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汽车组

作者 | 王笑渔

题图 | 视觉中国


公布销量时锣鼓喧天,一看数字才几千,新造车们到底在骄傲什么呢?


8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了7月的交付量——8,589辆理想ONE。8月2日一早,小鹏汽车公布7月共交付8,040台。通常最早“交卷”的蔚来,这次最晚公布成绩,7月共交付7931台新车,从“销冠”跌至第三。


不过,在特斯拉面前这就像是“小弟们”的打闹。据财报显示,特斯拉今年二季度在华销量为9.2万辆。平均算下来,特斯拉在国内基本上每月能卖出3万多辆。理想、小鹏、蔚来三家的交付量合起来,也不及特斯拉一家。


再对比一下国产自主品牌,新造车们的交付量就更是冰山一角。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销量达到81.6万辆,月均销量在13.6万辆。吉利则是63万辆,月均销量10.5万辆。长城汽车卖出61.8万辆,月均10.3万辆。可见,真正占据一定市场规模的车企,月均销量都在10万辆以上。


销量,是一家车企的基本面,也是消费者购车时的参考指标。尤其是对于成立才几年的造车新势力们,这是每个月刷存在感的最佳机会。虽然,数字并不大,但增长速度和排名,是新造车在进行产品宣传时的必要话术,也是招股文件里必不可少的素材。


说到底,还是为了吆喝着卖车。


一、1万台,是生死线?


被网友戏称“电动三傻”的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在每个月月初的这两天,都会相继公布自家上月交付量。按照以往的惯例,成绩最好的蔚来通常最早“交卷”,其次是小鹏,最后才是理想。


但这个月有些反常,理想在8月1日周日抢先公布交付量数据。第二天8月2日,小鹏汽车公布数据,直到这天下午4点,蔚来才拿出7月成绩。


理想、小鹏、蔚来的交付量长图,右下角都会有二维码引导预约试驾
理想、小鹏、蔚来的交付量长图,右下角都会有二维码引导预约试驾


但如果说,月销1万辆是生死线,那“三傻”现阶段远没有上岸。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曾在5月的春季发布会媒体采访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9月份,月销量突破1万台。”类似的观点,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CEO 张勇也说过:“1万台车是我们近期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关注新造车企业比较早的朋友,应该还记得2018年,蔚来创始人、CEO李斌与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之间打的交付1万辆的赌约。几年过去了,1万辆这个数字,成为它们可以触及的月销量目标,有了1万辆,才有5万辆,才有10万辆。


一位理想汽车销售的朋友圈截图
一位理想汽车销售的朋友圈截图


按照最新的7月交付量排名顺序,第一名的理想汽车7月交付8,589辆理想ONE,第二名小鹏汽车7月交付量为8,040辆,第三名蔚来共交付7,931辆。考虑到蔚来的产品均价比其他两家都高,所以在数据上确实吃点亏。但不进则退,迈进1万辆大关是三家共同的目标。


从增长数据上来看,理想和小鹏都是保持环比增长的,但蔚来是呈现短暂的下降趋势:理想汽车环比6月增长11.4%,小鹏汽车较六月环比激增22%,蔚来环比小幅下滑1.8%左右。


以现在的增长势头,到9月理想、小鹏突破一万台不成问题。但相反,目前蔚来的处境有些困难。这次环比下跌的主要原因,指向了供应链。


目前,阻碍交付量增长的瓶颈在于动力电池,一位蔚来的销售告诉虎嗅:“像在北京就有,用户想永久升级100度电池,但还没有交付的情况,包括有的换电站还没有100度电池包。所以当务之急是,100度电池要加紧排产。”


在8月2日交付量公布后,蔚来汽车企业传播高级总监兼公关总监马麟在朋友圈里写道:“前7月超去年全年了,100度电池马上上量,挪威交付也不远了,就供应链产能不太能满足要求。”


此前,Q1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中,蔚来创始人、CEO李斌也曾表示:“从整个季度来讲,现在单月全供应链的产能如果能够在7,000-7,500辆之间,对我们来讲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


二、不怕负面缠身,就怕无人问津


在公布交付量的前几天,7月3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大道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蔚来EC6撞击石墩后车辆损毁严重并发生自燃,车主不幸遇难。


上海蔚来汽车用户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庆华,在蔚来APP中发文对驾驶员表示哀悼,同时表示会做好善后工作和配合分析事故原因。此外,他提到根据受损车辆初步判断,电池包基本完好。


蔚来EC6发生事故燃烧
蔚来EC6发生事故燃烧


目前有很多网友对蔚来安全表示担忧,比如一位@billions2017的微博用户说:“计划购车,但还在观望,消费者还是比较关心安全问题,别的服务什么都是锦上添花吧。”在蔚来App上,也有用户不断刷评论表示:“蹲后续”。


尽管事故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但是这不禁让人联想起2019年蔚来发生的多起自燃事件。当时,经过蔚来和专家组调查发现,造成车辆自燃原因是动力电池模组内部走线存在问题,最后蔚来才召回了4803辆搭载问题电池的车辆。


但实际上,负面缠身早已新造车企业的常态。从最早的蔚来ES8停在长安街升级、频发自燃后大规模召回,到如今的“座椅门”事件。还有小鹏G3和理想ONE改款引发老车主维权,以及最近理想ONE的“水银门”事件。


基本上,三家头部新造车都常年被负面消息推上过风口浪尖。但这并不可怕,只有企业主动解决问题,对品牌形象的建立反而是有促进作用的。那,最怕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无人问津。


比如威马汽车,已经连续7个月没有公布交付量数据,这个月依旧失声。上一次和蔚来、小鹏、理想同台比拼,还是2020年12月2日。


店内冷冷清清
店内冷冷清清


实际上,威马汽车从成立之初就是一家底子特别干净的车企,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出师于吉利李书福,老老实实买资质、建厂、造车、卖车,最后好不容易联手百度,但不料百度自己官宣造车,让威马的处境多少有些尴尬。


面对掉队的质疑,沈晖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威马前几个月是由于处于上市静默期所以没有正式公布销量数据,目前威马汽车月销量已稳定在3000辆以上,且前5个月销量同比增幅均在100%以上,所以威马并没有掉队。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威马汽车6月份的销量为4007辆,二季度总销量为10,116辆。1-6月,威马汽车累计销售15,665辆新车。


在6月,威马还艰难的守住前五的位置,6月哪吒汽车共交付5138辆,零跑汽车共交付3941辆,两家二线新造车一前一后,死死卡住威马的位置。到了7月,哪吒交付达到6011台,而零跑汽车达到4404台。虽然威马仍未公布7月销量,但如果交付量环比增长乏力,那跌出前五也是迟早的事。


有趣的是,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这两家“二线新造车”企业,不知从何时起,也加入到每月初公布交付量的队伍中。虽然交付的规模都不大,不到特斯拉的零头,路上也几乎看不到几台,但它们却乐此不疲的一起吆喝。


本质上,也是为了借助销量数据的发布,提高品牌声量。像哪吒汽车从最早无人知晓,到站队360周鸿祎,再到交付量第四。除了做好产品和研发之外,新造车更多的精力还是在,怎么才能让自己受人关注。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说的就是新造车的这帮人。像特斯拉在中国地区的销量,就没有受到之前上海车展维权事件的影响,相反在Model Y新车型交付的推动下,特斯拉开启了新一轮销量的增长。


7月30人,特斯拉还宣布,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价格下调15,000元人民币,调整后的价格为23.59万元人民币(此为补贴后起售价)。可见,在“刹车门”之后特斯拉中国就一门心思冲销量。


三、小鹏理想冲进港交所,蔚来还在门外


公布7月交付量之后两天,理想汽车趁热打铁再融一把资。


8月3日,理想汽车宣布启动香港公开发售计划及公司A类普通股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计划,香港公开发售构成全球发售合计100,000,000股公司A类普通股的一部分。同时,公开发售价将不超过每股150.00港元。


据估算,理想汽车计划赴香港双重上市最高融资150亿港元,有望超过小鹏汽车香港上市逾140亿港元的融资额。上月小鹏汽车港股上市,刚创造了今年内港交所的第五大 IPO,仅次于快手科技、京东物流、百度和哔哩哔哩。


两家美股上市新造车企业回港二次上市,行动和意图都很明显:首先,交付量的持续增长,塑造了漂亮的基本面。其次,对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量产,需要扩宽融资渠道。最后,考虑到其他风险因素的影响。


虽然,像小鹏汽车标榜自己是未来交通探索者,蔚来的使命是“为用户创造愉悦的生活方式”,稍微耿直点的理想,说自己要致力于研发比燃油车更好的智能电动车。吹得再玄乎,九成营收来自于汽车销售的财报数据骗不了人。


就拿理想汽车的募资用途看,第一条就是用于研发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及未来车型,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增程序电动车型。


因为目前,理想汽车旗下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上市文件显示,理想汽车计划于2022年推出基于X平台的首款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并将在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自2023年起,理想汽车计划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车型。


小鹏的产品相对丰富,改款车型紧凑型SUV车型G3i刚上市不久,新款P5车型也开启了预售,目前在售的P7车型达到6000台的月销量。今年下半年几乎不愁销量,主要任务还是迭代自动驾驶等智能化功能,提高产能和销售渠道。


根据港交所上市文件显示,小鹏汽车将在2022 年推出一款中大型SUV,新车将作为品牌旗舰的身份出现,基于小鹏Edward平台打造,售价预计会在30-40万元区间内。



蔚来相对比较尴尬,目前仅下半年没有一款新车发布计划,蔚来ET7要明年才交付用户,需要等到年底的NIO Day才能知道最新车型。


在7月初的首届蔚来能源日上,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表示:“蔚来2021年换电站建成目标总数由500座提升为700座以上。所以短期内,蔚来仍寄希望于通过换电站建设换来销量的增长。


蔚来在尴尬的产品空窗期,也寄希望与小鹏和理想一样,通过回港上市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后续产品推陈出新填补资金空缺,但可能并没有那么顺利。


7月16日,腾讯新闻《一线》独家获悉,蔚来(NIO.N)汽车已于3月第三周在港提交二次上市申请,但是至今过去三个多月,至今未获得港交所批准。而蔚来汽车迟迟未能获得港交所的审批,主要的原因是蔚来汽车自身的问题。


现在,压力来到了蔚来这边。


写在最后


在今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坦诚地说,“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说自己已经拿到了先手”。


此外,他还分享了与蔚来创始人李斌交流,对方的观点:“我们都坐在牌桌边,都正在资格赛里面,还没有到淘汰赛,还没上牌桌”。


对这三家新造车企业来说,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突破交付量1万辆——规模上不去,谈未来、谈理想,全都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