拉为了拯救男友,必须在20分钟内筹措10万马克。事件发展3次,前两次均失败,第三次罗拉赢得足够资金成功逃出循环。
还有与《开端》结构接近的《源代码》,为了查找引发列车爆炸的犯罪分子,男主不断被送回列车爆炸前的8分钟调查真相,最终扣留罪犯拯救火车。大部分的时间循环都选择转机型结局(韩国《一天》美国《忌日快乐》等),大概是为了给观众一点希望。
“转机型结局”擅长在重复中制造看点,一是时空互联产生的蝴蝶效应,任何一次的改变都会让整个事件变样;二是人在时间赋权中的主体性,因为提前预知而导致主角以巧妙方法破解难题。
第一点,《开端》做出了多样化的尝试。比如张警官突然发现赵今麦没见过自己,却能叫出自己的名字。观众期待被拉入循环的卢笛,循环后记忆洗去成了陌生人。即便白敬亭失手杀了携带炸弹的乘客,可公交还是爆炸了,这意味着凶手不止一人……林林总总的细节变化,是精彩的。
第二点,《开端》显然被纪实风格给带跑偏了。循环十几二十次了,男女主都没有让人惊喜的操作,属于按部就班的解题。难道正午是要体现普通人在危机设定里的反应?但受众或许更期待某种烧脑的智力游戏。
相比《土拨鼠之日》《忌日快乐》,《开端》里并没有主角因为“过于熟练情节”而从容应对的爽感,反而每次都被警察盘问得很慌。也没有《忽然七日》里,积极努力劝导行为有偏差的朋友,救赎自己也救赎他人。赵今麦和白敬亭明明有机会下车而不下,接近现实里的见义勇为,却缺乏对人性和社会议题的深度挖掘。
题材红利VS公司滤镜
不难想象,出于过审考虑,携带炸弹的乘客其“反社会人格”会弱化描写,可能囫囵一个悲惨身世便算了。《开端》玩好了时间循环的模式,却没有在内核讨论上更进一步,且算半部好剧。
就创意而言,时间循环之所以烧脑,主要原因是塑造了多人格的具象化主体。立足于日月常见,该类型电影可以将生活描写为单调重复的,情节因此难免沉闷拖沓;立足于光景常新,可以将生活描写为多重视角的,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成多态分化的。
视角越多重,形象越多态,观感越复合。以《彗星来的那一夜》为例,人物关系刚开始是简单的,后来多重时空的多个人物开始分化重组。如何将他们分化开来,成为一种解谜乐趣。又如在《恐怖游轮》和《逃离循环》里,都有“我”看到“我”死亡的诡异场景。
《开端》在两个主人公的设定上,是相对平面化的,缺乏真正的人物张力。赵今麦,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大学生,救人是她唯一的高光点。白敬亭,一个不肯妥协想要保留原设定的游戏设计人员,刚开始退缩后面和女主携手。更不用说表情呆板的女局长刘涛了,完全就是“工具人”的存在。
明明有15集的空间去铺展开2个小时的故事,但《开端》的某些细节实在经不起深究。年轻警官一副刑讯逼供激情犯罪的架势,有点过了。看着白敬亭买褪黑素立马报警的店员,朝阳群众都没这么警觉。逼着哮喘病儿子不养猫的大妈,有点刻板了。复制粘贴式的爆炸和男女主醒来的镜头,多少让人审美疲劳,其实可以换角度呈现的……
有观众笑称,用熟脸刘丹(端锅大婶)和黄觉(公交司机),直接埋了剧透隐忧。除了主角,其他乘客里面就这两人我认识,他们没有问题谁有问题?这种微瑕出现在一向号称精品的正午剧里,虽瑕不掩瑜但总欠了妥帖。
逛微博和豆瓣,《开端》和其他正午剧的口碑走势一样吊诡,那就是始终分不清爆还是没爆,是激情自来水还是深度营销。相信那些“一口气看8集很爽”的盛赞是真心实意,也不用怀疑“第1集弃剧”的留言是有意恶评。
还有更夸张的表扬,《开端》如果是美剧韩剧的话,不知道评分又要高多少。说真的大可不必,美剧韩剧若有这样的第一集,我绝对是一集弃,不能给资本主义这样的耐心。
两极分化的评价,或许代表了国剧两种典型的受众:前者是耐心型的,可以接受低信息密度的铺陈,并乐于对新锐题材和大牌制作保持包容和期待;后者是即时型的,一旦无法在前期抓住他们胃口,就容易流失。对于那些“说上句就知下句”、能直接脑补的情节,他们更愿意剧集直接将其略过不拍,呈现更高能的内容。
把剧比成孩子,慈母严父,不过是两种看剧模式罢了。但评论如此分化之下,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自试试,看的人多了,剧也就火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