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荔枝橙,原文标题:《“精神饼”出圈:猎奇合理化的精神胜利与流量倒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宛平南路600号”正式突破魔都地界,火热出圈。
8月25日,一位微博名为“脊梁in上海SH”的上海本地红V发文安利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内部售卖的月饼礼盒。
带有卫生中心LOGO的月饼实物图一出,这条图文迅速引发了上海本地群众的积极响应,各类声称能够团购的群聊人头攒动,橙色软件商家闻风而动,开模的开模、代购的代购。一时间,这盒月饼堪比高奢礼盒,价高量少、一饼难求。
为了拥有来自“精卫总”的梦中情饼,不少人托关系找熟人、前往医院实地询问,甚至还动了上门挂号看病的念头。加之已经收到月饼的幸运儿们纷纷晒出拔草repo,称此一盒“精神饼”下肚,顿时令人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振奋,大有“饼到病除”之效(bushi)。
物美价廉、国企背书、“功效保障”的“精卫”牌月饼持续火热不停,成为红极一时的流量密码。与此同时,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成为不少人争相前往的打卡圣地。
从上海人的“精神家园”到各地网友的“巡礼圣地”,如何看待精神病院和“精神饼”的走红?出圈后,何处才是“精神饼”热的归宿?
猎奇合理化,面对精神疾病恐惧的精神胜利法
“精卫”牌月饼热,脱胎于上海人对于“宛平南路600号”的特殊感情。
对于这个城市的长住居民而言,“宛平南路600号”除了是一个地名外,还是一句可能出现在日常对话中的常见表达。
源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妖魔化恐惧,泛指精神病院的“宛平南路600号”通过隐喻普通人对疾病的复杂心理,表达了现代人与外界的人事物交互时的病态精神困境。
“快回宛平南路600号”在符号的意义重构中被赋予戏谑嘲弄的感情色彩。与此同时,为了找寻内心世界的平和,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也在一些自我调侃的语境中被许多人称为心目中的“精神家园”。
在上海本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火”由来已久。然而“精神饼”的推出,将精神病院的LOGO与新式月饼造型融合,为精神病院的符号意象增添了鲜活有趣的色彩,与隐晦的精神病院恐惧中阴郁黑暗的刻板印象形成反差。
因此,人们对于“精卫”月饼的追捧的确是一种猎奇。然而基于对精神病院的新认知,“月饼热”更是一场为了战胜精神疾病恐惧和健康焦虑的猎奇合理化。
每年都会推出的内部福利月饼,在融入精神病院的LOGO之后,就成为了“精神饼”,成为了能够帮助精神状态自愈的功效实体。
精神月饼的消费者,试图从这件网红单品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实物的获得感,更是面对精神疾病的精神胜利。月饼的出圈求购行为,是自我诊断、自我调侃、自我疗愈行为的替代,也是精神疾病有则治之、无则加勉的情感冲动替代。
热烈求购“精神饼”,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消费和食用的行为,排解自身对精神健康的焦虑。而“精卫”牌月饼的出圈,说明了这份焦虑并不是上海人的专属,而是一种现代情感通货。
每日提肛运动打卡过后,抱着装有2l水的巨大水壶,许下一个“今晚十一点入眠”的承诺……在这些由身体健康焦虑催生出的养生生活法则的基础上,“精卫”牌月饼蕴含的精神健康意味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收获身心健康的点睛之笔。
尤其随着“每个人多少有点病”的深入人心,隐性的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话题逐渐成为公共讨论的常见议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周围人可能存在的身上肉眼察觉不到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地通过“有病”式自嘲实现认知协调。
但是“精卫”牌月饼热引发的合理化猎奇,终究是自欺式的精神胜利。
一方面,热烈追捧“精神饼”的消费者相较于宛平南路600号和其他精神病院的患者而言,面临的通常不是真正的疾病,也不是真正的焦虑症。
另一方面,在月饼上转嫁疾病恐惧和健康焦虑,这一行为的本质是自欺和本能隐抑。因为基于猎奇合理化的逻辑,人们对“精神饼”的评价,标准大多不在于口味、材料和包装,而是想象中的“药物”功能,也就造成了进食本能的抑制。
回归理智,“精神饼”热的健康传播归途
在“精卫”牌月饼火热出圈之后,医院方面回应称“月饼成为网红说明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健康”。与此同时,在猎奇式消费“精神饼”和精神病院的指责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声音,对精神病院引起关注的现象提出了积极的未来设想。
回顾“精卫”牌月饼热的始终,网络注意力的集中源于地区意见领袖的引导和普世情绪的共同倾注。
因此在月饼事件中,医院和精神疾病相关群体并不是主导话题的一方,而是被讨论的一方,能够发出的声音相当有限。医院方面进行的回应更多围绕着月饼,与积极设想中有关精神疾病的健康传播相距甚远。
然而就在月饼热的几天前,关于精神疾病的讨论曾经出现过不同的局面。同样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大陆第一个精神疾病患者的画展引发了人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内心世界的好奇。
以往,关于精神疾病的健康传播重点在于对精神疾病及其患者的去污名化,以至于多样的疾病名称进入了有关精神疾病的认知语料库,厚厚的行为准则被转交到人们手中,反复强调着歧视、误解精神疾病的错误性。
然而即便是当下,精神疾病的本质、精神疾病的治疗手段以及如何应对与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处等,这些问题在多数人心目中都是一片空白。
精神病、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这些集体追求去污名化的疾病通常混为一谈,造成患者和有需要的群体寻求帮助和求医时面临的现实障碍。
在拍照打卡、抢购月饼的人大方造访宛平南路600号的同时,还有一群不敢光明正大到医院就诊看病或是不知道要到哪里求医问药的患者。
呼吁对“宛平南路600号”的讨论回归健康传播,并不是为了全盘否定“精卫”牌“月饼热”带来的关注,而是试图区分对精神病院的符号意义的娱乐化消费并不等同于健康传播。
当人们的视线短暂集中于精神病院、精神疾病的相关话题,如何利用这段黄金时间,抢占公共讨论的主导权,避免少数群体讨论空间被娱乐化浪潮淹没,是网红精神病院应当继续思考的问题。
医院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是希望他们能够回归理性。有关精神疾病的健康传播,也请回归理性。
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而疾病的降临都有原因。
“精神饼”能够治疗一些人的无聊,玩笑过后,希望“精神饼”也能为真正的精神病人和精神病院带去新的药方。
参考资料:
上海全知道“脊梁in上海”《这几块月饼让我明白:宛平南路600号才是真正的“上海流量之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荔枝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