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萧新民,原文标题:《萧新民丨祖母回不去的马来西亚》,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的祖母许娇,是个小脚女人,祖籍广东省惠州,1888年9月出生在马来西亚淡边一位比较富有的侨领之家。她的一生中,前半生是在马来西亚度过的,而后半生则在我的老家肥田村度过。日本侵略中国引发的战争,让她一辈子都未能圆那重返马来西亚的美梦。


美丽的邂逅


1908年4月5日,是清明节,几个在淡边打工,来自粤东客家地区的单身青年,利用休假时间,相约到马六甲市的中国山(又名三保山)去游玩。


一路上,几个小伙子边走边谈,晴朗的春日,能去踏青那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无边的美景已焕然一新。春风不经意地拂过面庞,野花已万紫千红,争相怒放,点缀了整个春天。


因为天气好,今天的三保山显得有点热闹。粤东来的几个青年谈笑着来到了三保庙前,在他们就要踏入三保庙时,突然他们在身边不远处听到了“唉呀”一声的尖叫,一位姑娘不小心摔倒在了“三保庙”门前的台阶上,姑娘尝试了几次都站不起来,显得比较痛苦。突然,粤东来的几位青年中有一人似离弦之箭跑上前去,俯下身,把女孩扶了起来。人们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时,那个姑娘抬头一望,见是一个俊俏的男子,不禁满脸绯红。女子的家人趋步前来扶住女子,连声向青年道谢。与青年同来的几位年青人亦趋步前来,两抹人互致问候,方知都来自淡边。那个女孩叫“许娇”,与她一起来的都是她的亲戚朋友;那个青年人叫“萧宜琳”,在淡边一个老板的橡胶园里打工。他们都来自中国的广东。于是,接下来他们结伴一起游览,并于下午一起乘车回到了淡边。


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回到淡边后,宜琳经同乡的介绍,辗转到了许娇的父亲许强的橡胶园里当了一名工人,以求能有较多的机会接触许娇。而许娇当时的家庭条件是完全可以多读一点书的,但由于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娇的父母只送她读完小学就再没有送她读书了。几年间,只是在家做些针线活,聊以度日。


自成了许娇父亲的工人后,宜琳就隔三差五地来到许宅,借机接近许娇。不久,他们便双双坠入了爱河。


许娇和宜琳相恋的消息被父母知道后,父母对宜琳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考察。考察后,许娇的父母得出的结论是:宜琳是个勤奋、诚实、有聪明才智的好小伙子。他们打心眼里同意他们的相恋。


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许娇才知道,这位来自粤东北部的小青年在家乡本来生活条件不错,父亲是村里的乡绅,其祖上可谓“书香世家”“官宦世家”。他之所以走出家门,远涉重洋,并不是像大多数来南洋的人一样,是因为家里实在呆不下去,生活难于维持了,他来南洋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美好前程。


通过交往,许娇有了对客家人的朦胧认识,对客家人具有的“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崇文重教,爱国爱乡”的精神有了一些了解。


这年的冬天,在许娇家人的帮助下,宜琳在许娇住家附近租下了一间小屋,在同乡的帮助下他们布置了新房。


在一个暖冬的日子——1909年10月8日,萧宜琳和许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艰苦创业


婚后一段时间,宜琳还在岳父手下打工。半年过去了,妻子的肚子已经明显地告诉人们,她怀孕了。


宜琳想如果照当前的样子做下去,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十年衣锦还乡的梦想呢?原来当年宜琳是在父母兄弟的一片反对声中,偷偷与同乡几个人跑到潮汕地区坐轮船,在猪仔仓里经过千辛万苦来到马来西亚的。


要赚取第一桶金,光靠打工是不行的。于是宜琳辞了工,靠几年的积蓄,在离住地不远的地方开了一间士多店,开始了他在马来西亚的艰苦创业。


起步阶段,宜琳并未请工人,出货、看店销售打理店铺全是自己一个人,从天不亮就起床,直干到晚上十一点多才关门。好在店面离租住的地方不远,许娇在家煮好饭后,常常拐着小脚拎着饭菜送给宜琳。每当此时,宜琳都会心痛不已,要许娇不要送饭了,他自己会回去吃。但许娇总是笑笑说:“没事,走不快,走慢一点就不怕了。”


1910年冬,许娇就要临产了,萧宜琳说什么也不要许娇送饭了。这时萧宜琳的生意也比刚开始的半年前好多了。由于宜琳诚信,无欺诈行为,且服务态度很好,因之回头客很多。萧宜琳再也忙不过来了,他便请了一位工人,主要负责料理店面的销售,自己则腾出时间适当照顾许娇,而主要精力则放在如何组织货源上。


这年冬的农历十一月初三,萧宜琳和许娇的第一颗爱情结晶诞生了——许娇生了一个男孩。


望着襟褓中的爱子,许娇要萧宜琳给他取个名字。


萧宜琳望着胖乎乎的儿子,想了想,就说:


“我要你为我生5个儿子,他们的名字,我都想好了,‘达’是世辈字,第一个就叫萧达荣吧,后面依次是萧达华、萧达富、萧达贵、萧达昌,他们5个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荣华富贵昌’,就如我的愿望一样,我想当一位大富翁,许娇,你说好不好?”


许娇笑如灿烂地说:“你说生就生吧,快把达荣交给我,你也该去店里了!”


乌飞兔走,时光飞逝。转眼又是四个年头,许娇为萧宜琳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依生第一个儿子时的约定,二儿子就叫“萧达华”。


这时,萧宜琳的生意已做得相当不错,他已租下紧邻原来店铺的另一间店面,扩大了店铺,手下已有了3名工人,利润除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外,每年都有一定的盈余。


按许娇的意思是就这么做下去,也算不错了。但萧宜琳却绝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把目光瞄向了新的市场。当时,锡矿生产在马来西亚相当红火,为马来西亚人带去了开采锡矿后的巨额回报。为此,萧宜琳把目光盯在了锡矿开采上面。开采锡矿需要一笔较大的资金,萧宜琳便与几位有实力的朋友合伙办起了一个锡矿场。1914年春,萧宜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锡矿生产和销售上,士多店的生意则主要由第一次请的工人在为他打理。


在开办锡矿场初期的一年多时间里,萧宜琳一头扎在了矿上,他就是一位这样执着的人,他认准了的事不办好他是不会放手的。


开矿一年后,当财源滚滚时,萧宜琳和他的几位合伙人都开心得不得了,他们为塑造自己而获得了成功。


返回故乡


日历翻到了1925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此时的萧宜琳,已有了4个男孩,最小的萧达贵也已到了六岁,前3个儿子都在学校读书。萧宜琳已事业有成,有了自己的别墅、小车,还有多间商铺、橡胶园和占有较大股份的一个锡矿。


是年中秋节赏月时,萧宜琳的思绪一下子飘回到了遥远的故国、故乡。他扳着手指在算,自己在22岁时的1906年出来到现在,一晃20年过去了。自己从孑然一身到如今已儿女成群。


遥望天空,此刻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一切,无不牵扯着萧宜琳的心。


经与许娇商量,他们决定中秋节后带小孩一起回老家。


1925年11月上旬,萧宜琳、许娇夫妇带着4个孩子从淡边出发,经马六甲市乘船过马六甲海峡,从香港经汕头,再改乘汽车至梅县,再从梅县搭乘人力轿子回平远,就这样,他们一家子在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经过20多天才终算回到了萧宜琳的故乡——现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


萧宜琳的故乡肥田村,位于粤、贑两省交界处,北上3公里即达江西省辖牛埃石境地。


肥田村居住的都是客家人,以萧姓和张姓为多。明洪武十一年(1378),萧宗一从大柘徙迁居肥田开基,为一世祖。他见这里村庄圆满,土地肥沃平坦,周围山上长满茂林修竹,认定是个安居乐业的风水宝地,就以“肥田”命名,自始沿用。


话说,1925年12月的一天,萧宜琳一家6口人,一路风尘仆仆,总算回到了家。看见故乡的山,故乡的水,萧宜琳已是百感交集。当萧宜琳带着妻子和4个孩子蹒跚行至八尺老街时,萧宜琳的眼里流露了一副渴望和焦急交织的眼神,这故国,这故乡是他朝思暮想的地方,然而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古老的八尺老街已难寻当年的记忆了。而此时此刻,萧宜琳最希望又最怕见到的是他的父母亲大人。萧宜琳此刻心中有一种深深的内疚。想着,想着,他已泪迷双眼了……


说话间,萧宜琳、许娇带着孩子们来到了一座大屋门坎下,此刻,只见大屋门坪处挤了几十口人,有的人欢叫“宜琳老弟回来了”“宜琳哥哥回来了”;有的人特别是小孩子带着一副惊奇目光看着这突然而至的一群人。


而此刻,萧宜琳远在门坎下就瞅见了那头戴礼帽具一副绅士派头的老父亲和眼眸里充满爱意的老母亲。


到得大屋门坪下,萧宜琳突然跪在了父母亲面前,泣不成声地说:“爹、妈,您们的不孝儿子回来了。”


此刻,萧宜琳的父母亲两人也都不禁留下了滚烫的眼泪。


这一晚,萧宜琳和许娇与父母和哥哥、弟弟等亲人聊得很晚,好像20多年来的离别亲情,要在此一晚全补上。


这是一个山村的夜晚,深夜,光线昏暗的围屋里已岑寂无声,而萧宜琳和许娇却久久不能入睡。白天的一切勾起了萧宜琳太多的回忆,而对于许娇而言在满怀新鲜感后,她的思绪又飘回到了遥远大海的那边,想起了他娘家的亲人们……


愿时光永恒


1925年的冬天,对于刚从马来西亚归来的萧宜琳夫妻及其4个儿子而言,是显得特别的冷。


刚到家的第三天,孩子们就赶上一场少有的好雪,看着棉花般飘飘的白雪,孩子们在大门坪上尽情的追逐、嬉戏、乐不可支。


许娇是第一次经受如此冷的冬天,第一次品读冬天。在马来西亚一年四季的落差往往使人忘去季节,而在萧宜琳的老家粤东北则让许娇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冬天,也许她已感受了冬天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别有韵味,也许让她产生了莫名的必须战胜人生各样困难的激动,也许让她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也许勾起了她自己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的美好日子……


1926年的春节,由于萧宜琳夫妇及4个儿子的归来,萧家注入了新的活力,春节过得特别热闹,尤为显得隆重热烈的是“月半上灯”。


除夕的团圆饭,萧宜琳一家男女老幼几十口人围在几张大桌子上一起吃,好不热闹。而最为有意思的事是1926年元宵,萧宜琳的父亲买了好几对特大特漂亮的灯笼,因为今年他家一次上灯的就有4个男孩,无怪乎老人家会显得特别高兴。


元宵节晚上,各村各屋都在放烟花焰火,人们节后还纷纷传讲今年“楼上”放的烟花最多,也最好看。


光阴倏然而逝,转眼就到了秋天。1926年9月26日,许娇顺利产下了一个男婴,按事前的约定,取名为“达昌”,圆了萧宜琳要许娇生5个男孩的愿望。在老家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许娇母子均平安。


时间一晃就到了1929年,为民国十八年,当时,国家正处于动乱之中,军阀之间的战争连连不断。而从马来西亚传来的消息也并不使人乐观。为此,萧宜琳征得父亲同意后,决定把老婆、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先再赴马来西亚,待时局好转再把妻儿接出去生活。


那是一个春节后不久的夜晚,已是深夜了,楼上堂屋侧一间房子里依然传出昏暗的灯光,萧宜琳与许娇正在依依惜别。夫君就要远行了,许娇好像有说不尽的贴心话。萧宜琳则好像有太多的叮嘱要讲。他们都想留住此刻的时光,让它永恒。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时间还是在他们的不经意之间悄悄地溜走了,东方已露出了晨曦。干脆不睡了,萧宜琳看着哭得泪人儿似的老婆,真想丢下那简单的行囊不走了……


清晨,萧宜琳的父母叫人为萧宜琳煮了两个鸡蛋和米粉,看着儿子慢慢地把早点吃下去,父亲才对他说:“是你自己选择的路,你要有勇气走下去,你对老婆、孩子就不必挂心了,安心去吧,到了别忘了给家里常来信。”


萧宜琳擦了擦有点酸的眼,拿起行囊,一步一步往外走去。走了很远,他回过头来,仍然还看见一大家人站在那大门坪上……


该死的战争


春,轻盈的脚步,踩着绿色的音符,踏绿大江南北,生命不再犹豫,从芬芳的泥土爆芽。


1929年的春天过得真快,萧宜琳离开老家两个月后,许娇终于等到了萧宜琳报平安的家书。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是单调的,许娇有身孕,又不会从事农业劳动,与当地的人在语言交流上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她除了与孩子们打交道外,大多是在思念中过日子。


时光倥偬,一转眼,小昌昌已经6岁了。萧宜琳因时局、因事业的关系一直未回老家来看看许娇他们。许娇在带小孩,忙里忙外之余,“思念”是她最大的事。每当夜阑人静,小孩熟睡时,她都会把无端的思念化作天边的彩云飞到远山的另一端,飞到宜琳的身边。她太想念萧宜琳了,没有萧宜琳的日子,许娇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于是,1932年10月的一天早晨,许娇有点羞涩的来到萧宜琳父亲身前,轻轻地说:“爸,我想去马来西亚,看看萧宜琳。”


萧宜琳的父亲先是一愣,继而说:“现在时局如此动荡,又有这么些孩子你怎么走,走得了么?”


1932年10月,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三省后一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国家动荡的局势对于一个在边远山区的弱女子而言,好像关系不太,但作为一个村的乡绅,萧宜琳的父亲萧益斋则非常清楚,国家正处于多难之秋,在国家存亡时期,在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时期,也许不是一个弱女子出远门的最好时机。


在父亲的劝说下,许娇只好暂时打消了重返马来西亚的打算。


很快,时间到了1933年秋,萧益斋不得不同意了许娇再次赴马来西亚的要求。


许娇用了几天的时间,为赴马来西亚做好了各项准备。也就在此时,她发现了一个也许难于解决的问题:一是最小的儿子没有护照,恐难于与她和其他孩子一起同行;二是她们母子5人的护照签证均已过时,出关时不知会不会遇到麻烦。


与家人商量后,许娇最后决定把小儿子达昌留在家中,由其祖父母抚养,她则和4个原有护照的儿子一起到汕头海关再办理出国手续。


1933年10月上旬的一天,许娇带着回来时的4个孩子,哭别了小儿子达昌,含着泪水与父母双亲大人及兄弟妯娌一一道别,在萧瑟的寒风中踏上了南下的征程。此时,好在大儿子已经20多岁,已能帮着母亲带好弟弟,并为妈妈处理一些事情了。


就这样,与回来时差不多,用了好多天时间,许娇母子辗转经梅县乘车到了汕头,在汕头市区一家旅馆里住了下来。


次日,许娇让大儿子达荣拿着原有的护照到海关去询问,如何办理出行手续,祈盼早日登船前往马来西亚。而傍晚达荣带回来的消息却让许娇一下子懞了,不知如何处理是好。达荣说海关的人说,你们的护照已经过期多时,根本不可能使用,要办理出国手续,必须从马来西亚那头签证办起。


这一夜,许娇失眠了,烦燥、心悸、思虑一齐涌上心头,现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怎么去办签证?像其他人一样跟水客(帮别人出洋,联络的人)偷渡出去,自己带着一帮孩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一夜许娇彻夜未眠。这一夜无眠是对宜琳的“思念”,是对她们母女能否成行的“思虑”,这“思念”,这“思虑”是酸楚的泪水,是痛苦、焦灼的叠加……


第二天,在大儿子达荣的搀扶下,许娇亲自去了一趟海关,得到的答复与达荣向他转述的是一样的。


后来,许娇带着孩子在汕头再住了两夜,看着实在没有解决的办法,许娇母子带着沮丧的心情掉转方向,又经好多天的周折,回到了老家。


许娇母子重渡南洋之行以失败而终。回到家,静下心来,许娇才想起了“战争”两字,她在心里诅咒这场该死的战争,诅咒该死的日本鬼子。


而令人揪心的是自汕头回来后,就再也没有了宜琳的消息。宜琳的父亲曾多次至临村的水客处托人打探宜琳的情况,但宜琳就好似已人间蒸发,就是问不出所以然来。


痛失儿郎


1934年春,春夜细雨绵绵,已经下了好些天的雨了,这一夜,许娇带着小儿子达昌在房间里睡觉,也许是思念大过之故,这一夜她又做梦了,她梦见自己站在河岸边,说不清的悲苦和忧愁,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随风飞舞、鲜妍的桃花瓣儿追逐流水轻轻地漂流而去。


就在许娇还在梦境中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她,只听门外四儿子达贵在大声地叫:“妈妈快起来,二哥出事了,二哥出事了”。


许娇赶紧穿好衣服,打开房门。


“二哥,昨晚去抢人的东西,现在警察来了,在祖父的客厅里呢,你快去吧”。达贵紧张地说。


许娇赶紧随四儿子来到了父亲萧益斋的客厅里,只见3个警察正在跟父亲讲着昨天晚上发生的事。


原来,离萧家住家约5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子,前几天从南洋回来了一个人,听人说,他在南洋发了财,带回很多钱。村里的几个混混儿竟挑唆约同许娇的二儿子达华一起去上门打劫。昨晚12时左右,当这几个人到了那位归国华侨的家里正在翻墙入内时被人发现了,当场误毙一个18岁的男孩,达华却在荒乱中逃走了。现在警察一是来了解情况,二是动员家人找到达华,带达华到警察局主动投案自首,以求减轻处罚。


许娇听到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差点晕了过去,看母亲打了一踉跄,达贵连忙扶母亲坐好。


至于,后来父亲怎样跟警察讲,怎样把警察送出门,许娇好象已不觉得,她一直处在悲痛之中,想不到回到老家几年,自己因思念太多,为孩子们忙这忙那,竟疏于对孩子的教育,以至让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许娇在心里默默地说,这叫我如何向宜琳交代啊!


就在这时,只听父亲萧益斋说:


“事都这样了,你也不必过于着急,我会叫人到处寻找,让他早日投案自首,以求减轻处罚,你去带孩子休息吧!”


许娇在四儿子达贵的搀扶下,一步一拐地离开了父亲的客厅。


一连几天,许娇每天都去父亲的客厅打听消息,希望能把儿子达华找回来。但事与愿违,一连半个月,一会传来的消息说,达华在逃跑中掉进大河被洪水冲走了;一会儿又传来消息说,达华在逃跑的路上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又有人说,达华已逃到江西的大山里当了土匪;一会又传来消息说,达华已被邻省的警察抓住了,正往回押送呢。尽管消息很多,但就是没有一条是实在的。


就这样,达华失踪了,47岁的许娇失去了他23岁的二儿子,直到离开人世,她再也没有见过他。


一个弱女子,带着5个儿子,虽然还有其他亲人的关照,但那种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1934年,二儿子失踪后,许娇想丈夫能早点有消息,能早点带她母子重返马来西亚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宜琳的父亲、母亲先后辞世。这对许娇的打击是很大的。在心理上她感到失去了依靠,在物质上她失去了很多帮助,日子过得艰难起来。她5个儿子,4个从马来西亚回来的,除老大外,其余都还是学龄孩子,但由于生活的艰辛,包括老五在内,几个儿子中除老四达贵过继至其三叔名下,读过初中外,其余均只上过初小,便辍学了。老五且因从小营养不良,又常常上山砍柴挑重担,把身子都压坏了,个子长得特别小,且背有些微驼,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个发育不够良好的孩子。


时间到了1944年7月,许娇母子终于盼来了宜琳的消息,但这却是一个天大的噩耗。与宜琳一起经营橡胶园生产的朋友来信,信中讲到:宜琳已于是年五月初五病逝,葬于当地五指山上,请老家速派人到淡边。


1944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局势依然动荡。许娇母子因为出国证件的原因依然未能成行。只不过是许娇母子对着南边的方向哭得天昏地暗,肝肠欲断……


随着时间的叠加,许娇的儿子一个个都长大成人了,也都先后娶了妻子,并先后为她生下了几个孙子、孙女。许娇生活有了新的乐趣,又有了新的盼头。她祈盼她的后人终有一天带她重回马来西亚,为宜琳上香,寄托那无尽的哀思,而更为重要的是她希望与她的娘家亲人团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看到欢天喜地庆祝解放,分田分地真忙的人们,许娇的心情也特别的好。她和几个儿子的家庭都分到了土地。并分得了居住的房屋。这时她和小儿子达昌住在一起。土改结束后的1953年10月,许娇的小儿子达昌,也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小孩就是我。这给许娇带来了欢欣,也深感自己多年来为儿子们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今天终于显现了它的价值。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过不了几年,许娇的人生中又经历了一次失子之痛。她那最有文化的四儿子达贵,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1959年因饥饿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1959、1960、1961年,许娇与她的小孙子我两人可谓相依为命,天天在一起。记得那年代成年人都去大闹钢铁、赶超英美了,她和小孙子我被集中安置在靠近大食堂边的一个矮房子里。有一次,婆、孙两人因吃了未清洗干净的狗爪豆,在床上昏睡了两天两夜。有几次我因吃糠饭太多,拉不出大便,翘起小屁股,是她这个当婆婆的用小木棍一点一点地挖,直痛得我“哇、哇”直哭。


这几年,许娇常常一个人唉声叹气,抱怨命运对她的不公。


魂归南洋


初春,盛夏,晚秋,严冬,每个有意义的词汇,伴随着许娇度过了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以后,许娇已步入了暮年。她常常对我说:“你奶奶的前半生是幸福的,后半生是艰难的,这都是你那爷爷把我害的。”


 不知从哪年哪月起,为了打发日子,也为了寄托满腔的情思,许娇竟迷上了山歌,她虽然不怎么会唱,但却常在口上念叨,一首一首地背,背给她的孙子孙女们听,背给听不清她说了什么的人听,反正就是那么回事。


 1968年,许娇已到81岁高龄,我也读初中二年级了,虽然不是每天都见得着,但每星期六日,我总会回到家见见祖母。而每每此时,许娇总会说:“奶奶做梦了,见到你那死鬼爷爷了。”


 初秋,菜花儿黄了。许娇突然病了,也说不上什么大病,就是躺在床上,懒得起来。她的小儿子找来医生为她诊治。医生把脉后对她的亲人说:“年纪到了,脉很弱,怕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准备后事吧!”


 是年农历九月初八日上午,许娇突然把她的亲人叫到床前,用手摸着我的手说:奶奶的大限到了,要到南洋去与你的爷爷相会了。你是会读书的,要好好读书,将来有机会过好日子。


 说着,说着,许娇停住了呼吸,但脸上却留下了一丝微笑……


 第二天,村里有人说,就在许娇停止呼吸那一刻,她住的房子上空,好似看见一缕青烟徐徐升起,突然,青烟中飞出一只小鸟,向着南方,向着南洋的方向飞去……


(2021年6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萧新民(原名肖新民,原平远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平远县志(1979-2000)》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