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图文:审稿-蟹黄捞饭、制作-七,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新冠依旧肆虐的2021年盛夏,刚接种完两计“卫星V”疫苗的我们登上一架苏霍伊超级100的支线客机,而飞机的降落点就是北极圈。


萨列哈尔德,是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首府,北极圈穿过该城,这里也是俄罗斯人均GDP最高的地方,没有之一。我之所以想来这里是因为慈父曾经想从这里修建一条史无前例的极地铁路,虽然中道崩殂,这条铁路未能全功,但也唤醒了我强烈的兴趣。


萨列哈尔德的位置相当靠北<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萨列哈尔德的位置相当靠北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都是非常寒冷的


飞机掠过广阔的俄罗斯北境大地,机翼下的景色开始展露出夏日北极冻土融化后的广阔沼泽,以及水量充沛一路向北注入北冰洋的鄂毕河。


机翼下的鄂毕河<br>
机翼下的鄂毕河


简单检查了疫苗接种记录和登记后,我们被允许入境。网约车司机是一位黄种人模样小哥,我原本以为他是当地土著,没想到他是布里亚特蒙古人,在这里北漂,只是为赚取一份高于其他地方的工资。这位小哥自豪地告诉我,这北极啊,其实也不比俺们布里亚特冷,只是冬天稍微长了点。


住宿的旅店,是一家非常别致的木屋,紧紧靠着鄂毕河,旁边则是重要的景点——展示哥萨克人如何建立这座北境之城的历史主题公园。



对面是萨列哈尔德的老码头,只发货运<br>
对面是萨列哈尔德的老码头,只发货运


真是风景如画,然而可怕的是蚊子。半晚时我们试图出去看北极夕阳,却被乌压压的大如黄豆的蚊虫给叮懵逼了。


旅店里的漏网之鱼<br>
旅店里的漏网之鱼


名字叫做Обдорский острог(就是鄂毕河旁边的小哨塔)的历史主题公园,这里面用历史复原的方式还原了历代哥萨克殖民者在这里的垦殖生活。这些острог(岗哨)就是这座城市的前身。


在那个大殖民世代,对于北亚的土地就是先到先得,这些木制的堡垒虽然不坚固,但也是沙俄的边防哨所,时刻警惕着其他国家的海上殖民者来争夺沙俄的领土,之后这些地方又成为向涅涅茨人等土著征收牙萨克(皮货贡税)的武装据点。


不同时期哥萨克哨塔的复制品▾


<br>

管理员大叔对中国人加倍的热情,用钥匙打开门带我们看了更多哥萨克生活的细节,并指着更北的方向告诉我们那里是一个天然气田,很多天然气发往中国



走在这个北极小城现代化的街道上,会感受到俄罗斯十分少有的优秀的基建,和热火朝天的修路场面。这里虽没有摩天大楼,但是低矮的多层建筑风格各异,富有色彩的外立面可以对抗致郁的北极地带的漫漫寒冬和极昼极夜,但是在夏日的天高气爽下也展现出惊人的美感。




北极熊雕像<br>
北极熊雕像


这里也有公共交通,但稀少的班次和以小时计的等待时间,显得空落落的,无人问津。


空落落的车站
空落落的车站


城市的地标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悬索桥和巨大的富有魄力的驯鹿雕像。


驯鹿雕像 图:Kirill Skorobogatko
驯鹿雕像 图:Kirill Skorobogatko


同时这座名义上只有六万户籍人口的小城里也有优秀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图书馆 图:Kirill Skorobogatko
图书馆 图:Kirill Skorobogatko


博物馆 图:Kirill Skorobogatko
博物馆 图:Kirill Skorobogatko


博物馆自然部分最重要的是猛犸象骨架,小学的科普杂志里经常给我洗脑被克隆出来的猛犸,虽然至今都没有被克隆出来,不过总算一睹冻土保持的完整尸体。



博物馆的猛犸象骨架(小只的和大只的) 图:Kirill Skorobogatko
博物馆的猛犸象骨架(小只的和大只的) 图:Kirill Skorobogatko


历史人文的部分更让人惊讶,展示有北极文明中自己的铁器文明。




而更加美轮美奂,精致的制品则来源于贸易,直接的贸易者来自伏尔加保加利亚人(中世纪鞑靼人),他们顺流而上和当地的涅涅茨人,汉特人等乌拉尔语系的原住民贸易。


保加尔人带来的铜盘子,上面是鞑靼斯坦今天国徽雪豹阿克巴尔思
保加尔人带来的铜盘子,上面是鞑靼斯坦今天国徽雪豹阿克巴尔思


更令人惊讶的是更遥远的文明造物也随着中世纪的贸易来到了北极圈。


拜占庭的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生产的茶碗<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拜占庭的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生产的茶碗

图案是亚历山大大帝骑着狮鹫飞行

这是复制品,原品在仓库


还能说什么!精罗狂喜。精罗落泪。罗马天下无敌啊!


看完博物馆,我们折返回当地游客中心,按照约定,一个小姐姐用私家车载我们去了当地的民俗博物馆。这显然不是她的职责,我要十分感谢她和她的同事。


当地的原住民是一系列乌拉尔语系的渔猎采集民族,他们的神话和生活习俗可以说大同小异。涅涅茨人在俄罗斯以“吃生肉的人”形象著称。


我们也尝试了游客版本的生鱼肉与浆果,也许是改良过的,出乎意料的美味。不过考虑旅游中心的姐姐还没有离开以及旅行中拉肚子的恐惧,我没有吃更多,真是遗憾!


游客版本的生鱼肉与浆果<br>
游客版本的生鱼肉与浆果


Чум北极驯鹿民族的帐篷<br>
Чум北极驯鹿民族的帐篷


用于迁移转场的雪橇队<br>
用于迁移转场的雪橇队


民俗博物馆的导游小姐姐
民俗博物馆的导游小姐姐


民俗博物馆的导游小姐姐和我们讲了很多民俗,比如说,现在的驯鹿一半属于国家,一半属于个人;帐篷对门那块是神圣地方,女人是不能呆在那里的;进门要在门口火盆前绕一圈去晦气什么的。


最启发我的是,当我提问说驯鹿民族是否像游牧民族一样会为草场冲突时。她告诉我们,在苔原上草场总是不缺的,真正缺的是燃料。我立刻也想到,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吃生肉的原因吧。


在苔原上生活,没有竞争,没有内卷,但是要付出茹毛饮血的代价。真是鲜活的生态人类学的教育。


让我们在鄂毕边大大的拥抱一下吧
让我们在鄂毕边大大的拥抱一下吧


顺着民俗博物馆往上走是一个当地人的小渔村,这里的鄂毕河清澈见底。虽然绿草如茵,但是想想这里已是北极,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最后再来谈谈景物以外的人文和经济吧。


正如已经提到的该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区,蕴藏着40多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俄罗斯天然气储量的61%,石油探明储量则为俄罗斯全国的15%。


该地区的人均GDP大概为57万人民币每人,而中国第一的新疆克拉玛依市人均GDP不过区区18.09万元。雄厚经济基础,让市政面貌显然不错,这点通过上述的图片也可以看出来了。


首府萨列哈尔德名义人口只有六万人,但这只是户籍人口,实际常驻人口其实可能有十万人。所以“外来人口众多”可以说也是我在当地体验的一个特点,一下车就遇见了布利亚特人的网约车司机,而我们在住旅店时,居然听见了走廊里很激烈的土耳其语。


恰好也懂得土耳其语,就好奇上前攀谈,原来隔壁住着两位大叔一位是高加索土耳其裔,一位是土耳其人在俄罗斯打工,他们都在这里从事建筑工作。真神奇!


在超市,我又遇见一位面孔十分东方的女士,上前询问她是否是涅涅茨人,她居然也不是。她是南俄的诺盖人,因为考取了这里的公务员在这里工作。


当要离开这里时候,因为公交车要等一个小时,我们还遇见一位在气田工作的摩尔多瓦大叔,他从苏联时期就生活在俄罗斯境内。他和我讲了些气田有多么危险的事,和他遇到的一些事故。


此外,他告诉我一个经济数据(毕竟俄罗斯人不太爱谈自己的收入),这里的退休金是俄罗斯别的大城市的四倍。而我的体验是这里的物价大概只是别的城市的两倍,而有些基本物资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么多真北(极)漂的经济动力在这儿呢!


北极的超市。<br>
北极的超市。

它让我又确证了一个真理,俄罗斯不管在哪儿,超市永远只有这些东西卖,只是贵和便宜,这就是俄罗斯超市物质守恒定律


同时在等车时我还遇到一位涅涅茨族的女士。她好心指点我等车的位置,而她正要去机场,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去欧洲度假。


我好奇地询问,她家有多少驯鹿,她神秘一笑说足够了。这深沉的笑容,让我不禁想起卖掉一头牛来上学的笑话。


她向我询问中俄边境是否打开了,又转身向自己的孩子解释到,中国早就没有疫情啦


两个亚洲面孔的旅行者在北极插肩而过,向不同兴趣的方向旅行,可以说是十分有趣了。


最后,我要感谢萨列哈尔德游客中心的几位美丽热心的工作人员,她们不仅积极的为我的旅行出谋划策,捎带我车程,借地方给我存包,临走时候还赠送我四大本《极地考古学》论文集。



热情好客的工作人员赠予我的书<br>
热情好客的工作人员赠予我的书


这次我感受到的北极之旅,一方面是各种神奇意外,一方面是各种切实的收获。所以我也要帮游客中心宣传一下,萨列哈尔德真的很值得一去!特别是冬天,游客中心还有很多项目可以介绍给你,小姐姐们英语也很棒,所以放心地去吧!


正文照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作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ID:huanxingxingqiu),作者:一拳一头北极熊,图文:审稿-蟹黄捞饭、制作-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