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告诉你这里是城市第一站,自由职业屋,坐落三环市中心,地铁出口旁。
但中介不会告诉你loft尖锐的弊端问题,文雅点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粗俗点说就是屎豆裹上巧克力糖衣。
在一些社交媒体上,新出现了一些“loft坏逼”,开始干起了用loft样板房视频钓鱼,刻意骗取流量的勾当。
比如这位名为沐×房产的博主,在探房标题上这样写道:上海嘉善路loft公寓房,150万拿下,复式大平层。
一个标题从荷包、房产自由两个维度紧紧抓住了年轻人寻求这座城市一席之地的心脏。
当你面对普通住宅动辄上万的房贷望而却步时,月供3200的普陀区5.5米loft就像同盟军解放集中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你打开了一个窗口。
他们对房子的鼓吹,给你一个感觉,你一直生活在平行世界,这里大风一刮,你用胳肢窝一夹,从里面掏出一张传单,赫然写着:一层价格,两层生活。
你卖力地嘬着这颗叫loft的糖豆,舔到最后往往会发现里边是狗屎。
这些视频隐去了如具体房源位置等关键信息,当你满怀揣憧憬地细问项目资料时,房产公司直接当起了鸵鸟。
他们找一套样板房,依靠接待过千百个小年轻看房的大脑,编制好最有张力的标题。
当你在下方留言之后,就会有另一个小号私信你,他不提供视频里的房源信息,反而会给你发来另一些房源信息。
坏逼们就这样空手套了流量的白狼,只有期待房源信息的你沦为食物链的底层。
而真正坑人的还在后头,这些看似精致卓越的loft,实则像被开采过河沙的水域,留下的暗坑让你掉进去就没命。
它像周星驰电影《国产凌凌漆》中的道具要你命三千,结合十种致命武器于一身,每种问题都够你喝一壶的。
一是房屋产权属性问题。loft公寓,一般分为普通住宅和商业住宅,市面上主流的公寓基本上都是商业住宅,产权只有40年。
这40年,是从开发商拿到地皮开始算起的,等房子到你手里,剩个30年土地产权就不错了。
而商业用地改住宅用地,实际是钻了法律空子,有一定的政策暴雷风险。
开发商为了通过核验,在修建时完全按照商业用途设计,再转头跟户主签订改建协议,转移商改住的风险矛盾。
2017年3月26日,北京10天出台9条限令, 要求开发企业在建(含在售)的商业、办公类项目只能销售给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
同年,上海商住房整顿,拆除已有的煤气和上下水道,让loft变成了只能通电的盒子。
二是中介精心设计的一套视觉陷阱,那些所谓33㎡的豪华复式,之所以看着比50㎡的还大,是多种手法呈现出的面积玄学。
,时长00:24
在线上,吸引你的是外表华丽的精装修。它极大地分散了你的注意力,就像变魔术惯用的注意力转移伎俩,让冲动的购买欲望蒙蔽了理智思考的大脑。只顾着看热闹却忽略了室内的管道走线。
广角拍摄的长镜头是坏逼们的又一利器。利用景深长的广角镜头拍摄样板间视频,拉高视角和视野,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看上去比你线下实际观摩的loft大好几号。
·类似这种效果
而那些选择在线下看房的人,也无法逃脱坏逼们的又一手段:尺寸缩水的家具。平时看房默认的一套尺寸规则,像单人床的尺寸是1.5mX1.8m,在loft这里失效了。
在loft样板房,30㎡的空间因为缩水的家具会给人60㎡的错觉,只为了忽悠你买。
住进去才知道,你满心欢喜地躺在床上,低头一看,这脚怎么还TM悬空呢?
·住进去可能是这个感觉
三就是loft不同的资金成本体系。就算你避开了视觉陷阱,还有连环资金的圈套等你落网。
loft的最大噱头,是以周边普通住宅六成的均价,买一层还白送你一层,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赚翻了。
但由于loft是商改住,得房率只有60%到70%,而正常住宅得房率在70%~80%,换算下来实际的均价不会比周边住宅低多少。
购买loft的最低首付比例为50%,贷款期限最长10年,因为周期短,你的还款压力并不小。
·loft的贷款利率比正常房贷4.9%的利率高10%
更重要的是,loft买完基本等于砸手里,压根就出不了手。想卖loft,需要缴纳高额的税费,持有loft没超过5年,100万购入卖200万,你要支付大概40万以上的交易税费,卖不卖得出去全凭运气。
·图源 知乎答主:啊啊啊啊啊
而当你真的住进去,loft真正的居住体验又如何呢?
有人说:“loft,买前卢浮宫,买后土窑洞。”loft能受到年轻人的喜欢,是因为它确实具备生活动静分区,空间自由、生活便利的优点。
但生活久了之后,这些优点可能会演变成缺点,商改住导致一层三十几户,公寓的走廊就像菜市场;人员流动性大,能遇见形形色色的奇葩。
·loft的走廊很压抑,在里面走很闷
隔壁理发的托尼老师,和loft公寓酒店的前台因为在隔壁健身房发生口角打起来的事屡见不鲜。
我同事网格线租住的草房loft,今年就发生了3次跳楼自杀及1次小型火灾事件。
loft内部的层高架构都是采用的钢结构,隔音非常差。loft美丽的落地窗也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只能开一扇小窗,吃一碗螺蛳粉味道可能要散三天。
还有商水商电的高生活成本,不能通天然气的限制,每天上下要爬几十次陡峭狭窄的楼梯,二楼冬冷似地窖,夏热似蒸笼等等问题。
20世末起源于纽约SOHO区的loft,在舶来中国后,被利益切割成商改住的隔断,用它那买一赠一的话术,诱捕着年轻人对精致生活的幻想。
这些坏逼们遇上房产寒冬,普通住宅卖不动之时,便开始向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兜售loft。
·纽约loft代表·改造前的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
这场现实闹剧背后,是阶级跃迁的谎言,让年轻人误以为loft也是这座城市的入场券。
他们把loft包装成你在这座城市的第一站,但现实告诉你,商住不能落户,而因为购买了没有投资价值的房子,你很可能丧失了一次资产重新组合的机会。
盲目购买loft,就像冬天起床用力过猛缺血导致的眩晕,也像是在赌场上孤注一掷地冒险。
坏逼们呢,深谙这些无头苍蝇一样的年轻人,有房的渴望盖过了判断信息真伪的理智。
·在坏逼们的评论区,即使知道消息可能石沉大海,知道这么大的房子不可能30W,但留言者们还是选择相信,依然在屏幕打上了资料代码029。
2019年前10个月,成都卖出了约14000套loft,这14000套是一个数字,但拆开来看,是一个个朴素的愿望:我需要一个房子,一个自由支配的空间,一个姑且能被称为家的东西。
loft本身只是一个居所,购买loft,是一种妥协与让步,但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总是令人可恼地给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
自古以来,有套房子是很多人的梦想,用购买loft满足有房的愿望,就像购买了体面的幻象,除了骗自己,不能骗任何人。
我们的生活,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大多数人对生活的盼望,一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二是能体面舒适地活着,可二者结合的昂贵代价并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
这些坏逼,利用这些朴素的愿望,没有真实还原loft的缺点,下了一个又一个连环套,跟当年忽悠进城农民工那样。
但有需求就有市场,loft就这样成了一些人的选择,即使它像一个包装精美的空礼物盒,但依然挡不住人们对生活前赴后继的美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