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去32年来广东的经济总量一直高居全国第一,但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过大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顽疾。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林小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 表:广东21地市2020年人均GDP
| 表:广东21地市2020年人均GDP


在直辖市以外的东南沿海四个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中,广东的区域发展差距要远大于江苏、浙江和福建。数据显示,浙江11个地市2020年人均GDP全部超过6万元,其中9个地市高于7万元。其中,最低的是浙南的山区市丽水,其人均GDP是最高的杭州的46%。


| 表:浙江11地市2020年人均GDP
| 表:浙江11地市2020年人均GDP


江苏13个地市2020年人均GDP也全部超过6万元,其中12城高于7万元。最高的是苏南的无锡,达到165777元,最低的是苏北的宿迁,为65428元。两相比较,宿迁是无锡的39%。


| 表:江苏13市2020年人均GDP
| 表:江苏13市2020年人均GDP


福建的9个地市人均GDP全部超过7万元,且全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地市中,有6个城市人均GDP超过了10万元,其中最高的是副省级城市厦门,达到123626元。最低的是闽北的山区市南平,为74885元,是厦门的61%。


| 表:福建9市2020年人均GDP
| 表:福建9市2020年人均GDP


整理来看,福建和浙江发展最为均衡,虽然省内也存在一定的区域差距,比如福建是山区市和沿海市的差距,浙江是浙西南发展相对滞后,但总体上,差距比较小。


在改革开放后,靠近上海的苏南地区凭借外向型产业的发展,经济也随之高速发展。整个江苏的经济发展程度按照离上海的远近而明显变化。离上海最近的苏南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最好,苏中(南通、扬州、泰州等)次之,苏北相对比较落后。不过,近几年这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苏南大量产业向苏北转移,加上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苏北与苏南差距不断缩小。


相比之下,广东可谓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区域发展最为悬殊的省份,并且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态势。根据广东官方发布的数据,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99.05亿元,占全省比重(80.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74.78亿元,占全省比重88.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同期,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12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0772.02亿元,占广东全省的比重不足两成,仅为珠三角核心区的23.9%;珠三角核心区与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经济总量差距比上年扩大5190.81亿元。


从县域经济的发展来看,也十分明显。由于经济要素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原来的经济强县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包括顺德、南海、三水、增城等强县已经先后改区。目前,广东57个县域中,仅1县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入选全国百强县的也仅有一个,为惠州的博罗县。


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有11个县域的人均GDP低于3万元,主要位于山区的梅州、河源等地。最低的五华县,人均GDP仅为17773元。


“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句话是对广东区域发展失衡的写照。

| 表: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的城市
| 表: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0家的城市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2021赛迪百强区榜单,对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906个地级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以往在百强县中入围数量屈指可数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在百强区中多达20个。在前十名的市辖区中,广东占据8个。广东城区整体实力远超江苏、浙江等省份。


正是在广深这两大一线城市的带动下,近年来珠三角转型升级走在前列,对人才、人口也产生了强大的磁场效应。七普人口数据显示,十年来,广东人口增加了2170.9万人,占全国增量的30%。广东增长人数几乎与浙江、江苏、山东三省合计增加人数相当。


| 表:31省份近十年来人口变化
| 表:31省份近十年来人口变化


广东所拥有的,恰恰是江苏、山东所欠缺的,这两个经济大省的中心城市服务带动作用与广深都有较大差距。所以近年来江苏、山东都在积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比如济南、莱芜合并,南京大力提升首位度,最强地级市苏州则在努力提升城市能级。


再比如,作为全国最早实行省管县体制的省份,浙江曾树立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不过,当前,浙江中心城市弱小的弊端也不断凸显,近年来浙江加快从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


从广东区域发展来看,近年来,广东积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一核一带一区”,即将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粤东粤西沿海的地理条件优越,拥有很多天然优良港湾,而且平原较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布局大量的制造业,与珠三角实现产业的梯度合理分配。而随着广东高铁网络的完善,这种梯度合理分配正在加速推进。


这两个地方要成为新增长极,同样也需要有中心城市的带动。目前广东正加快打造汕头、湛江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通过这两个省域副中心的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群和都市区的发展,进而带动粤东和粤西两大欠发达区域的发展,这也是广东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内容。


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口外流,也应理性看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所著的《大国大城》中指出,对于经济增长和地区平衡来讲,我们需要的是人均意义上的增长和平衡,不是指总量意义上的差距缩小(即均匀分布)


从广东各地市十年来的人口数据变化来看,有6个市人口相比2010年出现下降,这些地市均来自粤东西北。其中,粤东北的梅州减少最多,十年来减少了36.69万人,降幅达到了8.65%。从广东57个县域的人口变化来看,共有2/3的县域十年来人口出现下降,主要位于粤东西北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梅州、河源地区的县域下降幅度比较大。


| 表:广东57个县域十年来人口变化情况
| 表:广东57个县域十年来人口变化情况


对这些地方来说,应该让人口合理地流动起来,除了流向珠三角发达地区外,往周边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集聚也是应当鼓励的方向。毕竟,对很多山区来说,人口太多的话,人均耕地资源、山地资源就少,人均GDP提高就很难。因此,人口合理的外流后,人均拥有的资源多了,人地资源禀赋更加比较理想、均衡,人均GDP也会相应地提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林小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