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ID:xihuamentalk),作者:王明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蒙古国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2018年8月终于成行,并且在荒凉的大草原上度过了生日。蒙古也是大家都听起来很熟悉,但是了解也很少的地方,社会上有很多关于蒙古国的传闻,折射出中国人对它方方面面的误解很多,把我的见闻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蒙古是我2018年夏季北亚之行的最后一站,之前一路从赤塔、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走来,饱览了西伯利亚的山川、森林和壮阔的贝加尔湖。
8月4日,我登上伊尔库茨克到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虽然路程不过1000来公里,不及上海到北京的距离,但是俄罗斯和蒙古的车速都很慢,需要22个小时。整个火车上几乎都是西欧过来的旅行客,他们往往都是从本国出发,然后从圣彼得堡进入俄罗斯,一路坐火车游玩下来,在伊尔库茨克看贝加尔湖后坐火车前往蒙古,终点是中国,横跨整个欧亚大陆。
跟我一个包厢的就是一对荷兰夫妇,他们从西走到东,已经玩了一个多月,没想到我们分别后,又在乌兰巴托街头遇见,人间缘分有时就是很奇妙。他们来北京后,我带他们游览了天安门和鸟巢,他们送给我很多荷兰糖果,至今还没有吃完。
其实从伊尔库茨克到乌兰巴托还有一条更有收获感的路线,那就是坐火车先去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然后乌兰乌德坐小巴去蒙俄边境上的恰克图,进入蒙古国的苏赫巴托尔,后再寻找交通工具前往乌兰巴托。
这一路可以看一看当年欧亚茶叶之路,感受一下晋商的辉煌事业,不确定性在于进入蒙古国后,人烟太稀少,不能保证当天有车去乌兰巴托,而边境小镇又没有像样的旅馆,只好选择较为稳妥的火车路线。
在蒙古国我停留了6天,先游览了乌兰巴托,又包车前往前后杭爱省的鄂尔浑河和杭爱山地区,参观了众多匈奴、回鹘、辽和元代的历史遗迹,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哈拉和林遗址、额尔德尼昭和回鹘都城遗址,深度体验了大草原上蒙古牧民的生活,整个行程1500多公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平日关注内亚草原民族文明多年,实地走一遭,虽然是走马观花,也收获颇多。
1. 城市和牧区印象。乌兰巴托集中了蒙古国近一半的人口,城市繁华程度跟中国中部的一个地级市差不多。这个城市虽然不发达,但是充满了活力,城市人口也很年轻。如果你从中国内地来乌兰巴托,就会觉得这里稀松平常,我从俄罗斯这边来的,立刻感受到乌兰巴托要比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要更新、更有活力。俄罗斯城市一般很少有90年代以后新建的楼房,整个城市都很破旧,而乌兰巴托建筑都很新,不乏现代化的玻璃大厦,城市基础设施也不错。
乌兰巴托市容,既有发达的商务区,也有杂乱的居民区
后来又去了后杭爱省省会车车尔勒格, 车车尔勒格是蒙古国比较发达的省会,规模跟中国东部县城差不多,但是建筑都已经老旧,楼房都是民主化以前建造的。夕阳西下,站在后山俯瞰全城,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整个城市生态也极好,市郊草原上溪水淙淙,牦牛在市区马路上悠闲散步,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
路过了几个蒙古国的县城,蒙古国把县还是叫苏木,而中国内蒙古地区的苏木是乡镇。县城规模不如内地的村子,跟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农村发达差不多,一般有两三千人口,有些加油站、车站、商店。
蒙古国牧区保留的传统游牧文化,要比中国内蒙古多。大概因为,一是蒙古国民族比较单一,而中国内蒙古牧区受汉文化影响也比较深;二是蒙古国比较落后闭塞,而内蒙古经济比较发达,牧业也逐步商品化、现代化。蒙古国牧民比内蒙古牧民更喜欢穿袍子和骑马,我穿越草原时,经常看着小孩子骑马牧羊。
牧区的住所分为三种:砖瓦房、蒙古包和木刻楞。木刻楞是受苏联文化影响的结果,贝加尔地区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本来也都是住蒙古包的,两百年来受俄罗斯影响,现在基本都已经改为木刻楞。木刻楞在蒙古国北部要比中部和南部更常见。
总体而言,蒙古国首都过分集中了全国资源,首都与省会一级的差距要远远大于中国情况,这是经济不发达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在非洲国家也非常普遍。但是蒙古国有资源优势和人口增长率高的优势,未来省会一级城市应该有发展机会。
2. 交通和经济。蒙古的交通还是非常落后的。蒙古国独立之初没有一寸现代交通设施,是世界上最落后封闭的国家之一。现在,全国只有一条铁路也就是从中蒙边境扎门乌德到中俄边境苏赫巴托尔的铁路,跟铁路平行的是蒙古唯一一条现代公路,这完全是依从于中俄地缘经济关系的产物。
除此之外,蒙古国很少有公路,只有乌兰巴托到附近省会有一些柏油路。各地区之间联系还主要是土路为主,在大草原上寻找一个目标,如茫茫大海中航行,很快失去方向,往往找几个小时都找不到,道路又颠簸不堪,在蒙古旅行时我深受其害。
最惨的一次是,从车车尔勒格回乌兰巴托时,司机师傅坚决不相信谷歌导航,非要凭经验带我走一条近道,结果一进入大草原就找不到方向,8月的草原雨水多,里面泥泞不堪,颠簸了10个小时才奔上柏油路。
蒙古国经济过去以牧业为主,近年来因为采矿业的发展,蒙古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蒙古国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已升至世界第七位,其中铜储量4580万吨,居亚洲第一;煤炭储量270亿吨,开采条件优越;黄金储量59.8万公斤,位居世界前十位;铀储量125万吨,居世界前十位;磷储量60亿吨,世界第五。而蒙古国仅有300万人口,发展压力很小,所以,随着蒙古矿业进一步开发,有可能成为澳大利亚、阿联酋那样的富国。
3. 喇嘛教信仰。蒙古国在独立前是近似于政教合一的体制,喇嘛教首领哲布尊丹巴在外蒙古的权威仅次于清朝皇帝,蒙古独立之初第八世哲布尊丹巴被拥戴为蒙古大汗,成为政教合一的首领。蒙古成为苏联附庸以后,开始迫害喇嘛教,到1930年代,关闭了所有的寺院。外蒙古最大的两所寺庙甘丹寺和额尔德尼昭几乎完全被摧毁。
1991年蒙古国民主化以后,喇嘛教迅速恢复。我到乌兰巴托的时候,恰好赶上甘丹寺在郊区举办那达慕。各地赶来参加的人不下数万,停车场的车排了数公里,会场外面商贩摆摊卖东西,中国古代的“庙会”也就是这个模样吧。
进入21世纪后,蒙古国又恢复了哲布尊丹巴的世系,2010年给予在印度流亡的第九世哲布尊丹巴蒋巴南卓蒙古国籍,并于次年在甘丹寺举行坐床典礼,赋予国家宗教领袖地位。2012年蒋巴南卓圆寂,现在蒙古国开始在本国寻找下一任哲布尊丹巴的转世灵童,这是200多年来蒙古国第一次从本土,而不是从中国藏区寻找转世灵童,这也是蒙古国显示宗教独立地位,切断宗教上从属于中国的重要一步。
4. 蒙古的中国文化遗存。蒙古内亚草原文明内部成分细分的话,主要分为三部:第一是本土的草原游牧文化,第二是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主要来自城市建筑、官制和宗教,第三是中亚的,有文字(回鹘文)、商业和宗教(摩尼教)。本土的游牧草原文化向来不重视定居和建筑,所以蒙古草原上所有古迹遗存都是中原帝国、汉化游牧王朝或汉族工匠留下来的。
最有名的是哈拉和林遗址和额尔德尼昭,这两个都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哈拉和林宫殿是蒙古帝国时期建造的,在元末被红巾军摧毁(古代有帝国中央政府强大的保障,军队穿越大漠都很难,不明白松散的农民起义军怎么能够打得这么远,还把宫殿给烧了),还有残存的宫殿地基和碑驮。额尔德尼昭建于1586年,汉名“光显寺”,清朝打败噶尔丹的“光显寺之战”就发生在附近,毁于1930年代的大清洗,目前还有围墙和几座汉式、藏式的大殿。
乌兰巴托和几乎所有的重要一点城市都有汉式建筑的寺庙,这些寺庙一般都是建于1700年至1911年之间。如果追根溯源可以说,蒙古所有大一点的城市几乎都是依托这些寺庙成长起来的。因为蒙古之前是游牧社会,汉族工匠过来建立了寺庙,才有了定居人口,并依托宗教搜刮来的财富和宗教活动,周边产生了商业,进一步有了城市的雏形。
这些清代建筑遗存,最壮观的是甘丹寺和哲布尊丹巴的冬宫。甘丹寺面积最大,但是可惜后来都被破坏了。哲布尊丹巴的冬宫几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整个宫殿基本上是中国王府的规制和装饰风格,内部陈设也是汉式贵族用品,加一些作为宗教领袖的藏传佛教器物,总体来讲是非常中式的,显示出那个时代外蒙古上层文化的“中华性”。
5. 蒙古国如何看待过去归属中国的历史。蒙古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清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国独立的路子也并不顺利,受到过北洋政府的各种阻挠,甚至是军事压制。蒙古人怎么看待这段历史和中国呢?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有一个专门展馆是讲清朝和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基本定位是满族人和汉人是“殖民者”,认为这段时期是悲惨的殖民统治的时期。展览的东西都是刑具、枷锁、判决文书之类,塑造出人民生活非常残酷的气氛,而对这期间蒙古在中原文明影响下和帝国支持下,城市文明和宗教文明的飞跃发展却只字不提。
后来我又逛了很多乌兰巴托书店,蒙古国出版的历史书,最多的还是研究从1911到1924从中国政府争取独立这一段。显然,独立运动成为蒙古国民族精神的原点,而“反抗中国殖民统治”是动员激发民族主义的最好的靶子。寻找一个敌人,是近代民族主义塑造的一个重要支点。
从蒙古国民对历史的传述中,也能感受到蒙古国对中国的态度。我去参观哈拉和林宫殿遗址,当地大学生说这个世界最辉煌的宫殿是被明朝朱元璋摧毁的,其实哈拉和林宫殿只不过被元末红巾军烧过一次,主体建筑是16世纪以后喀尔喀蒙古人建造额尔德尼昭时拆毁的。
这个故事又跟圆明园如何被彻底毁坏的故事类似了。把本国文明的摧毁片面归结为外国人,显然都是不健康的弱势文化心理,也凸显出蒙古国民把中国作为蒙古国历史上一贯的侵略者和破坏者的潜意识。
所以近年来,网络上流传“蒙古国大呼拉尔提议蒙古回归中国”等段子,显然是中国大国主义臆想的结果,蒙古国民意识里对中国毫无眷恋感,并时刻担心中国侵害它的独立,何谈主动要求归属中国?
6. 当代的中蒙关系。现在的中蒙关系,可以用蒙古既害怕中国,又离不开中国来形容。蒙古只有两个邻国,中国和俄罗斯,现在俄罗斯衰落得很厉害,除了政治上对蒙古还有些影响力外,经济影响力已经很弱了,而中国又如此强大,在政治、文化、宗教和经济上与蒙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蒙古各方面显然离不开中国。中蒙贸易额近几年在80亿美元左右,占蒙古国外贸总额的60%以上。中国也是蒙古国最大的外资来源,中国对蒙古投资占全部FDI的四分之一以上。
在蒙古国也时时刻刻感受到中国对蒙古的影响,蒙古的大型基础设施几乎都是中国建设的,所使用的的生活用品几乎全都是中国进口的,包括电器、服装、家具,甚至小到筷子、牙签蒙古国也不生产,都从中国进口,最让人惊讶地是,乌兰巴托的下水道井盖也都是印着汉字。
但是恰好因为蒙古国离不开中国,所以又很仇恨、排斥中国,生怕中国会控制蒙古,蒙古对中国的仇视恐怕是全世界最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乌兰巴托大概除了中国大使馆标志外,看不到任何汉字,包括中餐馆的招牌也不敢用汉字,因为使用汉字的话就会招来蒙古国人民的仇恨。
这些年中国人在蒙古被殴打、商店被砸的新闻也挺多,中国人显然是蒙古纳粹势力主要仇恨对象。乌兰巴托的机场航班多数是飞往中国的,每年来蒙古的国际旅客,中国人占多数,但是机场没有中文标志,只有日语、韩语和英语标志。所以,乌兰巴托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排斥中文的城市。
蒙古为了抵制中国影响,近年来提出了“第三邻国战略”,主要亲近日本、韩国和美国。在蒙古能感受到,当地人对日本人和韩国人非常欢迎,乌兰巴托市中心一条街道名字就叫首尔街,市中心广场上放着日本人捐赠的大钟,哈拉和林遗址博物馆是使用日本捐款修建的。
日韩游客和日韩文化在蒙古受到极度欢迎,其地位远远高于中国文化。乌兰巴托还有一个美国文化中心,近年来美国大学的内亚研究对蒙古影响也非常大,在蒙古,权贵和高等知识分子家庭孩子外出留学第一选择还是美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阜成门六号院(ID:xihuamentalk),作者:王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