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林蓝,监制:猫爷,头图来自:《有点心机又如何?》截图


《我们都由奇迹构成》<br>
《我们都由奇迹构成》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由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发起的对四千多名年轻人的调研报告中,有超过52%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有40%的人恐惧社交。


尽管自称“社恐”的人并非全都有心理障碍,但我们多多少少都有“社交无能”的时刻。尤其当对方是有好感的人,悸动的情绪常常让人不知所措,导致要么因为做了点什么而“社死”,要么因为什么都没做而暗自后悔。


心理治疗师戴维·山利(David Shanley)在《社恐自救指南》一书中列出了五种常见的社交焦虑:1)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怎么做;2)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3)认为自己很无聊;4)不知道如何参与一群人之间的谈话;5)与心上人交谈或约对方出来时缺乏信心。


在间歇性社交无能的背景下,日本出现了一档“政治不太正确”的综艺,旨在传授以男女关系为主的社交小心机——那就是《有点心机又如何?》。


《有点心机又如何?》<br>
《有点心机又如何?》


节目播出的这些年里,有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观众认为节目有“媚男”倾向,有观众则在检视道德瑕疵和沉迷其中之间反复横跳。无论如何,作为一档综艺,豆瓣高达8.9的评分或许说明了些什么。


事实上,学习或识破“小心机”只是一方面,这档综艺背后,日本那常令人窒息的“读空气”文化,以及超出日本、波及更大范围的“社恐”情绪,都指向了“渴望真诚而不得”的无奈处境。


有点心机,真的ok吗?


《有点心机又如何?》(以下简称《有点心机》)于2020年开播,节目的主持阵容很有趣:由著名搞笑艺人山里亮太,和主持人田中美奈实、弘中绫香组成。值得一提的是,山里亮太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苍井优的丈夫,而田中美奈实和弘中绫香则是两位人气很高的主持人。


从左到右:田中美奈实、山里亮太、弘中绫香<br>
从左到右:田中美奈实、山里亮太、弘中绫香


《有点心机》本质上是一档观察综艺。节目组先向大众征集生活中遇到过的“心机”表现,然后编排成短剧录像,演播室内的主持人、嘉宾们则每人手持一枚按钮,观看录像途中发现“小心机”即可按下按钮。


节目中,山里亮太的设定是不明所以的直男,而两位女主持人的设定则是深谙心机之道的老手。三人及飞行嘉宾对小心机一来一回的探讨,时常凸显出很多有趣的差异。


在开播特别节目里,节目就展示了如何在联谊上获得关注的心机行为。比如,可以活用“错开&迎合”策略,在刚开始轮流点单时,挑选一款与众不同的饮品给大家留下记忆点,用餐后期要加菜时,可以询问有好感之人的意见然后点单,以此留下“我很在乎你吃/喝什么”的迎合印象。


《有点心机又如何?》<br>
《有点心机又如何?》


节目上展示的穿着技巧也可圈可点。除了“萌萌袖”(袖子长度超过手腕遮住了大半个手掌),小个子女生可以把长衫当连衣裙来穿,从而凸显自己的娇小;初次见面的场合,可以披一件外套,里面穿无袖衫,来达到不显突兀的性感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恰到好处的肢体接触和距离去增进好感。


比如在多人聚会时,可以适当地和有好感的人耳语,以此营造一种众目睽睽的私密感;在位置合理的情况下,上卫生间时可以轻轻地摸一下对方的手臂,来示意“我要出去一下/我回来了”。这些都是在公共场域的培养私人关系的一点小技巧。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br>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是一档教授男女关系的“小心机”的节目,但整体来说,《有点心机》聚焦女性,并由女性担任核心点评人,一定程度上隐去了男性凝视的视角,看似更平等,却可能在无形中加深了“女人都很有心机”的印象。


比如,短剧往往以女性为主角,是女性在实施技巧,并且女主持人们的评论分量占比较多。尽管节目中也有展示男性“小心机”的部分,但是作为男性的山里亮太除了吃惊外则不会作过多反应,依然是田中美奈实和弘中绫香充当着观察和点评主角。


不过,节目会通过邀请“心机”男嘉宾来平衡点评的权重,也可以视作是一种努力。


因为《有点心机》刻画的人群和目标观众明显都偏向女性,这使它难以规避一定程度的媚男倾向。


但与“好嫁风”不同的是,《有点心机》的目的是教女性在认识到自身的性格和特点后,如何巧妙地获得异性的好感,而不是一味地往“傻白甜”“白瘦幼”这类标准里套,也不是让女性不由分说地示弱或称赞对象。


《失恋巧克力职人》<br>
《失恋巧克力职人》


另一方面,在女权主义倡导的“no means no(不就是不)”口号下,《有点心机》的确存在一定的争议。节目所呈现的“小心机”,可能让人误解甚至曲解女方的意图,作为骚扰的理由。因此,分清楚社交的界限很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节目中的大部分“心机”场景都是普通的社交场景,如联谊饭局、朋友聚会等,并未涉及到亲密接触,因此这些“心机”基本算是日常的社交技巧,目的止于增强好感或性吸引力,不应上升到是否要发生性行为等更深入的两性关系的诱因。


日常的交往存在暧昧地带,但性关系中,双方都应遵循“yes means yes, no means no”准则。


在厘清节目的性别立意后,或许能看见更多年轻人的社交欲望与困境。


《有点心机》的背后,还浮现了日本社会的“读空气”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人社交的小心翼翼与脆弱。而这种经验,早已蔓延出日本,变得越来越普遍。


“读空气”的日本人


在日本生活过的人或许都有相似的感受:日本人对待外人和和气气,相敬如宾,但很难在短时间内与他们建立深厚的联接。总觉得交往浮于表面,相距甚远。


在《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中,作者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谈到了日本民族的微妙气质,其中最显著的一种,正是外表和谐。


日本社会重视集体和秩序,“个体的欲望屈从于他或她所在的集体的意志”。比较起来,西方人对于在公共场域发表个人观点习以为常,而日本人则喜欢“闷在肚子里,或者是小心翼翼地将其同他人意见中和起来”,大家努力地维持一种“僵化的礼仪制度”。


压抑的外部氛围孕育了猎奇的文化供日本人释放压力,因此我们能看到不少荒诞的事物出现在大众文化中,比如全裸绳艺曾经可以在报纸上出现、深夜综艺和整蛊综艺的尺度都颇大。


《风平浪静的闲暇》<br>
《风平浪静的闲暇》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和谐的外表下,尽是日本人的小心翼翼。


布鲁玛总结到,“日语里有个相应的词,叫‘建前’,意思是表象公众姿态,以及事物原本的样子。要取得意见一致,靠的就是‘建前’。与之相对的是‘本音’,也就是私下感情和想法。一般情况下,‘本音’都是被藏着掖着,或是忍住不说。日本人在大谈自己可以进行无言交流时,其实是说可以读懂彼此的‘本音’,但同时也坚持‘建前’。”


三年前的热播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给布鲁玛描述的状态提供了更通俗的解读——读空气(空気を読む)


读空气,意为在社交场合读懂气氛和他人没说出口的需求。剧中,女主角凪是一位深受“读空气”文化荼毒的打工族,她很想融入工作中的集体,却因性格原因不善于读空气而被拒之门外,一直在猜测同事的想法,活得唯唯诺诺。


《风平浪静的闲暇》<br>
《风平浪静的闲暇》


另一方面,凪的前男友兼同事慎二则是读空气达人,他不仅能准确地判断氛围和他人的需求,还能自然地成为一个集体中的主导者,这使他的事业节节攀升。包括最近的热门动漫《国王排名》,主角波吉是一名聋哑人,他从小就学会察言观色并隐藏自己受伤的内心。


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日本流行文化中的“读空气”设定,足以称作是民族特性了。同时,恰如布鲁玛所指,日语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结构上,都天然的委婉礼貌,没有很多强硬的表述,这无形中加深了读空气文化的影响力。


当察言观色的能力成为社交刚需,学会“小心机”,除了生存还是为了在集体中获得主动权。


《风平浪静的闲暇》<br>
《风平浪静的闲暇》


回到《有点心机》这档节目,它的观众求助环节相当有意思,可以看到许多成年人的日常社交苦恼。


其中一则提问是,“当同事说我很可爱,我该如何礼貌地回答?”只说“谢谢”似乎太敷衍,回“你也很可爱”似乎太虚伪,而主持人的解法是:“被你夸奖我真的很开心。”这样既接受了夸奖,还肯定了对方的价值。


在这种“看破不说破”的社会规则里,“小心机”就是帮助人们丝滑地完成社交任务,以便各自好好运行的技巧。尽管《有点心机》主打男女关系中的“小心机”,它呈现的许多案例都适用于更广泛的场景,也不难看出节目在日本社会中的需求度了。


成年人不愿诉说的心知肚明


不止日本,成人世界的法则在我们的社会也存在。


去年,豆瓣上的“糊弄学”小组风靡一时,里面分享了许多沟通模板去回应不必要或想回避的社交任务,可以看作是消极版的“小心机”。比如万能回复句式“感叹词+事情评价+感受”,以及万能话题推动句式“真的吗?为什么?你好厉害!”。


如果说“糊弄学”是为了抵抗人与人之间的无意义消耗,那么“小心机”更多是有目的性的示好。二者都是人们达成沟通需求的方式,一个是消极地保住自留地,一个是积极地表现自我,前者随意,后者讨巧。


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在公共生活中越来越不愿意直白地表达自己了?


《风平浪静的闲暇》<br>
《风平浪静的闲暇》


在荣格的心理学范畴里,面对不同人群,我们会用不同的人格面具(persona)去展示自己,好让自己适配多种社交场合,变得合群。但他也提醒到,长期戴着人格面具可能磨损真实的自我。 


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和组织有不同的权力等级,诸如两性、职场,甚至连家庭都涉及到结构性的权力关系,袒露自我在某些场合下不一定是最优解。


那么,这意味着我们该鼓吹“心机社交”吗?


首先,“心机”不一定等于谄媚,它可以是善解人意的关怀。比如,一位原本粗糙的男士和心仪的人约会时带上了纸巾和护手霜、和对象相处多年,但还是会在对方出差后回家前把家和自己收拾干净。


日剧《我的姐姐》中的姐姐千寻经常教弟弟顺平识别女生的“小心机”,有趣的是,她自己也会使用其中的一些技巧。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美化自己的欲望和需求,承认并正视这些欲望,也是面对自己的重要步骤。



《我的姐姐》<br>
《我的姐姐》


像《有点心机》这样的节目,和传授“小心机”同样重要的,是它戳破了成年人不愿诉说的心知肚明。泡泡破后,我们就能光明正大地谈论问题和欲望了。


田中美奈实在节目里有一句金句:“所有的心机都是临时抱佛脚。”诚然,暧昧中的试探是恋爱中很美好的一部分,但一切长久的亲密关系都建立在双方坦诚相对之上。换作别的关系也如此。


追究起来,“小心机”也难以被绝对定义。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小心机”就是浑然天成的举动,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是需要习得的技巧。


我们下意识地排斥善用技巧的人,是因为觉得那不够真诚。说到底,我们都渴望开诚布公的交流,只不过因为在意他人的目光,因为集体的意志,因为高高在上的权威,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屈膝于某些社交规则,然后寄望于学习“旁门左道”来委婉地表达自我。


另一方面,出于自我保护也好,安全感也好,暧昧不清的曲线式社交也有其必要性,它给人们留以可进可退的试探空间。


《倒数第二次恋爱》<br>
《倒数第二次恋爱》


但愿在一切精妙的技巧背后,我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以及摘下假面,袒露它的勇气。就像《风平浪静的闲暇》的最后,放下一切的凪不再囿于社交规则,她成为了比慎二更坚决的人,获得了广阔的自由。


有点小心机没什么,但记住,真心永远是最强大的呀。


参考资料: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伊恩·布鲁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林蓝,监制:猫爷,热心观众Diana女士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