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暴眼工作室(ID:qiyanglu4hao),作者:廖越,编辑:刘培,原文标题:《风暴眼|光伏贷“红与黑”:农户动辄背上万贷款 银行却哭诉不赚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零首付,利率低,只需要去银行签字做个贷款,后续无须任何还款,您家的屋顶也能靠着光伏电站轻松赚钱,这样的福利您知道吗?”


近几年,乡村光伏贷的广告铺天盖地,不仅农户时常面对光伏厂商的推销轰炸,银行从业人员也日日面对求合作的光伏厂商。然而,许多银行从业人员做了几年的光伏贷业务后,慢慢发现,光伏贷,这个一头连接着有资金需求的光伏商,一头连接着有致富意愿的农户的“阳光生意”,却藏了不少的“暗雷”。


“暗雷”的导火索是农户和光伏商,角色不对位,权责难以厘清,光伏贷款最终企业拿到,但企业同时也是担保人甚至是电站收益不及预期的还款人,这和“谁借钱谁还钱”的原则相斥,给光伏贷的本该严密的整个链条留下了一些“缝隙”。而这些“缝隙”,在一些不怀好意的光伏商那里,就变成了牟利的空间,对于处于信息弱势一方的农户来说,“缝隙”则变成了套在身上的贷款“枷锁”。


常见的“骗术”大多是,光伏商先对农户许以高额的回报,由农户作为贷款主体去向金融机构贷款,然后光伏商夸大电站收益和电站价格,金融机构则抬高贷款利息,导致农户收到的发电收益根本无法偿还贷款,让农民不仅没有致富,反而困在光伏里。这也让光伏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等同于“骗局”的代名词。


有银行从业者认为,目前整个光伏市场和产品都不是特别的成熟,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跟进信贷支持,风控等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这就是光伏贷最大的风险所在。


事实上,银行对光伏贷,也是“又爱又恨”。银行喜欢它,因为光伏贷可以帮助银行完成很多指标,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小微、两增两控……光伏自身所带的“低碳、扶贫、普惠”属性,可以完美贴合多项指标要求;银行“恨”它,因为光伏贷的性价比并不高。


某省城商行从业人员杨立军对《风暴眼》直言,“银行要真的想通过光伏贷这个业务去赚多少钱,是不现实的,几千万的规模,要管几百户落地,肯定不如做一个一投几十亿的大项目。”


回顾近几年中国户用光伏的发展,光伏贷,这个初衷是为了解决光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金融产品,经历了2016年的大火燎原,也经历了“5·31”之后的“一地鸡毛”,如今仍然深陷争议之中。


凤凰网《风暴眼》曾在2021年11月发表一篇光伏行业调查报道《困在光伏里的农民:免费的阳光为何让我欠了银行20万》,几天内,后台涌进了近千条评论。其中“光伏贷是骗局吗?”这个话题引起不小争议,很多人对光伏贷摇首咋舌,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为光伏贷正名。


那么,农户以光伏贷的形式安装光伏电站靠谱吗?正规的光伏贷是什么样的?农户应该如何避坑?凤凰网《风暴眼》采访了几位银行光伏贷从业者、光伏企业融资人员,他们有的人对骗局和套路深恶痛绝;也有人所在的银行因为风险把控意识不高,有了一笔烂账;还有人反思,光伏贷的粗放发展中,金融机构从来不是慈善机构,不应该给贫困户做。


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0月底,我国户用光伏安装量突破200万户。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200万户并非一个天文数字,但由于其中很多用户集中于经济欠发达、信息闭塞的农村,因此,在“光伏贷”推进过程中,究竟如何确保农户的利益不受侵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200万个屋顶,即是200万个民生。“知屋漏者在宇下”,兹事体大,值得我们深思。


以下为三个“光伏贷”从业人员的讲述。


“光伏贷骗局本质上是不正规的皮包公司靠光伏来圈钱”


刘洋|银行从业者


因为工作的关系,前些年我经手了一些光伏贷的业务。刚开始,光伏贷是个新兴的品类,大家对其中的风险都关注不足。


时间久了才发现,光伏贷暗埋的“雷”很危险。一些不合规企业举着分布式光伏的大旗,招摇撞骗。大家口中的“光伏贷骗局”,本质上就是这类不正规的皮包公司靠光伏来圈钱。


怎么圈钱的呢?举一个房地产的例子类比一下。


如果我要买一套房,市场价格100万,房贷70万,首付30万,之后无论房价涨跌,房贷都自己来还,这是一个盈亏自负的投资。但现在出现了一个脑子活泛的开发商,他说这套市价100万的房子卖给你300万,首付90万,贷款210万,不过这210万不需要你还,开发商承担。可能你觉得实际上只花了90万就拿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还挺划算,但是跳出来看,这个事儿的实质是什么呢?是开发商套了210万的银行贷款。


如果不出事儿,那当然是没问题的,买房的省了10万块,开发商也拿到了低成本的资金;但是如果出事儿了,那么按照法律,贷款买房的业主需要还210万,至于买家和开发商的协议,银行是不会管的。


所以前些年我见过的许多不正规的、做中间商的光伏企业,利用农户对光伏知识储备较少和信息不对称,让农户以自己的名义来贷款,这个贷款自始至终都是农户的,而非企业的,虽然企业和农户之间有协议,约定企业来帮还这部分贷款。但据我所知,许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合同会包装成赠予合同而非代持合同,赠予是可以停止的,所以即使企业套了贷款后跑路了,他在法律上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


这种企业在成立之初就想好要跑路,怎么可能没做过功课?所以一旦企业跑路,发电站收益不够偿还贷款,农民也没钱偿还,银行也会产生烂账。


后来有很多银行学“精”了,要求企业对这笔贷款做担保,如果电站收益还不上了企业需要为他兜底。从法律上来讲,农户是借款人,企业是担保人,电站收益负责还款,但实际上,这笔贷款是农户为了购买电站支付给企业的,并且无良的商家常常将其包装成农户只有收益、没有还款义务,从而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就这样,企业拿到了以农户名义贷下的低息贷款,同时也是这笔贷款的担保人,承担代偿义务。


按理说,银行贷款谁借钱谁还钱,但光伏贷的借款人农户并不知道需要承担还款责任,以为只是电站的发电收益来还贷款,如果电站收益不及预期,企业来代偿。无良企业若是一开始就知道电站收益难以覆盖本息,自己要代偿,这其实是有些潜在违规的,因为企业实质上既是这笔超过电站本身价值贷款的受益人,又是还款人,还是担保者。


光伏本身是好的,但是早些年的时候骗子和不规范的公司也的确多。为什么房子和车子不容易玩这种骗局呢?因为价格相对透明,光伏门槛还是比较高,一般人也不懂值多少钱,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银行做光伏贷,也不是为了赚钱。这个东西信息不对称,又符合国家政策,容易讲故事。所以有些骗子公司可以农户银行两头骗,农户肯定是真的受骗了,但是有些银行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不懂就不太好说了,各有各的利益在里面。


不过,卖光伏搞光伏贷骗局的企业,和正规生产光伏材料的厂商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贸易公司、皮包公司,后者是制造业,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光伏不会让农民致富,只能说增加一些收益”


杨立军|一家城商行光伏贷从业人员


最初接触光伏贷大概是在2017年年底,突然有许多光伏经销商来和我们银行对接,我也是那个时候被领导派去跟进光伏相关的业务,从那时候开始了解光伏贷。


当时的背景是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国际上对我们的光伏出口做反倾销调查、加征关税,所以国内的光伏产能需要在内部消化。对应的,国家出台了一些对于户用分布式光伏的补贴政策,地方政府也会对本地的光伏企业进行一些扶持,比如用了本省指定企业的光伏配件,就可以向省市级财政申请补贴。在政策的助推下,大量的厂商蜂拥而至,想要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


最初很多光伏经销商是怎么来的呢?有些对政策比较了解的电力系统的从业人员,想抓住光伏这个风口,于是随便拉起一个草台班子,东拼西凑一下,就能成为一个光伏厂商。这是最初几年很典型的一套做法。


因为来求合作的经销商太多,我们当时也做了一次筛选,很多想要合作的企业给我的感觉是,它们不是为了在这个行业里好好做事儿的,好像就是想来蹭一波热度,捞一把就走。这种我们是不想合作的,我们也担心有风险。


我们银行对厂商的选择还是比较谨慎的,首先要看技术在行业内是不是比较领先的,成本是不是控制的比较好,现在龙头的生产商就那么几家,如果不是和龙头企业合作,我们会直接pass,如果发电收益没问题,那后面就会很省心,我觉得这是光伏贷的逻辑基础,第二我们还会看这个经销商他是不是扎根这个行业,比如我们要求经销商不能混业经营,如果你的心没有放在这个行业里,那是不行的,因为分布式光伏是一个长期的事儿,几十年的情况。


光伏贷的贷款,是电站收益来还,所以我们也会测算一个电站具体的的发电收益,寿命大概是多少年。这种测算我们都按保守了算,最后做比较的时候发电量只会比测算的高,不会低。加上经销商他本身对贷款是代偿的,所以许多经销商都会给电站买财产险,经销商会考虑风险的转嫁,万一冰雹、地震导致电站损坏了,那么保险公司是会兜底的。


厂商之外,对农户我们会查征信,看看有没有不良记录,再做一些基本访谈,比如一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只要不靠光伏吃饭,没问题都会放款。


当然,农户是需要有付首付的能力的,这更多的是对农户的一种约束。有很多人如果自己一分钱没投入,之后可能会破坏电站,拆了、扔了,都有可能,那么发电收益也得不到保障,我们通过让农户付首付来规避他们弃光的风险。


2018年5月31日,国家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一时间,整个行业“变天”了。对我来说最直观的,“531”之后,很少有经销商再来和我们银行联系了。


在这之后,留下的厂商基本都是技术比较好的,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比较好的收益,其他的效率低的就淘汰了。只能说大潮之下必有沉渣泛起,大浪淘沙之后,有一些企业活不下去,剩下活下来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比较踏实的在做这个事儿了。


补贴取消对我们也有一些影响。之前有补贴的时候,我们授信是5年期,但是随着光伏补贴的退坡,我们没有及时调整授信政策,发电量虽然没问题,但收益没之前多了,经销商代偿的压力就变大了。所以我们后来就把这个授信期调整到了8年。现在再测算已经没有把补贴算进去了,在这种最保守的情况下,发电收益也是可以涵盖整个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的。


说实话,银行要真的想通过光伏贷这个业务去赚多少钱,是不现实的,几千万的规模,要管几百户落地,那肯定不如做一个一投几十亿的大项目,人力消耗也小。所以我们做光伏贷主要还是社会责任和监管要求。


光伏的项目可以完成很多指标,比如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小微、两增两控、普惠等等。


当然这些年我也见过一些乱象,比如扶贫,有些人和村长、村干部这边打通关系,做了一个代理,但是建的电站发不出电,后期也维护不起,就为了套取扶贫资金,这情况也是有的。


我一直觉得有一点需要弄清楚,光伏是不可能让一个农民致富的,只能说给农民一些收益,弥补一些用电的成本。从农民或者银行的角度来说,如果前期选择合作的企业都没有什么问题,后期是没有风险的,所有的风险都是欺诈的风险。


但哪一行没有欺诈的风险呢?网贷、电信诈骗……公安机关不也天天宣传国家反诈中心的app吗?光伏贷的骗局只能说骗子利用了光伏,并不是说光伏本身是一个骗局。


“为什么会给贫困户做光伏贷呢?”


吴宇涛|北方某光伏企业融资人员


我从2016年下半年,被集团派到旗下的一家光伏企业,主要是帮助这家光伏企业去银行对接光伏贷款的事,也可以理解为光伏公司融资。一年365天,有300天我几乎都是在银行呆着的。


那时候户用光伏贷款刚刚兴起,对光伏厂商来说是个好事,相当于减轻了光伏厂商的资金压力。那半年,我走访的银行谈合作的就不少于15家。


为什么光伏厂商这么欢迎银行的进入呢?


户用光伏的特点是,给农户安装电站,然后依靠电站收益,一般7~10年回本,周期较长,光伏厂商如果用自有资金去做的话,现金流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金融机构进入后,光伏企业就有了极大的参与热情。


而且,光伏贷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光伏贷的放款周期相比其他制造业来说,速度是快的。通常情况下,从前期的光伏销售、安装,到最终收到贷款确认为收入,最短的流程2个月左右,平均来说2~3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整套流程。而正常制造业应收账款一般是3个月、100天左右的账期。


对公司而言,因为收入来自金融机构,很稳定,全部是现金,正常制造业很有可能收到的是票据,票据贴现还有损失,所以光伏贷对企业来说是很好的一个模式。


另外,一般来说光伏贷都是以农户的名义贷款,各大银行都有惠农通道,所以利率也都普遍比其他行业低,对企业来说,这笔贷款确定为收入后,还可以用来开拓更多的事,即使是拿到市场上放贷,赚取中间的利差,也不错。所以谁不愿意去做啊,都会做的。


但是和银行谈合作并非那么容易,正规的银行会对光伏厂商的资质审查比较严格,比如的注册资本、资本金规模,业务量规模等等。简单来说,它们更看重的是光伏厂商背后的实力,实力决定着贷款的偿还能力。我们公司背靠集团,集团是当地一家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后来和我们签约的工商银行,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集团的实力。好比现在做户用光伏比较大的正泰,如果说把正泰单独拎出来是很难通过银行审查的,银行更看重的是其背后正泰集团的实力。


我知道,深圳那边就有几家光伏厂商没有拿到银行的合作订单。所以一些厂商就会退而求其次,去和一些租赁融资公司合作。一家银行通常在一个地方也只会签约两家光伏厂商,否则很容易造成业务内卷。


在审查完成后,企业会和金融机构签订一系列合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企业对用户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这就要求企业要为用户提供无限连带责任的担保,还要在银行交保证金。一旦用户还贷逾期,银行会先要求企业代偿,如果企业没钱代偿,再划扣保证金,如果保证金也不足了,金融机构才会去找用户还贷款。这个保证金一般是根据企业实力来确定的,在5%~10%之间,我们在工商银行缴纳的保证金就是10%。


这些前期工作完成后,光伏企业的销售人员会负责向农户销售,等到销售合同签订完成,电站、并网都完成了之后,金融机构会要求农户去现场和电站拍个合影,证明电站建设完成了。我的工作主要是拿着照片加上合同,以及一些其他的资料,交给银行审核,敦促银行放贷。如果没有照片,只有盖章或者合同的话,都是不作数的。


到这一步,这笔业务就完成了大概三分之一,后续银行还有档案整理、贷后检查,这就是银行的工作了。


做光伏贷的关键是看是否是正规的合作渠道,如果是正规的银行,一般就不会出问题。因为光伏行业不同其他行业,它的基本收益情况是很好研判测算的。如果农户安装一个10千瓦的电站,成本是3元/瓦,整体价值就是3万元,银行可以给予光伏公司的贷款额度是80%,那么光伏公司可以获得2.4万元的银行贷款,加上利率,分8年期每个月偿还多少是可以确定的。而合电站的另一端,一个10千瓦的正规电站,每年发电量以及发电收入基本上也可以确定的,那么发电收益是否能够覆盖贷款利息,就可以直接精确计算出来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光伏贷出问题呢?主要还是在正规化上有所缺失。一些公司抬高电站成本,一些不正规银行为了挣钱,提高贷款利率,最终导致发电收益远远覆盖不了贷款利息,最终公司跑路,农民遭受光伏贷骗局。正规的企业对光伏电站的定价也要低,当遇到那些定价高的光伏厂商时,农户就要注意了,无论他说得多么天花乱坠都不要做,很可能发电收入根本偿还不了贷款。


2018年“531”(注:最严光伏政策:控规模限补贴)的时候,整体行业经历大洗牌,很多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经营不下去,金融机构也对应做自查自检,不合格的都踢出去了。


不过有一点我很不理解,怎么能给贫困户装光伏电站?虽然我们也想做社会效应,但贫困户风险太高了。一方面,贫困户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属于极高风险用户,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许多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不好的,80%~90%以上贫困户的屋顶根本就不具备装光伏电站的条件,房屋承重不行的话,一旦刮大风或者下大雨,很容易造成人员上的伤亡。



当时还有一种扶贫我们有过意向,是村级扶贫,在村里找一款荒废的地,建光伏电站,然后统计这个村有多少贫困户,把发电收入分给这些贫困户。但是这中间也有一些问题,一是产权不好明确,二是并网的时候不知道到底算集中式光伏还是分布式光伏,金融机构也不太认可这种方式,因为贷款的主体不明确,所以最后也没做。


其实整体来看,没有金融机构支持的话,中国的户用光伏规模是不可能推广到这么大的规模的。所以光伏贷这个形式肯定是好的,之所以问题多,因为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又被大肆宣传推广,自然会吸引一些“不怀好意”的公司,不过经历几年沉浮,现在都慢慢正规起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暴眼工作室(ID:qiyanglu4hao),作者:廖越,编辑:刘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