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原标题《放过抑郁症患者吧》,作者:杨芮,编辑:苏小七,监制:猫爷,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出台的新政策,对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虽然这几年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但这个政策却似乎并没有让人们感到太安心。在这条政策微博下的高赞评论,多是人们对是否可以保护隐私,以及如果筛查出抑郁症,是否会影响到升学甚至未来就业的担忧。


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在竞争已经如此激烈的社会里,任何一个“负面”的标签都可能让人败下阵来,遭受到升学、就业、社交上的歧视。一旦把抑郁症放入健康档案里,即使做到了保密,也不能保证它不会“保密地”对升学、人事录用造成影响。


更何况,太多的情况是可以为了一个漂亮的成绩单粗暴地对待一切人和事,谁也不知道当抑郁症成为一个系统性筛查的目标后,被贴上这个标签的人们会有怎样的遭遇。


另外,从心理学专业角度来考虑,无论是学校还是单位、社区,是否有这个能力去筛查抑郁症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因为抑郁症与抑郁情绪不同,虽然我们人人都有可能因为在某个阶段有低落、沮丧的情绪而在量表上表现出有抑郁倾向,但是真正的抑郁症却并不是靠做简单的量表就可以被确诊的,这需要大量专业人士的评估,才可能做到对如此庞大的群体进行筛查,避免误诊。


虽然欧美社会也有抑郁症筛查,但是一方面,人们是否参与筛查通常为自愿行为,另一方面,在欧美,身心疾病对升学、找工作会产生的影响不如我们社会这么大,所以那些看起来“先进”的经验是否适用于我们的文化,是否符合我们的社会现实,还需要通过更谨慎的考察和实践来决定。


这些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需要讨论的不仅仅是资源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当社会把大量的资源和注意力投向预防和干预抑郁症时,必须要去思考的是,我们把抑郁症当做什么?


我们到底是要减少抑郁症,还是减少抑郁情绪,亦或是想进一步减少一切焦虑、愤怒、沮丧、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


抑郁情绪的意义


干预抑郁症和关爱抑郁症人群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如何理解它的成因和意义是关键。


抑郁症成因虽受各种因素影响,但其核心并不难理解。去年我们有一篇关于抑郁症的文章,以约翰·哈里(Johann Hari)在《丢失的联系:揭开抑郁症的真正成因,以及意外的治疗法》一书中所举的例子,关于一头牛如何治疗好一位农民的抑郁症的故事来说明,生活在无法满足我们身心基本需求的环境中,是人们抑郁的主要原因。


可是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有什么意义呢?


或许我们很难想象“疾病的意义”,那也用一种常见的生理疾病来举例——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指持续三个月以上的痛症,可能是头痛、腰痛、肩颈痛、风湿关节痛、癌症疼痛、神经痛等等。全球成年人慢性疼痛的发病率约为30%,而在中国至少有一亿人遭受着不同部位的慢性疼痛的折磨。(*来源:jiemian.com/article/3574633.html)


慢性疼痛虽然非常折磨人,但却不能否认疼痛作为一种我们生来就有的感觉,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因为有痛觉,所以我们才会发现自己膝盖积液了、腰椎间盘突出了、腱鞘发炎了、长了肿瘤等等。


痛觉警惕我们身体哪里出问题了,同时也让我们避免做出可能让病情进一步恶化的事情。即使我们再讨厌疼痛的感觉,但是我们却不能没有痛觉,否则我们不能安全地活下去,人类也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是我们进化而来的一种能力。

《角落的夜晚》09.心理健康<br>
《角落的夜晚》09.心理健康


如果是因为面对不可战胜且不可逃脱的困境,所以大脑和身体才让我们进入情绪低落的抽离、低耗模式,那么在不改变也不理解困境的情况下,强行改写或压抑我们身心本能的反应,恐怕结果是雪上加霜——


因为相比于现代社会所塑造的“理性需求”,我们身体是通过几百万年进化而来的智慧结晶,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而抑制身体的本能,怎么看也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我们太想要一个好的结果了,以至于忘记了什么才是好


需要再度强调的是,这并非说抑郁的人不需要帮助,但问题在于怎么帮。在专业资源极端匮乏的状况下,进行大规模的筛查和干预是否能够真正帮到他们,并且不误伤到想要暂时躲起来进行自我修复的人们,是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去思考和实证的。


如果抑郁情绪的意义是通过抽离、躲避、示弱的方式来应对危机和困境,那希望社会至少允许我们进行这样的自我疗愈,可是现状似乎并不是那么乐观。


如今我们作为人的一切感受和表达,往往都被简单地分为了好的和坏的,积极和消极,正的和负的。而我们太想要一个好的结果了,以至于需要迫不及待地消灭一切看起来不那么“好”的东西。


例如,人们相信少年强则国强,于是就要求少年们不仅要学习好、身体棒,心理也要时刻都很坚强,也就意味着不能表达脆弱,不能哭。可是人热了就会出汗,水喝多了要上厕所,那为什么面对困境,也不能表达恐惧、脆弱、难过,更不能哭?


要知道,在炎热的环境中不能顺利排汗可能会导致中暑,而面对大的困境不能表达脆弱,甚至感受不到恐惧和难过又意味着什么?有些人把这叫“阳刚”,但这也是情绪失调的一种,是身体机能的紊乱,同样会导致疾病。


上周,微博上还出现了一条名为“负面情绪竟然可以引发这么多疾病”的热搜,内容是一张图表告诉人们,愤怒、沮丧、焦虑、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可能引发包括心脏病、关节炎、哮喘、高血压、癌症等各种疾病,告诫大家千万要远离这些不好的情绪。


虽然情绪和生理疾病确实有很强的关联,但并不是负面情绪为因,生理疾病为果,而是它们同为糟糕的生活状态的结果。心理同生理一样,短暂的负面情绪和伤痛是可以被消化、排解、治愈的,只有巨大的创伤或者长年累月的堆积才会转化为长期的疾病。


而正如抑郁的情绪有它存在的意义,一切的“负面情绪”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而生:愤怒可以让我们吓退威胁者,恐惧可以让我们远离可能的危险,焦虑可以让我们快速调动身体机能应对危机,悲观可以让我们保存体力转向更容易得到的目标……


只是现在太需要健康、积极、正面的状态了,以至于我们表现得好像从来就不曾拥有万物阴阳转化的生命智慧一样,要如此迫不及待地去消灭在当下看来是负面的东西。


但是,无论我们每天给彼此打了多少鸡血,灌输了多少能量,还是要小心啊。我们太习惯按照现代社会的标准和需求去把自己进行剪切和塑型,可是作为人,我们的身心反应本是最值得信赖的生存向导,即使这个向导并不一定在所有时候都是最聪明的,但它一定是最诚实的。


所以,我们越是不计代价、迫不及待地要得到什么,就越说明缺乏什么。我们对积极、情绪能量的强调,恰恰表明着我们的生活充满着苦闷,而这样的苦闷是在告诉我们快点改变或者逃离这个困境,而不意味着,快点来些止痛药或者兴奋剂好让我们继续忍受这个环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杨芮,编辑:苏小七,监制: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