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原文标题:《智能座舱芯片:国产企业的三重机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期,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入局智能座舱领域,整条产业链几乎all in:华为、高通、恩智浦拿出整套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大陆、博世、电装等传统Tier 1展示智能座舱新技术实力;福特、吉利、北汽、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老车厂纷纷走入战场。 


业内预测到 2025 年,全球智能座舱规模将超461亿美元。眼下,智能座舱成为行业的焦点,其中枢神经智能座舱芯片更是成为重中之重。


智能座舱:汽车智能化第一步


智能化时代将人类日常生活分割成三个物理空间,以实现空间内外的互联,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场景”。汽车被称为继家和公司外,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成为智能化浪潮革新的重要场景。


汽车智能化包括智能座舱、智能服务、智能驾驶,三者之中,智能座舱是智能服务和智能驾驶实现的物理基础。


智能座舱解决的是人机交互问题,包括车内车外状况的监测、车内交互、汽车液晶仪表、中控导航、后排娱乐等升级体验,是当前行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用户体验最为关注的环节,是车企布局车联网服务的重要载体。


以往谈到智能汽车,大家最想象到的是“自动驾驶”,而现在“智能座舱”取而代之。相比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拥有更强的商业化落地能力、更强的个性化体验,日益成为车企竞逐的焦点,被视为汽车智能化最先落地的环节。


有业内人士认为,智能车下半场已开启,智能座舱就是这“第一步”。


群雄逐鹿的智能座舱芯片市场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市场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约为48.8%,到2025年预计可超过75%。这两个数字均高于全球市场的装配率水平,充分说明智能座舱在中国市场将有着激烈的角逐。


在竞争激烈的智能座舱芯片领域,既有传统汽车芯片大厂环伺,也不乏从手机芯片市场转入战局的国际大厂,同时也有不少创业公司进入。 


传统电子企业中有: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消费电子芯片企业有:高通、英特尔、谷歌、三星、华为、联发科。创业公司则有,地平线、芯驰、芯擎等新兴力量。


未来座舱系统将变得非常复杂,智能座舱所代表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全液晶仪表+车联网系统+车内乘员监控系统”等融合体验,都依赖于芯片计算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算法的支持。因此,具备芯片、软件、算法设计的企业,将更有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芯擎科技刚刚发布了首款智能座舱多媒体芯片“龍鹰一号”,内置8个CPU核心,14核GPU,8 TOPS int8可编程卷积神经网络引擎,并且采用了7nm先进工艺制程。算力是汽车芯片的根本,汽车芯片的算力要与手机算力相匹配,车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未来,智能汽车必将成为互联网的重要入口,想要拿到未来市场的入场券,没有7nm制程的智能座舱芯片是很难进入到新一代智能汽车中的。 


国产企业的三重机遇


智能座舱芯片是汽车芯片的全新领域,眼下正式群雄逐鹿的时刻。虽然,海外巨头在技术积累上相比于国内企业较为深厚,但国内企业也拥有着其所不具备的优势,大体有三:


第一,国内汽车市场繁荣发展,而汽车产品正从单一产品走向服务化,成为继手机、PC之后的重要消费产品。从用户上看,国内汽车用户整体年轻化,85后比例超50%。作为智能时代的先头兵,他们更注重汽车座舱的数字化体验和服务,敢于尝新。同时,这些用户接受多重观念影响,更强调个性化体验。对于紧贴国内市场发展的国产企业,离用户更近。


第二,国产智能座舱芯片打入到汽车产业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车厂。而目前,中国车厂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已到了从生产型到技术型企业转型的重要阶段。智能座舱芯片可以作为敲门砖,与车厂共同探索智能汽车路线。


第三,数据安全是智能时代的重要课题。对于智能汽车来说,数据安全一方面是保障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生命线,另一方面,也综合了现实世界的多项数据指标以及个人信息,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不容忽视。


过往,中国汽车产业90%的芯片都来自海外供应,车厂有如“车间”。随着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国产汽车产业迎来了历史黄金期,车厂、芯片企业在这场智能化洪流中应携手应对,激流勇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芯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