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何涧石,原文标题:《腾讯位居榜首,科技新锐和传统巨头,谁的生命力更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1“组织生命力榜单”发布,绝大部分的上榜公司都已具备了千人以上的人员规模,能够从众多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它们已具备了能力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与时俱进的组织管理实践。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战略、组织、人才三者需要能够不断进化,动态协调地支持企业的增长。我们对比解析了组织生命力优异和欠佳的大型上市公司,总结出了最能影响组织生命力的一些因素。
一、稳健扩张的公司更可能具备较强的组织生命力
从组织力前500名企业的人员规模上来看,占比最高的为千人规模级别的公司,总计有219家;万人规模级别的公司有203家,其中有41家公司的人员规模超过了10万人(图 1),人数最多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人数近46万人,组织力排名第10位;人数最少的是模拟芯片设计公司思瑞浦,公司仅有215人,组织力排名第316位。在前100位中,人数最少的是阿里健康,员工规模为1036人,位居榜单第84位。
可以说,能够经营好千人规模以上的上市公司可被视作具备一流组织生命力的门槛。
公司的组织生命力不应单纯追逐人效,或不应将人效作为提升组织生命力最优先考虑的因素。从榜单数据,企业的组织生命力与人效无直接关系,榜单候选范围内千人以上规模的公司共计有947家,人效前十的公司组织生命力均在100名以外。
排名最为靠前的公司,人均营收基本都在前半数区间,而很多百名以内的企业,人均营收都落在了后半数区间。企业的组织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资产,但显然不等于把员工当作赚钱工具。
较大的组织规模表现出更好的组织生命力。这是因为,组织规模与其业务规模正相关,为支撑业务规模,需要足够的员工数量作为保障。其次,在我们的发现中,与部分认知相反,在业务复杂的大型企业中,员工规模依然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的趋势,规模不经济现象并未出现。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大型企业往往可以共用研发、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培训等中后台资源,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前台业务部门,从而实现管理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相对来说,科技行业或者互联网数字经济公司的人员结构更加精简,但近三年的人员平均增速也相对较高,排名第一的腾讯是前十名公司中唯一一个人员规模小于十万人的公司,前50名的公司基本上人员规模都在万人以上。
从前500名公司的人员规模扩张情况来看,稳健扩张的公司更可能具备较强的组织力。每年10%左右的扩张幅度可以看作是比较健康的扩张节奏。
榜单前500名公司的平均人员增速为每年14%,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比较健康的规模扩张水平,到前100名这一比率下降到了12%,到前50名更是下降到了7%,组织规模更加趋于稳定。
对于动辄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公司来说,提升组织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敏捷高效的中台,共享组织资源,为业务部门提供支持,建立企业的平台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挖掘用户价值,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人员效率。
二、组织生命力优秀的公司,高管更换频率不高
高管团队的稳定性是企业稳定经营的保障,但是在目前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下,企业董事会及高管团队也需要适度的淘汰和补充,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等。榜单中组织生命力较强的公司高管团队通常保持较为稳健的频率,管理层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前500名公司近三年的平均高管更换率为14%,前100名公司近三年的平均高管更换频率略高,为17.5%,近似于6-7人的高管团队每年更换其中一位。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较为稳健的频率水平。
核心高管变动应审慎且具有战略针对性,变动过于频繁和剧烈,尤其是非正常变动,会导致战略和组织结构过于频繁变动,浪费企业资源,降低运营效率。企业应将提升高管团队的年轻化、多元化、精英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程度作为更换高管的出发点。
前500名公司高管的平均年龄为50岁,前100名公司高管的平均年龄稍稍升高到了51岁,50岁上下可以视为是企业高管的黄金年龄,兼具经验阅历和精力动力。
高管团队并不是越年轻越好,而是应当新老结合,前500名公司45岁以下高管占比22.3%,不到四分之一。高管相对较为年轻的公司主要在需要应用各类新兴技术的行业,如半导体、互联网、IT软件、大消费等。
从管培生项目的数据来看,能源、原材料、技术硬件与设备、资本货物行业的上市公司人员规模较大,但管培生项目开展较少,面向未来可能的产业革新,需要加强年轻管理人才储备。
三、上榜公司高管团队的数字化程度不到10%
中国企业的高管仍以男性为主,前500名公司女性高管占比14.3%,且多集中在财务和人力资源等管理岗位。相对来说,女性高管占比较高的是医药、医疗保健、消费零售、金融、媒体文娱和互联网等行业。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女性高管的占比还需要提高。
高管团队中有留学经历或海外从业经历的成员能够带来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对提升组织生命力具有一定的帮助。
榜单中组织生命力前500名公司的高管团队国际化密度为25.6%,前250名的高管国际化密度为27.9%,前100名的高管国际化密度超过了30%。在全球化大背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和国际局势动荡的大环境下,显得有些偏低,可能会缺乏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组织生命力较强公司的高管学历也普遍较高。
前500名公司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管占比已达到61.8%,前250名公司的硕士学历以上高管占比进一步上升到了66.6%,前100名公司的硕士以上学历高管占比达到了近七成。在科技类企业,企业高管团队中技术出身的博士近年来占比逐渐提高,高精尖人材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
尽管数字化转型已经被大量企业所接受,但拥有数字化相关教育和业务背景的企业高管依然十分欠缺。
组织生命力前500名的公司中,高管数字化密度仅有8.5%,前100名的公司中高管的数字化密度也仅占10%,这主要是除了TMT行业之外,其他行业公司的高管数字化背景都比较匮乏,这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以及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对企业的竞争力可能会较为不利。
四、财务健康对于组织生命力至关重要
从榜单数据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出净资产收益率(ROE)与组织生命力的关系,不少上榜公司甚至高排名的公司仍处于亏损之中,因此ROE为负数,ROE最高的几个上榜公司是英科医疗(129.51%,第297名)、京东物流(113.90%,第87名)、快手(108.11%,第27名)、圣湘生物(98.69%,第305名)、达安基因(80.16%,第312名)。
这些公司ROE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较高的财务杠杆,或者企业本身商业模式和还处于早期快速成长阶段,轻资产运营且营收增长快,从而资产周转率高,还无法证明是本身经营能力或组织能力强。
对于这些处于业务高速发展期的年轻公司,其管理者更应关注企业的人才建设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否跟上业务发展的需求。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所有者权益=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财务杠杆)。
相对于ROE,现金流情况与组织生命力排名间的关系更加明显一些。上榜公司中,基本上高排名的公司都具备比较充裕的现金,即使有些上榜公司的财务杠杆较高。
一般来说,成长属性较强的年轻公司现金流相对较不稳定,而较为成熟的大公司现金流更高一些,尤其是金融业公司、建筑地产公司、互联网巨头、多元化控股集团等有较多投资业务的公司。
债务高并不代表弱企业生命力,一般来说合理的杠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在目前货币政策合理宽松,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宏观背景下。
不同行业之间企业的债务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金融业和房地产行业基本上都有7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在全部公司名单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是快手,高达406.92%,组织生命力排名高居27位,这也是为什么它的ROE非常高,快手的高负债主要是其中87.86%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由于公司业绩和估值的上升,优先股的价值增长,反而在财务上体现为负债增加。
2021年新上市的京东物流,资产负债率也超过了100%,这主要是由于公司营业成本高,“以储代运”物流网络的建设投入大,资产重。
尽管依靠京东集团,有足够的流动资产和现金流维持,但其过往三年的期末现金呈逐年递减趋势,保证公司的良性运营也是其在2021年上市募资的一大原因。这两家公司也是仅有资产负债率超过100%,但仍跻身前500名的公司。
组织生命力前500名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8.89%,体现了一个较为稳健的负债水平。而排名越靠前的公司对债务的承担偏好还更加激进,前250名的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了54.34%,前100名的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1.28%。
偿债能力的强弱与组织生命力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即使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1,也并不代表企业的组织生命力弱。
比如排名第6和第7的“两桶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不到1。除开这两个特例之外,排名前200的公司中仅有联想集团(166)有高资产负债率(超过90%)和低偿债比率(低于0.9的流动比率和低于0.7的速动比率)。
对于追求组织生命力的公司,即使需要高速资金周转以进行扩张和增长,仍应至少具备1.5以上的流动比率以保证财务健康。
组织力前500名的公司平均具备2.69的流动比率和2.41的速动比率,前250名的公司平均具备2.41的流动比率和2.16的速动比率,前100名的公司则平均具备1.63和1.43,也就是说企业还是应至少具备1.5倍于其流动资产的速动资产(不包括存货的各类流动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项目)。
五、领先企业解读
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和数字化属性较强的新经济公司数量不多,前30名中仅有7家,更多的还是发展时间更久更成熟的企业。
而目前最火热的新能源产业链中,排在前30名中的仅有全球储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上榜,可见尽管这些新兴行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高估值下离发展成熟成为经济主流力量还有很长的路。
位居榜首的腾讯已发展成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翘楚。腾讯最近的一次大型组织优化发生在2018年9月,成立了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和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与微信事业群、互动娱乐事业群、技术工程事业群,企业发展事业群形成了六大事业群的组织架构。
聚焦垂直领域的同时加强了业务间联动效应,为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带来管理效率上的提升,帮助腾讯将业务拓展至消费互联网以外的业务领域,比如游戏+社交+内容的泛文娱布局,发展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等。
组织能力强弱并不特别取决于组织的调整优化,稳定的组织同样有可能巩固组织力。前500名公司中,206家公司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和优化,占比41.2%。前100名公司中,53家公司进行了组织优化,占比53%,前50名公司中,32家公司进行了组织优化,占比64%,在排名更高的公司范畴内这一比率有所升高。
排名前50的公司中,传统行业的许多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和新兴科技,加强企业科技含量,优化组织效率。
在本届榜单中名列第二的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集团,业务广泛,近年转型金融科技集团,确立了“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持续推动生态战略转型,加速向业务前端部署数据化经营,打造金融生态链,加强业务协同,为客人提供全场景的金融服务,同时孵化新科技业务,实现生态圈优势。
排名第四的工商银行定下了大零售转型战略和金融科技战略,以实现综合化运营新生态,2019 年全面构建“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金融科技新布局,在四大行中科技投入规模领先。
排名第五的建设银行在2017年提出“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开启新增长的“第二曲线”。建行以数字化经营作为落实“三大战略”的突破点,按照“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基本逻辑,形成了一套具有建行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转型打法。
排名第七的中国石化在2020年提出着力构建“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即以能源为基,以炼油+销售一体化和化工两大块业务为两翼,以新能源、新经济、新领域为重要增长点,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产业投资,并进行了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了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作者:何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