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务农大半辈子的老人,希望委托一档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为自己解决住房难题。
没成想,花了132万,节目组竟然建了个“红砖毛坯房”。
尤其最近,#梦想改造家132万砖房后续#的话题再次冲上微博热搜。
有疑似同村网友晒出房屋近照并称,这套花了一百多万的新房已经出现严重“返碱”现象。
记得节目刚放出来的时候,我还觉得网友嘴下有点太不留情。
当时弹幕里有说像砖厂的,有说像烂尾楼的,还有说像公厕的,像废弃的房子的。
现在看来,还真让网友说对了。
尽管目前杜老伯一家还没说什么,但我是坐不住了——这房子外边寒碜也就罢了,里面也让人不忍直视。
狭长的、黑黢黢的长廊令人压抑。
未经处理的红砖墙泛着白渍宛若毛坯房。
还有那高高围起的院墙,仿佛要让屋主与世隔绝。
你别说,要是做成时下最流行的密室逃脱,倒也还挺合适。
可对于一个想要在农村养老的老人来说,这个房子就太一言难尽了些。
你瞧,虽然杜老伯在节目里一直笑着说满意,但一闪而过的镜头里,老人家的表情和动作还是变得凝重了许多。
而《梦想改造家》的评分更是因为这期节目翻车一路跌至3.4分,此前,这档节目可一直都保持着9分以上的高水准。
是网友们反应太大了么?
要说“红砖房”也不是什么先锐风格,在国内外早就很常见,并非节目组设计师首创。
比如咱们国内最出名的“北京红砖美术馆”,光影穿梭,极具艺术感。
再比如位于法国巴黎的圣罗兰(YSL)博物馆,采用多种砖块组合、堆砌的方法,打造了一个充满动感与设计感的场所。
可为啥偏偏到了西北农村杜老伯的家里,网友们就不买账了?
是大家的欣赏能力不行,还是农村人真就配不上“高级感”?
而日渐严重的反碱,究竟是不是一个大问题?
01
如今,身处舆论漩涡中心的杜老伯,肯定后悔极了。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老人家不过就是想住进一个宽敞明亮的小楼里。
年轻时为了供5个子女读书,杜老伯上过煤窑,下过井底。后来儿女长大,纷纷去了城市发展,渐渐的,老宅就只剩下他和老伴在住。
但这老宅,随着年久失修,早就不适合老人居住——地板返潮、返碱严重,土砌的主墙和质量堪忧的木材也难以抵御西北寒冬。
子女体恤老人,想接他们去城里生活,可杜老伯舍不得自己的院子,更舍不得这里的“田地、邻里关系、风俗人情”。
在《梦想改造家》这个节目上,杜老伯一开始就说的很明白,他想要个好点的二层小洋楼。
所谓“好点”,其实就是房子坚固、保暖、抗风,可以抵御大西北冷且多风沙的气候;
而二层小洋楼,也不过就是希望房间宽敞、明亮、漂亮,能容纳全家20口人在这里团聚。
遗憾的是,设计师似乎没有深刻理解杜老伯的诉求,或者说,他不想,也不屑。
从杜老伯的角度来看,镂空的外墙似乎光负责“花俏”了,风沙极易吹进内院不说,还不抗风。
尽管设计师在房间取暖上下了一番功夫,给全屋加装地暖,但在西北低温可能达到零下十七八度的情况下,全屋烧地暖一个月最少也得花600元。
对于两位农村老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少的花销。
而明明有那么大的住宅面积,设计师偏就留出来只能容纳八人就餐的餐厅。
餐桌不大就算了,厨房也小的可怜,逼仄的空间仅能容许一人回转的余地,且不说那糟糕的开门设计,还挡住一部分灶台空间,更加压缩了空间。
中国人的团聚,自古都是围绕着吃吃喝喝,而厨房和餐厅更是一家人促进感情的好地方,我很难想象杜老伯一家20口人要如何挤在那八人桌上谈笑。
而随着节目镜头推进,这栋房屋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洗手间的盥洗台还是混凝土的毛坯样子,边角没有打磨,洗澡稍微打滑就会磕伤;
淋浴室内防水和保暖也没做好,在西北寒冷的冬天里,光是想想就哆嗦;
还有一楼到二楼的楼梯,更是不便。陡度大、台阶高、楼道窄,老人小孩上下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而二楼的房间外,竟然连护栏都没设计,屋顶又是个斜坡,怕是存心不想让人住吧?
当然,不去想实用,单从“艺术美”方面进行考量,这栋房子也不能算达标。
前面也提到过,“红砖风”建筑并不少见。
放眼世界,别人的“红砖”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这些红砖无不整齐、匀称,颜色也很均一。
但杜老伯家的红砖是这样的:
这样的:
白渍、霉黑一片一片,整个墙面斑驳不堪,廉价感扑面。
最后,在节目组公布的改造费用清单上,其中光土建就花费了88.8万,硬装和软装分别是32.3万、11.8万。
有懂行的网友甚至还扒出这软装根本就没花啥心思,差不多是直接把宜家的样板间直接搬过来的吧?
总而言之,这栋房子真是要实用没有实用,要艺术感不够艺术,杜老伯花的132万元钱,反正我是觉得一点不值。
02
事实上,在《梦想改造家》往期的节目里,并不是没有农村老屋改造的案例。
其中,设计师章明为93岁河南退伍老兵张卷进行的“十五天限时改建”,情况就与杜老伯这期颇为相似。
两者都是需要克服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考虑到屋主的适老性重建。
甚至在改造思路上,设计师们也都是选择在老屋推倒重修的基础上,保留一些当地的建筑特色。
张卷老爷子家也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全屋约200多平米的院落,因为规划不合理,东西两间闲置,只有一间兼作堂屋及卧室。
与杜老伯家不同的是,前者饱受风沙和寒冷困扰,而张老爷子的家则需要应对低洼积水的问题。
因此,在改造的一开始,设计师就对院子地面进行了平整和整体抬高,在铺设青砖后,还对排水沟进行了整理和修葺,防止再次发生积水倒灌。
接下来的重建工程,为了让老人在新房中找到一些归属感,建筑师团队在设计中添加了很多“小巧思”。
他们完整的保留了青瓦屋顶和南侧的夯土墙,然后在原本的承重墙上,支起一个跨度近七米的横梁来支撑屋架,将一个现代化、模块化的房间直接内置在其中。
考虑到北方地区冬天寒冷的气候,老屋厚达50公分的夯土墙中间,设计师还内嵌了一套完备的防水保温体系,使其拥有双重保温效果。
而原先烟熏火燎的半露天灶间,在被一系列使用方便的现代化设施替代的同时,保留了老人家里的老式灶台,方便其使用。
最后,在修复屋顶破损的过程中,设计师特意将客厅顶板设计为人字形屋面,在侧面安装了一块透明的三角玻璃。
如此,既能在视觉上增加房屋挑高,还能透过玻璃看到老房原有的屋顶框架。
而在整个改建过程中,时间虽紧、工程虽重,设计者依然周全的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卫淋浴间的地面铺设的是防滑的瓷砖,还特别添加了方便老人淋浴时使用的座椅;
冲水马桶旁安装了扶手和可以调节高低的座椅,保证了老人上厕所坐下、起身时的安全。
此外,由于老人和儿子都年岁已高,需要时刻相互陪伴看护,设计师特意只保留了一间起居室卧室,在内放置了两张单人床,方便老人和儿子日常生活中互相照料。
而整个起居空间也都预先铺设了防滑系数非常高的实木地板,取代了从前潮湿而低洼不平的生土地面。
还记得设计师在节目中说过:“这次快速改造以尊重老人的情感为出发,为他还原一个有质感、有温度、有记忆的老宅,而不是单纯的建造一个全新的房屋。”
而改造后的老宅,尽管没有太多刻意的布置,但却干净、敞亮,别有一番素雅之美,最重要的是,它很便捷,是一位93岁老人宜居的地方。
我想,这就足够了。
毕竟,长久住在这里的人,不是设计师。
03
我们常常说,设计应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上海弄堂里仅有11平米的房屋,困囿着一家四口人的生活,但史南桥老师利用纵向空间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完成了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五大功能区的布局。
(改造前)
(改造后)
广州老城区里的“危房”老宅,年久失修,采光、通风处处受限,在谢英凯老师的巧思下,实现了“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完美变身,不仅融入85后初创家庭该有的年轻元素,同时也融合他们的恋旧情怀。
(改造前)
(改造后)
而用仅有3万的预算,赖旭东老师更是巧妙的让一对情侣的38平米房子拥有了更丰富的层次和细节,令人耳目一新。
(改造前)
(改造后)
还有五闺蜜的云南养老之所,矗立在悬崖上的家等等这些房子,都在设计师们因地制宜的改建下脱胎换骨。
回看完整的节目,这些设计师们之所以真正做到让屋主的梦想照进现实,就是因为他们把“人”放在了第一本位。
相比之下,杜老伯这期的设计师,心里就装着太多东西了。
这其中,有光影和比例关系,也有在地材料的应用和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却唯独没有装着屋主朴素而又简单的诉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师带领着团队光是研究砖墙的砌筑方式就有上百种。
在前期的施工过程中,清水墙堆砌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甚至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还专门从外地请来专业砌墙的师傅。
还有为了把院墙建成弧线,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这就解释了为啥在节目组公布的花费清单中,设计师在土建部分就能花去88万元的巨额。
但即便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成本在并不实用的造型上,设计师仍然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前几天同村网友的返图中可以看到,严重的“返碱”现象,让原本就斑驳的墙面更是雪上加霜。
有相关从业人士表示,由于水土问题,当地返碱现象目前很难规避。如果需要杜绝这种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建造完成后,对建筑进行全面的防水工作。
像杜老汉家这种返碱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防水没有做好,而节目组设计师把心思放在哪里也就一目了然了。
事实上,虽然返碱并不会影响房屋的质量,但防水工作没做好却会引发质量安全问题。
据水泉镇副镇长回应说,目前杜老伯只能回兰州儿子家居住。
至于什么时候能回到老宅,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当记者采访周围的村民时,许多人都为杜老伯不值,觉得这一百多万的房子还不如自家五六万的。
可怜的杜老伯,不仅没住上自己心心念念的小洋楼,还成了闻名十里八乡的冤大头。
此外,有报道称目前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烧制红砖,并且也不允许农村自建房屋的时候使用红砖。
早在199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就印发了《“十二五”墙体材料革新指导意见》,提出 “城市限粘、县城禁实”,禁止使用粘土制品,关停、转产实心粘土砖厂。
而在2005年的时候,红砖就已经被“限粘禁售”。
到2015年,国家再次要求农村在三到五年内取消使用红砖,并使用新的建筑材料来替代红砖。
我想,国家如此三令五申,作为专业的设计师和节目组他们不可能不清楚,除非就是明知而故犯。
或是为了一场艺术追求,或是为了“黑红”的流量,总之这都只是一场设计师和节目组的自嗨,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制造出了不少麻烦。
一个有灵魂的建筑,归根结底,离不开居住其中的人。
先去解决问题,再来谈审美,先去理解人,再去传播理念。
“红砖风”也好,“小洋楼风”也罢,审美不应有高低之分,这不过都是为一栋好房子“锦上添花”罢了。
如果这房子失去了“住”的基本功能,而一味去追求表面的“风格”,怎么看,都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
尾声
看这期《梦想改造家》的时候,我回想起了很多年前另一部家装改造节目——《交换空间》。
这档节目中,也有不少翻车的案例。
比如,女主人想要碎花田园风,但设计师坚持要表现“商业社会”下浓厚优雅的学院气息,于是直接将屋子做成了水泥工业风,还把房主好友的口头禅印在壁纸上,贴的满屋都是。
比如,杨威曾经在2008年参加过这个节目,在装修前他明确说了不喜欢太粉嫩的颜色,结果设计师执意劝说,一定是他没见过好看的粉色设计。
还有设计师在一个小户型的房间里做美式乡村风格,硬是给本就不大的空间里用红砖砌上一个毫无用处的壁炉。
如今再看,这些自诩“眼光超群”的设计师又和翻车的这位有啥区别呢?
十几年的时间,他们的审美或许变了,但傲慢的态度其实还是一样。
前几天,《交换空间》曾经的主持人王小骞也在网上评价了“空巢之家”引发的争议。
有句话她说的很对,有的设计师误把自己当艺术家了。
在《梦想改造家》中,设计师应该是帮助业主改造他们梦想中的家,而不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何况人家《交换空间》不向业主要一分钱,而杜老汉一家,可是真金白银的给了132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