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巨无霸汉堡、牛仔裤这些蓝领口味的东西会火起来?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ID:idxgh2013),作者:朱不换,原文标题:《环球土味引领者,美式蓝领审美|大象公会》,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所谓现代主义审美,用简短一句话概括即是“少而精”( Less is Better )。我们不难从家居、数码设备、家用电器和流行服饰瞥见这种趣味,年轻设计师更是多将其奉为行业准则。
然而在流行消费文化中,也仍有一支醒目的势力,反其道而行之,奉行“大又壮”( More is Better )趣味。它在快餐领域尤为明显,麦当劳 Big Mac 与汉堡王 Whopper (字义为“大家伙”),都是这种“大就是好”审美的体现。
这种泛滥全球的土味消费文化,追溯起源头,都是美国蓝领审美留下的基因。美式蓝领消费审美最鲜明的特色,是越大越好,越炫越好,越结实耐造越好。这与中产阶级设计师审美所崇尚的越精简越好,越低调越好的思路正好相反。
二战后的全球工业化进程,恰逢蓝领审美在美式消费市场大行其道,于是它乘势被推广到世界各国,硬是在设计师主宰的现代审美间挤出一道鲜明的土味存在感。
一、美式土味的风格
二战后,美国蓝领阶层的收入快速上扬,接近白领收入水平。但他们的品味并未因此就简单的向中产品味靠拢,而是顽固的坚持了自己的喜好。他们的生活习惯、社交方式、子女教养方式,都让他们选择了和白领截然不同的消费方式。
对富裕起来的美国蓝领工人家庭来说,硕大、闪亮、酷炫的电器、汽车、餐具,一方面是经济和社会实力上升的象征,另一方面也具有最直接的感官冲击力。
拿二战后厨房-餐室的家居布置来说,典型的中产设计概念是简约、冷艳、精致:
当时的中产餐厨房设计的特色是单色壁纸、鲜花、蜡烛、小碟子、玻璃杯
而同时期蓝领家庭最心仪的餐室厨房设计,追求的是大马赛克墙砖、耐用的炉灶、厚实的桌子、大盘子大碗,摆放得满满当当,给人一种充裕的安稳感。
那时的中产喜欢纯白简约风的冰箱:
而蓝领最喜欢的则是颜色鲜艳,拥有闪亮、巨大把手的冰箱和炉灶。
这是因为,厨房-餐厅在当时中产家庭和蓝领家庭中扮演着相当不同的功能。调查表明,中产女性心目中最重要的房间是客厅/起居室,这是一家人一起闲聊玩耍看电视的地方;相比之下,中产希望厨房越简单越好,不希望做饭的事情烦住自己。
而蓝领女性心目中最重要的房间是餐厅/厨房,这是她们为一大家子准备餐食和平时休息发呆的地方,她们需要各种鲜亮、喜乐、结实的产品让自己感到平静心安。另一方面,一件件闪闪发光的电器在许多蓝领心目中也是现代化和洋气的象征。
当时,美国著名的消费动机调查公司 SRI,总结了社会三大阶层的起居室家居消费品味:
当一个小资风的中产女性出现在蓝领家庭中,会给人强烈的反差感:
在这种品味的对立下,很长时间内,征服市场的是艳丽结实的蓝领风电器。因为当时的市场调研发现,大众消费品的市场渗透率如果从 35% 爬升到 65%,就必须牢牢抓住蓝领家庭、特别是蓝领主妇的品味。
表面看起来,那些鲜艳巨大的外饰似乎华而不实。但实际上,各种电器产品的设计大都已实现了表观设计和功能实现的分离。美国《消费者报告》当时的调查表明,不少被设计师评价为外观艳丽粗俗的电器,性能其实相当强劲。
蓝领女性喜爱艳丽的大电器,蓝领男性则喜爱豪气的大汽车。因为在二战后的美国,汽车长期是社会地位的指示器。蓝领男性会购买内外饰鲜明高档、霸气外漏的汽车来显示自己的收入和地位的提升。
而在各种汽车品类中,蓝领雄性气息最突出的,则是越来越大的皮卡车,这种消费爱好也日益“传染”给了看着眼馋的社会中上阶层。
二、蓝领风为什么能引领大众消费?
蓝领口味引导 20 世纪美国大众消费风尚,这在现代消费商业中其实是个反常现象。
按一般经验,往往是精英设计师定义新时尚,中上阶层消费者最先尝鲜,经过市场筛选后再逐渐传播到其他阶层。中上阶层引领的这些消费时尚,往往象征着格调、财富、权力,并因为这种象征性而受到其他阶层的跟随追捧。
而美国蓝领消费文化曾能如此巨大地影响着本国、甚至全球的消费市场,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它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这得益于工业革命以来美国劳工阶层收入水平的巨大提升。
在 19 世纪之前,美国劳工的生活水平不高。17 世纪的普通美国移民家庭往往没有桌子、油灯、便盆等基本物品,他们睡在地板上,用手抓东西吃。直到 19 世纪上半叶,美国人人均寿命只有 38.5 岁,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也只有 1.71 米,连购买茶壶、餐桌都需要缴纳联邦奢侈品税。
当时的著名牧师达菲尔德回忆,小时侯当客人来访时,全家小孩因为没衣服穿,得赶紧躲到树丛里避人。
随着工业革命进展,19 世纪中叶镜子、桌椅、炉灶等逐渐进入了美国普通劳工家庭;越来越多的夫妻不再需要和父母子女挤一张大床,不再穿妈妈纺的土布衣服。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农产品生产变得十分充裕,吃不完的面包、玉米糊随手就用来喂猪喂狗,这是当时的欧洲农民难以想象的。
但直到铁路通达之前,普通人的消费购物仍然高度依赖走村串巷的货郎。
而铁路兴起后,各种工业化生产、预包装好的跨地区品牌产品,得以随着火车、邮购目录和送货员进入了千家万户。
而进入 20 世纪,美国迎来了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 )、大众营销 ( Mass Marketing )和消费信贷(Mass credit )的时代。标准流水线生产提供了量产的平价商品;广播、电视、报纸提供了大流量营销手段;而各种信用服务为美国蓝领借贷购物提供了便利。
这些生产、营销和信贷手段的更新,都有利于人口众多、以量取胜的蓝领口味消费的风行。不过,不同的商品品类具体依赖的路径则有所不同。
标准化规模生产拯救了汉堡包,大众传媒营销普及了牛仔裤,而FHA购房按揭保险等消费信贷支持,创造了美国独有的郊区蓝领生活方式。
三、美式蓝领审美的历史进程
美式汉堡的发明不晚于 1885 年,但几乎所有流传至今的汉堡连锁店如白色城堡、麦当劳、汉堡王等都出现于 1920 年代之后。
这是因为,在此之前,汉堡一直是一种供应蓝领劳动者的路边摊、餐车食品,是普通人能吃到的最廉价碎牛肉制品。也因如此,汉堡的卫生条件长期堪忧,汉堡肉饼腐坏、染色、添加硼砂和过量亚硫酸盐的”黑心肉“新闻层出不穷。
在 20 世纪初的食品卫生运动中,汉堡成了大众舆论的众矢之的,许多美国人对汉堡碎肉饼不再信任,而之后出台的《肉类检验法》和《纯净食品与药物法》更是对汉堡肉严加监管。
到了 1921 年代,为了“洗白”汉堡的公众形象,沃尔特与安德森开办了以“又白又干净”为视觉特色的白色城堡汉堡店。
这个美国第一家连锁汉堡店使用搪瓷罩排气系统和不锈钢内饰,牛肉由受监管的肉商供应,员工穿着一尘不染的制服和折叠式纸帽,并复制到其他分店。
白色城堡汉堡店标准化、工业化的制备和销售模式,改善了汉堡的卫生状况和公众形象。此后,跟风者雀起,单单是名称上模仿它的白色小屋、白色圆顶、白色堡垒、白色磨坊、蓝色城堡、红色城堡、银色城堡、王子城堡等连锁汉堡店就有数十家之多。
到了二战前后,麦当劳等新兴汉堡店通过特许经营开店的模式,进一步把汉堡这种曾经的蓝领地摊饭变成了跨州、跨国业务。
如果说汉堡的“翻身仗”靠的是标准化规模生产,牛仔裤这种当年的蓝领工装变成时尚,则受益于电影、电视等20世纪的大众传播和营销媒介。
新兴的影视传媒不仅捧红了牛仔裤,也虚构了“穿牛仔裤的旧西部豪侠”这个并不存在的传奇形象。
牛仔裤(Jeans )给当代人的第一联想,大概是旧西部时代纵马奔腾、一言不合便开枪的牛仔。
不过,19 世纪的传统牛仔并不穿牛仔裤。
现在通行的铜钉牛仔裤实际上直到 1870 年代才发明并获得专利,1880 年代才成规模销售。而这时,旧西部的开放放牧时代已基本结束,铁丝网封闭牧场、肉类包装厂和铁路网已取代开放牧养、千里赶牛的传统牛仔。
这时发明的牛仔裤主打结实的斜纹粗棉布和稳固的铜铆钉,是西部矿工和工厂工人所喜爱的工作服。那时的牛仔裤往往裤腰和裤腿宽大,并没有今天的时尚外型。
是 1920 年代以来的各种西部电影,让牛仔裤成了银幕上西部拓荒豪杰的标配。
西部片退潮后,牛仔裤又借助青少年叛逆风电影,变成了青少年时尚。
汉堡包、牛仔裤,以及不少饼干、汽水等美国蓝领钟爱的小件消费品,此后都变成了风靡全球的品牌商品。不过,也有一些消费品类如美式粗壮型家电、皮卡等,消费热潮则始终限于美国国内。
原因也许很简单,因为这些大家伙都太占地方,只有美国蓝领有足够大的房间/车库装它们。
得益于自由的房地交易和优惠的房产按揭保险支持,二战后的美国出现了住自有住房、开大汽车的郊区蓝领这一庞大阶层。
1940 年代时美国郊区人口只占总人口 19%,到 1960 年代已增长到 30%,而当代超过一半的美国人(55%)居住在郊区。
较为宽敞的住房条件,让美国蓝领可以按自身“大而壮”的审美偏好,把硕大艳丽的电器、高大威风的皮卡搬进家院。而在缺乏这些条件的国际市场上,这些“大而壮”的产品,往往败给日系等“小而精”的产品,也在所难免。
参考资料:
[1]Booker, K. M. (2012). Blue-Collar Pop Culture [2 volumes]: From NASCAR to Jersey Shore. Praeger.
[2]Fischer, C. S. (2010). Made in America: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Charact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Nickles, S. (2002). More is Better: Mass Consumption, Gender, and Class Identity in Postwar America. American Quarterly, 54(4), 581–622.
[4]https://www.pewresearch.org/social-trends/2018/05/22/demographic-and-economic-trends-in-urban-suburban-and-rural-communities/
[5]https://eh.net/encyclopedia/a-history-of-the-standard-of-living-in-the-united-states/
[6]https://www.vogue.fr/fashion/article/vogue-encyclopaedia-the-history-of-denim-jeans
[7]https://www.seriouseats.com/food-history-1904-worlds-fair-st-louis
[8]https://sourcingjournal.com/feature/top-denim-moments-film-jeans-grease-marlon-brando-daisy-dukes-25270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ID:idxgh2013),作者:朱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