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顾文军,编辑:  柴宗盛,题图来自:unsplash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传出中国芯片领域国产化的“捷报”,最近甚至“国产”已经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成功”,更是出现了“全国产”、“纯国产”、“100%国产”等国产新名词。


海内振奋,海外惶恐。可惜多数要么是自媒体的自嗨、要么是企业为了融资或者别的意图刻意宣传。虽然业内都知道,我们这个行业尤其需要低调做事,数据说话,客户认证,但这不妨碍“捷报”的持续产出,而且“捷报”从最初吸引眼球的夸大之词,进化到泛用国产概念、模糊国产化定义,达到足以上忽悠领导,下欺骗网民的地步。这种似是而非的消息,只能为对手大做文章提供弹药,正面作用少之又少。中国的半导体国产化进程注定是产业史上曲折反复、砥砺前行的史诗,对这样厚重的题目做轻浮的夸大宣传实不应该。什么是国产化,如何定义国产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产化。这是在谈论国产化之前绕不开的问题。


一、国产化的定义


我孤陋寡闻,确实不知道芯片国产化的精确定义。既然国产化已经成为行业热词,那是否应该明确国产化的定义。由于国产化的变量太多,我们从不同场景来讨论:


如果企业注册地在中国能算国产化吗?按一般概念,芯片国产化应该是中国企业生产的或者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但从大众朴素的感情来看,三星、海力士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芯片,应该不能算国产化(可能我狭隘了)。反过来,有一类企业尽管是中国企业,但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外籍人士,这种企业在执行外国管辖规则时可能比外国公司更要严格,我们能从企业注册地判断谁是国产化吗?


如果股东是中资能算得上国产化吗?半导体是个特殊行业,以股东的组成来看,有时候公司大股东,甚至全资股东也很难控制公司或者管理层,譬如某些资本与境外或台湾地区企业合资成立的公司,表面上大陆资本是大股东,但实际上管理层却被非大陆籍的团队掌控,他们的决策完全听从境外母公司,这能算国产化吗?又譬如中国资本收购或者入股的海外公司,但管理层基本由当地人出任,必须要遵守当地的管理规定,这算国产化吗?


果能解决卡脖子问题是国产化吗?有些中国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也不能服务国内被制裁的企业,但反过来有些国外公司却能想办法绕过美国,到第三地生产来规避美国监管,为国内被制裁的企业服务,这里的国产化又怎么定义呢?


如果以产业链是否在境内来看。那些境内设计、境外制造(包括封装)的芯片算国产化吗?如果一颗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装都由中国企业完成,但是关键环节使用外国的设备、材料和软件工具,这种算不算国产化?还有些材料公司,一边做进口代理,一边卖自己的产品,所有的产品都用中国的包装。更甚有者,同一个包装里既有自己的产品,也有代理的进口产品,这种算国产化吗?也有些芯片设计公司,一边做进口代理,一边自己设计产品,但所有产品的logo都打自己的,这种是不是国产化?


如果只有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才是国产化,即中国设计企业用国产架构、IP和EDA来设计芯片;中国制造企业和封装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和国产材料来制造和封装自己设计的芯片,那这个程度的国产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无法实现。


由此可见,芯片国产化很难精确定义。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全产业链全产业环节由单一国家制造的芯片。美国也做不到,中国同样也很难。有些人乘机模糊国产化的含义,故意避实就虚,乱中牟利。尤其一些非专业媒体所谓的国产芯片,大多是表面上的国产化,是根本经不起产业考验的国产化。


我们的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喊口号,打鸡血或许可以鼓励我们的士气,科技强大是国人普遍所希望的,更是我们专业机构和产业人所期望的。在目前外力高压下,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谁不希望自己的产业强大。但实现半导体国产化是一个高度专业的产业问题,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出来的。现阶段无论“盲目鼓吹”还是“灭自己威风”都解决不了半导体国产化的问题。在我们实际攻克难题之前,最好少说多做。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一到历史关口,人们不去解决问题,反而将注意力转向虚无,譬如从身份认同去寻求答案。尤其国产化这种命题,就更容易掉进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陷阱。


在这种困扰面前,我们的伟人曾经给出过高屋建瓴的指引。


1992年初春,上海漕河泾,阳光明媚,生机勃勃,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公司。工作人员指着观察窗附近的一台设备介绍:“这是我国新近从美国进口的第一台大束流离子注入机,是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之一。”邓小平马上接过话茬:“你们说这台进口设备姓‘社’还是姓‘资’?”


当大家还在发愣的时候,邓小平说:“它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对外开放就是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资金,为我所用,这台设备现在姓‘社’不姓‘资’。”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只有搞好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技术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才不至于落后挨打。”


时光轮转,经过30年不管姓资姓社的大发展,中国变成今日强盛之中华。不过,今天的芯片国产化遇到了30年前大讨论时的问题,这次不过是换了一个是否国产化的马甲而已。


一片芯片最重要的不是国产化的身份,重要的是它能否解决问题:一是能否服务我们的经济?目前汽车缺芯,车企停产,不管是谁为车企供应芯片,无论它是国产还是国际,能让生产线转起来,能造出车供应市场,消费者不会去问芯片是谁供应的,车企的工人领到工资,也不会问芯片是国产还是国际;二是能否发展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只要能让我们的半导体供应链正常运转,我们的上下游企业就有单可接,我们的研发就有资金可用,我们的技术和人才就在进步,那我们产业就一定在进步,我们抗封锁的能力就一定在增强,我们的国产化就在进步。


这时候我们纠缠于国产非国产还有多大意义呢?姓资姓社的争论,我们用这些年的大发展解决了;现在经常抛出国产化论调的,很有可能别有用心,他们要么说给政府听,希望受到特殊照顾;要么说给资本听,希望自重身份,增加估值。反而真正在产业里的上下游企业,不去管是不是国产。我们必须再强调这个极端的案例:有些中国公司被严格限制,不能为被制裁的中国企业服务,反而有些国外企业能够绕过封锁,解决了我们的需求。


二、国产化的内部动力


虽然国产化的定义很难清晰,虽然不必刻意去区分谁是国产,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我们不变的梦想。这几年美国的封锁日渐绵密,我们屡遭打击,但我们经过几年探索和努力,在重压之下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从中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解决实际问题,不去刻意纠结一些表象的问题,我们的产业就在进步,我们的国产化就在壮大。因为中国半导体有巨大内在动能,有强大的调适能力,就如同之前全球化畅通无阻时,中国半导体全球化生长,现在有人封锁,中国半导体自然就向满足内需的国产化方向生长。具体请看:


第一,这几年,中芯、华虹宏力之类的大型公司、平台公司、龙头公司取得了很大进步,它们的营收屡创新高,产能逐年扩大。华虹宏力从8英寸技术平台拓展到12英寸平台,先进技术从28nm延伸到14nm。中芯的14nm已经实现量产,目前正在研发更先进制程;设计企业展锐研发出5nm的5G芯片,而且已经风险量产;设备方面,中微的自动刻蚀进入台积电的5nm生产线;材料方面,国产光刻胶、大硅片等已经批量供货。这些成就证明了我们做大做强“大、平、龙、制”企业,是能够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尤其以前被我们忽视了的设备和材料,获得前述关键企业的主动关照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这也说明只要我们有正确的产业思想,依靠中国半导体企业的自强自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外的冲击。


第二,在美国制裁以来,我们坚持全球市场、顶层开放战略是有效的。很多国际公司为了与中国企业做生意,在内部做了很大调整,做了一些规避措施,在遵守美国管制的情况下,找到了能够服务中国市场的新路径。这是这几年中国半导体取得进步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三,政府的扶持政策,金融工具运用得当,无论对半导体产业的税收支撑,还是大基金、科创板等金融工具,都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最新一季的财报数据显示,目前大量半导体企业赢利能力普遍增强,整个行业脱离了最危险最艰难的阶段,日渐走上正轨。这证明政府对先进技术的扶持,能够做到既讲市场又讲效率。以至于中国政府对先进产业的扶持政策,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效仿的模板。


三、接下来的策略


国产化是一个长期任务,未来肯定还会出现各种挑战,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芯谋研究认为,芯片国产化的关键是坚持对外开放联合,对内专业务实的思路,集中扶持“大、平、龙、制”企业。不着急,不盲动,不刻意,从底层做起,满足所有市场需求,一步步补全底层链条,以时间换空间,耐心等待水到渠成之日。


需要强调的还是如何用好国际资源,国际资源依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增量。尽管目前有各种限制,但是与国际企业直接合作的通道依然可以争取。这里容我们复习一遍马克思的金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只要西方还是资本主义,那么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的巨大市场面前没有绝对的免疫力,全球化规则依然有限地发挥着作用。在现有限制规则之内,我们依然可以汲取丰富的营养,我们没有理由固步自封,我们需要开放合作。


相应地,在经略国际合作时,我们需要安静理性的国内舆论环境。现在所有人都在关切半导体,媒体自然冲在最前沿,这本是好事,但半导体毕竟是专业程度很高的产业,对它的分析解读很容易犯错,若在正常状态下无伤大雅。但在当下,一些高仿的行业分析,一不小心就成为对手的口实。所以半导体没必要成为全民脱口秀的主角,我们的舆论界要给半导体降温,尤其要避免流量捕手的故意造谣。


与此同时,成就事业从来都是解决真问题,争论姓资姓社、国产非国产的这些伪命题,对我们的事业进步毫无意义。中国半导体的成长,是通过解决真问题干出来的。君子庄敬自强,我们半导体产业需要庄严持重,笃实坚强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半导体的国产化赢得时间,赢得空间,赢得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芯谋研究(ID:icwise),作者:顾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