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不少年轻的华裔孩子,站出来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今年15岁的Annemarie Wen和13岁的妹妹Claudia Wen,在新西兰出生并长大。
她们的爸爸来自上海,妈妈来自台北。
姐妹俩过去很喜欢跳Haka,并为此感到十分自豪。
直到有一次特殊的经历,让她们在高中放弃了。
当时,有一位老师看到她们的舞蹈后表现“十分惊讶”。
姐姐Annemarie说:“老师的表情就好像是‘你以前跳过’?难道我们不应该跳吗?”
她还称,“有的老师一看我的样子,就以为我不会说英文。”
这让她们感到非常不公平,并且觉得没有了归属感。
事实上,类似姐妹俩这样的经历,发生在不少的移民后代身上。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25%的亚裔学生表示,他们曾因其种族而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14%的岛裔和其他欧洲学生有过同样的经历。
这份报告是奥克兰大学、维多利亚和奥塔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的“Youth19 Rangatahi”项目的一部分。
受访者共有7000名学生,其中包括了东亚、南亚、华裔和印度裔学生共2000人。
调查的领域涉及到了学校、家庭生活、医疗保健和性行为等问题。
这份报告中还提到,5%的亚裔学生认为他们曾因为自己的种族,而受到卫生专业人员的不公平对待。
10%的亚裔学生说他们在学校里因为种族或宗教而被欺负。
在这些统计数字的背后,往往都是移民孩子们的真实经历。
Annemarie记得十分清晰,小学时有一群男孩专门跑来嘲笑她。
“你知道‘penis’是什么意思吗?”
当她说不知道时,对方哄堂大笑,他们让Annemarie回家问问父母这是什么意思。
在语言的学习上,姐妹俩其实中文一直说得很好。
在学校说英语,回家就跟父母讲普通话。
根据新西兰-亚洲基金会的一项调查,新西兰人往往十分欢迎移民,但却不喜欢移民在公共场所说不同的语言。
对这样的说法,姐姐Annemarie也表示赞同。
来自新西兰Asian Family Services的Ivan Yeo表示,移民往往对他们的祖国有很强的归属感,但在新西兰长大的亚裔往往会经历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如果亚裔的孩子被告知要‘回家’,那么他们回去的家在哪里呢?”
去年,一对老年夫妇在商场里对她们说,戴上口罩回你们自己的国家吧。
两个孩子还曾被陌生人莫名其妙地骂“去吃蝙蝠吧”。
两姐妹和妈妈在一起
作为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奥克兰大学副教授Roshini Peiris-John表示,这是首次针对亚裔群体进行的一项广泛调研。
他特别指出,不能用“亚裔”一词,来简单概括这其中的群体。
东亚、南亚、华裔、印度裔都是亚裔,但是文化和经历都十分不同。
研究还表明,29%的东亚学生表示自己经历过抑郁,而南亚则相对较低只有24%。
但是南亚学生更担忧贫困,15%的南亚学生父母常常担心他们食不果腹,在这方面上东亚仅为10%。
新西兰官方的人口预测显示,在未来10年内,亚裔将成为新西兰的第二大族群,
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预计亚裔人口将突破100万大关。
但学者认为,在国家卫生战略和规划中,亚裔在很大程度上仍被忽略。
而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势必会引发一些人的焦虑和担忧。
移民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使人口多样化的方式,对国家的宽容度是一个考验,因此有必要对社会的凝聚力进行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