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身份认同”与“刻板印象”是亚裔学生留学海外最容易遭遇的困境,不少学子甚至因此抑郁,成绩一落千丈。但亚裔女孩Sophy不仅凭一己之力轻松应对这些困境,甚至还成了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今天,外滩君就带大家走进Sophy的人生,看看她身上有着哪些涉身处世的立身之本,以及怎样的家庭教育能够给到孩子在任意一块土壤上都能生根发芽的能力。

文丨 严慌慌 编丨Travis

前北大校长蒋梦麟曾说,“教育是要培育出一个个活泼泼的人。”在了解了少女Sophy的经历后,外滩君感受到了什么叫“活泼泼的人”。

就读于国内公立学校时成绩拔尖儿,就读于北美顶级私校时也一样兼并了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杰出的团队领导力,Sophy凭一己之力刷新了身边同学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她是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从校长、老师到同学,无一例外,都很欣赏她。



Sophy

高中四年,Sophy获奖众多。

从2017年到2021年,多次荣获不同荣誉与奖项,旨在表彰她在社区服务、领导力等方面的卓越工作。如米丽・亨特奖,每年学校只颁发给一位学生,旨在表彰该学生对学校及校外群体做出具有影响力的贡献。

还有2018-2021年爱丁堡公爵国际奖金质奖,这个国际性质的奖项每年约有30万人角逐,不仅要求参与者自己设立目标,还要持之以恒地完成多个目标项目,如社区服务、体育锻炼、户外冒险等。

这一奖项的获得者,都被认为具备了服务社会,承担责任,勇于挑战自我的潜能。



爱丁堡公爵国际奖奖牌

自然地,今年Sophy收到了3所知名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一所大学的环境相关专业世界排名前三。

经过深思熟虑,Sophy最终选择了同样位于西海岸的加拿大的大学,因为它的环境专业毫不逊色,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也让她心之向往。

在多次深入地交流以后,外滩君意识到,Sophy是一位思想成熟、积极向上,内心强大,能在每一块土壤上生根发芽的活力女子。

对于即将出国留学的孩子而言,以及将来打算让孩子出国深造的父母,Sophy的故事,颇有意义的地方或许在于,它诠释了什么才是孩子涉身处世的立身之本,和真正能让孩子在哪儿都扎得下来的能力。



文化自信,才是立身之本

Sophy出生于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蒙特利尔。4岁那年,从事中文教育的妈妈,考虑到要给她一个全中文的成长环境,加之爸爸所在公司正好想开拓国内市场,于是全家人一起回到了国内,定居深圳。

从小学到初中,Sophy在深圳的公立学校就读,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意志品格,都在这期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初三那年,Sophy萌生了去加拿大读书的愿望,一方面是想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和生活,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视野更广阔的人。

在父母的支持下,初三寒假结束后,Sophy参加了加拿大几所私立高中学校的面试,最终选定了位于多伦多的一所顶级私立女校。这里有着不同于国内的学习环境和教育体制,更为特别的是,这是一个女孩们可以平等争取所有机会的地方。

很多初来加拿大求学的华人孩子,多少会有些“水土不服”。语言、习惯、文化甚至生活本身,可能都会构成挑战。因此,“不自信”往往是这些孩子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

但Sophy是幸运的。她有一个从事中文教育的妈妈,还经历过扎实的中文学习,因此在和同学们交往时,她总能感受到大家对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的羡慕,这给了她超强的文化自信。

“尽管知道不该把观点强加给别人,但我还是会尽量鼓励和帮助身边的华裔同学学习中文、重拾中华文化。”这样的经历,也让Sophy更有底气。



除了语言,Sophy还有其他“绝活儿”展示中华文化。

十年级时,她在春节晨会上自编自跳了一曲《知否》,中国舞的神韵和中国优美诗词的“强势组合”博得了满堂喝彩,这也让Sophy一下子收获了很多迷妹。

读十一年级时,Sophy又自编自跳了电视剧《鹤唳华亭》的主题曲, 再次向大家展示了中国舞蹈的深意和魅力。表演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喝彩,掌声经久不息。

那一刻,Sophy深深感到,自己对根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不仅没有阻碍她融入加拿大本土文化,反倒让她保持了自身独特性,让她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在新环境里备受瞩目。

自信的人儿往往也格外出彩。

高中四年,Sophy成了一位“体育达人”。每个季度她都会加入学校体育队,尝试女子垒球、铁人三项、游泳、羽毛球、壁球等各种体育项目。

课外之余,Sophy也尝试过马术、高尔夫、射箭等,每年冬季更是少不了参与这里的国民运动滑冰和滑雪。



或许,多种体育活动的锻炼更加磨炼了她的身心,自信的光芒也促使她开始了更大的挑战——戏剧表演。

也许是因为传统文化中的含蓄,也许是戏剧表演本身对学生的社交、语言、艺术等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通常来说,这是很多亚裔学生不太占优势的项目。学校的戏剧舞台常年被当地学生占据,很少能见到亚裔身影。

但也正是如此,反倒让Sophy更想向自己证明,也告诉其他人,一切皆有可能。

为了表演好自己的角色,Sophy一直在打破惯例。每次上课,她都会仔细研读剧本、深度参与讨论、大方上台表演,压根不担心自己的口音或词汇量的缺乏会招致嘲笑,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找同学老师问清楚。

难道不怕尴尬吗?外滩君倒是有点儿担心起来。

“我本来就不是在这里长大的呀”Sophy轻松地解释道:“我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有欠缺、语言上有障碍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既然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那自己肯定要先正视自己、主动交涉、积极沟通。”

努力带来了回报。十年级时,Sophy被选中参演毕业生的剧本,很高兴,也特别珍惜这破天荒的机会。不仅不错过每一次排练,还会融入自己设计的小动作让角色更丰满。最终,由她演绎的女总统“镇”住了全场。



表演中的Sophy



服务与责任感,让她找到了“热爱”

正如前文所述,Sophy在学校里是个“明星学生”。但这样的荣誉,不单是因为她学业优异,更重要的是她有着同龄人中少见的成熟和责任感。

学校将所有学生分为了10个house,相当于10个社区,不同house之间会有比赛和竞争。读十年级时,Sophy被选举为House Executive(House执行员),负责活动策划和调动成员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融入社区,开会时,Sophy一改前辈们正经严肃的模式,以非常轻松的方式和大家打成一片。每次会议她从不拿稿,总是声情并茂地讲解PPT,尽量避免乏味。表面看上去,她是轻松驾驭,背后却是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大家都觉得Sophy的领导力是服务型领导力。在她看来,这恰恰就是“领导力”的真谛,领导力不是权力,而是鼓励自己和他人去实现目标的能力。“大概是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任劳任怨的精神吧。” Sophy笑着说。

这大概也是Sophy能够获得多项和领导力相关的奖项的“秘诀”。正如哈佛商学院弗朗西斯·福雷教授说的那样,“领导力表现在你的存在能使他人变得更好,当你不在的时候你的影响力还能一直持续。” 对此,Sophy深以为然。



Sophy

在国内读书时,Sophy曾听了一场公益性观鸟讲座,觉得很有意思,便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讲师带领的青少年观鸟组织。假期里,她跟着老师去公园实践,被鸟的形态、行为和声音深深吸引,生活中的烦恼和城市喧嚣全被抛诸脑后。

这样的活动让她意识到,原来城市的车水马龙中也存在“沙漠绿洲”,存在一些其他物种可以栖息的地方。Sophy顿时萌生了一种“保护欲”,“我希望保护好这些栖息地,这个‘希望’甚至成了我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

带着保护好环境的责任感,在高中前,Sophy参加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类学术型、体验式夏校;也曾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吉隆坡和库布齐沙漠开展的青年探险,还带领团队发明环保洗衣机,学习最新的太阳能技术,想办法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活。

高中期间,学校每年4月份的“地球周”活动,都由Sophy领导成员们设计、主办。针对每项活动,她会认真搜集资料,自己先创造出来一个活动样板,并在邮件里给到团队很清晰的指引。成员完成任务时,她还会对大家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让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参与的机会和自信的展示。

她的认真负责以及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获得了大家的赞许。Sophy被选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总监,这个职位由全校师生共同选举,代表全校发声、组织举办各项活动,是学校当地人群体最看重的,更是华裔很难获得的校级领导职位。



为社区募捐的Sophy

此外,高中四年,她在多伦多的省级生态保护机构做了三年义工。这个暑假,她还成功地应聘上该机构的实习岗位。

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多,Sophy就越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刻不容缓。未来,她打算继续从事与环保相关的工作。在众多选择中,这也许不是热门的专业,也很难在短时间取得成就,但在精神层面却和她颇为契合。

在Sophy看来,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有激情、有动力,才能发挥自身的巨大潜力。斯坦福大学做过统计,12-26岁的年轻人中,平均每五个人里,只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很幸运,Sophy是其中之一。



自我规划能力,

离不开父母的“放养”

可能有人觉得Sophy对新事物的积极探索、对环境的超强适应力,是天生性格使然。实际上,性格因素固然有,却更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不可分。

读小学时,父母对她的学业严格把关,几乎手把手指导引领,不允许掉链子。这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底子,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进入中学后的学习,她完全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和监督。

Sophy特别感谢父母对自己的“放心”和“放手”。相比之下,她见过太多压迫性的家长,即使孩子已经上了高中,这些父母依然很关注孩子有没有在房间里认真学习、每次考试成绩如何。“光想想都让我觉得窒息。”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Sophy就全权处理自己的事情,父母最多做些交学费、活动注册之类的琐碎事儿。也从不干涉她的学业,不要求考多少分、多少名,不限定未来非得学什么专业……



Sophy

早早拥有自主权的Sophy,也拥有了独自适应世界的能力,她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并从中发展出新的技能和优势。

在加拿大的高中四年,选什么课程,要不要补课,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将来学什么专业,父母完全没有插手干涉,都是她自己独立完成。

包括后来申请大学,也没有请任何升学顾问,而是Sophy自个儿思考、研究、撰写文书。这在华裔学生中应该还蛮罕见的。

2017年来到加拿大后,Sophy妈妈放弃了国内工作过来陪读。妈妈为她提供的后勤保障很到位,让她吃得好睡得好,还不用面对住宿生人际关系的困扰。这是Sophy能迅速融入高中生活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Sophy也能感觉到妈妈的落寞。“作为陪读妈妈,她感受不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Sophy看在眼里,谋划在心里。刚上九年级时,Sophy在自己都不太熟悉环境的情况下,主动搜索到当地一所中文学校,和校长用邮件沟通,为妈妈争取到了面试机会。

实际上,Sophy妈妈原本就是国内很优秀的中文老师,自然能够很顺利地得到这份工作。加上Sophy妈妈性格开朗,讲话颇有感染力,在中文学校很快就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Sophy与妈妈的合影

换成哪家父母拥有这样的孩子,从心底里都会生出喜悦吧。但本质上,Sophy一家真正践行了“相互理解,彼此成就”。

现在,Sophy已经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对于未来,她有很多期待。如果一定要总结经验,给到学弟学妹们一些建议的话,那大概就是:一定要自信,要敢于承担责任以及专注于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