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型男”?
在80、90年代的香港,许愿有着多重身份。
他曾是香港著名的作曲和音乐监制,为张国荣、刘德华、梅艳芳、李克勤等人制作过音乐,30多张专辑里一半以上超白金销量。他将林忆莲重新包装后,一年之内助她成为与梅艳芳同台拿十大中文金曲奖的唯一女歌手。
1990年,许愿去了香港校园歌手大赛现场,他本想借机为自己刚成立不久的艺人公司物色有潜力的年轻歌手,却不想被台上的一位伴舞演员吸引了。“他很用心地在跳,但表情并不特意讨好观众,不卖笑,也不是无所谓,就是很酷。”许愿向我回忆那次相遇,当时他就感觉,这人个性鲜明,也许有成为明星的潜质。
歌手比赛结束后,许愿去了后台,找到那位伴舞,对方说自己曾经是他的学生,上过他的课,但许愿并不记得这个学生,毕竟那些年许愿教过太多的学生。在音乐人之外,许愿当年的另一个身份是“香港明星导师”,他在80年代是TVB艺员训练班的老师,也曾先后参与制作过35部电影,并以帮助艺人提升和打造在舞台上和镜头前的形象和肢体表演著称。成龙、郭富城、张学友、梁朝伟、刘德华、郑裕玲、张曼玉、郑少秋、许冠杰、陈百强、王杰、陈慧娴、陈淑桦、林子祥、叶倩文、苏芮,都曾接受过他的辅导。
最终许愿签下那个伴舞作为自己的旗下艺人,那就是陈小春。
在近期收视火爆的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里,久未出现在银幕上的陈小春,与梁汉文、张智霖、林晓峰、谢天华组成“大湾区五人组”演唱经典歌曲,其型男魅力再次成为网络热搜的话题,唤起观众们对80、90年代港剧里那些经典男性角色的记忆。
在北京的秋日上午,许愿和我聊起那个年代,以及那个年代里走红的形形色色的香港男影星们。“其实接触了那么多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魅力,要成为我们所谓的型男,不仅需要演员知道自己的魅力在哪里,也需要那些能够以非普通观众的眼光去发掘他们的人——无论是经纪人还是导演——并通过角色让他们把这种魅力最大化地传递给观众。”
陈小春刚入行时,陈可辛、陈德森这样的导演都觉得陈小春很可爱,于是给了他很多看上去平民化的、傻傻笨笨的喜剧角色。许愿从一开始就看出来陈小春最大的魅力在于他的叛逆性格,但他还是说服陈小春接下这些喜剧角色,“他需要先实践,然后等待合适的作品出现”。1994年,凭借电影《晚9朝5》及《金枝玉叶》里的喜剧配角,陈小春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新人奖。
对许愿来说,经典的英雄式男主角固然很多,从姜大卫、狄龙到李小龙,还有TVB训练班出身的周润发、刘德华,有的在毕业前甚至就已经演上“男一号”了,但更多的男演员,是通过漫长的实践才被导演看到真正的魅力。
许愿与张国荣共事过几次。1977年,凭借歌唱比赛,张国荣进入歌坛,同年就出演了第一部电影,随后他陆续主演了一系列新浪潮青春偶像电影,却始终未见大红。“张国荣都要熬十年”,这后来成为香港一句励志名言。直到80年代从亚洲电视台转投TVB,张国荣忧郁、反叛的一面才被导演们发掘出来,他的电影事业渐入佳境。
陈小春后来与金城武合演《神偷谍影》,也是许愿的电影,他说金城武一开始分别给吴奇隆、林志颖配戏,演反派,也是后来才成长为一代型男的。
所以他并不为陈小春着急。1995年,陈小春与梁朝伟一起主演《救世神棍》,依然是走搞笑、亲民路线,许愿为他安排制作歌曲《神啊!救救我吧》,也是如此思路。“我在等机会,因为我觉得陈小春一定会火,我就等一个真正合适的作品让他爆出来。”
很快机会就来了。80年代末王晶离开“邵氏”加盟“永盛”后,导演了《赌神》《鹿鼎记》等一系列电影,票房上佳,连破纪录,成就“永盛”一代霸主地位。此时的“永盛”拥有周星驰、周润发、刘德华等大牌明星,但王晶想拍B级片。于是在为“永盛”工作的同时,自己成立工作室出来拍片,并培养了一群新导演。1995年,在王晶的撮合下,刘伟强和文隽一起成立了“最佳拍档”。他们三人一起,开始改编牛佬的同名漫画“古惑仔”系列,但最初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是一部连王晶自己都不看好的小制作电影。
剧本也传到了许愿手上。许愿和刘伟强本来就认识,刘伟强此前在剧组当摄像师,“古惑仔”是他做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原本刘伟强只是请来许愿做电影音乐,但看完剧本后,许愿坚决反对刘伟强找四个长发男模特与郑伊健搭配的想法:“这是你的第一部戏,预算又不多,请不到大明星,但又要拍得快,如果你找四个不会演戏的模特,你会死定的。”
许愿根据剧本里五个男主角的不同性格,给刘伟强推荐了演员:朱永棠演冲动型的蕉皮,但与郑伊健演的冷静的陈浩南都是长发造型,作为各自命运的对比;谢天华演身材壮硕、好勇斗狠的大天二,林晓峰演傻傻搞笑的包皮,而山鸡这个角色,许愿说服刘伟强一定要让陈小春演。“陈浩南是经典的反英雄,而山鸡是叛逆型,叛逆型的魅力非常厉害,会让观众觉得这个人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想法,敢爱敢恨,而陈小春就是这样的人。”
最终,五个男主角不同的魅力在电影中都出来了。这部只拍了14天的电影,一上映就拿下2100万港元票房,创下当时的香港票房奇迹,把不温不火的郑伊健、陈小春送上一线男星位置。随后,一大波“古惑仔”电影起势,连梁朝伟都入了坑。凭借此片,陈小春一改搞笑形象,成就了港片银幕上最经典的叛逆型男性角色之一,而郑伊健则跻身为香港“第五大天王”。
同年,无数盗版碟把“古惑仔”送进了内地。那时香港的电影发展已经接近由盛转衰的节点,90年代末的张国荣过于低调,周星驰的无厘头还未被奉为经典,你要是去小城镇的大街上随便逛逛,地摊上的海报多半是些赤膊男子,站在中间的那个,就是陈浩南。理发店、录像厅、台球室以及音像店里,到处“兄弟情深”。
2015年,“古惑仔”系列上映20周年之时,在陈小春的建议下,五位主演一起到内地做巡回演唱会,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等9座城市,场场爆满。
林晓峰告诉我,在一起参加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之前,那是他们几个唯一一次全部聚齐。他说,当时做巡演,感到一种“迟到的大受欢迎”,因为电影在内地并没有正式上映过。谢天华则向我回忆说,他之后这么多年遇到各色影迷,大家对陈浩南和山鸡两个角色的喜爱是一半一半,不分伯仲的,因为尽管两人性格、魅力不同,但都是型男。
TVB艺员训练班的造星流水线
如果说“古惑仔”系列出现在香港电影发展由盛转衰的一个节点上,那么谢天华刚入行的时候,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的巅峰期。他向我回忆起当年的星光闪耀:1984年他进入TVB舞蹈训练班,与郭富城是同学,同一栋大楼里,楼上的教室就是TVB艺员训练班,郑伊健与他们同届,只不过那时他还是短头发。而比他们早两三年毕业的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刘德华和梁朝伟,那时刚刚有了“无线五虎”的封号,纷纷有了自己的电视剧作品,在香港大受欢迎。
作为大部分80、90年代香港男演员的摇篮,TVB艺员训练班1971年成立,持续至今。当时进入训练班的学生们经过三个月全日制课程培训,外加几个月做临时演员的实习期,毕业后便有可能成为TVB签约艺人。比谢天华晚一年入学TVB舞蹈训练班的陈小春,就是因为全日制课程太辛苦,待了三个月就离开了,所以许愿当时并不记得他。
那时的TVB艺员训练班像个大家庭。曾在TVB工作18年之久的市场部经理黄群立在80年代是TVB电视台足球队的队长,他向我回忆说,那时他们拥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全明星足球队,在狮子山下TVB电视台的“大院”旁边,就有一个足球场,任达华和金牌主持人何守信轮流当门将,曾志伟踢右前锋特别厉害,谭咏麟踢中锋。后来台里很多年轻一辈的演员想进球队,黄群立都让谭咏麟决定谁进谁不进,“谭校长”的名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这支球队开始建立的。
早在70年代,TVB产出的电视剧就已经在东南亚很流行,著名的香港音乐经纪人李小麟早期安排过很多香港电视明星去东南亚各国登台演唱赚钱。他对我说,他记得1981年周润发主演的《鳄鱼潭》在新加坡上映时大受欢迎,“连计程车司机都不做生意回家看剧去了”。
通过安排周润发去东南亚登台演唱,李小麟认识了周润发的经纪人张国忠,后来他们合办了“影舞者”公司。当时周润发还在TVB拍电视剧,他跟着周润发去拍戏,因此见识了TVB鼎盛时期拍戏的工作节奏。
那是一套完整的明星培养体系。从训练班毕业后,艺人就要与TVB签合约,并且往往是一份长约。这种合同通常是无法拒绝的,因为当时亚洲电视也在培养自己的新人,TVB不要的人,亚洲电视也不要。不过一旦与TVB签约,就不愁没有拍戏的机会。
当时TVB电视台制作部里,有个职位叫编审,相当于总编剧,每年台里会给每位编审几个项目配额,编审回去自己想什么题材、什么卖点,回到台里宣讲项目,被称作“过堂”。项目成立后,编审提交自己拟定的演员名单,送到电视台演员部,再由演员部根据成本和档期决定这些演员是否合适。一旦档期定下来,所有人都像流水线机器一样开始运转,A方案,晴天拍外景;B方案,下雨就马上改进录影棚。
每天的拍摄往往从早上6点开始,拍到晚上6点,天黑了进录影棚继续拍。李小麟见过最长时间的通告是“06-30”,相当于连续拍24小时不停,直接拍到第二天早上6点。“在无线里没有谁是大牌,都是公司签下的演员。”演员连续拍了几组镜头,如果中间有一段没有戏份,在片场找个地方倒头就睡。如果导演实在心疼哪个演员,为了安抚情绪,会让他后天请一天“病假”,因为TVB原则上不让演员请假休息。
在当年电视剧动辄60集的情况下,为什么《上海滩》只有25集?李小麟说因为当时周润发的档期只有45天,前面刚拍完《网中人》,后面拍《亲情》,中间只有45天的空档,TVB不想浪费任何时间,不想让这45天空着,于是决定把《上海滩》的剧本情节“挤”到25集里,没想到,这么一“挤”,反而让剧情节奏更快,内容更丰富了。
谢天华说,周润发从跑龙套角色到巨星的故事,激励着像他一样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投身TVB训练班。第10期毕业的刘德华也曾长时间演龙套角色,后来在周润发的关照下,刘德华签约成为李小麟和张国忠合办的艺能旗下艺人。与刘德华同届的梁家辉,也受过周润发的一臂之力。周星驰拉好友梁朝伟一同报考第11期无线训练班,毕业后留在TVB担当儿童节目主持人,并为得到演戏机会到处奔波。1989年,周润发的《赌神》上映轰动全港,刘镇伟借此机会为周星驰量身打造了一个会特异功能的搞笑“赌圣”,结果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脱颖而出,打破香港票房纪录。与周星驰同届的吴镇宇,出道后也一直是龙套角色,直到1999年凭借《枪火》拿下金马奖影帝。
未入行前,刘青云从事邮差工作,面黑眉粗的他,并未想过要当演员。但工作中曾连续有两位女士问他:“你长这么高,为何不去当演员?”去中环邮局时,员工也对他说:“当时周润发也在这里工作过。”一次吃饭,他看到TVB在招考,就参加了考试,成了第12期毕业生。而与周润发同为第3期毕业生的吴孟达,则要等到1989年与周星驰结成“黄金搭档”,才真正时来运转。
对李小麟来说,80年代是香港电视剧最好的年代,“过了几十年再看,哪一个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影响力最大、红得最久?就是那段时间”。他认为这一切源于竞争,当时亚视与TVB分庭抗礼,TVB内部也因此招揽了很多创作高手,无论编剧、导演还是演员,大家一起进入了一个创作高峰期,相互激励,你拍一部好剧,我也要拍一部好剧。“这是香港的好处,也是香港的坏处,因为市场小,没有人能够通过拍一部电影养活自己一辈子,因此需要大量地拍片。而且做我们这行的,谁也不是神仙,不可能每部戏都成功,失败了,就需要赶紧拍下一部。”李小麟说,正是这种竞争机制,最终造就了大家的共赢。
那些年我们迷恋过的男主角
至于内地,第一次受到港剧的震撼,并让一位男影星火遍大江南北,应该是《霍元甲》。1981年,《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内地播出的港台电视剧。那句“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至今还能让人热血沸腾。饰演霍元甲的黄元申长得一般,角色却赋予了他太多光环,令无数观众沉迷。
随后,坐拥20个编剧的《上海滩》登陆,看到穿风衣搭围巾的周润发,男女老少们这才明白什么叫风流倜傥。一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谈论周润发的帅气和赵雅芝的美貌,人们学着周润发将围巾潇洒地撩向背后时,一种都市风貌和生活方式开始萌生了。
1983年《射雕英雄传》来了。在《上海滩》里出镜几秒的黄日华,这次让大家明白了什么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部由王晶的父亲王天林监制的神剧把TVB推向神坛,“无线五虎”之一的黄日华成了最红的小生。直到90年代,《射雕》重播,街上音像店还会反复播放《铁血丹心》,各大小卖部里卖黄日华和翁美玲的贴画,并被孩子们贴在各种文具盒、书包上。
而就在这三部剧于内地播出前后,内地曾出现过一系列对男性气质的全社会大讨论。1978年,日本电影《追捕》在内地公映,高仓健使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偶像的概念。影片中,竖起衣领、寡言少语的杜丘警官有着冷酷的面容、冷峻的眼神,沉默、坚韧、刚毅、内敛,他表现柔情时,也是男性所特有的拙朴。他的出现,使当时社会大众对男人的审美观一夜之间骤变,所谓英俊的“奶油小生”一时没了市场,演过《孔雀公主》中王子角色的唐国强因此事业受挫。
《追捕》上映的同一年,法国电影《佐罗》也在内地公映。阿兰·德龙棱角分明、黑袍白马的形象俘获了不少年轻女影迷的心,他是一位英俊多情的浪漫骑士,风度翩翩的绅士,也是当时中国人心目中西方国家浪漫和高贵的象征。
再后来,1980年播出的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让“蛤蟆镜”成为流行符号,《加里森敢死队》则掀起一股“飞刀”热,人们猛然发现,“不良青年”也能有魅力,也能成为英雄。
1985年,《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到哪儿去寻找高仓健》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热烈讨论,文章对高仓健的评价是:“沉静,坚忍,从不诉苦,他就像一座山那样有力量。”作者在现实中寻找理想中的人生伴侣几经受挫后,发出这样的呼声:“到哪儿去找高仓健?我真不明白,中国真的缺少男子汉吗?我们的古代史上、近代史上、为新中国而奋斗的革命史上,出了多少铮铮铁骨的硬汉呀!”她痛心疾首地引述朋友的一句话:“中国的男子汉退化了!”此文的编辑也颇有感触地写了一篇《编者沉思》:“她的失望,并不仅仅是对某些男人的失望,同样也包含了更深刻的内容——对我们民族素质的忧虑。”
不过这些现在看来颇为直白简单的讨论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此后,在雨后春笋般的录像厅里,港片的情色、志怪、武侠、黑帮、无厘头来势汹汹,人们从中看到了源源不断、各种各样的男性角色。
伴随《英雄本色》的流行,香港进入英雄片时代。周润发、张国荣、狄龙,三个风格完全不同却又极富魅力的男人撑起了一台戏。这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宋子豪与小马哥是一对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做假钞生意,却不唯利是图、见财忘义。宋子豪的弟弟宋子杰后来成为警校学员,子豪既感到高兴,却又有说不出的无奈,因为他不想有一天兄弟相残。《英雄本色》让年轻人看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比金钱更珍贵。
电影里,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咬着火柴棍,在饭店里手持双枪,追杀仇人,就这样成了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角色之一。1991年,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组委会请周润发作为嘉宾出席,当周润发出现在广州天河体育馆时,全场沸腾,在内地电视剧《渴望》中扮演宋大成而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的李雪健事后感叹:这种明星效应,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
迷人的周润发坐着轮椅邀请钟楚红跳探戈,却被另一个男人抢了风头,这是电影《纵横四海》里的情景,这个男人就是张国荣。他有着柔美而英气的脸庞,眼神不似周润发那样深邃,却透露着与众不同的忧郁感。
张国荣被叫为“哥哥”,是从《倩女幽魂》开始的。《阿飞正传》则被称作张国荣的“自传”,讲述了缺少母爱的旭仔阿飞的故事。而在《阿飞正传》中扮演超仔的是刘德华,这部电影是他与张国荣首次合作。在此之前,他已经凭借出色的演技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旺角卡门》拍摄于1988年,那一年刘德华和张学友都是27岁。刘德华在片中演九龙旺角的小混混阿杰,为人义气,做事讲究。张学友是他年轻气盛爱冲动的小弟乌蝇。阿杰与表妹暗生情愫,无意再纠缠江湖纷争。谁料,乌蝇却因为又犯了冲动的毛病,身陷危难。阿杰不得不在爱情与友情之间做出选择。这是刘德华留给电影观众最初的个人魅力。
如果说这些男影星最初都是通过电视剧进入家家户户,成为大众明星的话,那也不难发现他们后来都有着一个从小荧幕到大银幕的转变过程,李小麟说这主要是因为拍电视剧赚钱太少了。在TVB,合同中规定演员的薪酬是按“秀”(show)这个单位来计算的,以演员在电视剧最后剪辑出来的成片中出现的镜头,每出现半个小时算一个单位的“秀”,每个“秀”五百、一千港元,最大牌的也就才一两万港元一个“秀”,与电影市场完全脱节。很多演员在TVB合约到期准备续约前,会请电视台“放”他出去一个月拍一两部电影,这样赚来的钱,相当于他在TVB拍三年电视剧的收入。
几乎每个TVB艺人,成名后都想离开电视台去拍电影。但从电视剧演员转型电影演员的这条路并不容易走。“如果我每天都能免费从电视上看到这个演员,那我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他演戏呢?你敢说电影中的桥段,无论从表演还是故事情节上就一定要比电视剧好很多吗?没人敢说。”李小麟说,那个年代通常想转型的演员,都要熬相当长一段时间,并且一旦成功转型电影演员,就很少再回去演电视剧了。
1998年,因“古惑仔”系列成名的陈小春,已经成功踏进电影院了,此时他将重新回到小荧屏,迎来自己的另一个经典角色——《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早在两年前,TVB就给许愿打电话,希望让陈小春回来演韦小宝。许愿当时觉得李添胜导演、TVB、韦小宝、陈小春,再加上他自己写主题曲,这个组合太好了,他没法拒绝,于是答应了下来,“尽管《鹿鼎记》三个月的档期,他本可以接三部电影,比拍电视剧多赚好几倍的钱”。
就在《鹿鼎记》临近开机的时候,成龙那边打电话过来,想请陈小春演好莱坞电影《尖峰时刻》里的头号反派。这是成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因为从资方到导演,都是美国人。像早年的昆汀·塔伦蒂诺一样,《尖峰时刻》的导演布莱特·拉特纳也是个港片迷,特别喜欢“古惑仔”系列,并且最喜欢里面陈小春演的山鸡,就希望陈小春来演这个反派。
许愿没办法,两年前答应TVB的档期,只能遵守规则,成龙那边整个剧组也不可能为陈小春改拍摄时间。当时陈小春因这件事也向许愿表达过不满,但如今再看,不论《鹿鼎记》还是《尖峰时刻》,真不好说哪个对陈小春更好。当然,如果他当年真的去了好莱坞,也许那就是另外一片天地了。
另塑中国男性魅力
1995年,周润发拍完《和平饭店》,与“金公主”的合约也到期了,40岁的“现代骑士”离开香港前往好莱坞发展。一个周润发引领的港片时代结束了。
同一年,内地开始整顿盗版市场。香港此后开始出现大量盗版,三年里,居然建成600余条生产线,每天生产1200万盘VCD。此时香港的音乐、电影,在原创不足、盗版肆虐、盲目追求效益的冲击下,开始走下坡路。
此时的内地,自80年代末以后,却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988年,张艺谋以莫言小说《红高粱》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走上国际电影节的颁奖台,姜文演的土匪余占鳌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成为内地新的经典银幕男性形象。
也是在同一年,王朔的《顽主》《橡皮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千万别把我当人》四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该年份因此被娱乐界称为“王朔年”。王朔的主人公,一般都是身居社会边缘的年轻人,他们玩世不恭、嘲讽现实,抱着戏谑的人生态度,反崇高、反文化、反道德。
1993年,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在现实出国潮之下,剧中到纽约闯世界的王起明,成为又一个让观众痴迷的男性角色。随后一篇名为《从姜文到王志文》的报道中,写到姜文接受采访时说:“咱得寻找男子汉,凭自己的感觉去创造真正的男子汉。”
李小麟向我回忆说,1997年之后,香港影视、音乐行业的人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广东话即将成为少数市场的局面,他说有些人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而另一些人则选择去内地发展。后来李小麟也来内地统筹制作过很多电视剧。“一开始因为香港从业者的技术过硬,内地非常愿意请他们来,但如果你只有技术,一旦技术被别人全学会了,你在内地又没有关系,就自然要被淘汰了。只有像陈可辛、徐克这样足够好的导演,才不会被取代。”
内地电影市场逐渐扩大,开始反过来影响香港电影,李小麟说那是一种非常缓慢的过程。“其实一部电影,导演想拍什么片,编剧写得怎么样,演员能不能演出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观众买不买账,谁买账,就是谁的电影,就是属于这个市场的电影。当初香港有专门放映艺术片的院线,虽然票房收入不高,但总能养活剧组。一些另类的电影,如果在香港卖得不好,也总能在东南亚市场卖出钱来,这也决定了80、90年代的香港男演员,愿意去尝试不同的风格。但后来,即便香港电影在内地已经不占进口片配额了,但依然不好卖,很多电影,院线不愿意排片,最后卖给网络视频平台,做成几块钱付费点播,结果也被放在主页面的第18页,找都找不到。”
1998年谭咏麟对金曲奖发出一声叹息,1999年黎明宣布退出歌坛,香港轰轰烈烈的“四大天王”时代偃旗息鼓。与此同时,内地三大门户已成鼎立,腾讯QQ正式上线,百度、阿里、当当、携程破土而出。也是在同一年,一个叫王中军的广告大亨因为投资英达的《心理诊所》后尝到甜头,从此开始涉足影视。投资《鬼子来了》和《荆轲刺秦王》没赚到什么钱,王中军正处在彷徨之中,幸运忽然从天而降,华谊签下冯小刚,从《没完没了》起出现了一批冯式贺岁片,葛优火了,人们追捧着他的幽默与暖男魅力。
2000年上映的《卧虎藏龙》,主演依然是周润发,更显出香港新人无人能接替老“天王”,相比之下,经历了整个90年代经济洗礼的内地娱乐圈已经不再差钱,也不差制作能力了。2001年,金庸收了张纪中一块钱,李亚鹏的令狐冲版《笑傲江湖》出世,这也是未来内地金庸剧走向收视高峰并替代港台金庸剧地位的开始。2002年,早年拍出“古惑仔”系列的刘伟强早已与王晶、文隽分道扬镳,刘伟强后与麦兆辉、庄文强共同拍出“无间道”系列,香港警匪片最后一次强势回暖,而片中扮演各类警匪的男明星,梁朝伟、刘德华等,都是内地观众早从80、90年代就已经熟识的老面孔。
也是2002年,柴智屏找到模特言承旭、正在打工的朱孝天、陪朋友试镜的周渝民和休学不久的吴建豪,拍出了轰动整个亚洲的《流星花园》,偶像团F4诞生。如果说F4的制造与成功改变了华语娱乐圈男性审美的趣味,并将花样美男风一直刮到现在,这种看法也并不为过。
2004年,《超级女声》掀起全民收视热潮,一年后《加油!好男儿》也播出了,选秀时代来临,一年一个花样,“爸爸”“跑男”“偶像”“创造”,动辄上千万的资金投入,让靠小录影棚撑了多年的《康熙来了》只能目瞪口呆。
一些人缅怀80、90年代丰富的男性审美,一些人批判现在相对单一的花样美男气质,但无论如何,提倡单一男子气概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