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非洲的青山,头图由作者供图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在当下纷杂的人类社会,尤其是吵嚷的互联网声音中,看到一张野生动物的照片,或是一个短视频,都能让心情瞬间安静下来。
无论是疫情期间出没于城市里的小鹿、狐狸,还是2021年初闯入村庄的东北虎、走失的金钱豹,以及一路向北的云南象群,动物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关注,而它们的打闹与酣睡也都能成为现代人生活里的一种治愈。
关心动物,就像关切我们自己。可是,现代文明的入侵也让动物们原本的生活失去了空间,或迷失了方向。观看它们时,除了寄托有关生命的美好想象和向往,我们也开始思考起了人与动物的相处与关系。
12年前,在驻坦桑尼亚使馆的工作任期即将结束时,陈见星(笔名“非洲的青山”,下文称为青山)毫不犹豫地辞去了体制内的工作,选择到坦桑国家公园驻扎,与野生动物打起了交道。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
在坦桑尼亚,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2年。青山每天的工作就是与野生动物在一起,拍摄它们、观察它们、搜集各种数据和样本。
用青山的话说,他就住在草原上或丛林中,走过了数不清的路,爬过了数不清的山,毫不夸张地说,这期间和野生动物在一起的相处时间,远远超过跟人在一起的时间。
也因此,他拥有了自己最好的野生动物朋友——狮子,还有猎豹、角马和大象们……像图上这样跟猎豹比邻而居的日子,就是青山的日常。
今天,我们与你分享青山的讲述,即使通过文字,你也能从侧面一窥这个鲜活有趣的野生动物世界。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其实对动物还知之甚少,而真正生活在旷野之中的动物们,远比我们想象得生动有趣、坦率真诚,又有着独特的生存哲学和智慧。
以下为正文:
我的“大猫咪”朋友们
我们都对家猫很熟悉,而野外的猫科动物其实也与猫有很多相似之处。
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花豹,只要你对它们完全无害,不去伤害它们,它们也知道你不是它的猎物的话,双方一开始就会放下戒心。
我跟它们待的时间久了,这些“大猫咪”会把我的车当作一个庇护所,就像家猫一样,我们是一种相互陪伴又相互需要的关系。
青山与猎豹一起乘凉,这样的生活很常见
各种猫科动物里,猎豹是最亲人的一种,相比其他猫科动物来说,它的戒心更少。一旦它熟悉你的车,熟悉你的气味了,就会主动跑到你的车上来乘凉,或者跑到你车上看看到底有什么,再决定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狮子体重比较重,它们跳不上车来,而且因为体型太大,跳上来反而容易暴露。但白天很热时,狮子们会钻到我的车底下来乘凉,捕猎时,它们有时会隐藏在我的越野车后,以车为掩护,偷偷地去接近猎物。
所以,比起猎豹把我的车作为“瞭望台”,狮子更喜欢把我的车当作“掩体”来使用。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动物们的智慧和适应性其实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在非洲的时候,会拍摄动物以及进行动物行为的研究,这就得长时间地跟踪它们,比如一个狮群,或是一家猎豹。
我曾对一只猎豹进行过跟踪,狮子每天都得喝水,但猎豹比较耐旱,可以长时间不喝水。我想知道它能坚持多多久不喝水,就得长时间跟踪它,时刻陪伴。
跟踪它的时间久了,猎豹也知道“车上的人只在旁边看着我,也不会伤害我,他们也不是我的食物”,它就对我习以为常了。
而且,猫科动物们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一旦对你放下了戒备之后,它就会对你的车、对你本人都感到非常好奇,它会主动跑到你车边上来探视,闻一闻、看一看。
确定你没有什么威胁了,它会把你的车当成一个庇护所,睡觉的阴凉处或者是瞭望台和狩猎点。这些猫科动物还经常把我的车当作“猫抓板”使用,特别是小狮子和小猎豹,它们经常抓坏我车上的橡胶条、用牙齿咬车胎罩或是拿来磨爪子,我的车胎罩都被它们咬坏好多个了。
很多人可能有种误解,觉得像狮子和猎豹这样的食肉动物都很凶猛,但其实在非洲草原上,这些猫科动物,甚至比我们认为的性情温和的大象,对人来说还更安全一些。
大象,尤其是公象打斗的时候,还是挺危险的,容易把我们的车撞坏或者撞翻。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大象的性情相对来说反而比狮子要暴躁一些,我跟狮群一起待着的时候,是最轻松自在的。
这些猫科动物跟我的关系,真的就有点像家里养的猫一样,只要跟它待的时间够长,它就会跟你产生一种互相利用,但同时也是互相陪伴、互相依存的关系。
跟这些跟野生动物建立起这种互信关系,其实很简单。只要不伤害它们,跟一只陌生的猎豹建立信任关系,可能只要一个下午,跟一个狮群建立信任关系,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
而跟人建立互信关系却很难,甚至可能永远都建立不起来。
猎豹的“弱德之美”
这十二年来,我从野生动物那里收获了许多,动物们表里如一、温和善良,我从来没有遭到动物的攻击,更不用提心吊胆、处处提防。
动物身上可以说的故事太多了,就先说说我非常喜欢的猎豹吧。
2019年7月,我遇到了一只母猎豹。那天早上我们见到它的时候,这只母猎豹被一群斑鬣狗围攻,因为当时正与猎豹研究中心一起行动,我们就开车把这群斑鬣狗驱散了。
相当于我们把母猎豹救了下来,当时它已经被咬得遍体鳞伤了,但让我非常吃惊的是,这只母猎豹非常淡定且坚定地从我们的车跟前走过去,它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观望着周围的情况。
看到前面有一块巨石,它就一下跳到巨石上,昂首挺立、张望草原的四周。当时它站在巨石上看了我一眼,让我终身难忘,这只母猎豹的眼神既坚定又优雅,神态也实在是太迷人了。
我真的没想到,一只动物在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之后,当时它的全身都是伤,伤口还在淌血,但依然保持着这样一种姿态。
在我看来,猎豹是草原上生存最困难的动物,它的天敌很多,遇到的生存危机很大,但这么多年来,并没有灭绝,反而锻炼出跑得越来越快的速度。我们都知道,猎豹是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动物。
特别在夕阳西下,天气比较凉快的时候,在草原上,母猎豹就喜欢蹲在白蚁堆上面,然后四处张望——这时,狮子和斑鬣狗都出现了,它的天敌们都出来活动了。
这个时候,猎豹是非常紧张的,但是它的这种紧张反而让我感觉到它的姿态非常美,因为猎豹左顾右盼时,扭动着的腰部,让身体呈现出了一种流线的S型。
猎豹面对着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它时时刻刻的姿态都是很优雅的,而且这不是说非要摆给我们看的一种模样。
就像赫尔曼·黑塞在《荒原狼》中说:“真诚是什么?你仔细看看动物,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都行,你一定会看到,它们一个个都那样自然,它们不会手足无措,它们不想奉承你,吸引你,它们显露的是本来面貌,就像草木山石,日月星辰。”
因为高速奔跑,猎豹的体型是一种流线型,它在生存压力之下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姿态,客观上让我觉得在审美上是一种很大的享受。它的坚定和优雅,正是自然和演化而成的身体状态,带给我们人类的一种心理联想。
所以我觉得猎豹是很了不起的一种动物,没想到它在草原上生存压力最大,但却给我们呈现出来这样一种很美的姿态。
我在一本书里把这种美叫“弱德之美”,这个概念来源于叶嘉莹先生,猎豹不是一个弱者,但它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选择的是自己承受,然后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放弃,最后完成了自己的生存使命。
草原上的另一种豹子,花豹(国内俗称为金钱豹)也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一只母花豹生了一只小豹子,白天它出去捕猎了,就会把小豹子叼到我们住的小石屋后面的草丛里放着,等到晚上回来,再把小豹子像叼小猫一样,把它叼回树上去了。
这样大概持续了一星期,我们就明白了,母花豹知道我们住的巡逻站比较安全,因为大自然对于小豹子来说是很危险的,有很多天敌在伺机而动。
但过了几个月之后,小豹子还是被一群狒狒给咬死了,狒狒跟花豹是相互敌对的关系,一有机会就会咬死小豹子。被狒狒吃掉之后,小豹子尸骨无存。
花豹妈妈回来的时候就到处找自己的孩子,看着它焦急的样子,我们很痛心,但因为不懂豹子的语言,也没办法告诉它,你的孩子已经被狒狒吃掉了。
那天晚上,这只花豹就跑到我们营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趴着,眼睛睁得非常大,四处望着远方,寻找她的孩子。
它当时的忧伤眼神与无可奈何,是永远让我忘不掉的。动物之间的这种母子情深,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深厚许多。
大象的“家庭”关系,比人类的还要牢固
我在草原上几乎每天都会跟象群打交道,从我的观察来看,象群的情感纽带,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维系终身,而且非常牢固,绝对比人类的家庭还要牢固许多。
非洲象是个母系社会,每一个象群都由一头曾祖母级或祖母级的母象来带领。它是大家庭里的族长,却没有任何特权,它只是担负着对这个象群的各种责任,找食物、找水、躲避敌害,还有迁徙,都由这头母象来决定,其他的成员都是它的子女(一般公象只有幼小、未成年的)。
所有年轻大象的知识都由它来传授,什么时候去吃东西,什么时候躲避敌害,什么时候迁徙,到哪里可以找到水,都由这头母象来教授。
整个象群则很团结,不会出现恃强凌弱的现象,也不会丢下弱小的小象和受伤的成员,它们都会彼此等待、互相帮扶着一起迁徙。
每次象群过马路,或者我们的车靠近时,所有的母象都会把小象跟我们隔开,它们就站在我们的车旁边,把小象围在它们身体的内侧,以保证小象的绝对安全。
象群,就是在为首母象的凝聚力之下组成的一个团体,它们的使命,所有成员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尽力抚养小象长大。
每一位成员,都在小象的抚养中担任不同的角色,除了小象的母亲之外,其他的象群成员,它的“阿姨”和“姐妹”,都对小象的成长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和职能。
这让我觉得很感动,象群比人类的家庭结构还要更加坚固,更能够让彼此互相依存。
大象的大脑神经元约有2500多亿个,比人脑的神经元还要多上3倍。我觉得,大象的情感其实比人类更加丰富。大象很需要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光是母象与母象的交流,还有母象与公象的交流,公象与公象的交流。
大象对家庭成员和对同类的感情需要,可能比人类还要强烈得多,我在草原上完全能够感受得出来。
有时在草原上,经常遇到一头孤独的老象主动地靠近我们,意思好像想跟我们做伴,不想一头象孤零零地在草原上生活。特别是那种身体状况不佳的年迈公象,似乎有一种在死亡之前想多与其他的同伴和生命相依存,让自己没那么孤独的感觉。
经常有人问我大象到底有没有墓地,我的答案是大象是没有墓地,但大象在死亡之前,对于死亡的态度是非常庄重的。
它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无所畏惧的,并不因为死亡快要临近了,就非常无助的模样。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我在开车回营地的路上,当时暴风雨就要降临了,刮着大风,飞沙走石,草原上有一头老公象,它坚定地朝着暴风雨的中心走去,当时其他动物都在朝相反的方向奔跑,唯独那头公象一瘸一拐地朝着暴风的核心区域走去,并不躲避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当时草原上还下着太阳雨,另一边还有一些太阳光,最后的夕阳光晕打在这头公象的身体上,就像一团火焰一样。后来,暴风雨袭来,它身上的火焰就熄灭了。
那场雨特别大,我就把车停在原地没敢开动,过了大概一个小时,雨停之后,那头公象也不见了踪影。
再过了一星期,我们发现了那头老公象的尸体,我想,我最后看到它的那会,应该就是它临死之前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
这让我觉得非常的震撼,真的没想到大象这种看起来很巨大、甚至许多人觉得有些笨拙的动物,它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却远远超越了我们人类对于动物的认知。
动物们拥有最大的真诚
动物们(我说的主要是哺乳动物)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哺乳动物都有着很丰富的情感,它们的精神世界虽然没有人类这么复杂,但却也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这些动物的可贵和可爱之处,就在于它们很真诚,它们对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是直来直去的、不会掩饰什么。
而且只要对它好,它们都能够感觉得到。这种“好”并不是我们对宠物的那种好,而是野生动物知道你是在保护它们,它都可以体会到你的感情。
有一次,我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拍摄和采集资料,那边的巡逻员说,每天都有一群象会到营地附近来“吃饭”,吃树叶和树皮。
每天晚上是盗猎者比较猖狂的时候,晚上这些象就会躲到保护站附近来。因为这些象知道保护站的这些人是在保护它们,他们虽然也持枪,但却不是盗猎者。
大象就是知道这点,虽然没有任何人用它们的语言告诉它们。白天盗猎者一般不敢活动,它们就分散在草原的各地吃草去了。
还有,每年都会有动物大迁徙,角马们奔跑过河时会踩死很多角马。有一次我看到,后继而来的角马再过河的时候,每一只角马经过这些同伴尸体的跟前,都会自觉地停下来,停留大概5秒到10秒钟,好像在为前面死去的同伴默哀,默哀之后它们再继续劈波斩浪地向前跑,跳上对岸。
在那一刻我发现,角马这种动作看起来好像很呆萌的动物,但实际上它们对于死去的同伴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平时很少有人能观察到它们的这种感情。
其实,大部分人对于动物的概念和印象都是比较模糊的,觉得动物就是“野兽”、有着“野性”,只把这些带有贬义的词汇和标签安放在它们身上。
但我在草原上观察久了之后,发现动物还是有很多可贵和可爱的地方,有很多很纯真的表现,它们的许多精神品质,也比人类还要高贵。
尾声.
我记录下来的这些动物的闪光点,其实也只是我在过去十几年草原生活中,最后提炼出来的一点点有趣的故事。
当然,在草原上生活了十多年后,我感觉我的生活也已经被草原同化了。我像猎豹一样,适应了孤独,适应了忍饥挨饿,也学会了接受失败。
每天清晨,我开着越野车离开营地,在茫茫无边的草原上寻找狮子、猎豹等动物,记录下他们的状态。我把车停在几米开外,看着它们玩耍、休息、进食,我坐在车里喝咖啡、看书。
有时候,一只熟悉的猎豹跳到我的车上,把车顶当床,悠闲地睡去,我坐在车里,把书本盖在脸上,也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我们就这么安静地度过一个又一个炎热的午后。
人生有许多幸福的时刻,比如和久别的朋友重逢,和心爱的人一起看电影,或者读了一本启迪心灵的好书,而我,最大的幸福,是在一个时间凝固的空间里,陪伴着熟悉的动物,看着他们的一点一滴,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简单、真诚和善良。
希望我的讲述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遥远的非洲,有一块土地,还保留着地球原有的模样,土地上生活的动物们,还坚守着纯真的品质。他们的顽强率直,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我在动物们所演绎的生命的悲歌中感慨伤怀,不能自己。
能够把他们的故事讲述给你,不仅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使命和职责。
(非洲的青山十几年与动物相伴的经历,整理成为了这档由看理想出品的音频节目《像动物一样生活:非洲野生动物观察笔记》。本文内容来源于编辑部与青山对话的口述整理,以及节目发刊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ID:ikanlixiang),作者:非洲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