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不止十一人,原文标题:《这届年轻人,为什么还在用QQ这个“老古董”?》,题图:视觉中国


作为已有22年历史的互联网化石级产品,QQ至今的月活跃用户数仍有6亿。这在更新迭代速度以天计的互联网世界,无疑是个另类。微信成为人手必备的国民级社交软件许多年后,QQ依然有可观的用户存量,始终占据自己的阵地。


QQ是诞生于上个世纪的“老古董”,但却永远属于“这届年轻人”。百度指数显示,QQ较微信更受欢迎的用户群在19岁以下与20至29岁两个年龄段中。



这款社交软件最初的使用者是70后、80后们,彼时他们还都很年轻。这批人进入职场后纷纷从QQ“毕业”,但新一代的年轻人还在不断“入学”,把QQ作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款社交软件。


一位出生于千禧年的用户将QQ视作她的净土。集聚在QQ里的都是同龄人,只有真实的自我,没有恼人的工作,QQ为他们与成年人的复杂世界砌起幕墙。


年届40的互联网观察者丁道师认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对QQ的亲切感。“毕竟QQ有20年的用户关系链,一时半会儿舍弃不了。”


资深产品经理、《产品觉醒》作者李泽澄则认为,目前QQ的用户群中还包括下沉中小企业和传统国企的老板员工,QQ在这些群体中消化了飞书和钉钉等办公软件未能触及的下沉和长尾市场。


为探寻依然在使用QQ的人群及其背后原因,我们采访了一些QQ重度用户、资深产品经理与互联网科技观察者。


拥有手机之前,学生们先有了QQ


李重孚在今年考上研究生后才意识到微信已经成为主流,老师们大多只用微信,同学也很少再要求加QQ好友。


他的中学时期在厦门度过,班级配备的电脑默认新下载的软件在关机时全部删除,而QQ是预装的软件,他因此养成用QQ传输文件的习惯。“现在厦门的绝大多数中学里都还是用那样的电脑。”


在他的观察里,没有手机无法使用微信,QQ就成了许多青少年使用的第一款社交软件。家里上中学的表弟表妹几乎只用QQ,活跃度并不逊色于他当年。“用电脑登录微信是一定要用手机的,中学生用QQ直接输密码登录更方便一些。”


他的微信只添加了外卖店的老板和实习的同事,总共100来人。而QQ上有他从小到大的社交网络,有一群相识十几年的同学。“大家都没在一起了,但是还会互动,很聊得来。”


在对年轻人的走访中,原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也发现,年轻人依然更习惯用QQ和朋友往来。微信则被视为是工作场景下的产品。


一位从业7年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认为, QQ既以熟人社交为基础,又带有陌生人社交的风格,具有开放性,适合青少年学生使用。


学生的社交关系尚未稳定,更未饱和。作为群居者,学生有更多的社交可能,朝夕围绕在身边的人数量稳定而庞大,几乎没有认识二度关系和三度关系的可能。


QQ为用户推荐“可能认识的人”,这些人与用户有一些共同好友,也可能处在共同的QQ群里。在个人信息卡片中可以查看他们的基本信息、彼此的共同好友数,并发送添加邀请,满足了学生“扩列”的需求。更有学生直接在QQ空间发布“扩列”说说求友,社交热情溢出屏幕。


年轻人喜欢探索,喜欢更多的可能性,QQ花哨的功能恰好满足他们的需要。姚烁和女朋友保持着用QQ联系的习惯,考研无聊时,情侣两人和QQ小冰拉了个群。QQ小冰是微软小冰与腾讯QQ合作研发的的QQ群机器人。“靠调戏QQ小冰缓解备考期的压力。”QQ一出新功能,女朋友第一个跑过来告诉他,两个人一起尝试新功能,这已经成为二人增进感情的方式。


社交关系稳定的成年人则更喜欢舒适区,适用于更封闭的微信。微信多向用户强调产品的安全与私密,这与它担起的社交责任相关,而产品调性是轻社交的QQ不承诺社交责任。如果用一场比赛来举例,QQ是场地和设备,而微信除了是场地和设备,也会做裁判和志愿者。


学生用QQ时,相对陌生的人先加QQ,熟悉后交换电话, 用更强的社交方式固化下来。在单纯的学生社交中,联系与否几乎全靠好恶,与成年人的复杂权衡截然不同。被要微信很难拒绝,但不加QQ,找个理由圆过去没有难度。


图自微博网友
图自微博网友


青少年能在QQ找到私密的社交场景。他们在QQ上与喜欢的朋友交流,维护起自己的小圈子,与成人社会隔离,与长辈压力、甚至是同辈压力隔离。微信则“可能是为了社交而社交”,充满压迫感。


互联网科技行业资深观察者潘乱认为,纯社交从来不是青少年的主诉求。小时候放学回家也就三件事:写作业、开电视和玩电脑,分别对应青少年的三大核心场景:教育、娱乐和游戏。


2019年,李重孚开始玩一款战略类网游,游戏团体之间一定要沟通,才有可能拿到赛季最后的胜利。为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游戏转账诈骗,国家规定网游中不允许出现二维码,游戏团体们选用搜索群号即可建群的QQ群。


直到他本科毕业时,因网游而建的微信群只有三四个,QQ群则建了几十个。群里不乏跨国公司老板和海外华人,许多人聊成了朋友。有人因为游戏把QQ下了回来。“玩游戏多的人,基本上QQ一定要有。”


青少年聚集的饭圈也更倾向使用QQ群来“应援”(为偶像加油打气)。98年出生的姚烁追的歌手微博只有100多万粉丝,名气不算大。发专辑当天,粉丝们自发组建QQ群,筹款为专辑冲销量,不到10分钟众筹起1万块。


群里多是还在读中学和刚步入大学没多久的人,喜欢着同样的偶像,QQ是默认的社交软件。粉丝们常常在群里聊起音乐和学生生活的日常,“互相之间特别能理解,很感动。”


微信是A面,QQ是B面


上大学后,年轻人被迫转向微信,这是个很难避免的社会化过程。


姚烁有明显的被裹挟感。他并不是真的特别喜欢微信,经常骂微信垃圾,但还是得用,“社交嘛,肯定是使用人数最多的那个最方便。”大学毕业时,他的微信与QQ使用时间比例从2:8变成了4:6。


但是,不少年轻人在把重心转移到微信后仍在沿用QQ。李重孚发现,即使发布的说说点赞与评论等互动量越来越少,“但仔细看的话,浏览量还是很多。”


李泽澄认为,微信和QQ两个产品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社交和通讯的不同要求,微信在设计时有意要避免继承QQ的设计思路,从零开始。微信替代或淘汰QQ的说法无法成立。


腾讯打造微信时,QQ的体量依然相当庞大。另起炉灶的用意是占领移动端社交新战场。QQ虽然有移动端,但兼容PC的功能,容易做得沉重,且很多职场人士认为QQ不是日常工作应该用的软件。


在互联网行业里,求职者留QQ邮箱曾经会被企业认为不专业,“觉得这人有病似的”。从主流与精英的视角看下来,QQ不是正经的产品,不适用严肃场景。


随着更多时候求职者选择留下手机和微信,邮箱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求职者留QQ邮箱不再面临嘲讽。由于QQ的带动,QQ邮箱依然是邮箱产品中日活最高的。


李泽澄认为,QQ多年来一直有一些微信从未超越的功能。


例如,QQ允许多个独立身份共存,一个人有多个QQ号的情况很普遍。如果不使用红包,实名认证也非必须。QQ在电脑端与手机端还可以实现多账号同时接收消息。成年人可以借此展现生活中的B面。



微信在设计上对多身份有颇多限制,并不鼓励小号。用户无法同时登陆两个微信,登出期间完全无法收到消息。


借助QQ的多身份共存,李泽澄实现了工作和生活的隔离。他至今仍是QQ的日活用户,常用QQ维持在4个,“随时QQ在线。 ”


QQ群管理的方便,也为社群运营者们称道。2013年到2016年,李泽澄在QQ上做陌生人社群。 “一个人可以管理500人或1000人的群,很方便。”


日志、聊天记录都可以保存,群成员什么时候出入,什么原因,都有存档,而且很方便检索。在电脑上查询聊天记录很方便,QQ可以拉出好多窗口。但是微信基于手机操作,检索只有一屏,“查个聊天记录真的累死了。”


QQ还支持内容协同和大文件的传输及存储,通话与开会都很方便。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和传统国企使用QQ作为办公软件。QQ消化了大部分飞书和钉钉等办公软件未能触及的下沉和长尾市场。


早期手机QQ消息页面
早期手机QQ消息页面


私密与开放


在社交软件的光谱中,如果说QQ的一边是微信,那另一边就是陌陌和其他陌生人社交软件。


2011年唐岩创办陌陌时,初心是“想还原早些年QQ开放性社交网络最好的部分。”当时QQ是默认的社交软件,同时移动产品基于位置发现人是一个新的创业机会。


潘乱认为,陌陌的确比早年的QQ做得更好。他少年时最初使用QQ的典型场景是搜索加好友,选择性别、城市、年龄与有无摄像头,聊半天才问是否可以看本人照片或者视频,大部分时候必有一方是见光死。陌陌最初上述信息全部透露,基于地理位置随机匹配,“避免了不必要的试探。”


唐岩的初心让姚烁想起QQ空间的漂流瓶,那是他心目中QQ最具开放性的社区。漂流瓶有点类似现在的网易云音乐,写下了小学生们无处表达的心事,“都是一堆特别幼稚的话。”那些话顺着漂流瓶被带给陌生人,不会有心事泄露的危险。


自1999年QQ诞生始,随着20年的时间推移,人们的社交习惯和对于社交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


早期的线上陌生人社交是重感情的,很多70后看的第一本网络小说是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十多年前还能经常看到网恋新闻。


后来这些东西破碎了,变成了追求效率。从最初从选地区、年龄、性别与有无摄像头加QQ好友尬聊,到陌陌基于地理位置推荐陌生人、再到探探是附近且互相认可的相遇、再到去年更强调实时体验的视频社交,“在追求高效的道路上,大家的尝试变得越来越具体,社交的路径变得越来越短,用户的目的性越来越强。”潘乱说。


如今的陌生人社交已经进入到了直接的时期,即用户目的更简单,都是奔着约会或者找对象来的,省去了“恋”的部分。社交产品的关键变成做好用户分层和提高匹配效率,上来就摆照片、学历、工作,然后才开始聊,着眼点变成了快速满足。


姚烁在微信上是沉默者,那是他更社会化的一面。发朋友圈还得考虑内容会不会引起别人的不适,“得照顾人家,一个个屏蔽也挺麻烦的。”


陌生人社交软件则是另一个极端。现实中的朋友隔离而出,熟人社会的压力在这里消失殆尽,真实想法与情绪直白暴露。许多人放飞自我,性与暴力的内容充斥其中。


在微信与陌陌之间,QQ处于私密与开放的暧昧地带。这种属性给了它较大的用户群和较长的产品生命周期。


危机与试验


然而,QQ并非没有危机。


丁道师认为,QQ依靠历史积累,表面上用户体量占据社交赛道第二把交椅。但综合能力难敌飞速发展的快手和抖音。


QQ给人留下低龄化的刻板印象。充值QQ会员后,打开和朋友聊天的对话框,会首先进入QQ厘米秀的动画,“特效结束之后才能打字,特别打扰我。”这个幼稚的设计让姚烁“难以容忍”。


在姚烁看来,QQ会员的诸多功能多在满足用户的炫耀欲与攀比心。初高中生更喜欢QQ会员下的功能,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以自己为中心,总认为自己很牛。“会员是个双刃剑,给予很多特权,使用更方便,但是助长了社会不该有的过度攀比和特权意识。”


微信成为腾讯当家花旦的十年间,内容与娱乐的深度消费场景——公众号和视频号逐步完善,微信支付已是国民级的功能。QQ史上用户渗透率的峰值也无法与今日的微信比拟。


工作协同上的优势也被专耕办公领域的飞书与钉钉超越。早年用QQ创业的李泽澄,如今让自己的团队换上了飞书。飞书比较重视团队的需求,如果团队是一群聪明、自我驱动力强、善于协作的人,“那你用飞书绝对没错。”


丁道师分析,长远来看,QQ的综合影响力会进一步降低。但并不能影响QQ之于腾讯的重要性。


QQ是腾讯的试验田。“需要试什么新功能,先在QQ上线看看用户的反应,再决定要不要推进。”李泽澄说。


对于一些新功能的探索,QQ用户接受度更高,微信用户则更容易视其为打扰。例如,双击微信头像“拍一拍”的功能,“大家都很讨厌”,姚烁说。


QQ更多承担起完善用户留存和体验的职能。李泽澄认为,腾讯委派游戏业务负责人姚晓光负责QQ,即意在作进一步娱乐化和游戏化的探索。包括元宇宙在内的一些新实验,也大概率先从QQ开始。


微信代表腾讯的企业形象,其产品经理张小龙也倾向于保守与稳重的设计。登顶国民级社交应用多年,微信的偶像包袱很重,推出新功能的影响面过于广泛,并不合适。


QQ从不开发布会讲设计理念,少有过于高调的举动,也没有承担过多社交责任,“大不了做一个功能不受欢迎,再撤了。反正它已经是牛夫人了,浓妆艳抹一点或者言行出格一点也无所谓。”李泽澄认为。


微信搭建起的严肃社交场景,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们原始欲望的满足。有的用户最喜欢美女跳舞,如果在微信视频号里消费这类视频,点个赞被朋友看见难免尴尬。这阻碍了微信抓住短视频时代的风口。


QQ上有切入短视频的窗口,也有直播功能,用户可以在QQ内完成内容消费,且不用担心被熟人发现。“只是目前还没太做起来,消费质量不能保证。”


作为众多用户每天解锁手机就会打开的产品,流量池是QQ最大的价值。仅QQ一个产品,盈利的想象空间相对有限,更多是和各种各样的独立出的产品联动起来,做商业化的探索。除了产品本身,一系列孵化出的产品,如QQ音乐和QQ阅读的盈利方式也很多。


李泽澄并不看好QQ的创新空间。互联网行业已经变成精英行业,QQ现有的团队较为老化。“每年通过校招挤进腾讯的年轻人,可能更符合标准化需求,更精英化,但创新意识要画个问号。”


但产品本身是个死物,怎么使用还取决于设计它的人和用它的人。创新乏力时,大产品只要在不妨碍用户、不违法违规、不破坏产品生态的情况下,做局部创新,仍有机会。


中国市场足够大,国家人口足够多,文化足够包容,分层足够多元,总会有一些大产品没覆盖到的场景。一款社交软件只要能在广大市场下为局部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小环境,就能继续谋取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