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林辉煌(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空荡荡的忧伤


都说赣南脐橙好吃,龙哥却打心眼里不服气。在他看来,叶镇的脐橙才是真的好吃。也许是对家乡特产的偏爱,或者是因为这些年从事农技推广的缘故,龙哥始终不遗余力地给自家的脐橙站台。


想当年刚到农业站上班,龙哥还不到25岁,也是风华正茂、怀揣理想的青年。哪晓得岁月无声,一眨眼已经是奔五的大叔。让龙哥真正意识到时间就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大概发生在镇领导委婉地提出让他退位让贤、把农业站长这个位置交给年青一代的那个下午。虽然没有反抗,但是身体还是感受到了担子放下之后突然袭来的一种空荡荡的忧伤。


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自然是要支持的,这点觉悟龙哥还是有的。现在,乡镇提拔干部,一般都要求在35岁以下。接替龙哥的是未满30岁的一个小伙子,在学校学的是土木工程,2016年考进叶镇的时候,选择的专业方向是水务管理,按理说应该进水管所。


但是因为当时农业站缺少年轻人,就把他调了过来。事实上,每个站所也就是一两个人,很多都需要共用一个办公室。比如农业站和农机站就在同一个办公室,农机站更可怜,只有站长一个人。


农业站,全称是农业技术推广站,属于乡镇七站八所中的一个站。在其他地方,这个机构也被简称为农技站,似乎更贴切些。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此前农业站一直归属于县农业局和乡镇双重管理,2012年机构改革的时候,农业站和其他站所的人财物管理完全下放给乡镇


农业站、林业站、水管所合并在一起,称为农业服务中心。虽然新站长的头衔是这个中心的主任,但实际上他负责的还是农技推广那摊事,其他站所基本上还是各自负责各自的业务。


二、杂活与本业


如果不是那场轰轰烈烈的黄龙病,龙哥还不会这么强烈的意识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脐橙,可能已经危在旦夕。有时候龙哥也会琢磨,到底农业站由谁来管,更有利于帮助家乡脐橙走出困境呢?


在龙哥看来,农业站从原来的双重管理变成现在的乡镇一头管理,好处是只有一个婆婆,避免婆婆多了相互打架的麻烦。毕竟县农业局和乡镇的想法,不见得总是一致的,这就容易给下面的农业站造成困扰。


但是放到镇里来,也有个麻烦,那就是乡镇的用人体制太过灵活,哪里需要人就往哪里调动,不见得一定看你的专业方向和兴趣所在。这一点可能对于公务员来说还好,反正他们是往管理岗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事业编的人来说,就面临一个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因此,在龙哥的心里,农业站最好的归属应该是交给县农业局一头管理。否则,就会出现当年龙哥既是科技助理,又是扶贫专干的多重身份。虽然现在因为年纪大了,而且从站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龙哥不用加挂其他的工作身份,但是包村的任务还是免不了的。


而且因为工作年限长,经验丰富,龙哥被安排到新晋的明新村头道村挂点,忙的不得了。年轻的新站长挂着另外一个村,相对来说,事情没那么多。


在乡镇做的杂活多了,反而用在自己本专业工作的时间变少了。龙哥叹了口气,无奈地摇着头。


早些年,乡镇没有那么多的项目,龙哥他们还是有不少时间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搞搞农技推广的事情,做点有利于家乡脐橙的技术试验。现在的工作则是以项目为主,一遇到上面下来的项目,特别是涉及镇里的中心工作,都要从业务部门抽调人去搞项目,结果反而耽误了自己的本业工作。


三、技术推广有意义吗?


当脐橙成为叶县的招牌农产品之后,有一段时间,地方让农业站力推大规模种植其他的农产品,结果几乎都是失败的,搞得农民意见很大。


其实,对于地方的这种推广做法,龙哥的内心是拒绝的,他认为推广关键在于适度,搞猛了容易出问题。但是有什么办法,领导觉得成片种植才好看呢!


很多人以为,农技推广没啥事情可以做,作了也没啥意义,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说土壤的肥料试验,龙哥就搞了四五年。还有水稻、脐橙、甜玉米的改良技术,龙哥也都参与了。当时,叶镇一度是县里甜玉米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有一万多亩,现在只剩下1000多亩。


技术推广需要开展试验,通过试验来确认技术的有效性,而且也让农民能够亲眼见识到技术的力量。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接受这些新技术。为此,龙哥他们开展技术试验,用的是农户的田,相关的农活也是农民自己干,产品自然也归他们所有。


龙哥他们主要是进行技术指导,告诉农民应该怎么种。现在通讯技术是进步了,龙哥可以通过微信跟农民传播相关的种植技术,尤其是病虫害防治信息。方便是方便,就是跟农户接触少了,总感觉中间隔着些什么,不是那么顺。


在龙哥看来,前些年推广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就很有意义。这项农业技术是广东省农科院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实地养分管理技术,其核心内容是控肥、控苗、控病虫。该技术中的“控肥”是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及前期施氮量的比例,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控苗”是通过控制基蘖肥中的氮肥用量,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控病虫”是通过增加群体通透性,优化群体结构,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技术是很好,但是因为地方上对农技推广工作不太上心,农业站还要忙于乡镇别的中心工作,再加上本来人手就不多,因此要真正推广开来谈何容易。


四、好钢用在刀刃上


另外一项被推广的施肥技术是测土配方施肥。这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简单说,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每个县为单位进行配方,然后通过农资店将有机肥料卖给农民,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科学施肥。问题在于,有机肥料比一般的肥料要贵,农民舍不得买。实际上,只要农民按照龙哥他们的技术要领进行施肥,可以减少施肥总量,最终的成本是一样的。


但是龙哥他们照例没有时间和资金来下乡指导,农民还是普遍选择一般肥料。有些农民之所以愿意购买这种有机肥料,是因为能够获得省农业厅的一项世行贷款补贴。龙哥心里清楚,一旦补贴停止,要继续推广这项技术就更困难了。


农业站要搞好技术示范推广,关键还是要让农民眼见为实,你得亲自下到田间地头,跟农民一起做试验。农科院可以主要负责技术创新,但是技术创新之后还需要由农业站来示范推广。问题在于,示范推广需要人力财力,现在农业站人少不说,最主要的还是缺资金


虽然农业站的人财物归乡镇统管,但是乡镇只负责机构的运转,至于具体的技术推广项目,还是由上级部门出钱。这些年来,作为上级部门的县农业局,把控着所有的农技推广资金,而没有分到乡镇自行使用。


县里的思路也很清楚,那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统筹所有资金搞几个亮点出来。其实,县里自身也没有财力来搞农技推广,这方面的资金基本上都是省里来的项目,也需要县里自己去争取。既然钱来得不容易,县里自然想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随便丢给乡镇,万一他们“乱搞”怎么办?


所以,县农业局把所有资金统在手里,每次选择几个重点的乡镇来做农技推广,争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见到成效,比如对脐橙的拯救行动。


五、黄龙病的肆虐


因为对乡镇不信任,现在绝大多数的农业资金都是直接进到农业企业手里。上级政府担心下级政府雁过拔毛,直接以奖补的方式把资金发放给农业企业。这么做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地方也非常希望通过农业企业来推动农业种养的规模化经营。


在叶县,一个典型的项目是脐橙滴灌补贴。只要种植面积超过20亩,每亩就可以领取1800元的补贴。要达到这个种植规模,一般只有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或者合作社才做得到。这是省里给叶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涉及资金5000万,而叶镇就在这个农业产业园的范围内。


拿到项目的当年,省里就把资金直接给到叶县的一家做脐橙加工的龙头企业,这家企业再把资金分配给农业产业园范围内的相关企业。叶镇有两家脐橙生产企业拿到了补贴资金,其中一家租了农民的100亩地,另一家租了1000亩地。他们的脐橙主要是种在山地上,找农民租了地,然后再请别人来种。至于这两家企业到底拿了多少钱,龙哥也搞不清楚。反正跟他似乎也没什么关系了。


政府之所以要下血本支持企业种植脐橙,与前些年大爆发的黄龙病有关。黄龙病虽然对人无害,但是对于脐橙以及其他柑橘来说,几乎是无药可救、必死无疑的疾病,江湖人称“柑橘艾滋”。黄龙病又名黄梢病、黄枯病,是由亚洲韧皮杆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上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柑橘种植区均感染该病害,中国19个柑橘生产地(市、自治区)至少有11个受到危害。


所谓“世界脐橙看中国,中国脐橙看江西,江西脐橙看赣南”,赣南脐橙名满天下的时候,也不断受累于黄龙病的肆虐。2012年前后赣南地区大规模出现黄龙病,2013年就发现160多万株果树感染,2015年超过23%果树感染。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叶县的脐橙也大规模感染黄龙病,损失惨重。


亚洲韧皮杆菌是通过两种途径传播的,一是通过带病接穗和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二是通过木虱在田间地头进行自然传播。虽然世界各国农业部门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极为重视,但是大量试验证明,黄龙病不可治,只能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


而有效的控制是需要付出成本的,特别是木虱的传播,往往超出了个体农户的控制能力。一旦控制不力,不幸感染黄龙病,只能含泪砍树。因此,很多农民都放弃了脐橙的种植,龙哥引以为傲的本地脐橙,面临着生死危机。


六、危与机


看到这种情形,地方政府也很着急,想方设法找省里要了项目,支持企业继续种植脐橙。经历了之前的损失,现在上了规模的果农,一般都很重视黄龙病的防范,而且防范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最大限度减少了木虱的传播。另外,脐橙苗木由省里统一检测,确保苗木是没有带菌的。


对于叶镇来说,脐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农业产品,可以说是县里的农业支柱产业。因此,政府也不希望在黄龙病面前轻易认输。除了上面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补贴,叶县每年还单独拿出1000万用来补贴脐橙种植。


只要种植20亩以上就可以领取补贴,苗木一亩补贴400元,开荒种的一亩补贴500元,这样加起来就有900元一亩。另外,滴灌的补贴也是每亩1800元,这对于使用质量一般的设备来说,基本也够用了。


在政策的支持下,叶镇目前有2000多亩的脐橙种植面积,涉及200多户,但是如前面介绍的,其中有一户是1000多亩,另一户是100多亩,可见其他种植户的种植规模都不大。实际上,真正种植面积超过20亩从而能够享受政策补贴的农户,总共只有20户。


对于龙哥他们来说,能做的事情无非是力所能及地提供技术指导。至于病虫害的控制,还是得靠农户自己。毕竟政府把钱发到你手里了,就是希望你自己想办法进行防控。


黄龙病既带来了高风险,实际上也带来高收益。由于前几年黄龙病肆虐,江西的脐橙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除了担忧病害的风险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江西地方不太鼓励农户种植脐橙,因为他们此前有很多的脐橙都是种在田里,现在中央严控农地非粮化,一旦原来种在田里的脐橙染病被砍掉之后,就不允许再往上面种了。


从客观结果来说,这对叶县的脐橙来说是非常利好的,直接抬高了脐橙的销售价格。龙哥计算过,平均一斤脐橙的成本是0.6元,而这几年他们那里的脐橙可以卖到四五块钱一斤。


七、两颗地雷?


搞了那么多年的农技推广,在脐橙上面也注入了大量的心血,龙哥自然希望本地脐橙能够好好活下来。多年的田间观察让他对现在政府所倡导的由少数大户主导的大规模种植模式表示担忧。在他看来,相对于大规模连片种植,小农户分散种植反而更有利于防控黄龙病。


因为小农户的地块分散,而且会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一般来说都会采取多种经营的模式,几个品种都种一些。这种种植结构,在客观上对木虱的田间传播产生了自然阻隔,反而不利于它的扩散。


而且从经济效益来看,龙哥认为一户两个劳力最合适的种植规模是10亩左右,种多了需要请人工,而且面临更大的病虫害风险,算下来反而不那么挣钱。但是如果种植面积远少于10亩,比如只有三五亩,也不是特别理想。


一方面经济效益低了,另一方面因为农户的投入不大,很可能不会用心管理,更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影响到其他农户。


当然,在政策上如何有效支持这种适度规模的种植,确实有点困难,至少是比较麻烦的。把钱发给少数大户,让大户来经营,是比较简单的操作。但是其中隐藏的风险也是比较大的,一旦病虫害爆发,就可能是灭顶之灾。


更重要的是,把所有的政策资源都给了少数几个大户,对于大多数的种植户来说,很难说得上是公平之举,而且也影响了这些小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从而给黄龙病的爆发埋下了另外一颗地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林辉煌,编辑:Su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