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家庭服务业的专业化,而更加期望的是,“照顾工作”的价值如何得以书写。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Hosam,原文标题:《90后“高端家政”,重新书写“照顾工作”之价值》,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考虑过家庭教师这一职业选择吗?如果换成月入过万的住家保姆,你又是否愿意从事?
近期,小红书博主“北京90后住家保姆尼莫”通过短视频分享了自己作为“住家保姆”的工作内容与日常生活。她尚且年轻的年龄、优秀的教育背景、丰富的个人技能和“住家保姆”这一职业之间的反差,在网络中引起了热议。
她的工作内容主要为照顾雇主家小孩的日常起居,包括幼儿园和兴趣班的接送、辅导英语和拼音等学习、教钢琴、陪伴玩耍等,同时她还需要承担部分家务,例如给雇主一家做早饭、清洗小孩的衣物等。
在视频中,尼莫透露自己的月薪大约为15000元,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视为“高端家政”从业者。在#90后女生做住家保姆月入过万#话题登上热搜后,部分网友对她过万的工资表示羡慕,为住家保姆这份工作心动,亦有网友感慨这份工作“累也是真的累”。
家政工是现代社会“照料危机”的产物之一,家务劳动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购买和消费的商品,从业者往往是农村进城务工女性或城市下岗女性。
但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家庭服务行业已发展较为成熟。在小红书中搜索“高端家政”“高级保姆”,可以看到诸多案例,其中亦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年轻女性,而这往往超出了大众的传统认知。
这些拥有优越的教育背景,掌握外语、乐器等多项技能的90后女性,无疑是就业市场中的中坚力量之一。她们从事家庭服务业的选择,一方面是个人志趣使然,另一方面亦展现出家庭服务业的高端化市场需求。
然而,在高薪、高端、多功能性家庭服务的职业表象背后,我们理应对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转向加以反思。
能者“多”劳:模糊的职业界限
根据商务部于2012年发布的《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家庭服务机构指派或介绍家庭服务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烹饪、保洁、搬家、家庭教育、儿童看护以及孕产妇、婴幼儿、老人和病人的护理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传统的家政、保姆需要付出体力劳动完成家务工作,或照顾幼童的衣食、起居。随着家庭教育重视度的提高,一些从业者会作为“住家教师”为孩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与照顾服务。
在实际操作中,家庭服务工作的范围却往往并不固定。像尼莫这样的从业者,不仅负责孩子的多方位照料,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付出“保姆”职责内的劳动力。不少网友认为,一人身兼数职,她值得比15000更高的月薪。
由此可见,高端家政作为本质上的服务业,仍然存在较强的劳动控制。在传统的家政雇佣关系中,从业者实际入户后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雇主的时间规训、全景监视,还需要付出实际的情感劳动。
至于到底是住家教师,还是高端家政?对于私人化家庭服务而言,由于职业本身的公私领域交叠,以及市场监管尚未健全,从业者一般都会具体听从雇主的工作任务安排,甚至同时拥有多个角色,职业边界模糊的问题因而始终存在。
私人化家庭服务:难以衡量的劳动价值
模糊的职业界限并非“高端家政”的唯一争议,职业背后的劳动价值亦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单看尼莫的个人履历,似乎很难将她和“住家保姆”联系在一起。92年出生,音乐系本科毕业,在日本留学一年,掌握小提琴、钢琴、英语、日语等多项技能。但据尼莫自述,她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家政行业,现已拥有5年的从业经历。
那么选择做住家保姆,她的劳动价值是否会有所降低?
实际上,随着时代进步,职业等级论逐渐让位于个体的选择自由与从中获得的自我认同。根据尼莫自述,“你只要去选择你想干的事,并且在这之中能获得快乐”,便已足够。不难发现,她由衷地热爱这一职业,而住家保姆为她创造的自我价值感更加支撑了她的选择。
此外,尼莫的工作内容与传统的家政、保姆相比,具备更高的知识附加值。尽管她只面向雇主一个家庭、一个小孩提供私人化服务,但她的履历和技能赋予了她更高的劳动价值。相比于传统的nanny,她的职业更像是如今欧美较为流行的home tutor。
因此,从《简爱》时期的家庭女教师,到如今的“高端家政”,纵然面向单一家庭提供私人化劳动和服务,这一职业已很难用传统的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线城市,雇佣住家的家政、保姆或家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聘请高端、多技能的从业者则需付出更高的报酬。在尼莫的雇主家庭中,她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另外一个保姆阿姨则专门负责打扫、做饭等家务。
这也引发我们思考,对高端家政的需求和可承受能力是否只局限于上等阶层?
现实情况表明,大部分家庭很难承担专门的家政服务人员,更遑论高端家政。在这一前提下,大众通常会认为高端家政在为所谓的富人阶层提供私人化服务时,似乎并没有为社会创造直接价值。
这恰好违背了人们对高等教育、高学历的职业回馈期待,进而产生“人才浪费”之感,高端家政的公共价值之争自然也应运而生。
家庭服务专业化:书写“照顾工作”之价值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22所院校开设了家政相关专业。
2020年我国家政从业人员的缺口高达3000万,尽管从业者数量一直在增加,供需矛盾却仍无法缓解,高端的家政服务人才尤其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应当承认的是,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家政行业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而当我们将视线转向一个个实际的家庭时,或许会不约而同地发现,家庭照顾原来是一个专业化的领域、一项具有价值的能力。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中,女性需要留在家庭中承担家务劳动,并被认为天然应当负责养育子女、照顾老弱,照顾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在很长时间内被忽视和贬低。
我们应当警醒,女性从业者的扩大是否会加重这一性别分工的不平等化,强化女性与家庭照顾之间的固有联结。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当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女性开始从事高端家庭服务行业,正是从公共层面证明和宣告了家务劳动、家庭照顾的价值所在,更是对女性长久以来的照顾付出强有力的发声。
然而,现实境遇是家庭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处处受限,年轻的90后从业者们在个人发展、家庭期待与社会审视的压力之下,纷纷离场。
一方面,类似于“家政”的职业所具备的社会认可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尼莫的妈妈在观看了她上传到网络中的工作视频后,甚至拉黑了她的微信。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服务业缺少发展前景和上升空间,年轻的从业者往往将其作为短期的职业选择,进行资本的积累。根据北京青年报的采访,尼莫也表示自己会为未来的就业前景另做打算。
家庭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已然成为必要,只是在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化领域前,不妨为这个行业的年轻从业者释放更多的宽容和信心,因为只有他/她们在工作实践中的不断试错,才能造就家政工作的有效转型。
我们期待家庭服务业的专业化,更加期望看到的是,“照顾工作”的价值如何得以书写。
当高端家政不再“高端”,或许透过专业化的家庭照顾,看到的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文明。
参考资料
[1]吴心越.市场化的照顾工作:性别、阶层与亲密关系劳动[J].社会学评论,2019,7(01):75-86.
[2]苏熠慧.控制与抵抗:雇主与家政工在家务劳动过程中的博弈[J].社会,2011,31(06):178-205.
[3]看客inSight. 豪宅里的年轻家政:不上桌、睡地下室,月薪6000
[4]北青Qnews.90后女生日本游学归来做住家保姆 60后父亲:周围有议论,但我不太在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Ho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