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原文标题:《从傻白甜到影后,她才是华语女演员之光》,头图来自:《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照


上周末,贾静雯摘得“影后”。


两年前,她凭借《我们与恶的距离》成为“金钟视后”。


一个影后,一个视后。47岁的贾静雯,终于在演艺生涯中期,攀上巅峰。


涅槃重生的她发文感慨:


“我曾在黑暗的死荫里困住过,以为自己出不来,但我一抬头就看见了一道光。”



通过贾静雯的事迹,鱼叔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过去两年,集中涌现了一批专心搞事业的中国台湾女演员。


若按照年龄划分,清一色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年女演员”。


可她们不仅没有陷入无戏可演的“中年危机”。相反地,都在中年时迎来爆发。


而两年前,又恰好是一众大陆中年女演员集体发声的时间点,呼吁影视市场能多给机会。


大陆中年女演员的挣扎,台湾地区中年女演员的破圈。


在这两年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


这背后的原因,更是耐人寻味。



贾静雯最初给人的印象,是“古装女神”——


《倚天屠龙记》(2003)<br>
《倚天屠龙记》(2003)


《至尊红颜》(2003)<br>
《至尊红颜》(2003)


可她却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嫁人。结果遇人不淑,离婚风波闹得狼狈不堪。2015年和修杰楷结婚,生活才重回正轨。


她客串了一些配角,参加了综艺,还为9.4分纪录片《冲天》录制了配音。


鱼叔上个月在福建平潭举办的IM两岸青年影展又重刷了一遍,依旧被深深震撼。



IM两岸青年影展是一个扶持两岸青年导演的短片影展,依托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国大陆离台湾岛最近的岛屿),也为中国台湾电影的展映提供了更多可能。


除此之外,包括《童年往事》在内的很多经典台湾电影,也在影展上和大陆观众见面。



说回贾静雯,直到2019年,她等来了《我们与恶的距离》。


剧中的新闻主管宋乔安,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角色。成熟,干练,又有内心的创伤等待愈合。




贾静雯在获得“金钟奖视后”时说:


“感谢导演你用快要过气的女艺人。”



之后她又主演了电影《瀑布》,饰演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单亲妈妈。


由于故事发生在疫情期,角色多数时候戴着口罩。情绪只能透过眼神传递,非常考验演技。



贾静雯为了进入角色暗黑的内心世界,在外租了间房子。


独居一个月,靠视频和家人联系,不许任何人来看望。


最终,她一战封后。



除了贾静雯,另一代表人物就是谢盈萱


从戏剧系毕业,谢盈萱在剧场演出了十余年。可她一度陷入瓶颈期,最穷的时候帐户只剩1000台币。


所以她尝试作出改变,转战影视表演。


先从小荧幕开始,在《麻醉风暴》《荼蘼》《花甲男孩转大人》等剧中客串。


2018年,首次在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中担纲女主角。


她饰演一位生活在婚姻谎言里的“同妻”,从来没被真正爱过。对其苦情人生的演绎,助谢盈萱一举夺得“影后”。



接着谢盈萱又主演了《俗女养成记》。


她将自己完全代入了剧中的女主角陈嘉玲。演活了在大都市上下求索的大龄独身女的酸甜苦辣。



第二部大银幕作品《孤味》,让她入围“最佳女配”提名。


连续的爆款作品,让谢盈萱成为中国台湾地区最具实力的女演员。


当有媒体问到年纪时,谢盈萱回答说:


“亚洲文化里永远都会谈年纪带来的压力。其实我的心智年龄才二十几岁,但别人比我还紧张。”



第三位是林心如。


《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偶像剧为林心如积攒了国民度。之后她开始尝试幕后工作,担任制片人。


林心如第一部自制主演的电视剧《倾世皇妃》<br>
林心如第一部自制主演的电视剧《倾世皇妃》


最近,林心如担任制片兼主演的《华灯初上》上线。


她在剧中饰演一位日式酒店的妈妈桑,充满成熟女人的雅韵和智慧。该剧被网飞用3亿台币买下独播权,还没开播就已回本。



还有《华灯初上》的另一位女主杨谨华


在台偶剧最火的时候,她主演了“现象级”的《败犬女王》。


模特出身的杨谨华,身材火辣,面容姣好。再加上单无双这个角色独立坚强的讨喜性格,让观众一下就记住了她。



随着年岁渐长,杨谨华并没有一味去维持“败犬女王”的人设。


在不同阶段,根据心境改变,尝试了各种类型的角色。


2015年,她出演了时代剧《一把青》。以剧中“师娘”秦芊仪一角,入围金钟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2020年,又以《镜子森林》再度入围。



在今年的《华灯初上》中,杨谨华同样饰演一位日式酒店的妈妈桑。


其角色魅力甚至超过了林心如。


杨谨华说自己心目中最迷人的女性是“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她希望成为和凯特一样的演员,能成功诠释每个角色,且保有自我。


《华灯初上》剧照<br>
《华灯初上》剧照


上述的这些女演员,她们在每个年龄段都能遇到合适的角色。


不需要为了迁就角色而刻意制造“减龄”效果。


哪怕是结婚后再复出,哪怕是年过四十,接到一部好剧,很快便能“东山再起”。


那些关于中年女演员的困境,似乎根本困不住她们。



同样是在两年前,目光转向大陆中年女演员。


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闭幕式,海清代表中年女演员发言: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动的,市场、题材常常让我们远离,甚至从一开始就被隔离在外。”



此后,关于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演,被市场边缘化的讨论从未停过。


至今,这个话题发酵了整整两年,情况有所好转吗?


很遗憾,并没有。


这两年来,由中年女演员出演,以及关于女性题材的电视剧数量,确实在变多。



但需要仔细分辨:


这些剧集到底只是想借势,用“中年女演员”或是“女性主义”作为一个噱头呢?还是真正关照着女性的生存境遇,并且有着适合演员的剧本?


事实上,大部分是前者的情况。


中年女演员在剧中的作用成了“卖点”,而非真正的主角。


举几个具体例子。


之前也曾发声的杨蓉,她希望得到更多机会。


最终她得到的“机会”是《当家主母》。一部打着“女性叙事”幌子的“于正剧”。更因“虐猫事件”,豆瓣评分已经跌到了2.7。连带着主演蒋勤勤和杨蓉也饱受质疑。


这样的“机会”,反而是一种自损。



还有力挺海清的马伊琍,她后来主演了《旗袍美探》。看起来像是要在剧中演绎一位民国女侦探,结果也只是借了“女性题材”的壳,伪大女主,真玛丽苏。


像这样把一切题材都拍成恋爱剧的现象,其实也是国产剧的通病。


类似的剧如果多了,反倒进一步向市场表明:中年女演员撑不起一部剧。


得不偿失。


再比如刘涛。


她没有无戏可拍的烦恼,反而是每年都有好几部剧开播。


可无一例外,都是低分剧。而且每部剧的人设大同小异,基本都是《欢乐颂》安迪的变体。



这样的剧,不管刘涛再演几部,对于改善中年女演员处境没有任何帮助。


因为它们瞄准了下沉市场,利用刘涛的国民度来换取收视率。


刘涛的作用被简化成了她的另一个身份——带货主播。只是她每次带的货,是她拍的剧。


其实,中年女演员更为普遍的情况,依旧是那两条路——


要么演母亲,要么扮少女。


演母亲,可能会是个好角色。但很大程度上也默认了只能做配角,有时候还会沦为剧中的背景板,工具人。



扮少女,则是一种对身份的背叛和妥协。


因为“少女文化”的盛行,迫使中年女演员为了迎合所谓的“少女感”,不得不强行扮嫩。这种角色与演员身份上的错位,只会是自欺欺人。


而且换个角度想,这也等于抢占了年轻演员的市场。



真正合理的情况应该是,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机会出演合适的角色。


最好的例子就是《如懿传》中的周迅。


早期剧情中,周迅饰演的如懿是个二十岁的小姑娘。但因“违和感”招来了不少骂声。


随着剧情的推进,如懿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皇后。周迅与如懿的气质相辅相成,得以更好地发挥演技。所以《如懿传》才能在中后期实现口碑的逆袭。



到头来,不愿选择这两条路的中年女演员,扎堆出现在了各种“她综艺”的现场。可也只是顺势赶上了这一波红利。


因为大多数人只能获得商务代言,并不能获得更好的拍摄机会。


两季《浪姐》过后,其中作为演员的姐姐们,又有谁拍出了代表作吗?



通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对比,发现中年女演员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是目前国产剧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剧本和题材缺乏多样性。


唯有剧本和题材多样化了,适合中年女演员的角色才会增加。



乍看之下,国产剧目前似乎涵盖了多种题材——古装,爱情,家庭,悬剧,女性,科幻......


可深究后发现,有太多国产剧在题材上做“减法”,最后都拍成了爱情偶像剧。等于在第一步,就把中年女演员的路堵死了。


而近年来很火的悬疑剧,随着好剧本的缺失,也在自毁招牌。


《八角亭谜雾》集结了郝蕾、温峥嵘、吴越等演技派中年女演员。却拍成了一部内核陈旧的狗血家庭伦理剧。



反倒台剧是在题材上做“加法”的——


《我们与恶的距离》不仅是探讨新闻媒体和人权律师的职业剧,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剧;


《俗女养成记》既有家庭剧的温情,还有女性题材的励志与酸楚;


《想见你》在台偶剧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穿越,犯罪,悬疑等元素;


《天桥上的魔术师》是时代剧和奇幻剧的结合;


《华灯初上》也是时代剧,爱情剧,悬疑剧等多种类型的融合…



再加上“年轻崇拜”和“流量思维”的双重影响,更多的剧本创作倾向于娱乐化和浅显化。


规避穷人,规避深刻,规避挣扎,规避中年生活。这种创作的固化,也将中年女演员越推越远。


《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编剧吕莳媛在创作之初,就想过要在剧中给观众密集的信息。意在启发观众思考,目的是做出一部“观众没有时间刷手机”的电视剧。


谢盈萱现阶段挑剧本,表示会优先选择与弱势议题相关的故事:


“我会观察剧本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观察与理解,而不是只是用故事消费弱势族群或一个议题。”


《我们与恶的距离》<br>
《我们与恶的距离》


其次,是观众在审美上的单一。


主流观众以女性的“白瘦幼”“少女感”为美。而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一再迎合这种审美,加剧了一种审美霸权,导致许多中年女演员不得不硬凹“少女感”,结果沦为笑柄。而中年女演员本应和岁月和解,展现最真实的一面。



树木希林在老年时欣赏着自己的皱纹说:


“这皱纹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不显示出来太可惜了。”



咏梅在谈“40+女演员”现状时,说过类似的话:


“能不能别修我的照片,如果一定要修,可不可以不要修掉我的皱纹,那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



凯特·温丝莱特在《东城梦魇》中有一段床戏,露出了凸起的小腹。


导演曾提议剪掉那一段,结果遭到温丝莱特的强烈反对。


她还要求在海报中保留自己的皱纹,不准美化。


比起完美的身材和皮肤,她更想展示这些符合中年女警探的特征。


《东城梦魇》<br>
《东城梦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影视剧中对女性的刻板认知。


影评人毛尖曾说过的,“影视剧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


影视剧已经封建到远远跟不上女性主义的发展。



换句话说,影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大多缺乏想象力——


贤妻良母,恶毒婆婆,蛇蝎美女,柔弱灰姑娘......


可如今女性的身份早就是千姿百态,也绝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影视剧也该与时俱进,多塑造鲜活独立的女性形象。



诚然,肯定有人会认为:


造成中年女演员困境的可能就是她们自己。


但,“没人愿意看她们”和“没人拍她们”不该是因果关系。健康的影视创作环境,一定是百花齐放的。



如果题材单一,类型单一,演员风格单一,观众被培养成单一口味。到那时再想要改变,只会更难。


那么,关于大陆中年女演员的困境,哪怕再过两年,再过二十年,还会是个无解的死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