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问题”。

但Sir担保

100个人看到这些问题,99个人会马上陷入沉思、焦虑。

比如:

大街上需要帮助时,怎么开口找人搭话?

和不太熟的朋友聚餐,AA制买单如何更公平?

背元素周期表时,有没有增强记忆的方法?

刚搬进独居的出租屋,厨房小白如何做一顿完美晚餐?

有这么一部纪录片,拍的正是以上内容。

说无聊,人家拿下豆瓣9.5的高分。

这不仅是生活小妙招集锦。

更是日常生活的高倍镜。

再往高B格了说。

它用诙谐的语调,讲述人生面面观

《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第一季

How to with John Wilson



乍一看。

以为是当下最流行的Vlog。

拍摄者叫约翰·威尔逊,每天扛着摄像机,记录下自己在纽约的日常生活。

画外音是他絮絮叨叨地说话。



看了一集。

发现它是有海量素材的都市纪录片。

约翰“写”了一封给纽约的情书。

跟着他的镜头,深入街头巷尾,看日常琐碎。

不知不觉,也看到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当地人。







直到Sir看完六集。

终于敢说,它还是单口喜剧年度TOP1。

一个人,一台摄像机,平均2分钟抖个包袱,5分钟一个笑点。

最厉害的是,脱口秀演员逗笑你,靠段子;

约翰逗笑你,不仅靠段子,更靠颇具实验性的声画结合。

图文的超高匹配,彻底放飞的联想力,有种特殊的油麦效果。

举个例子。

旁白:现在很多人注重健康,喜欢吃有机食品。

画面:一个小朋友一口吃掉自己的鼻屎。

让我笑一会儿



旁白:想和陌生人变熟,你要假装做一个很忙,又很闲的人。

画面:一个忙着玩呼啦圈,边悠闲煲电话粥的美女。

精髓拿捏得死死的。



没完。

为了训练记忆力,他不带购物清单,去超市路上回忆自己都要买啥。

并依靠一路所见,想起了大部分。

以下三张图对应的食物,分别是

鸡大腿、士力架、榛子酱……







哈哈哈哈,明明拍的都是各种小确丧。

可看完,总感觉莫名被治愈。

到底咋回事?

不如跟随约翰的镜头一起,以清奇角度,重新打量身边的世界。

01

如何让AA制更公平?

当代年轻人社交,少不了AA制。

多人消费,平摊费用,看上去,没毛病啊。

约翰上来就说大实话,来看看多少人膝盖中箭

我们喜欢在AA买单后,假装一切OK。

但总有人默默内伤,觉得不值。



△ 字幕来源:英美剧漫游指南

AA看似合理,却并不公平。

最理想情况,当然是都点一样的菜。



但现实情况,往往很混乱。

就拿点菜来说:

有人爱吃辣,上来就点重口味的,可你完全不吃辣;

或者,有人会点酒,可也有人滴酒不沾。

又或者,你想节俭一点,却惊恐地看着其他人越点越多。

谁吃了啥,根本没法判断。

理论上吃得多的人,应该多付钱,可这样提议的人,反倒被认为很粗鲁。



都不想为了几个小钱计较。

但日子久了,小小的不公会积少成多,成了问题。

那么,如何实现公平AA?

约翰经过在餐厅多日的观察,公平AA,有这么几种情况:

(看完才知道,原来抠抠索索不是咱们的“专利”,到哪都有人精打细算)

A.“会计”型

计算每道菜,每人吃了多少,金额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哈哈哈哈哈哈哈。

可以说是抠门界的王者了。



B.“失忆”型

有人会在结账时,突然选择性失忆,找不到钱包。

这给了对方充分的时间,来掏钱买单。

OK,奥斯卡影帝缺个你的提名。



C.高手型

之所以说这类人是真正的高手,因为他们不但不亏,还能赚。

到了结账时,抢着买单,秘诀是,刷借记卡(有返点)。



于是,约翰有样学样,专门咨询律师:

我拍这部片子的费用哪些可以报销?

得到的回答是,既然受雇于HBO拍摄节目,那么只要镜头拍到约翰买下来的东西,都可以报。

得嘞!



吃的喝的,拍!

擦鞋,打地鼠,拍!

就连……大保健,拍就完了!





报销是成功了,但问题来了,这样,和AA局上多吃少付的人有什么不同?

为了判断如何才算公平。

约翰又另辟蹊径,探访以“公平”为准则的专业人士

裁判。

接下来的剧情,逐渐歪楼,越发不受控:

约翰混入了一次裁判们的团建聚餐。

事实证明,就连裁判自己也受到不公对待,好多人拿不到工资,好多人打包自助餐回家,声称要值回票价:

我要对得起我花的钱



聚餐最后环节,要抽一台电视机,结果中奖的是一个领导……



这和约翰预想中的“公平”,出入实在太大。

我们不忍心怪罪“占小便宜”的人。

毕竟谁又能保障,明天那块砧板上的肉,不是自己呢?



02

如何与陌生人聊天?

我们平日里社交,有许多场合,需要和陌生人攀谈。

不过呢,总有人在为了避免被搭讪努力着。



俗称,社交恐惧症。

让社恐主动开启一段对话,那可太难了。

如何锻炼这一技能?

约翰教你搭讪陌生人

首先,走出家门,找到一个愿意和你聊天的人。

大部分人还是很友善的。



当然了,偶尔也有例外……



攀谈,是一门学问。

和陌生人初见面,攀谈内容很有讲究。

话题别太消极,别过多涉及私生活;最好有趣,但别太认真。

聊天气,聊全球变暖。

聊政治,聊宠物。



还得注意攀谈的姿态。

双方不要太不平等,最好接点地气。



另外,攀谈要有边界感。

有一种聊天对象,聊嗨了,他的情绪会像开闸洪水一样爆发,把你也卷入洪流。



可我们大多数人,不怎么会拒绝他人。

而一个简单的“触碰”动作,就是终止聊天的默契信号。

类似这样:



或者这样:



但也有一种情况除外,“触碰”多次,也没法顺利走人,陷入鬼畜循环。

大家多少都遇到过



原谅Sir看到这,真实地爆笑了。

更爆笑的还在后面。

为了实践这一套“攀谈宝典”,约翰参加了一场音乐节。

结果,“宝典”彻底失效。

人群里,他才是最格格不入的那个。



他用“宝典”去和一个小哥攀谈,尬得对方脚趾抠起了沙滩城堡。



回到纽约后。

约翰开始重新审视一个问题,攀谈很有必要,但得是合适的人。

好的聊天对象,实际是帮你筛掉心灵垃圾。

空出地方了,新的人和事才好走进去。

03

新手如何做出完美烩饭?

约翰的房东超nice。

她坚持让约翰叫他:

妈妈。

她常做只有“妈妈”才会做的事:帮他倒垃圾、洗衣服,给他做各种好吃的。





于是厨房小白约翰,打算做一顿烩饭来感谢房东太太。

在一家挂了意大利国旗的店面,真让他找到个会做烩饭的意大利人,偷师学艺正式开始。

结果……

这,是人家做的烩饭:



这,是约翰做的:



yue……

约翰不断尝试,不断精进厨艺,可还没等到他做出完美烩饭。

疫情来了……

房东奶奶也患了新冠,被救护车送去医院。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约翰去买食材。

超市排起长队,接着被扫荡一空。





去吃快餐。

快餐店停业,店员正在根据规定贴封条。



给房东奶奶做饭,自然不可能了。

约翰有点后悔。

这次无论画面还是声音,都让Sir有些泪目:

可能与其不断完善你那碗烩饭

还不如第一次做好了就送给她



疫情给太多人的生活,按下“暂停”。

可惜没有一个“后退”键,让生活退回到疫情前。

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一时间,你很难去适应和遵守新的规则。

《十万个怎么做》用各种巨大脑洞,去讲一击致命的问题。

约翰是个扛着摄像机,在城市中到处拍的怪人。他拍下这个城市的生态,也记录了形形色色的奇人怪事。

他拍街心中心广场,顺手牵羊鸽子的人。



拍裁判团建会上,揣走一袋自助餐饮料的人。



你要说他们是模范市民,必然不是;

你要说他犯了什么大罪,是全社会的公敌,倒也不至于。

人是复杂的。

城市,便是这种种复杂不断碰撞与和解的空间。

约翰的镜头,拍下了他个人的乐趣和烦恼,也拍下了城市的生机和颓败。

不加粉饰。

作为创作者的他,最为可贵的便是,面对这种复杂,他的心态是包容地看待,克制地吐露,诙谐地呈现。

好的艺术不会是排他的。

6集过后,观者仿佛也跟随他一起,完成了一趟都市冒险之旅。

过程中你会发现,生活很有趣,糟心之处同样不少。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哪怕一无所成,也乐于做个生活家,梦想家,好奇家。

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

与其用特别宏大的视角看问题,拔高问题。

不如先脚踏实地关注个体,关心现在。

生活的本质,就仅仅是生活而已。

超市排队的长龙;想戒掉的电子烟;学不会的烩饭;一罐胀气的汽水;没什么实质的流水账日记;记错了拼写的商标……

我们曾经抱怨。

我们如今想念。

原来。

这就是不甚满意又不舍留恋的人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