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题图来自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
最近在重刷美剧《欲望都市》,女主Carrie的一次“出轨”让我印象深刻:
Carrie一边在跟帅气温柔的男友Aiden交往,一边还是忍不住跟Mr.Big联系,甚至在男友帮她装修房子的时候跟Mr.Big偷情。
图/《欲望都市》
弹幕上充满了对“Carrie到底是不是渣女”的争论:
有人斥责她,但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对自我的诚实。
如果只是就这个行为而言,Carrie确实是一个“渣女”。
但事实上,她自己对跟大先生偷情这件事有很深的负罪感,明知自己做错了,却又很难叫停。
图/《欲望都市》
如果抛开非黑即白的道德评判,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不忠”这件事?
“出轨”这件事,可能藏着关系里最大的秘密。了解出轨的本质,恰恰能帮我们搞明白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在你看来,哪种行为算“出轨”?
心理治疗师埃斯特·佩雷尔辅导过几百对遭遇婚外情危机的伴侣,她发现,大多数夫妻对于“出轨”的定义都截然不同。而这,会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的“越轨行为”辩护:
有人跟别人发生了性关系,但对这次性行为没有投入感情,因此声称:这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有人却会强调自己只是感情出轨:什么(实质的性行为)都没有发生。
埃斯特·佩雷尔在《危险关系》一书中指出,要明确“什么算出轨”,首先要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情感的契约。关于“我们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当两个人一起沟通这些标准,就形成了他们彼此的“协议”。出轨的重点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这件事,是否违背了你们之间的“协议”。
所以,在一段关系中,跟另一半探讨“什么行为算越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你们了解彼此对关系的理解,也能让两个人明确关系中要谨慎踏入的“红线”。
埃斯特·佩雷尔总结了定义出轨的3个要素,当一段关系满足了下面1个或多个因素,就可能构成出轨:
这是一段需要遮遮掩掩的关系(Secrecy):你们的关系不能公开;
情感投入(Emotional involvement):你对他/她是有感情的,甚至认为这是“爱”;
性吸引力(Sexual alchemy):不一定是发生性行为,渴望的念头也算。
(这里要说明下,这3个标准并不是基于研究之后的严格定义。但它可以提供一个框架,帮你理顺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和禁忌)
在“性吸引力”这部分,作者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干约会(dry dating)。指两个人进行一般认为是“约会”的活动(比如吃饭、喝咖啡、看电影),但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肢体接触。
举个例子,你在一个工作会议上遇到一位很有魅力的异性,你们开完会约了饭,然后各回各家——看起来什么也没发生,但实际上,你自己清楚,刚刚那顿饭让你产生的激情甚至超过了以往的性爱——从某个角度看,“出轨”其实已经发生了。
图/《爱在日落黄昏时》
出轨的原因,不一定是“不爱了”
很多人都觉得:出轨的发生,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要么是关系的问题,要么是人的问题。
这个观念包含着这样的假设:如果一段关系足够健康,婚外情就不会发生。存在一种“完美关系”可以避免出轨。
这样的观念会让遭遇背叛的人忍不住追问自己: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但埃斯特·佩雷尔在咨询工作中发现,这两者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幸福的关系,也有可能发生出轨。如果停留在“问题论”,不去探究更真实的原因,我们会因此遭受更大的伤害,也很难在出轨中获得成长。
除了“关系或人出了问题”,出轨也可能是出于以下这样的原因:
1. 探索自我的需要
有些出轨,看上去是一个关系问题,其实背后是一个自我成长议题。
埃斯特·佩雷尔接到过一个案例,妻子跟一个卡车司机有了婚外情,但她对当下的婚姻并没有什么不满:她很爱她的丈夫,不愿意伤害他,但她仍然出轨了。
咨询师后来发现,这位妻子的出轨其实是一种“叛逆”的渴望:她一直过着符合别人标准的生活,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但当她47岁的时候,她开始有了身份认同危机:如果没有这些角色,“我”是谁?
“出轨”,其实是重新寻找自我的一种尝试,即便它可能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图/《廊桥遗梦》
2. “出轨”本身的魅力
还有一个原因:“越轨”这件事本身就很有吸引力。这让出轨明明带给一个人强烈的负罪感,却也让人欲罢不能。
每个人都有一种想要打破规则的渴望,这会让人感到危险,但也会让人感到自由。性学家杰克·莫林在《性欲:打开激情和满足的内在源泉》一书中说,“打破规则”的渴望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带有冒犯意味的艳遇和幻想会让越界者产生自我认可甚至骄傲的感觉。”
不过,虽然“越轨”很爽,但大家在理性情况下,还是会考虑后果,不轻易越界。是什么给了一个人足够的动力,在关系中触碰那条“红线”呢?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性独立。很多情侣夫妻在进入一段有承诺的关系后,都会有一种“现在这个人是我的了”的错觉,希望只有彼此能提供给对方性欲的满足(包括身体、情感、幻想),但埃斯特·佩雷尔提醒我们,这并不是事实:即便是一夫一妻,也不能占有对方全部的性欲。
性欲不止是性行为那么简单,它还包括对自我的认同、思想、情感和记忆,它不仅属于“关系”,更属于“自我”。而自我的秘密,是需要被留出空间、需要被尊重的。
但因为在一段承诺的关系中,对“性独立”的尊重往往被忽视,这反而加强了一个人出轨的动力。就好像一个玻璃罩里的蜡烛,燃烧得越起劲,氧气就消耗得越快,蜡烛就会更容易熄灭。
这个观念可能会启发我们如何让现有的关系保持活力:给彼此的性欲一点空间,以及,跟对方一起策划一次“越轨”。
这里的“越轨”并不是支持对方出轨,而是在不违背彼此关系契约的前提下,持续地做出一些行动,走出你们关系的舒适区。
至于什么行动对你们来说是走出舒适区的活动,这是非常个人化的,需要两个人一起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探索。简单点来说,如果这个行动让你重新感受到了伴侣和关系带给你的爱欲,这就是一个有效的“越轨”。
埃斯特·佩雷尔也提到了自己咨询案例中一些夫妻策划的“越轨行动”,比如,一对习惯了照顾孩子的夫妇,开始特地选一天把孩子放在父母家,给自己安排一个“约会之夜”;还有人设置了一个只属于彼此的社交帐号,像情人一样跟彼此在开会间隙、休息日甚至家长会上调情。
图/《摩登家庭》
你是不是也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给婚姻保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当这个婚还没结。这样的“共同越轨行动”会提醒我们:我们的伴侣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只是在共同履行一份契约,会不会续约,取决于我们每天的努力。它能让我们对另一个人和关系本身,都保持好奇和敬畏。
遭遇背叛后,要跟对方聊什么?
对于被出轨的一方来说,被“背叛”可能是严重创伤。它让人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对世界的信任感遭到破坏,迫使一个人处理情绪、关系和自我认同的多重危机。
图/《真爱至上》
以及,你会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要分开吗?或者,还要不要继续跟ta过日子?
而这,需要你跟你的伴侣进行一次认真的交流,关于你们的关系要走到何处。这对双方来讲都是很难的事,尤其是被背叛的一方,容易走入“信息陷阱”:你迫切地想要知道一切真相,但知道得越多,自己越痛苦。
《危险关系》指出,要避免进入信息陷阱,需要区分两种问题:侦探式问题和探究式问题。
侦探式问题:为了挖掘这段婚外情的细节;
探究式问题:为了搞清楚出轨背后的意义和动机。
举个例子,伴侣跟别人发生了性关系,侦探式问题可能会询问这段关系的细节,而探究式问题则会关注于“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对我们的性生活满意吗?”前者会让你进入信息陷阱,后者则会帮你判断这份关系对自己的价值。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探究式问题:
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你一直在找机会,还是碰巧发生?
为什么是现在?
你觉得你有资格出轨吗?
你想让我发现吗?
如果我没有发现,你们会结束吗?
你会因为公开松一口气,还是宁愿保持沉默?
你想离开我吗?
你认为你应该被原谅吗?
如果我原谅你,你会更尊重我吗?
你是否希望我离开,这样你就不必为家庭破裂负责?
在遭遇背叛时,我们会很容易进入“受害者”的角色走不出来,而这些探究式问题,它会让你把聚焦点放到你自己身上:
我还想不想跟这个人在一起?我希望自己拥有一份怎样的关系?
这会帮助你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和为自己做决定的掌控感。
最后,回到出轨这个话题上,没有人希望被出轨,当我们谈论它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谈论:我们是不是可以不经历出轨,但也能从这件事上获得一点关系的教训。
它要求我们直面这么一个事实:身边的那个人始终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即便他已经是你的伴侣。明确这一点,我们才懂得如何为关系做出努力。
应对关系危机的最好方法,恰恰是承认关系随时都可能出现危机。
参考:
Esther Perel ,The State of Affairs — Rethinking Infidelity,Harper,2017-10
杰克·莫林:《性欲:打开激情和满足的内在源泉》,199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ID:janelee1231),作者:李歪歪