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虎嗅医疗组

作者丨苏北佛楼蜜

题图丨东方IC


新冠疫苗第三针加强针“靴子落地”,首先落在了河南。

 

9月16日,河南省新冠肺炎和流感等秋冬季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宣布,国家即将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59岁重点人群。

 

根据加强免疫需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2021年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病毒的突变和疫情的反复“横跳”让人们有关加强针该不该打,又该何时打的疑问越来越大,如今河南省的确切消息一出,瞬间上了微博热搜。

 


新闻背后,我们更要去验证加强针背后的科学远离和依据:怎么打?安全吗?


加强针,安全吗?


早在8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指出,灭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种之后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显的下降,因此,各个国家都在探讨如何强化疫苗的免疫作用。

 

在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导致局部地区疫情复燃、疫苗混合接种和改良版疫苗研发试验渐次展开,第三剂接种以增强免疫保护被提上议事日程。

 

要知道,第三针并非新冠疫苗独有的,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都有过加强针,不同的病毒及接种对象,都会带来不同的接种策略。 

 

疫苗加强针什么时候打与我国疫苗接种进度密切相关,要尽量覆盖更多的人群,让没有禁忌证的人群尽快完成第一、二针疫苗的全程接种。

 

仅以河南地区为,截至目前,河南已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1亿剂次,已完成2剂次接种的6461万人(含仅需接种1剂的腺病毒疫苗),疫苗接种总人数达到7346.98万人,18岁以上人群,全省第二剂次任务完成率84.8%。

 

加强剂也经常被称为“第三针”,因为现在大部分疫苗接种需注射二剂,但“第三针”不同于疫苗混搭接种,虽然两者有部分重叠,后者更多是指已接种疫苗之后再注射另一种疫苗以期增强免疫保护,以及其他形式的混搭。

 

以色列是第一个启动大规模加强剂接种的国家,2021年7月30日起,40岁以上第二剂接种至少5个月之后可以打第三针。在美国,完成莫德纳、辉瑞两剂接种超过8个月的人,不分年龄,也不论是否有基础疾患,都可以打第三针。

 

传染性和毒性更强的变异毒株,如德尔塔、拉姆达等,是“第三针”主张背后的主要动力之一。美国CDC和其他来源的数据显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是原始毒株的一倍,但接种疫苗的人感染后传染期会缩短。这也是支持推广“第三针”的主要论据之一。

 

以色列两项研究表明,第三剂辉瑞可显著提高对60岁及以上人群避免感染和重症的免疫效力,辉瑞和莫德纳的其他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回到国内,我国主要接种的是国药和科兴的新冠灭活疫苗,近期这两家公司都报告了第三针疫苗的临床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第三针疫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仍像接种第一针和第二针一样安全。同时,第三针接种后,受试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快速大幅提升,这预示着疫苗保护效果可能大幅度提高。

 

中国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8月23日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国药集团去年在开展Ⅰ、Ⅱ期临床研究时,就已经设计了加强针试验,相关数据近期已经对外公布。在18至59岁、60岁以上、3至17岁三个年龄段,设计的接种程序是第三针与第二针间隔56天。

 

“整体的安全性数据还是非常好的,不管是局部的反应和全身的反应,都符合预期,和两针的没有什么区别。”张云涛说,在免疫原性方面,接种第三针后,抗体增长的幅度在30%左右。

 

此外,国药集团在阿联酋开展了9300人的加强针研究,第二针与第三针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左右,安全性数据同样符合预期,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免疫原性结果正在监测过程中。

 

张云涛认为,从这些数据来看,加强针的安全性没有问题,根据相关研判和一些非典型的成队列的研究数据来看,未来可能会在形成全人群免疫屏障、应接尽接第二针之后,择期开展加强针的接种。

 

在加强针的选择方面,张云涛认为,中国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建议使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第一针接种完灭活疫苗,那么第二针也要接种灭活疫苗。如果接种第三针,也是同一个机理。”


“加强”的是啥?


病毒这种古老的“生命体”从发现至今也仅有120年左右。据估计,至少有数百万种病毒存在于地球上,至今为止被人类发现和研究的仅仅5000多种。病毒被认为是生物界横向的基因传播者,在生命进化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人类基因组中就至少组合了50多种病毒基因,而至少有一部分这样的病毒来源的基因参与了人类的生命过程。但是这种基因传播者在首次进入宿主时,一般并不受到宿主的欢迎。

 

一部分原因是宿主细胞对自身基因完整性的保护,另一方面病毒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通常会造成对宿主细胞的破坏,并可能导致宿主的死亡。因此,除非在进化过程中经过上千万年的整合,一般来讲, 病毒的侵入对于宿主而言必然导致疾病。  

 

疫情中印度地区的游行
疫情中印度地区的游行

为了抵抗这种病毒的侵入,低等生命体(细菌)到高等生命体(哺乳动物)先后进化出可以识别和切断病毒基因的能力,高等动物发展出完整的免疫系统,以抵抗和歼灭病毒。例如人类的TLR系统,可以快速识别病毒组分的特定“模式”,从而迅速启动抗病毒免疫,这类免疫能力可以通过垂直遗传给下一代,因此被称为“固有免疫”。 而更多的针对不同病原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则需要通过病毒感染或者疫苗免疫而获得,被称为是“获得性免疫”。

  

当身体免疫系统初次跟疫苗“相遇”时,会激活两种重要的白血球(白细胞),首先是B浆细胞,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但它们寿命不长,初次接种疫苗后开始几周身体里有大量抗体,如果不注射第二剂疫苗的话,抗体数量会锐减。

 

另一种是T细胞,又叫T淋巴细胞,成熟后分化成不同的效应亚型,能识别和杀死不同的病原。其中一种叫记忆T细胞,如果没有碰到格杀对象(病毒),在体内可以存活几十年,这意味着有些疫苗可以提供终身免疫。

 

关键在于,这种T细胞只有在注射了第二针疫苗之后才会大量产生。

 

所以,通过注射疫苗后续增强剂,让身体第二次接触抗原,即病原体上触发免疫系统的分子,从而激活第二阶段的免疫反应。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官方称辉瑞和阿斯利康疫苗第一剂注射后效果显著,但第二针必须打的原因,因为第二剂疫苗“极有可能强化免疫反应,使之更成熟、涵盖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因此,科学家认为大部分疫苗都需要后续增强剂才能完全起作用,比如麻腮风三联疫苗(MMR),刚出生时第一次接种,研究发现只打过一针的人当中有40%对三种病毒没有完全免疫,而打过第二针的人里这个比例只有4%。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丹尼·奥特曼(Danny Altmann) 解释说,后续增强剂可以激发接种者自身免疫机能进入一种新的微调模式。

 

因此,在注射加强针之后,体内的记忆T细胞数量增多,有时记忆B细胞的数量也会增加,而它们产生的抗体质量会更高。先前产生而且还活着B细胞再次遇到病原,会急速分裂,产生大量来势汹汹的“后代”,然后免疫系统里巡逻的抗体数量出现第二次高峰。

 

与此同时,有迹象表明一些已经注射新冠疫苗的人体内的记忆T细胞可能以前“见过”它们的同类,即以前爆发过流行的冠状病毒,记住了,所以这次很容易就认出新冠病毒。

 

结合目前我国具体的研发策略的走向,一共包含5中技术路线,灭活及减毒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

 

常用于接种的国药疫苗和科兴疫苗,均属于灭活病毒疫苗,又被称为常规疫苗和传统疫苗,90%以上的疫苗属于此类,是由细菌、病毒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然而其免疫原性较低,诱发的主要为体液免疫,因此,面对病毒突变,加强针的注射或许能带来更稳定的免疫作用。


我是本文作者苏北佛楼蜜,人类最后的严肃都该留给生物技术。珍惜所有与你沟通的机会,微信:Pinkfloyddddd,欢迎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