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努力小吕,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一位名叫徐勤根的“高质量男性”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三分钟的求偶视频。开头的介绍便是:“这是一个关于人类高质量男性求偶人类高质量女性的视频”。视频中,徐先生梳着油头、画着白脸纸人装,将脸怼在摄像头前介绍自己的条件,并表达对于想要寻找的高质量女性的标准以及期待获得的两性关系。
求偶视频刚发出时,不少网友只当这是一个搞笑视频,认为这是普信男的又一代表。视频中,徐先生自诩是“人类高质量男性”,然而他的表现却让人无法把他与“高质量男性”联系在一起。油腻的外表、厚重的底妆、语气慌乱诡异、说话也磕磕巴巴。
但后来通过网友深扒发现,徐先生似乎不能单纯地被认为是开玩笑、立人设、当网红,而是真实的求偶、真实的“异类”。甚至网上出现了不少猜测徐先生是“外星人”的言论。
从妆发造型到语言表达,徐先生这位所谓的“人类高质量男性”都像是如今社会中的“异类”,从行为艺术到外星人再到字母圈生意、被巫师作法,网络上对于徐先生的揣测也逐渐跑偏。
求偶视频受到热议后,徐先生出来解释了自己的行为,语句真诚,表示自己真的只是想录一个视频让异性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没有想到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关注。
接着,他又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发布了一些“高质量男性”的自拍姿势照片,照片中的妆容和姿势都保持了他一贯的怪异风格。
逐渐地,从“人类高质量男性”到“人类高质量女性”,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对于“高质量人类”的模仿热潮。从网红到明星,甚至在Mac的最新广告中,吴磊也以“人类高质量男性”的造型出场。
“人类高质量男性”逐渐从一个人的自称变成了一个网络热梗,而原本怪异的表现和行为似乎也变得合理甚至有趣。“人类高质量男性”徐勤根的出现为什么会逐渐从让人不适变得被合理化?而当人们在观看和效仿“高质量人类”的时候,人们想要表达的又是什么?
白脸纸人装:画出自诩“高质量”的男性脸谱
徐先生的视频最初让人感到不适并遭到诟病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便是他惨白的底妆和油腻的头发。而网友扒出他几年前的ins,之前的他还是打扮正常的男性,与他所说的高质量金融精英男士的形象也比较相符。然而,如今他的形象却突然转弯,变得让人“看不明白”。
甚至有不少网友拿他现在的形象和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被诟病的“恐怖表演”放在一起做比较,表示他的妆容很“阴间”,给人一种强行想要表现精致的油腻之感。
如今,在各类短视频网红身上,“油腻”似乎成为了一种好用的流量密码,从丫头文学到“聪油饼”语录,再到打造印象课堂的美有姬老师。“油腻”不再是一个完全的贬义词,甚至成为了一种能够达到反向吸引力目的的出圈工具。
然而,徐勤根这位“人类高质量男性”的外形却不是简单地可以用“油腻”概括的。如果说之前的许多网红是为了贴近某些大众低俗品味而刻意为之的油腻的话,那么徐勤根的“油腻”则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在他想要表现精致、表现“高质量”的前提之下,用力过猛、弄巧成拙而呈现出的“油腻”之感。
而之所以这样的“油腻”让人不适,主要是因为他所想要表现的“高质量”的精致与现代审美中大众意义上的“精致”是不符合的,从而为他自己冠上了只属于他自己的“精致油”的形象。
在他眼中,一丝不苟、没有碎发的发型是整洁、是精致,而在大众审美中是矫枉过正、是油腻;在他眼中,护肤水和防晒霜的组合是男士适当地打扮自己、是精致,而在大众审美中是粉底太厚、是油腻。
网友的不适实则缘于集体意识之审美与个人意识之审美之间的冲击。自古以来,审美是具有时代性、集体性和地域性的,例如唐朝以胖为美,也例如如今中国社会盛行的白幼瘦风女性审美,也例如韩国流行的小眼睛男团审美。不同的时代、地域和集体以自己的意志表达为不同的审美表现,而徐勤根的审美显然是不符合当下我国的审美环境的。他所认知的“精致”也恰恰是大众眼中所认知的“油腻”。
除了外貌表现外,徐勤根另一个让网友不适的点在于他的表达方式。一般人形容自己比较优秀会用“优质”“优秀”等词汇,而徐先生却用了“人类”“高质量”等词汇。这样的词汇将个体进行了物化,相比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人意志而言,在徐勤根的语言体系中,他似乎更强调人类作为一种高等生物,在生物性上的特征。
不止是形容自己,在徐先生的求偶视频中,他对于两性关系也是一种生物性的表达。将两性关系陈述为“求偶”,将对于另一半关系的期待表达为“我能为您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支持”等。而这样强调个体“生物性”的表达方式在他的微博和知乎的许多文章、回答内容中也都普遍存在。
且不论徐勤根的财富能力、背景履历是真是假。单从妆容造型到语言表达,再到他在微博中晒出的高档酒店、私人飞机、名牌手表等等来看,徐勤根似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在他心中的“高质量男性”的脸谱形象。
“人类高质量男性”的脸谱化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干净整洁、简单化妆打扮、西装革履、中英文流利、从事金融行业等等,这样的脸谱形象或许也是许多大众心中的“高质量男性”的标准。然而,徐勤根的出现却让这些脸谱特征变得具象,更让“高质量男性”这一脸谱形象拥有了滑稽和油腻的意味。
从观看到模仿:复制“高质量人类”的“精英”模仿秀
不管是妆容造型还是语言表达,徐勤根出现之初都让许多网友感到不适。从理智而言,也少有人愿意去认真对待他的求偶和发言,只当作一个“怪人”去嘲笑和玩弄。
然而,随着一些网红明星开始对“人类高质量男性”进行模仿,不少网友的态度也开始逐渐发生转向。不再认真地怀疑徐先生到底是中了邪还是在做行为艺术,而是开始竞相模仿他的姿势和说话方式,并从中获得乐趣和快感。
从最初的模仿徐勤根的外貌打扮、自拍姿势、求偶视频,到如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仿秀不至于徐勤根个人,而是建立在“高质量人类”这一定义基础之上的高质量人类如何聊天、如何跳舞等视频。
“高质量人类”从指代徐勤根个人的“人类高质量男性”中引申出来,逐渐成为代表一类自诩或标榜自己“高质量”属性的人类形象特质或是生活方式。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最初被网友所诟病的视频和形象却在短时间内成为被争相模仿的对象甚至成为一种网络潮流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这样的模仿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对于所谓的“上层阶级”、所谓的“高质量人类”的贴近感和拿捏感。
海归金融从业者、出入高档酒店、名表奢侈品傍身,人们用这些标签构建出了一个“精英阶层”的形象、并且为他们想象出了一种属于这一阶层的名流生活。然而,徐勤根所展现出来的“高质量人类”形象却和这些真正的“精英形象”有些不符。他看似拥有如上所有的“精英标签”,但这些标签却更像是刻意在网络中进行展演和标榜的,标签之下则是略显油腻的形象和矫揉造作的表达。
通过观看这位“高质量男性”的视频并且模仿他、与他互动,让这一切所谓的高质量、精英生活变得触手可及。人们发现他不仅不是所自称的“高质量”,甚至是一种“油腻”的、“低质”的呈现。这样的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戳破财富滤镜的快感,也让人们感受到所谓“高质量人类”背后的贴近现实、甚至是有些滑稽的个人生活现状和个人形象展演。
因此,人们批判他、模仿他,借此来释放“自我”,释放对于那些自诩“高质量人类” 的反讽情感。“高质量人类”不再是精英精致生活、上层阶级的代名词,转而成为了一种所有人都可以触及、模仿甚至搬弄嘲笑的网络虚拟形象。
在这场以“高质量男性”为热梗的“精英”模仿秀中,“高质量男性”逐渐成为了被观看、被模仿、被嘲笑的对象,那些自诩”精英“的形象也被拉下神坛、逐渐成为被玩笑化、娱乐化的标签。
网友们忙着在这个热梗之下观看、欣赏、点赞、再生产,精英与非精英、高质与低质的界限在这一场场应接不暇的大众模仿娱乐秀中逐渐被模糊和消解,为看客和模仿者们带来了别样的快感。
多重戏剧反差:打破横向圈层的“猎奇人类形象”
除了消解阶层地位,把控“精致油”带来的快感外,在徐勤根的照片和视频里,还有一种多重戏剧化的反差叠加其中:看上去光鲜的个人背景和蹩脚的语言肢体表达之间的反差,看上去礼貌优雅的表达和简单粗暴的生物性两性观点之间的反差。
在崇拜精英精致生活和反油腻的网络浪潮之中,徐勤根像是一个异路人,但他却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侧面的人类形象。他打破了人们对于“高质量男性”和精英名流生活的想象,却也让这种形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甚至成为被调侃和造梗的工具。
在许多影视剧作品中,传统的优质男性形象总是无所不能,拥有这个世界上一切优秀男人或者说优秀人类所具有的品质,似乎没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
然而,徐勤根的出现却让不少人发现,所谓的“高质量男性”其实只是一个平面的形象,而那些自诩为“高质量男性”的人也或许只有那一个平面是“高质量”的。而徐勤根这个立体的形象告诉我们,在另一个平面上,这些“高质量男性”也可能是蹩脚的、油腻的、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
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网络媒介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界限看似在逐渐被消解,实则却也构筑起了另一道以“想象”为名而建立隔阂的大墙。不同阶层地位的人同处一片互联网环境,却似乎处在墙的两端,人们想象墙对面的形象、想象墙对面的生活。
当一个夸张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出现之时,这道横亘在阶层之间的”想象之墙“被消解了,当无数个模仿他的“高质量人类”出现之时,这道墙之间的话语流动变得频繁了。“高质量”不再是代表优质财富地位相貌的褒义词,而成为了略带讽刺意味的热词。
或许徐先生的行为是怪异的,也或许他的长相始终无法被大众审美所接受。但无论如何,“人类高质量男性”这一形象的出现不应该只用简单的油腻和猎奇去理解,而基于“高质量人类”的模仿秀也不应该只表达反讽和嘲笑的意味。
毕竟,他的出现打破了一个横向的网络圈层,他的存在让所谓的”高质量人类“形象变得立体且合理;而这一场场造梗模仿秀也让人们的情绪得以在观看、模仿和哈哈大笑中得到释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ID:covricuc),作者:努力小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