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器大院(ID:app-neweekly),作者:戈多,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是什么,让她暴瘦130斤?”
“不是抽脂,不是节食,而是减肥训练营。”
一个入营时270斤的大块头女孩,出营时,曲线有致,身姿轻盈,体重140斤;一个240斤的壮汉,训练过后,暴瘦60斤,变身长腿男神。
在某短视频的“减肥训练营”话题下,这样靠减肥“换头”的励志故事不计其数。而相关视频已经多达十几万个,累计播放量超过40亿次。
宣传里,减肥训练营的招牌是“健康”——不用抽脂、不用吃药,只需要封闭式的运动训练+合理健康的饮食调养,“一夜暴瘦”不再是梦。
然而,把减肥训练营送出圈的,却是最近的一起悲剧。
8月14日,“20岁女大学生在减肥训练营中猝死”的新闻登上热搜。
新闻中,黑龙江一名年仅20岁的女生在训练营中突然抽搐、意识丧失,被送达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家属称该女孩事发前一晚状态并无异常。
据媒体报道,该训练营没有医护人员,没有保健医生,也没有营养师。训练场地没有空调,通风不畅。因此,家属质疑训练营无资质、处置不当。
在评论区,我们看到不少参加过减肥训练营的学员留言,发现黑龙江的涉事训练营并非孤例——“减肥训练营的教练没有资质”“饮食搭配反人类”“入营一周后想要逃离”等言论比比皆是。
是什么,让这些被寄予了梦想与蜕变的“减肥训练营”变身“夺命训练营”?
魔鬼训练营:“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练”
教室里,200多位学员紧挨着彼此,弹跳时,汗液会飞溅到另一个人身上,但没有人介意;讲台上,教练戴着麦克风声嘶力竭,和动感音乐的分贝一比高低,尽管后排的学员看不太清,但所有人都处于高度亢奋中。
23岁的小美,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6月,来自山西的小美在抖音上刷到减肥训练营的宣传广告,视频里,那些“暴汗燃脂”“狂甩百斤”的视频让她心动不已。自高中起,小美已和“肥胖”斗争了七八年的时间,但几乎每一种减肥都以失败告终。
让小美前往训练营的,除了短视频中宣传的“神效”,还有看上去特别亲民的价格。
30天,2800元,3人间住宿。这个价格,比小美一个月的生活费还低。尤其正值暑假,随便和朋友聚会,支出都超过这个钱了。
训练营位于山西某县城,坐大巴车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到。营地的周围全是田地,是“外卖无法送达”的偏远地区。
进入训练营以后,每个学员的第一件事都是称体重、拍照片。
第一次测体重,小美觉得体重秤像是“称猪的”——一个快1米长的长方形铁板,连接一个带杆的电子显示屏,屏幕下方显示:防抖动,最大称重300千克。
想到训练营里有一些超大号的学员,这样的体重秤倒也无可厚非。
紧接着是拍照环节。闪光灯打在脸上的瞬间,小美感觉自己像个嫌犯,身后是身高刻度尺,双臂需要微抬,正面一张,侧面一张,以便全方位展示自己的“肥胖”。
这正是训练营的隐秘逻辑:入营后,体重便不再是一种隐私,身体会成为一道景观,任人观看。而学员们克服“耻感”的唯一方式就是疯狂减重,这样才能让你的身体更经得起“审视”。
和健身房请私教不同,小美入营时,训练营没有给她制定身体检测报告——体脂率、基础代谢率、骨骼肌率等一系列在减重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参考指标,全都没有。
“体重是营里唯一的评价标准。”小美说。
入营第二天,小美就进入正式训练阶段——每天5小时的有氧运动,没有循序渐进,没有缓冲期。
早上两小时有氧踏板,下午两小时有氧健身操,晚上1小时的动感单车,偶尔穿插塑形课程,以及无氧的重量训练。
半小时以后,小美上半身湿透;一个上午以后,小美筋疲力尽;一天下来,小美腰酸背痛,膝盖部位剧烈疼痛。当小美感觉“身体透支”的时刻,教练会允许她在旁边的跑步机上自己锻炼体能。
小美不是例外,她的同学大多如此,在回宿舍的路上,所有人都大喊“废了,废了”。此前,小美不爱运动,虽然在健身房办过健身卡,但也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体能基础不好。
很快,在闺蜜群,小美向朋友们哭诉:“不练了,想回家。”
由于小美所报的训练营以百人大课为主,所以无论男女、胖瘦,每个人的训练课程、强度都是一样的。教室里,400斤的大汉和100斤的女生做着同一套动作。
小美知道这就是“低价营”的代价,所以能够“自我救赎”的只有偷懒。
百人大课的另一个问题是:教练没法一对一教授动作细节。
“眼睛懂了,身体却不知道如何发力。”虽说课下可以找教练指导动作,但是由于学员太多,小美能分到的时间也只有几分钟。
比如一个看似简单的深蹲,实际是健身中公认的风险最高的动作。如果发力错误,不仅膝关节会受伤,肩关节、肘关节、下背都会出现疼痛。
然而,关节疼痛、肌肉损伤这样的身体症状,在营内完全得不到重视。
训练营里没有医护,大家唯一能求助的只有教练。有一次,小美膝盖疼痛不已,奈何教练只是给她揉了揉关节,然后就竖起了大拇指,夸赞她的“努力”。
很多时候,小美觉得自己的心脏快到“起飞”,但是能得到的建议也只是:休息一下,稍后再来。
“不看心率的体能运动都是耍流氓”,在心脏感到不适以后,小美在知乎上看到了这句话。但减肥训练营的KPI摆在眼前,所有人都不得轻易请假。如果请假、喊累,都是“矫情”“娇气”,对于减肥人群,没有自制力可能是比“超重”更大的羞辱。
小美说:“我总不能让自己显得毅力不够吧。”
相似地,小红书博主“徐奋斗你又奋斗了”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有时候感觉心脏疼,“再多一秒就会翘过去”。
她跟友人吐槽,营里的运动强度不把人当人——“只要不累死,就往死里练”。
“快是他们终极的追求”
训练营里不讲道理,只讲体重。如果再加一个原则的话,那就是“速度”。
以“30天减重20斤”的目标来看,在营里的每一天都需要有所成效。
每天晚上的动感单车时间,是一天里最“燃”的时刻,炫彩的霓虹灯照得饥饿的学员们更为恍惚。但激情电音BGM就像燃料,现场上百人疯狂甩汗,顷刻间有种蹦迪的错觉。
当小美全力以赴地踏着单车,她感觉自己有种驶入云端的冲动——速度越来越快,多巴胺在疯狂分泌,一天的劳累被抛在脑后。
单车运动结束后,上百号学员们就要排队测体重,队伍浩浩荡荡。
每个人都在迎接体重秤上的惊喜,然后返回宿舍。但也有少数人在称重过后被教练扣留,因为没有“掉秤”,他们需要加练。
第二天的晨会,有一个通报环节,谁的体重没有下降、谁的体重不减反增,都会被点名批评。
“减重失败是最大的耻辱”——在这样的氛围里,没有人敢随便躺平。
“迈开腿,管住嘴”,是教练们经常用来提示学员的一句话。在营里,所有人都会“迈开腿”,小美知道,重点在第二句。
因为饥饿感是所有人的挣扎。
“食堂的饭就像牢饭”,小美拍了几张食物的图片给闺蜜。蛋花汤里的蛋像是落入水里的柳絮,还有两三根海带;炒菜全是素的,除了盐,几乎没有其他调料,而且油很多。
一周有两次可以吃到“荤腥”的机会,一次是卤鸡腿,一只;另一次是一勺土豆炖鸡块。除此之外,学员们能吃的都是用于“果腹”的红薯、玉米、南瓜等高纤维食物。
小美几乎没吃到过完整的水果。苹果1/4,桃子1/2,西瓜一片,哈密瓜一块。水果的甜刚在嘴巴里回味,后一秒就没了。
价格相对较高的减肥训练营会给学员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食物、营养摄入量可以精确到“克”。但在小美的训练营里,教练通常是瞄一眼你的体形,然后给你盛饭,十分随意。
“训练营里没有营养师,厨师是附近村里的一对老两口。爷爷奶奶人很好,但显然对减脂餐没有什么概念。”
餐饮问题,是那些“资质不明”的减肥训练营最受大家诟病的问题。在小红书博主“一天到晚”晒出的训练营食物图中,还出现了涪陵榨菜这样高盐、高钠的食物。
但凡有一些减脂经验的学员都知道,这样的餐饮结构完全不符合减脂餐“高蛋白、低碳水”的金科玉律。而营内的饮食“低蛋白、低碳水”,成本低廉,虽然是减重最快的方法,但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超强度运动+低热量饮食,学员们明显会感到“体力不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减重,减少的只是体重秤上的数字,与此同时,肌肉也会大量流失,皮肤可能变得松松垮垮。
但“加餐”是万万不可的。食物是减肥训练营的头号天敌,一旦被发现私自进食,学员就会被教练拉出来“加练”。哪怕你真的是因为“饥饿”,但在训练营的官方话术里,私自进食一律视为“贪嘴”。
管理员有明晰的“食物围剿运动”。如果管理员查寝的时候闻到走廊里有饭香,管理员会破门而入,当场将食物“缉拿归案”,如果找不到,就会现场翻垃圾桶。
小美的训练营在荒郊野岭,点不到外卖。为了能吃上食物,小美和室友打开高德地图,找到附近农家饭庄的名字,然后给对方打电话,让饭庄员工骑车送到训练营。
顶风作案,就要学会规避风险。小美通常把来之不易的食物藏进被窝,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惩罚总是围绕训练——私自进食,罚100个俯卧撑;当日没能掉秤,罚练半小时单车;迟到、破坏纪律,围着教室跑圈。
所有的一切,指向明确——减重、减重、减重。
小红书健身博主“傅淑女”回忆起在减肥营的日子,她想起教练们的种种“不专业”。在基础代谢已经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教练给出的方案却是“轻断食”,每天只吃西红柿,因为这样有助于“掉秤”。
“这简直太离谱了。”在和教练聊天过后,小傅发现,很多教练的资格证都是培训机构里“速考”拿到的,并且本身不是体育科班出身。还有的代课教师,是附近体校的在读大学生,教学经验为零。
“训练营的追求,一个词——求快。”小傅说。
训练求快,减重求快。“快减”意味着学员满意,当然也意味着,训练营的成本可以降到最低。
复胖,训练营没能告诉你的事
失眠、焦虑,进营一周后,小傅的心情开始低落。
平时不太运动的朋友不太理解——运动都已经那么累了,难道不会栽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吗?
事实并非如此。过度运动,会让人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影响褪黑素(诱发睡眠的一种激素)的分泌,由此便会导致失眠。
加上饮食热量、营养不足,小傅感到生无可恋。
因为内分泌紊乱,小傅的姨妈推迟了。营里一些更长周期的朋友,姨妈甚至消失了。
精神压力与体能压力的双重“折磨”下,训练营的不少朋友开始退营。光小傅知道的,就有五六个人退营。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好汉。熬不下去的时候,小美就告诉自己:“每一天,可都是钱啊。”
到了退营的那天,大部分的学员突然间获得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自己仿佛被释放的囚犯,获得的不仅是自由,还有体重上的回报——
小美瘦了15斤,小傅瘦了十二三斤。这在她们每个人的减肥史上,都算是值得书写的一笔。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减重事业却没能“一帆风顺”下去。半年过后,小傅反弹了10斤,比起入营时的体重,只瘦了两三斤;小美出营半个月的时间,反弹了3斤。
当然,“复胖”不是训练营的错。就算是正规训练营,其目的也是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科学的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长期来看,修行仍在于个人。
只是,太过寡淡的饮食,必然会让学员产生“报复性进食”的欲望。出营后,不少学员的第一顿饭都是火锅、自助餐,牛肉、羊肉、虾滑进肚以后,一上秤:两斤回来了。
类似的复胖现象也发生在多起减肥真人秀上。无论是美国原版的《减肥达人》(The Biggest Loser),还是中国引进版的《超级减肥王》,几年过后,很多学员都在高强度减重训练后,反弹回了初始体重。
根据报道,参与跟踪的14位《减肥达人》的选手,6年后,只有1人成功保住了参赛后的体重。14位选手平均反弹7成,有些人甚至比参赛前更胖。
美国联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短时间内的疯狂减重之后,人的新陈代谢率会开始放缓,渐渐地,他们运动燃烧的热量便不足以保持减重后的体重。
随着时间流逝,参与者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得更慢,于是体重发生了反弹。
在哈尔滨减肥训练营猝死一事中,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故事——女孩是第二次入营,新陈代谢势必已经放缓,那么她就需要比前一次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消耗脂肪。
然而,在风险应对上,太多的减肥训练营都做得不尽如人意。
消费者签订合同时,训练营会尽可能地撇清责任,让消费者自己承担意外风险。很多训练营不仅没有专业的入营体检,没有运动风险评估,就连“有无节食史”“有无基础代谢问题”这样的基本问题都不过问。
小傅表示,自己入营前得过甲亢,然而营方并没有要求她出示病情痊愈的证明。一旦甲亢复发,高强度运动会给心脏带来超大负荷,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不买保险,也是大部分低价训练营存在的问题。很多人都没能意识到,超高强度的运动训练风险系数很大——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只要是运动,就意味着健康。
另一位受访者小困也向我们回忆起了训练营“来者不拒”的现象——一个身高近一米六、体重85斤的“麻杆”女孩,也曾加入她们的训练营。因为在大块头学员中格格不入,大家给她起了一个绰号——“85”。
一段时间过后,“85”退营了。很明显,女孩没有脂肪可减了,让女孩更沮丧的是,运动让她增加了肌肉,同时也增加了体重,离营时她的容貌焦虑更严重了。
然而,训练营从未真的关心过她的健康。
“一切都是商业行为,只要有利可赚,训练营甘愿承担风险。”
参考资料:
[1] 上游新闻 | 女大学生猝死在封闭减肥训练营第15天
[2] 好奇心日报 | 减肥真人秀告诉我们关于减肥的真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器大院(ID:app-neweekly),作者: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