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简单心理APP,原文标题:《咨询师会对来访者有情绪吗?一篇解答你对他们的 8 个好奇》,头图来自:《催眠大师》剧照
“要心怀慈悲。”
深呼吸。
“要心怀慈悲,要心怀慈悲,要心怀慈悲......”
这就是咨询师洛莉面对一直骂别人“蠢货”的来访者约翰时,在心里不断对自己重复的话。约翰甚至说洛莉像他的情妇、应召女郎。
这个桥段呢,来自最近看完的一本豆瓣评分 9.2 的书《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作者洛莉是一位在洛杉矶执业的心理咨询师,她以“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身份,记下好几个故事,写成了这本书。
书里坦诚地记录了很多她的经历和内心戏,还有一些我们不可能知道的咨询师秘密,比如:
咨询师能不能分辨真话和假话?
咨询师会讨厌有些来访者吗?
为什么咨询师不愿意给出具体建议?
下面就是我们整理洛莉在书中的一些想法,希望能解答一些小疑问。
1. 咨询师能分辨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吗?
洛莉:要说在行医路上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大多数人都是心理治疗师口中“不可靠的故事叙述者”。
不是说他们有意要误导别人,只是每个故事都有许多条线索,人们总是避开那些与自己观点不吻合的线索。
当人们来做心理治疗,我不仅要聆听他们的讲述,更要从种辨别他们是否知道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讲法。
另外比如来访者夏洛特坚持声称,她每晚只是“喝两杯”红酒,帮助自己“放松”。但遇到像这样对用药或者饮酒问题特别防备的来访者,我会立即按照治疗师公认的计算公式,默认她实际喝的量比她自己报告的量多一倍。
2. 在非工作场合遇到来访者,是什么心情?
洛莉:如果对方不先和我打招呼,我是不会表明我认识他们的,因为那样可能会令人不安。
其实在外面偶遇时,往往是治疗师本人会更感到不适应。因为来访者的真实生活我们是见过的,但他们并没见过我们真实的样子。
3. 咨询师会讨厌某些来访者吗?
洛莉:有时候来访者们外表看上去是某个样子,但这往往是因为他们以前遇到的一些人只看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一面,他们以为我也和那些人一样,看不到他们外表之下的其他样子,但其实我可以。
尽管如此,我也总是发自内心地对我的来访者们抱有好感,因为我看到他们心灵上柔软的地方,他们的勇敢,还有他们的灵魂。
4. 咨询师就完全不会对来访者有情绪吗?
洛莉:人们总有一个迷思,认为心理治疗师就该保持中立,但怎么可能呢?我们也是人,不是机器人。
事实上我们不是要保持中立,而是要尽力去留意自己非常不中立的情感、偏见和见解,这样我们才能退一步,弄清楚该怎么处理它们。
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感受来帮助引导治疗,而不是压抑它。
5. 来访者总是分享生活琐事,咨询师会觉得无聊吗?
洛莉:许多来访者会担心他们自认为平淡无奇的生活会让我们觉得无聊,但那些事根本不无聊。
真正让人觉得厌倦的是那些不分享他们生活点滴的来访者。
他们会全程保持微笑,或是每次都陷入看似毫无意义又不断重复的故事里,让我挠破脑袋也搞不懂:为什么他们要跟我说这些?这对他们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那些无聊透顶的人总是想把你拒之千里之外。
6. 为什么咨询师不愿意给出具体建议?
洛莉:刚踏入这一行的时候,我的确偶尔会感到出于善意的压力要给别人提供一些建议。但后来,我意识到人们其实讨厌被告知应该要做什么。
因为人们最终还是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掌控话语权。这也就是为什么儿童从幼年开始就祈求父母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原因。
有时,来访者会默认治疗师心里有答案,但就是不告诉他们——我们就是在故意隐瞒。
但我们并不是要让来访者受折磨。我们迟迟不给出答案,不仅因为来访者们其实并不真的想听到那些答案,还因为来访者常常会曲解自己引导的内容。(有时候咨询师会想:“我可从来没建议你要跟你妈妈说这些!”)最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支持来访者独立思考。
7. 一个误解:心情平静时,做心理咨询没用
洛莉:这或许听上去有悖常理,但心理咨询最有效的时候是在人们开始好转的时候——就是在人们开始觉得不那么抑郁或者不那么焦虑的时候,或是在危机已经过去的时候。
这是他们反应不再过激,更专注于当下,更容易参与到治疗工作中。
但不幸的是,人们常常在症状出现好转时就选择了结束治疗,他们没有意识到(又或许太清楚地知道)真正的重头戏此刻才刚要开始,留下来继续治疗将需要他们付出更多辛劳。
8. 为什么结束咨询也常常需要 1~2 个咨询时段?
洛莉:我们把结束一段心理治疗称为治疗的“终结”。我一直觉得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刺耳,因为治疗结束应该是温暖的、让人感动的经历,苦中带着甜,就像是一次毕业。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好好说再见的经历,有时甚至根本就不去说再见。但当你耗费了大量时间,好不容易渡过生活中的一个难关,比起一句简单的“好啦,再次感谢你,后会有期”,一个正式的终结过程能让你有更多收获。
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根据事实的结局来记住自己经历了什么,所以说终结过程对心理治疗至关重要。
来访者可能一辈子都要面对消息的情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是空虚的解决,但终结的过程能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的结论。
这本书第二部分的开头写着一段话“诚实是比同情更有效的良药,它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却往往深藏不露”。不管是洛莉对读者的诚实,还是书中来访者对咨询师、对自己的诚实,都曾经深深打动我,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包容的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简单心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