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先后卖过羊肉串、二手书和电脑配件的东北青年罗永浩,听说了新东方英语老师年薪百万。 着急改变命运的老罗,给俞敏洪写去了封万字求职信,详细解释了自己多适合这个岗位,可能担心老俞还看不明白,他在教学经验那栏又加了一句: 教过后来被国家明令禁止的传销课,半年。

 不得不说,老罗年轻时还是太耿直了。就算你远在吉林延边老家就发现了自己和新东方老师身上的共同点,也别把它写出来啊。 后来老罗和新东方闹掰,搜狐一个不知趣的主持人问俞敏洪是不是对他有知遇之恩,老罗气得差点没骂街: 他很不欣赏我的!只是他这个人很现实,看学生们给我打高分,后来才逐渐认可的。

 6月23号,被老罗评价很现实的俞敏洪出现在了最新一期《十三邀》里。 节目中,当时还未去世的翻译家许渊冲被推进俞敏洪办公室的大落地窗前,老俞指着窗外一栋楼说: 看, 这就是北大宿舍楼。



许渊冲,是俞敏洪的北大老师。自然知道那是北大的宿舍楼。

古人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从北大毕业、能在北大一望之地置办产业、且在江湖上混得有头有脸的学生,可不多。那一刻的俞敏洪,恰似衣锦还乡。

许知远也毕业于北大,话题自然先从学术聊起。 许知远说大学时读过许渊冲翻译的作品,老一辈人用英语为一个文明和另一个文明做了联结,转过头来又问老俞: 英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许知远是前《经济观察报》主笔,也是2000年后比较活跃的北大知识分子,他自称与时代“不合时宜”。在这样的观察者面前,老俞就收起了他那副职业演讲家的面孔,笑了笑说:

“赚钱的工具了。”



如果关注过老俞的过去,会觉得这个人变了。

那些“机场成功学”、“女性堕落毁了国家”、“公立学校毁了孩子”之类的爆论,仿佛不像能从眼前这位温和中年男人嘴里说出来的。 要知道,曾经的老俞,被时代选中,开宗立派,风光无限。

1994年,姜文主演了部剧叫《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在当时大火,反映的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出国热”。

 俞敏洪是班里50个人中唯一一个没出国的,但他把握住了机遇,给要出国的学生做培训,结果一不小心成了中国教育资本化第一波浪潮中的首富。 不过,最近,老俞过得不太开心,状态也变化了不少。 6月18号那天,老俞发了条辟谣朋友圈:人生已经不易,为什么还要背后捅刀子? 

在那份网络流传的疑似新东方内部座谈会消息中,主要写了以下几点:

2022年开始,周末、寒暑假均不能上课; 

6岁以下学科、非学科都不能上。

2021年过渡,周六可以上(周日不行),今年暑假可以。

所有的“拍题、搜题”工具都下架,线上投放进一步限制;并称新东方觉得可能有70%-80%的收入损失。

“可能有70%-80%的收入损失”,果然造谣得厉害,我去查了一下,新东方从年初到现在,股价明明才跌去了60%嘛,明显是夸张了。 但是,老俞的辟谣确实没办法给投资者带来信心了。 2021年6月9号,教育部办公厅宣布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俞敏洪曾在自传中提过,2006年新东方上市时,存在着“教育产业化”可能会被打压的风险。 

 在中国教育去资本化的浩荡历史进程中,老俞终究还是被困在了自己的预言里。 新东方,到底是一家什么机构?老俞究竟是个什么人?

01 

作为中国初代励志网红,老俞给人留下了三个印象深刻的标签: 一是“草根”,出身平平,家里很穷;

二是“勤能补拙”,智商平平,却创造了高考奇迹;

三是“天生的领导力”,没做过管理,却成功领导了王强和徐小平两个牛人。 在互联网不那么发达的年代,这些话随着老俞的鸡汤演讲广为流传,但实际上,俞校长在很多方面都过谦了。



俞敏洪的妈妈叫李八妹。

改革开放前,这位女强人养过100多头猪,是村里的生产队队长。改革开放后,她辞去了生产队队长职务,办了个五金矽钢片厂。 她既当厂长又兼供销员,生意头脑好,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大家都愿意跟她做生意。几年下来,李八妹就成了当地的: 第一个万元户。

 八十年初的万元户可比现在的百万富翁稀罕多了。 俞敏洪打小身体不太好,李八妹几乎每个月都要杀只鸡给儿子吃,到上大学前,老俞就吃下200多只鸡了。 俞敏洪江阴农村那边办席标配是八菜一汤,称之为“八大碗席”,老俞上大学那年,李八妹硬是每桌上了24个菜: 办出了方圆几十里村庄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酒席。 我是90年代生人,麻烦懂的朋友告诉我,这个生活水平在80年代算是家里很穷吗? 说老俞智商平平就更经不起推敲了。 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是1978年,熟悉的朋友知道,这刚是“新三届”的第二年。 这个历史时期,就算加上大专高考录取率也只有1%,考上的难度基本和今天的985相当。之前我们写过潘石屹,老潘就是在1979年考上了大专,毕业后就顺利进体制改变命运了。

 俞敏洪1977年顶替村里一个不愿上高中的女孩开始备考,第一次高考前才学了10个月英语,他的目标是江苏省常熟市地区师专,最终老俞英语考了多少分? 答案是33分。很多人一看33分就觉得老俞确实是不行,但要结合当时实际情况,那年这所师专的外语录取线是38分。也就是说,老俞其实只差了5分。 高考结束后,16岁的老俞被请去做了大队中学的英语代课老师。他边教学边自学备考,第二年总分就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还是差点。

 于是,第三次高考,李八妹让儿子辞去了乡村教师。她一个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县城,用3天时间托人把儿子送进了县政府办的补习班。 那个班只有40个人,后来38个都考上了大学,包括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 而在这个人才济济、平均智商爆表的补习班里,老俞不仅是班长,从第二学期开始,就稳定考第一名了。 老俞身上的第三个疑问:新东方内乱的时候,他的大学班长王强、北大团委文化部长徐小平轮流当老大,最后为什么还是只有他能驾驭新东方? 为啥大学时怂得连个社团干部都不敢竞选的人,创业后突然就冒出了领导力?

 虽然咱老俞在北大没当过班干部,但从小就是两三个村的孩子王,中小学是劳动委员,到县城高中补习当了班长,只不过从农村来到北京跟那些城市子弟、大院子弟比,他确实算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了。 这种心理其实很好理解:深深的自卑压抑了老俞身上的那股领袖气质。 老俞大学里始终不敢追姑娘,他曾经这样解释过心路历程:我觉得不管我去跟哪个女生表白,她心里都会想这个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所以干脆不表白。 自卑归自卑,但老俞从来没有自暴自弃。 同学讨论的书名没听过,他就开始拼命读书,最后发展到一年读几百本书;普通话与城市子弟格格不入,第一次开班会做自我介绍就被王强调侃“这位同学不要说日语了”,他也不恼。

 相反,为了和大家处好关系,他一个人就包下了打扫宿舍卫生和帮大家打水的活儿。 逆境中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力品质。俞敏洪除了智商挺高外,明显有个能碾压普通人的优点: 超强的韧性。

 老俞还有一点也容易被忽略。他大学巅峰时期词汇量达到了7万多,远超了班里其他同学,这也是后来他编写的“红宝书”能风靡的基础。 所以,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人老俞谦虚,或者说是: 懂的给新东方“造神”需要个什么人设而已。 

02

 1985年,因病留级一年后,老俞从北大毕业。 全班50个人,49个出国,剩下他一个前途最差的——留在北大当老师。 那时候北大本科毕业最差的出路居然是留校任教,不知道5月份青年企业家峰会上,老俞慷慨激昂地劝年轻人不能躺平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自己当时为啥不再卷一把?)

 《十三邀》里老俞仔细回忆了当时从北大辞职的心路历程,他婉转地告诉大家自己教托福很厉害: 因为抢了北大托福班的生源,导致从来不公开批评老师的北大,开着大喇叭怼了他一个礼拜。 最后成功让老俞在北大社死。于是干脆下海。 当然了,跟很多故事一样,在之前那些演讲里,老俞还说过另外一个版本。 “老婆骂我出不了国是个窝囊废,气得我把诗稿一把火烧了,开始兼职教课挣钱。” 老俞因为肺结核导致肺上有三个穿孔,曾被戏称为“三洞诗人”。节目中,老俞给许知远展示了一首他续写戴望舒的诗,随口就念了起来: 不要做梦,不要做梦,会梦想的人永远没有真实。



说实话,上次我读到这么直白的诗,还是刘强东15岁第一次出远门写那句“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河刀鳅。”

所以有没有老婆骂那句窝囊废,老俞早晚都是要下海挣钱的人,不是个诗人。 1993年11月16日,中关村二小一间四面透风的简陋教室里,俞敏洪正式创立了新东方。 一旦成为名创业者,老俞那些最坚韧的优秀品质就显示出来了。 每天上午,28岁的前北大教师俞敏洪都会很早起床,拎着浆糊桶,骑着自行车在海淀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 

有时候被北大学生认出来了,老俞就赶紧撕下来,转身告诉学生他搁这做公益呢,免费帮环卫工清理电线杆子。 小广告上写的是开免费讲座。 结果到了“讲座”那天,中关村那所违章建筑里挤满了三百个学生,老俞看完转身就去外面搬进来一个汽油桶。同学们吓坏了。 只见一个戴着眼镜瘦高的年轻人敏捷地爬了上去,稳稳地站在了汽油桶上,那正是伫立在北京寒风中的老俞。 那些在大学中受到的委屈和被压抑的表达欲,终于要喷薄而出了。 汽油桶上的老俞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刚炖完鸡汤,又洒出鸡血,学生还没来得及感动,老俞先哭一步。 

老俞说的话永远有共鸣,老俞指的路一定是条光明大路,别问为什么,因为老俞就是最像我们的人。

 

新东方初期的口号是: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那些不甘和委屈,最终都化成了源源不断的钞票,进了老俞的口袋。 1995年,新东方发展到一万个学生,俞敏洪成为了最早的千万富翁。 跟王健林一样,老俞也喜欢用麻袋装钱,每个月到发工资那天,他都会扛着一袋钞票到公司,在办公桌上堆成一座小山。 后来因为这种高调方式,老俞被人盯上了,被扎了一针大象麻醉剂抢走了200万。 这点钱老俞不太在乎,他说我愿意再给对方200万,只要他能把从我家顺走的摄像机还我: 因为那里面有我女儿从1岁到3岁的成长记录。 同一年,老俞寻思要把新东方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于是去国外找了两个他大学时的偶像:王强和徐小平。

 徐小平在加拿大读完音乐硕士就失业了,洗过盘子,送过外卖,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生了俩孩子,一事无成。 其实看徐老师这面相,我觉得他搞文艺找不到工作还挺正常的,确实更像个投资人嘛。

 徐小平听说老俞身价千万,羡慕不已,没有犹豫,卷着铺盖就回国了。 1996年,王强也正式回国。俞敏洪和徐小平特意买了束花去机场接他。 这一年,新东方的“三驾马车”终于成功会师。俞敏洪负责托福考试,徐小平负责签证咨询,王强负责英语口语。 新东方随即进入了全速发展阶段。市场半径很快延伸到全国20多座城市,像龙卷风一样吸钱,年收入增加到3亿元。 2002年,新东方的学生达到35万人次,相当于九个满员集团军。一时间,教师队伍里的百万富翁批量诞生。 新东方,正式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个“教育神话”。 

03 

俞敏洪和徐小平去机场接王强那天,发生过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三个人在机场一顿拥抱叙旧后,坐进了俞敏洪车里,结果老俞刚一拧火,深受西方直来直去讲话方式影响的王强突然扔来一句话: 老俞,今天我和小平一无所有。如果有一天我们做的比你好,你能接受吗? 车里的氛围,顿时就凝固了。 俞敏洪沉默了片刻,说:当然,让你们回来就是让你们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三驾马车之间的分歧,大概从第一天就已经种下了种子。 新东方在全国吸钱如麻那几年,老俞仿佛就剩下两件事了: 一个是和其他两架马车内斗;另一个是老俞出现在了中国几乎所有省份的重点大学中,一边给同学们洒鸡汤演讲,一边把俞敏洪IP和新东方进行深度绑定。 觉得以后能比把《三国演义》读了13遍的老俞混得好,王强纯属老眼光看人了。

 

当时三驾马车的内斗体现在方方面面。 第一次董事会时,俞敏洪刚宣布开会,徐小平就站起来挑刺,硬说咱老俞不懂怎么开会。 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把老俞气得摔门出来,花了20分钟学董事会的议事章程。 好不容易学会了,老俞重新走进来,结果发现董事会被徐小平联合起来换了个议题: 改为俞敏洪批判大会,他们边拍桌子边指着老俞吼他是农民、土鳖!

 

还有一次在外地,徐小平因为和俞敏洪吵架,有场万人的学生讲座,直接赌气不来了。俞敏洪气疯了,在董事会上说: 要么我走,要么他走,你们投票决定吧! 另一架马车王强更在乎的,是怎么才能早点把俞敏洪的老婆、老妈、姐夫和七大姑八大姨清理出去。 这些家族成员,以俞母李八妹为首,无视公司结构,连保洁员都要指挥董事会。 1997年夏天,俞敏洪和王强、徐小平在包间里吃饭,李八妹在外面又哭又闹,很多人都劝不住。王强冲着俞敏洪喊:你能不能对你妈发一次火啊?镇住她,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结果老俞抻了抻西服,正了正领带,昂首挺胸走出去,还没等王强鼓掌呢,老俞喊了声“妈”就噗通跪地上了。

王强出国后肯定是把咱中国传统文化给拉下了,“疏不间亲”这个道理不懂吗。 中国互联网圈最会摔杯子的男人李国庆爆料过,当年三驾马车因为怎么分利润谈不拢时,李八妹提着把菜刀就去公司了。

 2002年到2004年,在王强、徐小平辞职相逼下,俞敏洪不再参加董事会和总裁会了,每天夹着课件去给学生们上课,而王强他们开始轮流当董事长。 俞敏洪读完13遍《三国演义》后,总结跟他最像的人物是刘备。刘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爱哭。 “三驾马车”把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请来了当仲裁,咨询公司派人来旁听了两三个月,结果回去报告说: 这里的人很奇怪,一说话就特别爱哭,一哭就互相指责。 俞敏洪最爱哭,经常一哭就是半个钟头,哭完像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 “我把好朋友都叫回来一起创业,最后弄到这个地步,大家互相恶语相向,打架打到最后几乎是什么都没有了,友情全特么都没了。”

 一年后,爱哭的老俞重新被请了回去,坐稳了老大位置。 2006年,新东方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在纽约敲钟上市。按照当时的股票收盘价,俞敏洪的身价相当于27亿人民币,徐小平和王强也赚得盆满钵满。 上市后没多久,三驾马车正式解体。 徐小平曾跟记者说,离开后他做梦哭了,“因为老俞不带我玩了”。 很多年以后,俞敏洪在《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一书中,反思当年徐小平、王强离开新东方的这段历史,自曝他把徐小平请出了董事会: “曹操比刘备更适合当合伙人,杀功臣才是好皇帝!” 成为新东方“好皇帝”的俞敏洪,那几年的得意溢于言表,连演讲风格也变了。

 

从“不放弃,就会出现生命的奇迹”、“ 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抓住一切改变生活机会”之类的大白话鸡汤,变成了:

“80、90、00后年轻人契约精神缺乏、道德沦丧、法规概念极其薄弱”、“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国家的堕落”式的成功中年男人教你做人。 得意的老俞恐怕忘记了,当初他把徐小平、王强请回来,初心是想把新东方做大做强。 把鱼槽里的鲇鱼赶走确实会变安静,但对企业发展来说,这通常不是件好事情。

 04 

离开王强和徐小平之后,新东方越来越平静,也越来越平庸。 中国教育资本化走过“留学热”后,先是迎来了中小学补习,又迎来了考公培训。 新东方从过去的领跑者,变成了新时代的跟跑者,越来越多人选择了离开。 2006年6月,罗永浩从新东方离开,接受采访时他说: “俞敏洪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没原则的人。” 老罗揭露了新东方一个叫马骏的老师:为了讲段子,把别人说的人生经历、笑话、伤感故事全部搬到自己身上,托福课是两个听力老师搭班上课,俩人讲同一个班,他甚至把搭班老师讲的人生经历和笑话赶在对方之前讲。 “像这么不要脸的人,居然不开除,只是口头警告一下。”罗永浩说。

 后来,42岁的陈向东也离开了工作14年的新东方。 离开前,他对俞敏洪说:“我希望能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要是能做得好,绝对应该是不同于新东方的另一类成功。” 2019年6月6日,陈向东创办的跟谁学正式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首家美国上市的K12在线教育企业。 2012年,新东方经历了被浑水做空,老俞在“泰山会”饭局上一杯又一波敬酒,柳传志马云下场救市,新东方才在危险中被救起。

 2017年,央视记者卧底新东方幼儿学习部,直指新东方老师资质造假、PUA家长的话术像“杀猪盘”。 那几年老俞过得很不容易。他打电话给王强,问能不能考虑考虑,重新回到新东方的董事会。 王强说:我想现在就算了吧,我该休息了。

然而,刚说完要休息的王强,转头就跑去了一起作业网出任董事长。 老俞终于又恢复了他“三洞诗人”的气质。说出来一句名言:

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所有得意,只是赶上好时代而已。 



尾声 

每当新东方股价低迷的时候,老俞都特别愿意出来说点什么。 比如当初炮轰完“中国女人毁掉中国、公立学校毁掉孩子”之后,老俞紧接着说的是: 公立学校老师是孩子的心理杀手,培训机构的老师是孩子的心理辅导员! 最近,俞校长又活跃了起来。 他不仅上《十三邀》,隔三差五还在抖音直播,甚至连公众号都从月更变成了周更到最近的两天一更,上个月老俞指责年轻人不能躺平又成功上了热搜。但与之前不同的是: 这些爆论为他提供的流量,再也不能转嫁到新东方的股价上了。俞校长当了20多年“网红”,头一次发现惯用的招式失灵了。

国家决心把教育机构管起来不是一天两天了,资本也早在年初就闻风而动,今年5个月以来: 跟谁学股价跌了90%。好未来股价跌了75%。新东方跌了60% 。无忧英语跌了70% 。

本来有些资本还在观望,结果6月1号,新东方、学而思等15家培训机构遭到顶格罚款3650万;6月9号,等来了一个司局级干部,靴子彻底落地了。 胡润很早就总结出了一套中国规律: 第一代教育首富,是靠给学生培训英语的新东方俞敏洪。第二代教育首富,是靠给孩子上更好学校的学而思张邦鑫。第三代教育首富,是公务员培训的中公教育李永新。 每当普通人出现新的上升通道,马上就会吸引资本进入。 教育资本化搞了这么多年,突然不让搞了,很多人细致地观察到上个月刚颁布的三孩政策。 培训机构改变不了升学率,能改变的只有把教育推得更内卷,当培养一个小孩成本变为天价,还有谁愿意生小孩呢? 所以,老俞和新东方们,这次碰到的是铜墙铁壁。



今年二月份,老俞所在的泰山会宣布解散,曾帮助他救市的马云、柳传志渐渐没了声响,老俞成了硕果仅存的几个从80年代一路走来还活跃的企业家。 可能是因为从农村走出,老俞始终还没太忘本,从2002年做公益乡村教育开始,一直到去年底他还亲自跑了云南两省的7所乡村小学: 不仅为孩子们演讲,也捐了不少教资物品。 所以,帮老俞出出主意吧。那期《十三邀》的标题叫做“从中国走出之后”。

走出之后呢?

其实,还是有机会的。

6月17日,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三位宇航员搭载神舟十二号来到中国空间站,首次更新了自主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和中文操作界面。



最近,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三位宇航员正在抓紧学习中文,以确保2022年能够在中国空间站内顺利完成太空任务。 但说实话,中文可比英文难学多了。 我看老俞就别在国内带着大伙搞教育内卷了,不如把新东方那套成功模式复制出去,去教教老外汉语吧: 说不定新东方就二次复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